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縣位於廣東省最東端,是廣東山區縣之一。饒平縣人民醫院作為饒平縣唯一的一家綜合性醫院,該院承擔著100多萬人口的醫療、保健、預防任務,但由於各種原因,卻面臨著人才流失、匱乏,大部分專科診治水平不高,設備落後、陳舊等情況。
「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
去年9月,為響應廣東省委組織部和衛計委在新時期的「智力扶貧計劃」,作為一名老黨員,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肝膽外科主任醫師林帆教授遠赴「省尾國角」掛職饒平縣人民醫院副院長。
看到饒平縣人民醫院的醫療設備不全、肝膽科都未曾設立的情況,林帆心中未免有些失落和感慨,但也因此充滿動力,決心要在饒平縣發揮自己的所長,為當地老百姓做一些實事。
依靠自身的專業技術縮短差距成了林帆最好的破題之路。饒平縣人民醫院也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人才,迅速在醫院顯眼位置將林帆教授的專科特長、資深經歷和坐診時間以醫訊的方式廣而告之。一時間,求醫者眾多。
「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成了林帆的口頭禪,他也幾乎成了醫院裡最忙的人,除了日常的坐診、手術之外,急診、會診、下鄉義診……面對診室外面早早排好隊的患者,林帆覺得吃個飯、上個洗手間都很耽誤時間。
期間,林帆也因此開創了當地醫院諸多醫療先例。隨著一些重症病手術的成功,本院普外科的醫生們長了見識、壯了膽子。饒平縣人民醫院的同仁們都對林帆豎起了大拇指,對他表示由衷的欽佩,「林教授的到來,就像鯰魚一樣,搞活了我們基層醫院,也讓我們在技術上獲益匪淺」。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很多人在室外活動大量出汗後,喜歡馬上吹空調。王軼指出,在室外滿身大汗時,皮膚毛孔是打開的,汗液從液體蒸發成氣態,需要吸收人體熱量。如果驟然回到空調房內,汗孔來不及關閉,空調吹出來的冷風長驅直入,人體受到突然的寒冷刺激,特別容易感冒。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出汗後先坐下來緩一緩,然後用幹毛巾或溫毛巾擦乾汗液,待汗液幹後再開空調。
當環境溫度較高時,血管擴張,血壓降低;環境溫度較低,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如果空調房室內外溫差巨大,忽冷忽熱極易造成血管驟然收縮,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引起血壓大幅波動,嚴重的會造成心肌梗死。
王軼提醒,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冠心病患者,應把空調房與室外的溫差控制在5℃以內,避免因血壓波動引起心血管急症。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掛職終有期,培養出一批人才方是長久之計。「帶出一支肝膽科的醫療隊伍來!」這是饒平縣人民醫院吳立初院長對林帆寄予的厚望,也是林帆在掛職期間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是真正地造福當地百姓」。
如何著手組建肝膽科醫療隊伍?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林帆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掛職後組織病例討論會、開講座、搞科研、選派進修、帶隊參加專業學術會議……林帆定期每月舉辦一次講座,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講解醫學新理念、新技術,常常座無虛席。他變著法子「逼」同事們學習,並鼓勵同行們去外深造,同事們在他的帶動下都幹勁十足。
不斷地堅持,不斷地努力,如今,醫院裡好幾名醫生已經可以獨立實施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肝膽科手術,肝膽科醫療小組已經成立,單獨設科指日可待。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無論是在醫療病例,還是在人才培育上,他開創了該醫院不少先例。
在這裡,他時常奔波在接診室、手術室之間,高強度的工作非常辛苦,但他更多的是想到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收穫患者康復的笑容成為他內心最大的喜悅。
本文根據《南方日報》2015年6月28日刊發稿件《於「省尾國角」救人授業》改編
文字編輯:黃月星、魏星
投稿郵箱:gzno1hosp@163.com
如果您喜歡今日內容,記得點讚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