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揮出三拳,帶著5個億的掌風,在中國足壇種下三塊試驗田。
第一塊試驗田是青訓。包含青少年球員留洋和青少年聯賽,投入資金1.5億;第二塊試驗田是聯賽,包括中超冠名和提高裁判報酬,投入資金1.8億;第三塊試驗田是國字號,涵蓋了國字號男足選帥和女足選帥以及女超冠名。
三塊試驗田裡面,重中之重自然是青訓。汲取了當年健力寶的教訓,王健林這次希望留學青少年打散了進入西班牙青訓體系,從而為中國足球的明天培育良種。而通過國內的青少年聯賽等舉措,讓三年後踢球的青少年恢復到職業足球初期的六七十萬人,更是王健林考核這次投入成功與否的關鍵標尺之一。
乍看,王健林的要求並不高。他期冀的只是「恢復」,而不是超越。然而,在三塊試驗田裡,青訓卻是最難出成效,最需要耐心的一塊荒地。中國足球在十幾年的圍湖造田毀林開荒過程中,早已經把舊有的青訓體系摧毀殆盡,而新的體系又千瘡百孔難以為繼。
派送青少年足球苗子留洋深造,無論是當年的健力寶模式,還是球員家長自發自費送出國去,以及如今即將實行的萬達模式,歸根結底都是遴選「未來希望」定點培養的精英模式,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對於中國足球整體水平的提高固然有促進作用,但仍然杯水車薪,很難逃脫璀璨一時終歸沉寂的輪迴。
更為重要的國內青訓體系重構,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一望而知會是遠比數億、數十億人民幣龐大得多的數字。僅僅是有資金和政策扶持還遠遠不夠。要想讓更多的青少年重新回到足球場上,要想讓球迷對中國足球的未來重燃莫大的信心,中國足壇本身亦需要在國內聯賽以及國際賽場都取得振奮人心的突破。
這似乎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連環套。萬達的三快試驗田,也因此田壟相依,環環相扣。萬達投入的重點,著眼於青訓,可是投入的最大一筆資金,卻需要用在中超冠名上面。以萬達廣場來冠名中超,對於整個萬達集團而言,商業效應其實有限,但不冠名中超,任由中超繼續裸奔下去,三塊試驗田也許一塊都無法試種。
這是複雜的博弈,是中國足壇現實狀況的縮影。萬達並沒有豪氣幹雲地如傳言一擲三十億,塵埃落定的五個億,屬於理性的投入和選擇。三塊試驗田,用來為中國足球試水,誠意已屬難得。
對於中國足球管理層和更高的決策層來說,和萬達的合作,如果能做到一種示範效應,為中國足球未來的發展模式破冰,也已經頗為難能可貴。三塊小小的試驗田,如果能取得成效,那是意外之喜,而更多試驗田的建立,才是中國足球綠草如茵的真正希望所在。
(責任編輯: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