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討厭網上什麼梗?網友大喊「雞你太美」,快住口吧!
寫在前面,筆者先問問在過去的2019年裡,你學到了哪些新梗?你又最討厭網上什麼梗呢?
其實現在網際網路上有各種各樣的梗,新梗舊梗層出不窮。微信QQ群上時不時又會冒出新的表情包,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樂趣。
基因能從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梗」能從一個人傳到一群人,通過網絡傳遍世界。
「梗」和基因有著相似的共通點,就是複製!
有時看著群裡鬥圖的慘烈戰況,我深深懷疑鬥圖就是比拼誰知道的梗多!誰的梗多,誰就是段子王。
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情不自禁地要玩兒梗,還支撐我們把一系列「梗」製作成表情包,在微信QQ群裡鬥來鬥去呢?
一:自我滿足,獲得認同感。
在玩梗鬥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傳遞笑聲和快樂。如果別人聽懂了你的梗,並哈哈大笑的話,我們潛意識裡會覺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一個「快樂製造者」的角色,別人的笑聲和快樂是因為自己傳播的「梗」,他們能笑是因為贊同我的觀點,從而自我滿足,獲得認同感。
並且玩梗可以加深自己和別人的聯繫,養成一處相同點,甚至讓自己成為圈子裡傳播信息的關鍵人物!
二:重新定義自己。
有人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刻板印象而苦惱,希望塑造新的形象讓別人來重新認識自己。於是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上展示自己的生活狀態,其實這些都是「我想別人看到的我」,並不是真正的我!
我們會因為自己現實裡面的缺點不被別人認可,想要迎合公共標準,於是跟風隨流,看見別人做什麼自己就跟著做,好像不了解梗就落伍了,於是也混雜在「快樂傳播者」的身份裡迷失自我!
玩梗雖好,但也要眼睛擦亮,適可而止!
我們很多時候都只是傳播梗,而忽略了去了解梗。
看見了新梗,對梗的來源和意義不求甚解,經過自己的自行腦補就直接群發濫用,不加辨別。
舉個例子,有個梗:「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
尤其是一些小視頻平臺上會有視頻:
女兒摟著爸爸的脖子對媽媽瞪著眼睛說:「不許你碰爸爸!他是我的!」媽媽:為什麼不能碰?他是我老公!女兒:才不是,他是我老公!媽媽:那你叫他一聲看他答應不?女兒:老公!爸爸:哎!
這個「梗」雖然是想說明女兒和父親間的親密關係,但是應該區分時宜,不然的確有點「辣眼睛」。
有人坦言:「感覺太tm早熟了,我以後要是生的女兒她敢這樣我拍死她,我老公這樣,行吧,跟著你的女兒滾,畢竟你們才是一對。」
還有「雞你太美」這個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源於蔡徐坤打籃球的一個視頻(就那個運完球把球一扔開始尬舞),是跳舞的配樂第一句「只因你太美」的諧音。
當時蔡徐坤打籃球,唱「雞你太美」的鬼畜視頻充斥整個B站,蔡徐坤發出律師函警告,又成為新的鬼畜素材,全網都遍布著「雞你太美」和「律師函警告」的梗。
其實冷靜下來,難道這個梗只是為了諷刺蔡徐坤唱歌語速太快,把「只因你太美」唱成了「雞你太美」嗎?
其實,這個梗更多的是因為蔡徐坤被黑才產生的。
蔡徐坤為什麼被黑?有人是懷疑他的能力,認為他是造星時代包裝的產物,渾身上下都是「小鮮肉」「娘娘腔」的標籤。
有ikun不服氣,會說「我們坤坤很努力的」,雙方大戰,還引起了後來周杰倫蔡徐坤爭奪超話第一的場面。
在此筆者就不深究了。
筆者想要強調的是:我們玩梗的時候,應該多一些思考,理智玩梗!
有人會覺得「奧利給」,「giao,giao,giao」,「影流之主」這些梗很low,土裡土氣的。
其實梗本身不low,真正low的是:把梗當成標籤,把玩笑梗玩出認真梗!
不給別人隨便貼標籤,因為你的無意之舉可能會對當事人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
菊姐(王菊)身上有一種自信:我知道你們覺得我不美,但那是你們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於是有人口口聲聲說是欣賞她這種否定標準審美,特立獨行的美感,卻暗地裡把王菊在創造101的表演做成表情包,在網絡上大肆傳播。
我想,大多數人看見這樣的表情包第一反應都不會是處于欣賞的眼光,更多的可能是把這當做笑料來看,說「長這樣也來參見選秀?」
菊姐究竟是真正欣賞自己的美,還是被網絡鍵盤俠逼的不得以來塑造這個形象,不得而知。
望大家理智玩梗,對他人多一份寬容!
寫在最後:武漢加油!
如果喜歡的話,不妨點個讚鴨!您的鼓勵是對我創作的最佳動力!
感謝關注!分享,評論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