還有一個月就是國慶節了,作為影迷來說,最期待的莫過於國慶黃金周檔期上映的大片了。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收穫31億票房,贏得無數觀眾好評。今年它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強勢定檔10.1,自然也被很多影迷寄予厚望。小編就一直在默默關注此片。《家鄉》和《祖國》一樣,也是由多個單元故事組成,昨天看了《我和我的家鄉》—《回鄉之路》新預告,僅僅是開篇出現的毛烏素沙地就把我給震撼到了。
毛烏素位於中國陝北,蒙古語意為「壞水水」,曾經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預告片裡接天蔽日的黃沙根本望不到盡頭,隔著屏幕看都覺得眼睛發乾喉嚨發癢。正如鄧超飾演的角色在片中所說:「那些年太難了!」彼時當地人對孩子們的期望是「考出去,誰也不要再回來」。
當然,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我們還是先聊影片。這部國慶檔最受期待的喜劇片,《我和我的家鄉》光是預告就處處皆梗笑料不斷。
「兩千萬算個啥…借啥卡,給我留個電話就行。」鄧超飾演的「沙地蘋果」經銷商喬樹林梳著油頭架著墨鏡,手包一挎,「土」味兒撲面而來。而喬樹林的一系列什麼舉動竟遭到閆飛燕(閆妮 飾)的一萬點嫌棄?甚至還被她的助理傑西卡(王子文 飾)蓋章為 「騙子」?兩人因回母校參加校慶而被迫共同踏上回鄉之路,一路上可謂是波折不斷奇遇連連。
「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貼在心窩窩上!」旅行社導遊扮相的王源驚喜出場,操著一口地道的陝西話,搞笑中透著一種說不清的萌感。
「兄弟,我這讀卡器就是再更新,也讀不了公交卡!」吳京包著頭巾穿著綿坎肩驚喜現身,看到喬樹林竟然用公交卡矇混,又會用什麼方法「收拾」他呢?我已經提前笑出聲來了。
不過這個作品不僅是一部喜劇,其背後關注到的陝西榆林人的治沙故事更值得被大家了解。五十年代毛烏素極其惡劣荒涼的自然環境之下,有些人在無奈之下背井離鄉另謀生路,更多的人選擇留下來用自己的雙手治沙還林,改造這片土地,日後打開一條歡迎遊子歸來的「回鄉之路」。這是屬於陝西人乃至所有中國人的,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體現。
據考證,古時候的毛烏素地區水草豐美風景宜人,本是一片極好的牧場。後來由於戰亂、氣候變遷和不合理開墾,讓這裡的地面植逐漸喪失殆盡,就地起沙。毛烏素大約自唐代開始就有了積沙,沙地在一兩千年的時間裡逐漸擴展,至明清時已形成茫茫大漠。儘管成因日久積弊難除,但依然無法阻擋政環保部門和當地人民的治沙決心。
1959年以來,我國在這片被稱為「壞水」的不毛之地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毛烏素沙地的漫長工程。歷經陝西榆林幾代人長達60餘年的不懈治理,榆林市已經在沙地腹地營造起萬畝以上成片林165處,建成了總長1500公裡的4條大型防護林帶,造林保存面積1629萬畝。全市境內860萬畝流沙有600多萬畝得到固定、半固定,實現了地區性的荒漠化逆轉。毛烏素的森林覆蓋率也從最初的0.9%到如今的93.24%,即將「退出「陝西版圖。榆林每年沙塵天氣已由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減少到不足10天。這不僅是屬於陝西榆林的治沙神話,更是令人驕傲的中國奇蹟。
這個奇蹟般的正能量家鄉故事匯入《我和我的家鄉》,在大銀幕上講給全國人民聽,最合適不過了。《回鄉之路》中的主創俞白眉和閆妮都是陝西人,兩位和主演鄧超都發微博談到了偉大的「毛烏素治沙工程」。
鄧超為這個真實的故事作了一首「現代詩」,雖然平平無奇略顯詩意,但是字裡行間透著滿滿的可愛歡喜;
俞白眉從小就知道榆林老鄉一直在做一件跟「愚公移山」一樣的事情,同是陝西人的他,為這群無名英雄感到驕傲;
閆妮表示能夠參與拍攝《回鄉之路》的篇章非常幸運,希望有更多人可以了解榆林了解陝西,因為「我的家鄉美滴很」!
當然,不僅僅是以上幾位……作為電影人願意將過程艱辛而充滿榮耀的「毛烏素治沙」搬上大銀幕,相信很多影迷和觀眾都會感到驚喜和欽佩。包括小編在內的網友們在看過《回鄉之路》的預告片之後,已經對這個故事非常期待了。那麼話不多說,靜候國慶節期待值第一的全民喜劇《我和我的家鄉》,我們電影院裡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