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為什麼冬天會「被電」,什麼樣的人最容易被電到呢?我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和書籍,發現有兩類人比其他的人更容易在冬天產生靜電。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兩類的情況。
皮膚乾燥的人更容易產生「靜電」,這是因為乾燥的環境更容易積累電荷,從而產生靜電,從根本上來說,基本每個人都會被靜電電到,只不過一部分人皮膚含水量高,靜電的電荷就能導入地下,對身體影響比較小。
而另一部分人皮膚乾燥,被電時絕緣性好,皮膚乾燥,電荷不好導入地下。就容易被電的「啪啪」的。乾燥的身體就處於絕緣狀態,容易積儲這些靜電而不被傳導散發,變成很強的靜電壓強,人就會處於帶電狀態。
我們的身體缺氧時,就容易產生靜電。當我們的身體太過勞累時,體內會缺氧,令身體產生很多正電荷,而冬天身體積累成的電荷不容易散發出去,就會慢慢積累形成電壓。
除此之外,靜電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身體容易帶電的人就比其他人更容易產生牙垢,產生蛀牙。
上面已經說了,身體乾燥是容易被電到的原因,所以經常洗手,保持手上皮膚的水分是十分有效的。
總起來說, 對付靜電的時候,我們要採取兩手措施,就是「防」和「放」。
「防」,就是說我們應該儘量選用穿棉的布料,少使用化纖的衣服,來防止摩擦起電。儘量遠離諸如電視機之類的電器,來防止感應起電。
「放」,就是要增加屋子的溼度,夏天空氣溼潤的時候,就基本不會被靜電電到,讓環境的靜電更容易被釋放。
文字/編輯:朱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