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確實沒有出現在任何一份與螞蟻集團上市相關的持股人名單裡。這確實值得討論一下,畢竟蔡崇信在阿里巴巴裡地位僅次於馬雲。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也不難理解。要知道,蔡崇信當初可是從華爾街大投行放棄百萬年薪,來阿里巴巴的。對於蔡崇信來說,會比阿里巴巴其他人更愛惜自己的羽毛,也就是說他更看重自己的名譽。因為他來阿里巴巴之前就已經財富自由了。
蔡崇信,1964年出生於臺灣,13歲就赴美國留學。在耶魯大學獲得經濟學及東亞研究學士學位和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華爾街從事律師和投資工作。1995年至1999年出任瑞典Investor AB公司風投部門亞洲區總裁,負責該公司亞洲私募股權業務,年薪高達70萬美元。
馬雲創立阿里巴巴是和一堆人籌集了50萬元創業的,這些錢還不夠蔡崇信之前的月薪。在蔡崇信來之前,這些資金都花得差不多了。當時馬雲對蔡崇信說,給他連500元人民幣的月薪都保證不了。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擔任CFO後,先是說服高盛帶頭投資了500萬美元,接著幫助馬雲從軟銀孫正義手裡融資2000萬美元,在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為阿里儲備了充足的彈藥。
2004年,蔡崇信又為阿里完成了一筆金額高達8200萬美元的關鍵融資,幫助阿里順利擊敗美國eBay,奠定了阿里淘寶的王者之路。在阿里巴巴的頭5年,蔡崇信為阿里巴巴募集了超過1億美元的資金,是阿里巴巴當之無愧的大功臣。連馬雲都說,「我要感謝四個人:孫正義、楊志遠、金庸和蔡崇信」。
而螞蟻集團的前身支付寶2011年6月從阿里巴巴剝離出來,其實是隱瞞投資人和大股東的。雖然馬雲的理由是為了儘快讓支付寶獲得中國的支付牌照,但大股東雅虎一直都非常不滿。在蔡崇信這樣的精英眼裡,這種事情是絕對不願意參與的。當年支付寶脫離阿里巴巴事件也對中國企業國際聲譽打擊很大,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都被迫退市,股價大跌。
雖然馬雲有自己的考慮,也不太在乎承受短期罵名,但蔡崇信長期在華爾街大投行工作,也負責和其他投資人和股東溝通,蔡崇信的職業道德和底線,讓他不能參與這件事。
當然如果蔡崇信知道支付寶會成長到現在幾千億美元的公司,他放棄的是幾千億人民幣的股份,他可能會改變主意,也參與進來。但當時,如果蔡崇信也參與支付寶事件,阿里巴巴就失去了和投資人溝通、解釋、善後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不合適的。之後,螞蟻集團進行了多輪融資,如果蔡崇信想入股螞蟻集團,他隨時都有機會,但他卻一直沒有成為螞蟻集團的股東。
蔡崇信沒有螞蟻股份是由一系列複雜因素導致的。當然由於阿里巴巴集團還是螞蟻集團的大股東,蔡崇信在阿里巴巴集團擁有股份,也就變相在螞蟻集團裡擁有巨額資產。蔡崇信在阿里巴巴還有1.6%的股權,福布斯富豪榜上資產143億美元。蔡崇信退休得更加徹底,常年居住在美國,還買了NBA球隊紐約籃網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