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將新增一個長江江灘!明年開園!

2020-12-22 楚天情報局

好消息!

武漢又一江灘

——洪山江灘

將在明年建成開園

附近的朋友們

有了散步的新去處~

洪山江灘效果圖

武漢中心城區

江灘建設的「收官之作」

洪山江灘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位於長江主軸長江右岸,西起白沙洲大橋,東至楊泗港大橋,全長3120米,總用地面積約76.18萬平方米,是武漢市中心城區江灘建設的「收官之作」。這是三環線內最後一個在建的長江江灘,預計明年建成。

洪山江灘工程於2019年12月開工,今年接連受疫情、汛期影響,為了把延誤的時間追回來,中國一冶精心組織、科學安排,確保完成明年建成目標。

洪山江灘效果圖

設計濱水步道、綠道

市民可步行慢跑健身

洪山江灘視野極為開闊,面向長江,向左可看見白沙洲大橋,向右可見楊泗港大橋。

江灘設計了多條步道,供市民步行或慢跑。距離長江最近的一條濱江步道,4米寬;江灘內還有6米寬的主要綠道,以及1.5米—3米寬的支路綠道;老武金堤翻新後,堤頂將建成一條防汛綠道,平時市民可以走,防汛期間作為專用通道。

設立琉璃花溪、溼地花園

建設百裡長江生態廊道

洪山江灘除了對臨江護岸進行新建及修繕,進一步提升防汛道路功能,同時還打造江灘景觀,進行配套亮化、監控及管理設施的配套建設。

江灘建成後,將形成流水臺地、江船逐流、落英花園3個主題廣場,設立滑板公園、琉璃花溪、溼地花園、蘆灣童夢等多個特色場地,穿插點綴「微笑天使」「武漢話」「竹排迷圖」等多個公共藝術品,整體打造具有城市標誌性特色的濱江生態景觀。

來源:長江日報

相關焦點

  • 漢口江灘將於8月10日重新開園 武昌漢陽漢江江灘還得再等等
    市民群眾對江灘開園的期盼和呼聲更加高漲。江灘歷經洪水考驗,園區積有大面積淤泥,設施存在水毀情況,需要時間進行路面清淤、水毀清理恢復。江灘職工與時間賽跑,夜以繼日、連續作戰,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汛後清淤、環境消殺、設施恢復等開園必備工作,讓江灘能夠以環境整潔、設施安全的最優面貌迎接市民群眾。
  • 漢口江灘10日起恢復開放,武昌漢陽漢江三地江灘還要再等等
    楚天都市報8月9日訊(記者潘錫珩 攝影記者李輝 通訊員廖宇智 向麗華 實習生彭程程 郝如卓 視頻剪輯王峻)闊別一個月的江灘公園即將重新開放。武漢市防辦宣布:10日起,漢口江灘將恢復迎客。建成18年來首次全面封閉、首次全面過水行洪,如今開園在即,漢口江灘做好開園準備了嗎?9日上午,楚天都市報記者進入封閉一個月的江灘公園打探了一番。
  • 央視新聞直播「夜武漢」,長江日報主播帶你打卡漢口江灘尋味戶部巷
    長江網11月22日訊(記者徐佳 陳靜茹)武漢的夜晚如何度過?去漢口江灘散個步,到戶部巷尋尋美味,再看看英雄之城的萬家燈火。直播截圖。19時35分,長江網記者來到位於漢口江灘的入口處——江漢門。武漢市江灘管理辦公室科長何杰介紹,江漢門因面對江漢關以及江漢路步行街而得名,這裡是很多外地遊客來漢口江灘必打卡之地。踏入漢口江灘,長江網記者看到,這裡是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大江灘」,親水平臺上,專為防洪護坡生物進化浮雕群而新建的標誌性雕塑《逝水》引人注目。
  • 武漢建成抗疫紀念林 在江灘植樹4萬多棵
    武漢建成抗疫紀念林 在江灘植樹4萬多棵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9日 07:50 來源:中新網湖北 ,18日在武漢市黃陂區長江江灘正式落成。這片抗疫紀念林共種植了43540棵池杉和欒樹,以特殊的方式守護著長江岸線生態。  今年年初,武漢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市民待在家中共同抗擊疫情,錯過了春季植樹活動。中國綠化基金會、螞蟻森林共同發起首屆「網際網路植樹節」,讓武漢市民在「不能出門的春天」依然對生活滿懷希望。
  • 武漢兩江四岸有序封堵閘口 漢口江灘禁行車輛
    長江日報記者喬馳 攝  連日來,根據長江、漢江水情,我市「兩江四岸」江灘閘口按照有關預案和規程陸續進行封堵。9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分別來到漢口、武昌、青山江灘,探訪江灘閘口封堵情況及最新進展。  黃浦門、粵漢碼頭閘口  閘口完成封堵加固 漢口江灘禁行車輛  9日下午4時許,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江岸區漢口江灘黃浦門。現場看到,入口已採用機械式閘門封閉,一旁設有封堵通告欄。  隨後,記者繞道從永清門步行進入江灘,來到黃浦門閘口內側,2名施工人員正在給閘口上最後一道工序。
  • 我家住在長江邊——兩位武漢人記憶中的「長江圖」
    老武漢人的江邊回憶「小時候,一到夏天父親就帶我去江泳,那時還坐個大輪胎。 」35歲的朱女士在談起童年回憶的時候,與許多「老武漢」一樣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小時候的夏天總是躲不開去江灘戲水,吹著江風吃冰棍、喝老汽水。後來隨著年紀的增長,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這時江水便成為了繁忙生活縫隙裡的一方休憩之地。
  • 武漢江灘公園已封堵通道閘口106座,請市民切勿翻越閘門觀江
    【武漢江灘公園已封堵通道閘口106座,請市民切勿翻越閘門觀江】13日,武漢市防辦在市政府通氣會上發布江灘公園閘口封堵情況:中心城區江灘公園共有通道閘口149座,截至目前,已封堵通道閘口106座,其中,漢口江灘20座,漢陽江灘43座,礄口江灘21座、武昌江灘20座、青山江灘2座。
  • 武昌江灘完成最後一塊「拼圖」:八鋪街堤江灘全面開建
    楚天都市報1月9日訊(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廖宇智 實習生朱義璋)今天記者從武漢市水務局了解到,長江武昌區八鋪街堤(鸚鵡洲大橋至楊泗港大橋段)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八鋪街堤江灘),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
  • 武漢兩江四岸規劃突出「長江大保護」 天興洲白沙洲南岸嘴建設...
    江城武漢因江得名,依江而興,「兩江交匯,三鎮鼎立」造就了武漢特有的城市格局。「兩江四岸」不僅是武漢發展的主軸,也是彰顯山水城市獨特魅力的核心窗口。24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指出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沿江十片特色功能區片,構築濱水天際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
  • 武漢城區最適合玩水的地方:長江邊上天然樂園,只在特定季節出現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武漢市內的地理環境以平原居多,路網密布,水系發達,最大特色是長江漢江穿城而過,帶來了豐富水資源。圍繞長江之濱,武漢市也打造很多了特色景點,比如說江灘公園,這裡面就有一處最適合玩水的地方。
  • 是長江大橋、黃鶴樓、是熱乾麵,是武漢啊!
    粗略統計,有超過15部亮眼的華語片曾在武漢取景拍攝。其中,武漢長江大橋、輪渡等最具有武漢城市特色的景觀,戶部巷、黃鶴樓、吉慶街等熱門地標性景點,頻頻出現在影片之中。而在王小帥的《扁擔姑娘》、婁燁的《浮城謎事》、張元的《達達》、霍建起的《生活秀》、王超的《江城夏日》等作品中,鏡頭的武漢還都帶有另外一個特點——混沌喧囂卻有生命力。
  • 看效果丨九龍坡區九龍灘:13條綠色通道直達江灘 讓市民親近長江
    全面建成後,這些區域將成為集市民休閒、文化展示、旅遊觀光為一體的都市濱江休閒區。「目前,從兩區交界處到升偉商業外街這段已經對市民開放。」陳光林說,今年3月6日正式開工後,項目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況下全力以赴搶抓工期。開放區域主要完成了商業外街改造,長江消落帶治理等,初步實現親水道、彈性道、活力道三道貫通。「改造過後,店裡生意都好了不少。」
  • 本周六,帶孩子來江灘探索「水中微觀世界」
    長江網12月24日訊(記者王怡人 通訊員向麗華)本周六,《看不見的王國——水中微觀世界》科普講座將在漢口江灘志願服務之家大廳舉辦。市民朋友可帶孩子,來與中科院水生所嚴海龍老師一起探索江灘邊上、長江裡頭那些看不見的浮遊生物。  正在江灘展出的長江微生物圖集。  「浮遊生物這四個字聽起來又陌生又熟悉,其實生活中常常能用到它們,有的用來防沙固土,有的用來製作美顏抗衰老產品,有的用來製取生物燃料……」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嚴海龍說。嚴博士目前主要從事雨生紅球藻及微囊藻方面的研究。
  • 影像志丨是長江大橋、是熱乾麵,是武漢啊!
    有喧鬧駁雜的市井文化,有舊日漢口的滄桑輝煌,有變化發展的現代城市……從四大名鎮之首,到清朝末年中國第二城市、民國三鎮之都,在這些鮮活的記錄中,武漢(漢口)一直都那麼帶勁兒。上百年歷史的九州通衢,獨特的地理位置讓武漢擁有包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動畫電影《麥兜響噹噹》中,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麥太帶著腦子有點慢的麥兜,一路北上來到武漢。
  • 武漢長江燈光秀中秋特輯亮相,有哪些亮點?在哪裡看最佳?
    用燈光溫暖江城,用畫屏鐫刻英雄,表達武漢人民對祖國崇高的敬意,以及對全國人民馳援關懷的感恩。武漢長江燈光秀國慶特輯《致敬祖國》。船體渾然為一塊漂移的巨幕,流動的畫面與兩岸燈光秀協調一致,是長江燈光秀首次向江心延伸,形成畫映長江,長江入畫的奇幻視覺體驗。隨著長江沿線的英雄地標將被逐次點亮,映現出「英雄的武漢人民,不屈的中國精神」。在武漢一元廣場,廣大學子、群眾在這裡組成了表白方陣,紀念武漢抗疫歷程、攜手共同祝福祖國。武漢學子、群眾組成了表白方陣。
  • 第五屆武漢設計雙年展11月1日開幕,創意市集江灘亮相
    「這次不僅是一個展覽,而是一個學習、引導的過程,一個成人與青少年兒童相互學習、對話的過程。希望提供一個平臺,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創意聚合能量,溫暖他人,互相幫助,勇於改變生活中需要改善的環境與城市。」「對畫武漢 創意之城2030」VR遊戲。
  • 武漢輪渡,在長江上完成了華麗蛻變
    在武漢,想要看到最全兩岸江景,不是站在橋上,而是渡在江上。2020年8月,武漢汛期過後,江灘啟封,輪渡復航。江灘恢復往日生機,人群聚集,江面上輪渡也陸續復航。為奔湧的江水,增加了幾分生機。見證武漢交通巨變的輪渡,已經逐漸褪去歲月的光輝,消失在常用交通工具之列。
  • 提醒大家使用公筷公勺|早安武漢
    媒體評論,武漢全民檢測讓全國「放心」2日,武漢市通報了集中核酸檢測排查結果,從5月14日0時至6月1日24時,武漢近990萬人已接受集中核酸檢測,發現確診患者為零,5月31日起,新增無症狀感染者為零。「分餐制度的推廣,是對傳統飲食習慣的挑戰,是社會習俗的改變,並不是靠嘴上一說就能成功的,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過程的。」武漢市疾控中心環境健康與食品安全所所長王懷記副主任醫師說,樹立以合理膳食和健康為先的價值觀,從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餐館做起,連成一片,就將撬動整個飲食文明的提升。
  • 你睡著的時候,武漢悄悄下雪了!大風+降溫+雨雪套餐正在路上…︱早安武漢(語音版)
    ◇ 昨日,楚商大廈暨武漢商會總部在漢口江灘四唯路口隆重奠基。大廈共111層,比臺北101還高10層。這座凝聚全球楚商力量建設的大廈,將形成長江主軸上的新地標。◇ 明年1月1日,一年一度的東湖蠟梅展將在東湖梅園開幕,今年梅園新增了兩個蠟梅品種「卷被素心」和「丹焰金盤」,市民可欣賞到新品風姿。詳見>>>
  • ...講述一張通車請柬背後的故事,武漢長江大橋建橋史值得代代傳下去
    長江網記者走進中鐵大橋局橋梁博物館和武漢市檔案館,聽橋史專家和檔案館工作人員講述武漢長江大橋建設的故事。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到156萬人次。  餘啟新接受長江日報主播採訪。 記者陶常寧 攝   市委組織部聯合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紀念建黨100周年系列直播活動,「紅色記憶——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直播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