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古箏作坊:傳古樂文化 承工匠精神

2021-01-08 陽江廣播電視臺

提起古箏,你是否就會想到古典風韻?在陽春市有一間古箏作坊,師傅以手工製作的樂器傳情、傳志。

陽春古箏製造廠位於梅子坑,老闆楊進步和師傅鄒希行正在為一把古箏的面板進行打磨、畫線、裝梁……

老師傅鄒希行做古箏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對他來講每一把經他製作和打磨的古箏,都像他的孩子一般。

古箏製作師傅 鄒希行:我從小學就愛好這方面的東西,我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夢想,就是造一件自己喜愛的樂器,你已經造了多少把古箏了,經過我手打造的樂器已經有上千把了。

老闆楊進步介紹,做出一把古箏需要經過選材、磨麵板、拋光、裝梁、塗漆、雕花、上弦等等十多個步驟。完成一把古箏,至少要四五年時間。與市面上大多數泡桐木古箏不同,這裡製作的古箏是杉木選材,音色更通透,更具嶺南味道。廠子成立十年來,一直堅持純手工製作,為的就是將每一把古箏都打造成為藝術品。

古箏製作廠廠長 楊進步:音色和做工與普通的古箏有些不同,選擇不同,我們的古箏是一把一把的做,不批量生產。

除了做古箏,師傅們還有共同的願望,就是想讓古典樂和嶺南文化傳承的更遠。為了這個目標,大家也一直都在努力著。

陽春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 古箏製作師傅 嚴明健:以廣東嶺南文化來說,古箏非常符合廣東文化的傳承,嶺南文化色彩比較濃厚,我們曲藝家協會準備和古箏廠合作,打造嶺南文化特色品牌。

古箏製作廠廠長 楊進步:我就是想傳承民族文化,我想把這種文化發揚出去,我的孩子要學好製作古箏,將這方面發揚出去,要保留這種純粹的工匠精神,把每一把琴都精心琢磨。

文字、攝像來源:陽春市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談經古樂」校園生花 發揚傳承傳統文化
    【記者 湛璐霜】談經古樂是流傳於平地鎮迤沙拉村的一種古老的民族民間音樂,這種音樂興起於明朝洪武年間,至今600餘年的歷史,該類音樂在平地鎮小學進入課堂,學生們學習積極性很高。而為了讓談經古樂得到有序和有效地傳承,大河中學組建了談經古樂民族樂團,最近這支樂團還在攀枝花學院大禮堂登臺演出,贏得了陣陣掌聲,孩子們通過談經古樂,正在為夢想插上一雙翅膀。一首金蛇狂舞樂曲響徹攀枝花學院大禮堂,臺上的表演者們用樂器二胡、京胡、三弦等民間樂器演奏,聲音古樸輕靈、悠揚婉轉。
  • 古箏、椰胡與簫三重奏《清樂套曲連奏》——《出水蓮》《昭君怨》《崖山哀》
    《清樂套曲聯奏》清樂聯奏由大調樂曲一、《出水蓮》二、《昭君怨》三、《崖山哀》古箏:楊紅椰胡:居文鬱教授(特邀)洞簫:王建欣教授(特邀)演出地點:天津大劇院 多功能廳演出時間:2019年9月信息來源:2019青年藝術家培養計劃
  • 古樂如何走進大眾中?
    古樂新聲音樂會文 | 王安潮隨著發揚傳統經典音樂文化觀念的深入,挖掘古代經典音樂素材的創作和演出日益增多
  • 一曲流連:古箏金曲(1)
    作為民族音樂的瑰寶,古箏外形古樸典雅,聲音優美動聽。演奏之人,由於長年的浸潤,氣質古典優雅。聽樂之人,再煩躁的心情,也能漸漸沉靜下來。愛上古箏,實在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林衝奔夜《林衝夜奔》,又名《夜奔》,崑曲傳統武生戲,是明代李開先《寶劍記》傳奇中的一折。
  • QQ音樂「古曲新創大賽」助力敦煌文化騰飛 重現古樂華彩
    敦煌自古以來都是東西往來的交通要道,也是多元文化並存的繁榮之地,在其中蘊藏著的音樂文化和璀璨文明,雖然歷經千年也難掩華光。2017年底,騰訊集團與敦煌研究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啟動「數字絲路」計劃。與此同時,QQ音樂與敦煌研究院、上海音樂學院合作的「古曲新創大賽」也一同拉開帷幕,希望通過現代演繹革新,匯集更多優質的敦煌音樂作品,讓敦煌音樂得到更多年輕人的認識和關注,產生更多古風與流行結合的優秀作品,助力敦煌文化瑰寶的傳承與創新。大賽以敦煌壁畫、曲辭、古曲為創作源頭,分為樂曲編創賽道和歌曲編創賽道兩個賽道。
  • 泰國公主朱拉蓬與中國古箏的奇緣
    2000年11月,朱拉蓬公主第6次來到中國,暢遊了桂林、灕江。在泛舟灕江途中,中方特意安排了中國古樂演奏,其中就有古箏,這是她首次聽古箏演奏。在晚會上,公主親自為母親演奏古箏,這是她第一次登臺演奏古箏。當今的泰國王室非常熱愛音樂,朱拉蓬公主自幼就受到良好的音樂薰陶。父親蒲美蓬國王擅長作曲和演奏小號、薩克斯等管樂器,母親詩麗吉王后彈得一手好鋼琴,熱愛中國文化的姐姐詩琳通公主會演奏中國的二胡和多種泰國民族樂器。朱拉蓬公主自己則從5歲就開始學習鋼琴並愛好聲樂,曾多次出版過個人演唱專輯。
  • 紫禁城•古樂季I :多少拉丁字謎也無法掩蓋古樂本身的華美
    拉莫拉古樂團以瑞士文化之都巴塞爾為駐地,成員來自不同國度。樂團由藝術總監柯琳納•瑪蒂和麥克•龔德科領軍,根據不同的音樂項目不懈地進行自我更新。 拉莫拉古樂團活躍於世界各大著名的古樂盛會,包括比利時的佛蘭德音樂節、法國的「羅曼聲路」音樂節、德國的雷根堡古樂節、愛爾蘭的基爾肯尼藝術節、荷蘭的烏得勒支古樂節、挪威的奧斯陸國際聖樂節、波蘭的「聖餐」音樂節、瑞士巴塞爾的「古樂之友」音樂節、美國西雅圖的「古樂群英會」音樂節。古樂團還應邀赴賽普勒斯、愛沙尼亞、芬蘭、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美國及英國等地巡演。
  • 《如懿傳》裡嘉貴人彈的到底是嘛?是古箏麼?
    彈著古箏輕輕哼唱美人也仿佛更美美美!最近正在熱播的《如懿傳》,就出現了一種奇怪的樂器!因為它像古箏卻又不是古箏!從這琴的外形上來看,確實是很像中國古箏,也很容易讓不懂古箏的觀眾們誤解!這臺「古箏」真正的名字叫做「伽倻琴」!
  • 淘文化—— 曹銀燕師生古箏演奏會
    :2016年8月19日晚19:00活動地點:新城舟山市海洋文化中心文化館4樓(淘文化劇場)活動內容:古箏演奏主辦單位:舟山市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舟山市淘文化運營中心承辦單位:舟山市漢文化協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眾文化意識的提升,越來越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發展,被譽為「仁智之器」的古箏承載著民族優秀文化的深厚底蘊。
  • 當民樂古箏與經典英文歌曲相遇 陌陌古箏箏兒跨界表演大寫的精彩
    我們知道,以古箏為代表的中國民族樂器因其悠久的歷史以及可以演奏出動聽的旋律被稱之為藝術瑰寶,是很多人眼中的陽春白雪。當古箏與經典英文流行歌曲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日前,陌陌平臺人氣主播古箏箏兒就用古箏為大家演奏了《Rolling In The Deep》,這樣的跨界表演也被網友贊為大寫的精彩。
  • 張競文、王涵、楊貝諾碩士古箏音樂會
    2020年12月18日周五下午,在上海師範大學小音樂廳成功舉辦了張競文古箏學位音樂會、王涵碩士古箏中期音樂會、楊貝諾碩士古箏中期音樂會。       作品取唐代詩人杜牧絕句《長安秋望》之意,將長安古樂的曲牌音樂與陝西地方戲曲音樂巧妙的結合,在古箏的演奏技法及表現能力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 著漢服、聽古樂,端午佳節民俗文化「鬧」景區
    在樂山大佛景區嘉定坊街區三三兩兩身著漢服的漢服愛好者讓古樸的街道頗有穿越的feel原來,為祭拜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同時給廣大漢服愛好者提供一個不一樣的端午體驗,樂山市漢服文化協會聯合中青旅(樂山)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晨曦漢服館聯合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濃情端午,弘揚傳統」 的端午活動。
  • 小作坊·行業標杆·以匠心堅守紫砂文化
    有一位來自宜興家族式作坊的紫砂匠人——吳樂娟,帶著對紫砂的沉湎和敏感,用畢生將紫砂的文化嚴謹的傳承下去。改革開放後,紫砂行業的狀況逐步變好,有的人經不住享受安逸生活的欲望,徹底放棄了手藝。也有的人經不住金錢的誘惑,交出了藝德。
  • 古箏、古琴,傻傻分不清楚
    古箏擺放一般需要支架。演奏者在演奏時,右肩與古箏的前梁對齊,座位和古箏的高矮比例需要調適,一般第一個琴碼的高度與表演者的腰部平行。和古琴不同,演奏者需要戴義甲。古箏一弦1-2音,同一弦移動弦碼可以調作高音。古箏的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古琴與古箏到底還有什麼差別?
  • 古樂造句和解釋_古樂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古樂(gǔ lè)。古代帝王祭祀、朝會時所奏音樂。也稱雅樂,以別於民間音樂。古樂參考例句:1、相傳戰國時魏國統治者魏文侯,就抱怨過「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古樂有關的成語:1、腰鼓兄弟(yāo gǔ xiōng dì):腰鼓:古樂器,兩頭粗,中間細。比喻兄弟輩裡居中的的那一個較差。2、膠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膠:用膠粘住;柱:瑟上調音用的短木;鼓:彈奏;瑟:一種古樂器。
  • 古箏 《千年一嘆》一聲嘆息,逝水年華.
    《音樂療愈》中國最美音樂微刊古箏清響,彈指間滄海桑田... 千年一嘆...
  • 千年萊夷古樂再次奏響,展示靈氣、活力、時尚萊西
    古萊夷人在富饒的膠東平原上勞作的過程中踏壤而舞、擊石而歌,形成獨特的萊夷古樂。萊夷古樂亦稱萊樂,是上古至夏商周時期居住在山東半島地區原居民萊夷民族的原始樂舞,是中國最古老的音樂體系之一。萊夷古樂社社長高連堂排演「萊夷古樂」的初衷,就是要植根於這片土地上曾經存在過的腔腔調調,構建萊西人的本土音樂話語,「讓本地的老百姓知道我們老祖宗的文化曾經是如此輝煌,在與外地、外國朋友的交流中,亮出我們的文化身份證。」高連堂說,「萊夷古樂」是一個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存在過的藝術形式,在民族器樂領域,表現為該地區先秦時期的「金石之樂」和後世的鼓吹樂。
  • 精神少女趙露思:彈個8級古箏曲目《將軍令》,簡直就是小意思
    >看慣了影視劇中假彈、擺拍的古箏鏡頭,遇到真彈的女明星還真是特別驚喜,網友對此也是一片稱讚之聲。看到大家對精神少女趙露思的古箏這麼認可,小編確認,古箏,已經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在我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學習古箏,可以培養孩子的古典氣質,提高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 《如懿傳》裡嘉貴人彈的到底是不是古箏?
    這不,最近熱播的《如懿傳》,就出現了一種奇怪的樂器!因為它像古箏卻又不是古箏!先讓我們來聽聽劇中這臺「古箏」的聲音吧~打開彈幕發現,確實有不少朋友誤以為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古箏!但,這是古箏嗎?  自然不是!從這琴的外形上來看,確實是很像中國古箏,也很容易讓不懂古箏的觀眾們誤解呢!
  • 如懿傳片頭曲《沉香流年》古箏改編版
    《沉香流年》是電視劇《如懿傳》的片頭曲,原曲由易茗、王耀光作詞,王耀光作曲,雷佳演唱。樂曲的前奏一響起,相信看過《如懿傳》電視劇的朋友們都能會想起這個古裝大劇的很多情景,此曲用古箏演奏出來,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