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臨江仙》:「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羅巾浥淚別殘妝。」過去總是叫人懷念,無論前路有多麼燦爛,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曾經走過的路,亦不能放下那段曾經溫暖過我們的動人時光,再多的錢財都取代不了人們心中珍藏的寶貴記憶。
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老舊的房子已經同整個摩登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為更好完成現代化建設,許多的老建築正在逐漸被新式建築取代。很多開發商在對老房子進行拆遷的同時,會根據房屋的實際價值支付給居民一筆賠償金,以此彌補他們的損失。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居民始並不願意搬離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而這樣的人家通常都被人稱作「釘子戶」。在中國的絕大部分「釘子戶」都是抱著多要賠償金的想法,總想著能夠多撈一點好處。但凡事卻總有例外,在河南省鄭州市,有一釘子戶曾揚言,即使開發商給自己88億人民幣的賠償,他也堅決不會把自己家的房子拆了。
▲釘子戶所在位置
最初,開發商以為這家「釘子戶」之所以這麼做,無非也是想多為自己爭取點利益,但無論他們怎樣提高價碼,屋主人卻始終不為所動。開發商對此十分費解,便開始著手了解這家戶主的背景,希望能夠找出他們不願搬遷的原因。
▲老宅正門
一番調查後發現,才發現這家「釘子戶」其實也並不是如同《秦中富人》所寫,「糞土金玉珍,猶嫌未奢侈」那樣有著家財萬貫、對88億的天價都可以視若無物的有錢人。他們之所以拒絕拆遷,是因為這幢老房子有著非同一般的歷史淵源。
02
屋主人的老宅,並不是平常人家住的小平房,而是他的祖輩一直從清朝乾隆時期就開始修建的老房子。歷經了六十多年的建設和修整,老房子才得以呈現出今天的樣貌。而這所凝聚了任氏家族祖祖輩輩四代人的心血的宅子,是整個任氏家族的寶貴象徵,更是中國兩百年飄搖歷史的最好見證,對於任先生來說,這份深厚的歷史積澱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老宅內部
任先生還表示,在清朝時期,任家在當地也頗有些聲望,家財也都算富足,因此在修建此處宅院時,大部分家具物料都是精心挑選的上乘物品,因此即使到如今已過去二百多年,老宅的陳設外觀依然沒有受到太多的磨蝕損毀,始終保持著曾經的樣貌。
▲輔翼國政匾額
任家老宅的大門上懸掛著的大匾額,是由道光皇帝親自所賜,「輔翼國政」四個醒目大字在訴說著這個家族曾經的榮耀和光輝。所以,任家老宅的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底蘊正是任先生放話「千金不換」的原因。對於中國有著五千年深厚文化積澱的文明古國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經濟效益,而是那份醇厚綿長的歷史底蘊,而任先生斷然拒絕開發商給自己開出的1億的賠償金,正是出於這份想要守護歷史的初心。
03
為更好保護這所老宅子,任先生還請來專家對宅子進行專業鑑定,專家在房子中仔細觀察研究一番後連連表示,任家的這處老宅確實是從清朝流傳下來,拆不得不能拆,其屋內裝修、陳設都極為考究,頗具古風,對於人們研究清朝建築和裝飾風格都有著極大參考意義。如果貿然拆除這所老宅,其造成的損失就不僅僅幾個億的人民幣可以衡量的。
▲老宅客廳
令人欣慰的是,任先生成功地守護了這座老宅,使得它沒有淪為現代化建設的犧牲品。後來為更好保護任家老宅,避免開發商們的再度侵擾,任先生向鄭州市博物館提議,希望能將自己的老宅列為文物保護館,讓它能夠獲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管理。
▲老宅內的墓志銘
後來的鄭州市博物館欣然接受鄭先生的提議,對任家老宅進行相應接管。雖然任先生放棄了經濟利益,但他卻從來沒有後悔,他知道努力守護好這座凝聚著祖輩心血的宅院,讓它免於損傷,是要比獲得再多的金錢都更為有價值的事情。
結語
觀中華民族的發展長河,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有許多人和任先生一樣不求萬貫家財,只為守護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珍貴古蹟。而也正是在他們這種堅定信念下,中國寶貴的歷史文物、遺址才得以在飄搖的歷史中留存下來。
參考資料
《臨江仙》
《秦中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