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饅頭丨介紹一下議程設置與框架理論

2021-02-07 邵氏振衣錄

廢話少說,進入正題。


一年前這件事在我的微博小號首頁廣為流傳。首頁多為在日留學生,多方出力幫助江母赴日處理後事,後來便漸漸地沒了聲息。江母開通微博,日常更新其追兇進度,後期卻反響寥寥。直到一年後界面新聞的報導,才突然引發大範圍全民討論。


你的媒介易感性

雖說是全民討論,但未必所有人都了解甚至聽說過這件事。去年得知該事件的大多是日本明星的粉絲——與留日學生有更多互動,也能以更高頻率接收日本新聞。界面新聞用戶面廣泛,能涵蓋更多人口特徵,因此更多的人知道了這件事情。簡而言之,在社交媒體,你有什麼樣的朋友,你就看得到什麼樣的新聞。

再者,這篇更多給人帶來情感衝擊的新聞,容易引起你,年輕的你,糾結於兩性關係和閨蜜相處的你,某處的情感共鳴。於是你瀏覽,討論,轉發。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I

著名的議程設置理論指出,我雖然不能決定你想什麼(What to think),但我能決定你想哪裡(What to think about),即在何種範圍內想。


該理論廣泛應用於政治票選,候選人往往操縱媒體發布對其有益的話題。譬如一個賣點是推廣醫療保險覆蓋的候選人,其黨羽必然為其發布大量《醫療保險頌》《震驚!小夥子靠醫療保險竟成百萬富翁》等信息。待街頭巷尾的談資都變成「今天你有沒有醫療保險」,便是收網之時。不論醫療保險其本身的好處,僅從有限曝光(一種理論,即人們往往更喜歡自己熟悉的東西)而言,人們肯定會把票投給這個「支持醫療保險全覆蓋」的候選人。


早上起床沒事刷朋友圈是嗎,那麼我給你塞一段新聞看看。我知道你今天可能不太想和朋友討論時政,但如果你有一點這個想法,那你不如來討論點我們的頭條呀?頭條是什麼呢,當然是我決定的。


不不不,我沒有讓你生氣或者難過的意思,但等一等,如果你萬一想要發洩的話,來吧,我們頭條的女主角就是個落水狗,大家都在踩。來吧。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II

我是你關注的情感博主,於是你看到《女孩子注意保護自己遠離渣男》;


我是你關注的法律博主,於是你看到《人肉搜索的法律隱患》;


我是你關注的搞笑博主,於是你看到《日劇律師:用李狗嗨的辦法解決此案》;


我是你關注的裝逼博主,於是你看到《道德的淪喪與無腦的狂歡:網友都是烏合之眾》;


我不僅能決定你的顧慮,更能把你的顧慮上升到某個層面。這就是議程設置的衍生物:框架理論。我並不會只說「醫療保險好」,我會說「能做到以下十點的就是好總統。第一:全民醫保」。我不說「擼啊擼比賽又輸了」,我會說「中國電競沒希望了」。


中文流行語裡,這個詞叫做帶節奏。


在其他學科和領域學習或工作的讀者們,我正在勉強給各位展現一個從傳播學視角看問題的框架。


關於媒體效應,百年來多有爭論。一種明顯的論調就是,新資訊時代,人們的信息選擇多了,也不再會像幾十年前那樣被動地接受媒介信息,而是自己主動選擇、篩選和吸收。話是這樣說沒錯,譬如我想知道炸雞怎麼做,我可以立即去全球資訊網搜索,而不用等著猴年馬月的報紙或者電臺。但如果推送式的信息流裡出現了大量的「初雪就是該吃炸雞和啤酒」,我不信你沒有「那麼在哪裡可以買到炸雞呢」的念頭。


儘管媒介提供的議題,可能並不是人們心中的議題。但是三人成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你可能充滿正義地想著要將陳某繩之以法,但大量信息流告訴你,那邊有個稍微軟爛一點的柿子,不如去捏捏看。


又,如果這條新聞未經炒冷飯式的報導,如今參與熱烈討論的人們如何得知這個事件?微博熱評裡每天這個實名投訴那個全家伸冤,為何不見如此轟動?


沒錯,大哥看著你呢,你也正看著大哥。


另,這個標題本來叫「給各位複習一下議程設置與框架理論」,然而一千個讀者裡有九百個不認識哈姆雷特,這也是很多科普作者痛苦的根源。


故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又曰,人道吾賤非賤也時也運也命也。有些話不再多言。


邵尼瑪

14/11/17

於金銀花街

相關焦點

  • 簡述議程設置和框架理論的關係︱20北師大新傳學碩真題解析16
    2020北師大新傳學碩829真題簡答題2:簡述議程設置和框架理論的關係出處胡師姐真題詳解藍皮書、胡師姐公號《辨析框架理論與議程設置理論 | 北大新傳440真題詳解3》《議程設置、框架構建、鋪墊效應,你真的分得清嗎?》
  • [學子論文]議程設置理論在中國的研究綜述
    摘要:議程設置作為傳播學重要的一個研究領域,自傳入中國來就頗受關注。我們進行了主要人物及其著作的介紹,與國內「類似」概念(輿論導向)對比分析,完成了一系列議程設置理論在國內的檢驗,利用其對中國新聞實踐進行指導,探索其在新媒介環境下產生的新變化。
  • 從總統大選提出的議程設置理論
    1972年在《大眾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一書中提出了議程設置理論。  2、理論內容  ★1)大眾媒介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是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某些事實和意見,以及他們對議論的先後順序,新聞媒介提供給公眾的是他們的議程。
  • 議程設置合集: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
    這一過程正好和新聞的框架效果(framing)研究殊途同歸:設置框架就是從有待感知的現實中選擇某些方面,使其在傳播的文本中更加顯著,它的具體做法是促進對一個問題的特殊界定方式、因果解釋、道德評價以及(或者)提出該問題的解釋方案。因此可以認為屬性的取捨、強調、排列也是框架的一種,但是框架本身所包含的內容要比屬性的設置更加豐富。框架除了表現在具體細節之外,還是一種格式塔(整體的感覺。
  • 2017考研傳播學教程筆記:「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第十二章 大眾傳播的宏觀社會效果   第一節 大眾傳播與環境認知——「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一、「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的概要和特點。   M·E·麥庫姆斯 D·L·肖 美國傳播學家 《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   議程設置功能:傳媒的新聞報導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   特點:1)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議程設置功能假說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的階段。
  • [學子論文]議程設置理論在新浪微博「微話題」的應用分析
    摘 要:在媒體日趨社會化的今天,媒體對公眾的導向作用似乎正變得越來越弱,議程設置作用似乎也不似從前明顯。新媒體時代,是否還存在媒體的設置議程作用?如果存在,又有著怎樣的效果?而這正是本文即將分析的問題:議程設置理論在新興媒體——新浪微博中的應用與效果。
  • 微信時代議程設置探析
    二、議程設置理論及其發展 1968年,麥庫姆斯和肖通過對「媒介與選民對總統競選的看法」的研究,得出結論:新聞媒介建構的外部世界與樣本選民頭腦中的圖像密切相關,新聞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確實存在。
  • 媒介融合背景下議程設置的共振與斷裂現象分析
    崔波、範晨虹在《議程設置到議題融合———媒介議題內在運動的圖景》一文中描述了「議程設置」理論發展到「議題融合論」(即議程融合論)的歷程,並概括了議題設置中力量的博弈,通過「華南虎」、「南方冰雪災害」等案例簡要分析了團體議程與公眾議程的相互轉化及公眾議題對傳統的政策議題的挑戰,最後提出「媒介、公眾和政府共同設置了議程」。
  • 新晉網紅食物:人血饅頭
    可說古早味的人血饅頭越來越流行了。於是 ,我們今天打算介紹幾種人血饅頭的吃法,供大家一起划拳猜碼,好在吃人血饅頭的時候,能多點兒口味的選擇。譬如日前萬家電競CEO茅侃侃自殺,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即撰文《茅侃侃的離世,掀開了創業殘酷的一角》;在獲得十萬加的閱讀量後,她竟頒布喜訊:「我的微信公眾號從未達到10萬+……先高興一下。」簡直像是吃了一場喜酒。
  • 譚松韻吃「人血饅頭」?明星受害者為什麼得不到同情?
    那些懷疑,質疑譚松韻的人,你們的道德制高點上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人血饅頭」?與其說譚松韻吃「人血饅頭」,不如說無腦噴子們在吃「人血饅頭」。
  • 想聽小田心的聲音嗎|理論簡答題就是背?高分修煉手冊說不ok
    其次,結合我們在審題部分的分析(這個題目是簡述議程設置理論,分值是15分)擬定我們的答題框架。既然是簡述這一理論,那麼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必然需要進行回答,故其「提出」「主要內容」「特點」部分可以選入我們的答題框架。再進行思考,這種大家都背過的題目,我如何答才能出彩?
  • 《無人知曉》導演強行在人血饅頭上開出正能量之花
    電影以這種風格改編,實在是殘忍,人血饅頭上開出了正能量之花……才發現原來很早看過了,而且真實事件也哪裡看過。不喜歡這種,殘酷的血淋林的現實,何必拍得這麼溫馨舒適,對比之下,無理由的噁心。卡夫卡說,閱讀就是要閱讀讓自己痛苦的東西。魯迅解剖黑暗,以引起社會療救。
  • 反對派區議員區議會上相互攻擊,有人自曝:都是靠吃「人血饅頭...
    這一提議不僅引起陳彥霖母親的不滿,反對派區議員內部也產生分歧,雙方不但在區議會上互指吃「人血饅頭」,還有人在爭吵中承認,在座所有反對派區議員都是靠吃「人血饅頭」得到的議席。據報導,昨日(3日)在西貢區議會會議上,有反對派議員動議將將軍澳其中一個休憩設施,命名為「陳彥霖紀念公園」,另一個休憩設施命名為「周梓樂紀念公園」。
  • 張雨綺更改微博認證受稱讚,高人氣的她擺脫吃「人血饅頭」影響?
    真是忍不住感慨,張雨綺這是徹底翻身了,人氣爆棚的她恐怕已經擺脫吃「人血饅頭」的影響,再次崛起了,就是不知道如今還有多少人還能記得她曾經做過的令人不敢苟同的事情那就幫大家集體回憶一下吧!廣大網友看到後徹底怒了,認為高以翔的去世只是衛視在錄製節目時操作不當,並不認為明星是辛苦的高危職業,因此張雨綺被打上吃「人血饅頭
  • 這樣的「人血饅頭」,越多越好!
    總結了一下,我發現質疑這個視頻的網友,主要持有三種觀點:① 利用未成年人的苦難作秀,吃人血饅頭,沒有底線;② 為了流量,隨意給窮人好處,給窮人傳播不勞而獲的價值觀;③ 傳播負能量,利用極端案例做營銷,影響當地形象。
  • 到底是在吃「人血饅頭」,還是真正的友誼
    到底是在吃「人血饅頭」,還是真正的友誼?娛樂圈最近總有一些不好的消息傳來,小鬼黃鴻升去世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他的好友們紛紛出來悼念,像初戀女友楊丞琳,好友羅志祥,李榮浩等多人發文表達自己的悲痛。這種博人眼球的事情就是在吃「人血饅頭」,弄的逝者生前的種種話題又被人拿出來評頭論足。
  • 譚松韻被罵吃「人血饅頭」,在人性面前明星也只是普通人
    不過由於這件事情的影響實在太大,譚松韻在得到了同情的同時也引發了爭議,甚至還有人說她是在吃「人血饅頭」。此外,從某個角度來看,那些指責譚松韻在吃「人血饅頭」的人,何嘗不是在吃「人血饅頭」呢?
  • 譚松韻被罵吃「人血饅頭」,網友從同情到質疑只用了1天時間
    不過由於這件事情的影響實在太大,譚松韻在得到了同情的同時也引發了爭議,甚至還有人說她是在吃「人血饅頭」。在事件發生幾個小時之後,網絡上開始出現質疑譚松韻的聲音,這些「質疑者們」的觀點也出奇地一致,他們認為譚松韻是在吃「人血饅頭」,以此達到炒作的目的。
  • 蒼天饒過誰,網暴被感染女孩的人,就覺得自己不會成為人血饅頭嗎
    一百年以前,魯迅先生在他的短篇小說《藥》中,用華老栓夫婦為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尖銳的諷刺了當時百姓的麻木和愚昧,人血饅頭因此又被用來比喻和諷刺那些利用別人的不幸來獲取利益的行為。一百年過去了,魯迅先生的文章都要被退出課本了,但愛好「人血饅頭」的人卻依舊存在,並且還很多,只不過「人血饅頭」的形式變了,變成了別人的不幸。人們從中吃「饅頭」的方式也變了,變成了網絡暴力。從中所獲得的利益結果也不再是治病,而是一種內心深處的自我滿足,一種十分鄙夷的「幸災樂禍」。成都被感染病毒女孩的遭遇不正是如此嗎?
  • 從人血饅頭到三觀不正:使用新詞語之前,請先「較個真」
    但遺憾地是,這宗悲劇也和其他的熱點事件一樣,沒有逃脫中文網際網路世界經典的公共事件發酵路徑:先是全國人民哀悼,然後再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就出現了反對的聲音——有人爭議李文亮醫生到底算不算英雄,有人建議不要放大李文亮醫生的個人光環,還有不少後續爭議集中在「是否消費逝者」的話題上,認為哀悼李醫生的人別有用心,夾帶私貨,是吃「人血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