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不重要,方式才重要;禮物不重要,儀式感才重要,文化的差異也許沒有那麼重要,和睦的家庭氛圍和父母的愛最重要。
——題記
冬至已過,再過不久,平安夜、聖誕節、新年的煙火,這些美好而溫柔的節日都會如約而至,聖誕樹、紅襪子、馴鹿車、聖誕老人的禮物……都是孩子們對聖誕節的期待。對於父母是否讓孩子過聖誕節的問題,網絡上曾經引起了很多的爭論,歸根結底,是我們的民族感情使然。過去,我們總覺得國外的東西很新奇,似乎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而今,隨著祖國的強大,大家也開始意識到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傳統更加珍貴和富有內涵。
父母應該如何看待孩子對於聖誕節的期待?
聖誕節雖然帶著濃鬱的宗教色彩,卻是一個浪漫、溫馨又歡樂的節日。孩子對未知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們的生活有趣而快樂。他們對掛滿禮物的聖誕樹、拉著雪橇的馴鹿、慈愛又有趣的聖誕老人都充滿好奇,也對聖誕老人從煙囪裡塞進襪子的禮物充滿期待。期待讓生活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孩子也能在期待中快樂地成長。所以,引導且陪伴孩子過聖誕節,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度過一個有意義的聖誕節:
一、和孩子一起裝扮聖誕樹,營造節日氛圍
購買一顆聖誕樹和聖誕有關的掛件,找個時間和孩子一起裝扮聖誕樹,讓孩子在裝扮聖誕樹的過程中收穫一份幸福感,裝扮完成後看著一家人共同的傑作,也會有一份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
二、給孩子講述聖誕節的起源和聖誕老人送禮物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孩子學習國外節日知識的時機,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孩子一個期待,並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比如:聖誕老人會不會千裡迢迢到中國來?聖誕老人坐的雪橇車會不會趕不及而遲到?這些問題既有趣又能引發孩子的思考,何樂而不為?
三、為孩子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
因為工作的忙碌,有多少父母已經很久沒有陪伴孩子好好地吃一頓晚餐了?為什麼不借著這個節日好好地休息一下?給自己一個藉口好好陪伴孩子吃一頓飯。為孩子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如果想唯美浪漫一點,還可以點上蠟燭,孩子一定會很開心。
四、為孩子準備一份聖誕禮物
父母可以提前準備一份聖誕禮物用漂亮的盒子裝好,等孩子睡著後放在他們的床頭,等他們早上醒來,第一眼看到身邊的禮物,一定會驚喜又滿足。這是父母對孩子內心純真的守護,也是對孩子愛的表達。
五、帶孩子參加一些聖誕節的互動節目
聖誕將至,每個城市都會舉辦一些迎接聖誕節的活動,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報名參加,可以讓孩子在活動中與同齡人相互交流,建立自信,學會分享。活動中可以多和孩子一起拍照留念,這將會是孩子童年美好的回憶。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節日?
一、節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當然,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元的文化時代隨之而來,網際網路的發展讓世界各國的關係越來越近,也讓各國的文化互相交融,西方文化的理念與中方傳統文化的道德互相碰撞,在求同存異中讓孩子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隊孩子拓寬知識的領域、開拓眼界是一件好事。
二、追溯節日的來歷,理解節日的內涵
很多西方的節日都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和明顯的信仰烙印,父母在引導孩子過西方節日的時候可以像敘述故事一樣為他們講述節日的來歷,讓孩子了解西方的歷史。對於中國的傳統節日,父母應該與孩子一起追本溯源,了解節日的起源和節日所要傳達的思想,讓孩子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感受愛國主義。
三、尊重西方節日,更要弘揚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很多的傳統節日都是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積澱:春節的走親訪友、清明的緬懷先祖、端午的紀念英雄、中秋的闔家團圓……一個沒有自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淺薄無知的民族,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一個逐漸走向衰亡的民族。父母在教育孩子尊重西方文化和節日的同時,也要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一定有著非常在意「儀式」的家人,作為父母,與其用民族主義阻止孩子過聖誕節,不如用一個小小的儀式讓孩子明白:這世上除了有愛國情懷,還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與其用語言阻止孩子「崇洋媚外」,不如用行動向孩子證明「洋土並存」才是最好的姿態,與其抹殺孩子對節日美好的嚮往,不如給孩子一點期待,讓孩子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感受真正的傳統文化的內涵。
世上本沒有聖誕老人,所有的禮物和驚喜都來自愛你的人;世上真得有聖誕老人,所有的愛和陪伴都是給有所期待的人。聖誕將至,雪花帶來了冬天的來信,我為你定製的聖誕禮物收到了嗎?你準備如何向家人傳達炙熱的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