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鶴壁市淇濱區孫女士平時喜歡發自拍照到朋友圈,沒想到自己卻被微商利用,未經本人同意,將她的照片加上文字,成為某婦科病藥物的「代言人」。
寧波一位年輕媽媽喜歡發微博,經常曬自己和孩子的照片,就算沒使用微博的定位功能,也有人能準確說出她的拍攝地點,孩子幼兒園的位置暴露無遺。
此前大面積爆發的網易郵箱洩密事件,加上許多用戶習慣用同樣的郵箱帳號和密碼註冊多個平臺的帳號,所以造成大量用戶Apple ID被鎖、微博、支付寶被盜,現金、資料損失不計其數。
在移動互聯時代,各種洩密事件頻發,你別以為自己手機或者電腦裡沒有「XX」門那樣的照片就不存在什麼隱私了,自己的帳戶信息、個人資料不都是需要保密的嗎?而且不光是來自黑客的主動攻擊,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用戶安全意識不強,無意間將自己的隱私曝光在別人面前,成為「待宰的羔羊」。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就算將這些資料存在手機/電腦上,也要做好保護措施,將那些想要偷窺的人,全都關在門外。
【手機】
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是手機不離身,隨時隨地都在玩手機,手機上的隱私也是越來越多——你可別以為隱私只是「豔照門」,就算是很平常的照片或者簡訊,你也不願意被別人看到吧?再說,許多人習慣將銀行卡信息、身份證等拍照保存,這些東西如果丟失了,將會非常恐怖。而且,現在的安全廠商(360、騰訊等)都將重心放在了移動平臺,手機廠商(金立等)也以安全作為賣點宣傳自己的產品,用戶當然也越來越重視移動安全。接下來,我們就從手機講起,想要好好保護自己的隱私,這些事情你必須做到。
微信秘密多,千萬要注意
我們平時用手機,和大家接觸得最多的還是各種APP,這些APP中,應用最廣泛的基本是微信。這是無論男女老少,手機裡幾乎都會安裝、並且使用時間最長的應用。微信自然也有許多內容涉及隱私,那麼,我們首先來聊聊和微信相關的隱私保護。
1.首先最好別用自己或者子女照片做頭像,並且在個人信息中填寫太多真實信息。媒體或網上都曝光過許多案例,不法分子長期「潛伏」朋友圈中,盜用別人真實頭像,複製其個人資料,在掌握了對方大量真實信息之後,用小號或者更換微信號等理由騙取其他人的信任,從而騙取錢財。甚至有人在獲取小孩和父母信息後,趁父母不在,藉口帶孩子去找父母,將孩子拐走這樣的事也時有發生,所以,在朋友圈分享照片等真實信息時一定要謹慎。
2.加好友要小心,最好別用搖一搖或者通過附近的人等功能添加好友,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另外,最好仔細查看「我→設置→隱私」中的每一個選項,特別是「添加我的方式」和「不讓他(她)看我的朋友圈」,通過這兩個選項,可以有效避免無關人員的騷擾,也可以避免不法之徒偷窺自己的朋友圈。當然,最後的一項「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一定要關閉,否則任何人(可能是群成員或者是你刪除過的人)都可以查看你最近的十張照片,如果被人利用,將會很恐怖。
3.在發朋友圈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分組。相對私密的信息一定要在發送時選擇「誰可以看」,在這裡建立分組,像是自己的「黑歷史」或者是幾個閨蜜的聚會,都不想讓太多人看到,選擇分組可見之後,可以將無關人員全都關在門外。如果只是一些一般的消息,你也可以只是屏蔽一些討厭的人(前任等),比如你要吐槽老闆,也可以將老闆設置為「不允許他查看朋友圈」之後再發——當然,你要確定可見的人中沒有人會截圖告密。
4.謹慎掃一掃和參與投票。不少商家為了做推廣,打出「掃一掃」拿獎品的宣傳語,不過有一些不法之徒藉此騙取用戶信任,偷偷截下用戶的個人信息。另外,中老年用戶比較熱衷的「投票」同樣如此,一般都會要求用戶訪問未經微信驗證的網站,然後要求「授權」,這就將自己的個人信息甚至是好友資料全都交給了對方,不光坑了自己,連自己的好友全都賠了進去。
加好友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儘量別讓壞人進入你的朋友圈
如果是相對比較私密的內容,一定要設置分組可見
陷阱多多,社交APP要注意
當然,我們常用的APP並不是只有微信,不過,最容易洩露隱私的還是社交平臺的APP,比如微博。和微信一樣,在微博上儘量別發太多和個人隱私相關的信息,而且微博的私密性相對更差,默認狀態下只要是關注了的粉絲都能使用評論/發私信等功能,為了防騷擾和保護隱私,一定要認真設置權限,方法和微信類似,就不再贅述了。同樣,QQ作為我們最熟悉的通信軟體,也要仔細查看每一個選項。
說到QQ,在這裡有一點要特別提到,幾乎每個人都玩過QQ空間,在QQ空間動態中留下了不少痕跡。時隔多年,回過頭去看自己的經歷,最好辦法就是將它們全都封存起來。在手機QQ的設置中進入「聯繫人、隱私→好友動態設置」,然後選擇「封存我的動態」,開啟後設置一個封存日期,在此之前的說說或者日誌都將一鍵設置為「僅自己可見」,別人就再也看不到這段「黑歷史」了。當然,微博等其他社交軟體也有類似功能,將它們全都設置為僅自己可見即可——損友也是不能看的!
微博(左)和QQ(右)等APP的隱私權限也一定要仔細閱讀並設置
QQ空間的「黑歷史」一定要徹底封存
朋友藉手機,保護措施要做好
前面講的,都是通過一些設置,避免其他人「偷窺」自己的隱私,前提條件是手機在自己手中。不過,生活中難免有同事/朋友/熊孩子要借用自己的手機,就算再放心的人,也難免會無意間看到一些不那麼想示人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首先說說微信和簡訊等通信APP,為了讓用戶在第一時間方便地閱讀到消息內容,無論是iOS還是Android系統,都會用彈窗功能將消息內容直接顯示在通知欄中,雖然能提供不少方便,但也難免會洩露隱私。在微信中,可進入設置中找到「新消息通知」,將「通知顯示消息詳情」關閉。同樣的,在簡訊的設置中也可以關閉「顯示預覽」,這樣就不會在通知欄中提示簡訊的內容了,只會顯示有N條消息未讀。當然,如果你想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甚至可以關閉所有通知,包括APP角標、通知欄、鎖屏界面都不提示,只有手動進入APP才能查看到相關內容,更隱蔽,但是如果有消息需要及時處理,也很容易錯過,這就看自己怎麼選擇了。
最好將簡訊和微信都設置為不顯示消息詳情
Android黨,「訪客模式」超好用
對於相對開放的Android系統來說,要想限制其他人查看自己的手機就太容易了,大多數國產定製系統都加入了安全、隱私相關的設置,在這裡,我們就以適用性最廣的MIUI為例來做說明(其他系統方法類似,只是功能按鈕的位置或者命名會有少許區別)。
首先是應用鎖功能,在「設置→應用管理→應用鎖」就可以開啟該功能,顧名思義,開啟之後訪問加了鎖的應用就必須有「鑰匙」,而鑰匙就是事先設置好的密碼。如果將手機借給別人或者讓小孩子玩,這種模式是最適合的。建議鎖定微信、QQ、相冊等比較私密的應用即可,將遊戲、視頻客戶端(瀏覽記錄最好清空,如果被發現了什麼不可描述的東西,別怪我沒提醒你)留給對方,隨便怎麼玩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另外,MIUI還提供了兒童模式,開啟後可以禁止所有第三方應用發送簡訊,避免扣費。另外,兒童模式還可以在「可訪問的應用」中進行設置,然後桌面就只會顯示那些被允許的APP了,更為徹底。當然,就算你的系統中沒有加入類似的功能,也可以安裝騰訊手機管家等手機助手類工具,使用它們提供的安全功能,也是可以實現的。
要特別說明的就是「手機分身」功能,這可是一大神器!開啟後,通過不同的解鎖密碼或者指紋,可以進入不同的「系統」,也就是說,手機主人用密碼1(或指紋1)可以訪問所有的內容,而如果你用密碼2(或者指紋2),就只能看到事先設置好的APP或者相冊內容了。這樣處理,可以避免被別人問及密碼又因為手機裡有些小秘密不方便讓對方玩的尷尬,用備用密碼解鎖之後,對方看到的「系統」只是一個獨立的鏡像,看似齊全,又經過了提前的「掩飾」,太實用了。
兒童模式和應用鎖都可以有效防止別人使用自己的手機
MIUI的手機分身功能簡直堪稱神器
如果你不是小米手機用戶,也可以刷一個MIUI,MIUI作為國內用戶量最大的系統,適配了非常多的機型,主流產品都是可以體驗的。而其他品牌的手機,有部分也有類似的功能(比如訪客模式,老人模式等,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家可以自行摸索。
iPhone功能較單一,但聊勝於無
如果你是iPhone用戶,朋友要臨時借用手機,礙於情面一般也只能貢獻出你的指紋吧——不過,iPhone上的限制比較少,對於沒有越獄的用戶,也只能在「系統設置→通用→訪問限制」中將該功能開啟,然後設置一個密碼(不是鎖屏密碼,設置後請牢記)。
在這裡可以將那些不想別人用的APP直接關閉(其實是隱藏,遺憾的是僅能限制一些系統自帶APP),或者對一些系統權限進行限制(包括聯網、使用定位等),又或者限制對方刪除/安裝APP、使用APP內購等(如果孩子想玩手機,這個必須開啟),返回桌面之後,所有設置都會立即生效,而對方看不出任何問題。想要恢復時,重新進入訪問限制,並選擇「停用」即可。
對于越獄的用戶,可嘗試Springtomize3等插件實現隱藏APP的功能,不過目前iOS 10並沒有完美越獄,iOS 9可用,而iPhone用戶大多數已經升級到iOS 10,適用性並不廣。
iPhone上的訪問限制功能比較單一
接下來就是定位權限,這一點無論是Android還是iOS用戶都必須注意,將這部分放在iPhone中來講,是因為iPhone默認會收集用戶的移動軌跡,雖然蘋果表示並不會收集或公開這個數據,但是對於一些「強迫症」來說,「被收集」本來就是非常不安全的因素。
對於Android手機的權限控制,大多數都需要安裝第三方手機助手類工具才能進行完全控制,有的甚至需要獲取ROOT權限才行,只有部分定製UI提供了詳細的權限控制功能。而iPhone用戶就沒有那麼多的麻煩,只需要進入「設置→隱私」就可以看到所有需要獲取權限的應用,比如比較敏感的「定位服務」權限,點擊進去可以「一刀切」地關閉,也可以對每個手機中已經安裝的APP進行單獨設置,是「始終」還是「使用時」或者「永不」,都由你決定。
而前面提到的始終在後臺獲取手機定位,則可以在「定位服務→系統服務」中找到「常去地點」,將它關閉即可,並且記得點擊下面的清除歷史記錄,你之前去過的地方就清除乾淨。
其他權限同樣可以在「隱私」中進行設置,比如你可以關閉單機遊戲的聯網或者獲取照片的權限,可以很大程度地保護自己的隱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關閉了微信的「通訊錄」權限,則無法使用聯繫人導入等功能,請自行判斷。
手機中的定位權限一定要注意
APP Store的下載記錄也可能會洩露你的隱私,如果你以前下載過一些「羞羞的」APP試用,但是又不想讓別人知道,就算刪除後也是會在APP Store中留下證據的。在手機上打開APP Store,你可以點擊「更新→已購項目」,找到相應APP後向左滑動,然後選擇隱藏即可,但是這個方法經常出錯,隱藏之後還會跑出來,這時候你就需要在電腦端的iTunes上操作了。
方法類似,在右上角點擊自己的頭像,然後選擇「已購項目」,在「我的應用」標籤中可以看到此前購買過的APP,只需將滑鼠移動到APP圖標上,然後點擊左上角的×就可以隱藏。隱藏後並不影響購買記錄,付費之後的APP仍然可以免費下載。
在iTunes中點擊左上角的「X」就可以隱藏
手機丟了也別怕,亡羊補牢還不晚
前面講了許多「保護措施」,前提條件都是手機還在自己身邊,能把控的狀態,如果是舊手機處理,甚至是手機丟了,我們該怎麼辦呢?
對於換手機來說,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無論你是準備送給親友或將它賣掉,出手之前一定要清空資料:支付寶/微信等重要帳戶最好手動退出,最徹底的清空辦法就是還原系統設置,如果你還不放心,可以拷入大體積文件(視頻文件等)撐滿內存然後再恢復——重要的資料恢復三遍,反覆寫入之後就算是神仙也沒辦法恢復了。而iPhone一定要記得關閉所有雲服務並且退出iCloud帳號,否則一不小心就自動同步了。
註銷iCloud帳號並且抹掉所有手機數據,舊手機就可以送人了
但是,如果手機意外掉了,是不是就沒辦法抹掉自己的數據了呢?並非如此,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如果手機掉了,只要你設置了鎖屏密碼,對方很難直接解鎖並訪問你的資料,要解鎖的代價就是完全抹掉數據並刷機,雖然找回手機比較難,但是也並不容易洩露隱私(遇到專業人士除外)。
當然,還是自己動手清空資料才最保險。要說遠程抹掉數據,最先加入該功能的就是「查找我的iPhone」功能,前提是你已經在手機上打開iCloud服務並開啟該功能才能使用。用另一臺iPhone或者iPad等蘋果設備打開「查找iPhone」APP(注意不是設置中的選項,而是獨立APP),然後登錄自己的Apple ID,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手機位置等信息,你只需點擊「抹掉iPhone」就可以清空手機中的所有數據。
當然,如果你找不到其他蘋果設備,也可以在Windows電腦上用瀏覽器訪問iCloud服務(https://www.icloud.com/),登錄自己的Apple ID進行類似操作,也是可以的。
對於Android用戶來說,許多國內的定製UI都提供了類似功能,比如小米的MIUI和OPPO的Color OS,在登錄對應帳號並開啟相關功能後,都可以通過官方網站訪問手機找回頁面,進行定位或者抹掉手機數據。而且如果手機插入了新卡,也會自動發送簡訊到事先指定的號碼上,為找回手機提供一些線索——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SIM卡實名制並且公安機關配合的情況下。
使用查找iPhone功能可以看到手機位置或者抹掉數據
不光是iPhone,小米和OPPO等國產廠商也提供了類似功能
APP加持,給手機上把鎖
講了這麼多,大家是不是更放心了呢?不不不,這遠遠不夠,光靠原生系統提供的功能,雖然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並不是所有手機都適用,要不就是需要刷機,要想所有手機都能用,還是要安裝第三方APP才行。
騰訊手機管家
平臺:Android/iOS
收費情況:免費
這是一款我們比較熟悉的手機助手類應用,不過平時我們主要是用它的清理垃圾、管理軟體、攔截騷擾等功能,而它所提供的隱私保護功能,是非常全面的,比大多數原生系統自帶的功能都要強大。
許多原生系統都有軟體鎖或者「鏡像系統」(也就是老年模式、兒童模式等),可以隱藏或者為APP加鎖,騰訊手機管家同樣可以做到。而且它還提供了照片、視頻、簡訊、文件的加密功能,還可以設置將新拍的照片自動放入私密空間等功能,幾乎不用自己操心。
當然,其他的諸如支付保險箱、軟體權限管理等功能,對於隱私保護也是非常有效的,至於流量監控、病毒查殺等功能,就算是加分項了。
騰訊手機管家等助手類工具可以對照片、簡訊以及APP進行加密
偽鎖
平臺:Android
收費情況:免費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而且實用的APP,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讓你的手機「癱瘓」,也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解鎖」的辦法,它可不是簡單粗暴地要求用戶輸入密碼才能打開某個APP,而是用一些「奇葩」的障礙來阻止你打開它們,比如報錯退出、提示未聯網等——別擔心,你的手機並沒有壞,千萬別把自己也騙著了。
它可以鎖定微信、QQ、相冊等常見和隱私相關的程序(當然也可以自定義添加),然後設置報錯的問題,比如未聯網(搖一搖就可以解鎖)、提示必須指紋識別(按順序點擊屏幕的四個角)等,你甚至可以設置虛假來電,然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拿回自己的手機了。
一進微信就報錯,這可是我設置的障眼法
養成好習慣,手機上的秘密就不會丟
除了臨時抱佛腳或者事後來想辦法挽救,其實在平時的使用中多加注意,通過一些簡單的系統設置或者更合理地使用APP,你的隱私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
1.驗證碼別亂給,手機簡訊接收的驗證碼,這是確定用戶身份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千萬要注意驗證碼的來源,並且在正確的地方儘快使用(驗證碼一般都是一次性的)。
2.儘量別用手機號和常用郵箱註冊不熟悉的APP/網站帳號,而且千萬不要在所有網站都使用同一個密碼/帳號,如果第三方平臺需要綁定微信/微博號也要注意,以免洩露隱私。如果需要臨時註冊使用,可以專門申請一個郵箱。
3.如果APP需要獲取地理位置,一定要慎重開啟該權限。同樣的,獲取通訊錄等權限也比較敏感。
4.儘量別在手機裡保存身份證、銀行卡照片。
5.打電話、聽微信語音信息最好別用外放(特別是中老年用戶很多都喜歡這樣做),如果說到電話號碼、銀行卡號等,如果被有心之人聽到,很容易被對方所利用。
6.定期清空訪問記錄、視頻播放記錄等。
【PC】
不光移動端需要保護隱私,桌面端也是需要的——微博可能洩露你的生活、QQ可能洩露你的個人狀態、迅雷可能洩露你的下載歷史、Office可能洩露你的商業數據、瀏覽器可能洩露你的上網癖好、特殊文件可能洩露你的小秘密……在這個竊取隱私不以為恥反而美其名曰這是行業慣例的年代,我們應該如何捍衛自己的隱私呢?
迅雷:徹底抹殺歷史數據
迅雷是電腦必備軟體之一,下載電影、電視劇等非常好用。如果一臺電腦用久了,就會產生很多小秘密喲!看到這裡,相信很多老鳥不以為然:「我又不是小白,定期或者隨手清空迅雷的下載記錄這點常識都不知道嗎?」這個基礎技巧的確很多人知道,不過在高手眼中,如此操作好比掩耳盜鈴,為什麼這麼說呢?就算用戶在軟體中清空下載記錄,還是有方法知道用戶曾經下載了什麼。
其實,清空迅雷的下載記錄就好比按Delete鍵,只有按組合鍵「Shift+Delete」才可以真正刪除數據,也就是要刪除迅雷歷史文件夾中的數據,方法如下:訪問C:\Program Files\Thunder Network\Thunder\UserData\Profiles(如果迅雷安裝在其他盤,自行修改盤符),在Torrents文件夾中就可以看到大量BT種子文件。自己BT下載過什麼,一目了然,小秘密被人看到了那就尷尬了,還是全部刪除吧!
瀏覽器:清除上網痕跡 拒絕網站追蹤
瀏覽器是我們的上網入口,每次上網都會留下上網痕跡,因此清除上網痕跡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訪問了一些不可描述網站後必須要做!很多人選擇的清除方式是在Internet選項中點擊「清除歷史記錄」,再刪除IE緩存文件。其實這個方法不徹底!
不管用那種瀏覽器,依靠瀏覽器清除上網痕跡都不徹底。如果碰到高手,只需要搜索index.dat就可以知道你訪問過哪些網站。index.dat是具有「隱藏」屬性的文件,它記錄通過瀏覽器訪問過的網址、訪問時間、歷史記錄等信息,即使你在瀏覽器中把這些內容都清除了,但index.dat文件中的記錄還是存在——安裝系統後你訪問過的全部網址都會記錄下來,如果這些網址被女朋友或者長輩看到了,就非常尷尬!
最簡單的清除方法是定位到index.dat直接刪除,瀏覽器啟動後會重新生成一個新的無記錄的index.dat。當然,還可以藉助安全軟體,例如在騰訊電腦管家中選擇「清理垃圾」,再選擇「清除痕跡」,最後點擊「開始掃描」即可自動完成痕跡抹除。騰訊電腦管家可以應對主流瀏覽器,有的瀏覽器(例如IE瀏覽器)沒有默認清除,要手動勾選。
此外,許多網站會根據上網喜好推送有針對性的廣告,這令許多人不爽,感覺自己被監視了。其實通過瀏覽器設置或者安裝插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以IE/Edge瀏覽器為例,可以開啟「追蹤保護」功能,點擊IE9 RC瀏覽器右上角的「工具」按鈕→「安全」→「追蹤保護」,在「管理加載項」窗口中點擊「追蹤保護」→「在您的個人列表」上點右鍵,選擇「啟用」即可。如果是Chrome瀏覽器,點擊「自定義控制」菜單,選擇「設置」,再選擇「顯示高級設置」,選擇「組織第三方Cookie和網站數據」即可——Google官方提供的插件Keep My Opt-Outs,效果比修改設置更好,推薦大家使用。
小貼士:我們在網頁上看到的廣告,絕大部分不是該網站自己的廣告,而是廣告聯盟提供的廣告,網站站長通過代碼的調用將廣告聯盟的廣告顯示在自己的網站上,從而實現盈利。而為了有針對性展示廣告,廣告聯盟會通過Cookie大肆獲取用戶的隱私。
Office:設置訪問權限
總有一些Office文檔是不可以隨便分享的,這個時候就要為Office文檔設置權限了,也就是需要密碼訪問。
以最常見的Excel 2003為例,打開一份需要添加權限的Excel表,點擊左上角的「文件」,選擇「另存為」,彈出一個另存為窗口,在窗口的右上角點擊「工具」,再點擊「常規選項」,就可以看到設置密碼的地方了,一個是打開權限密碼,一個是修改權限密碼——設置了打開權限密碼,那麼用戶打開文件需要密碼,這個可以用於商業文檔;設置了修改權限密碼,打開文檔不需要密碼,只有在修改文檔時才需要密碼,這個可以用於財務文檔、協同辦公文檔。
QQ:不顯示個人狀態
為什麼好友知道你在聽QQ音樂?為什麼好友知道你在玩QQ遊戲?為什麼好友知道你在跟人聊天但是不回他的信息?遠隔千裡的好友怎麼知道你的一舉一動?都是追求社交的QQ個人狀態功能惹得禍!該功能會將你的當前狀態分享給QQ好友,因此可以禁用該功能,方法如下:點擊QQ「主菜單」,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系統設置」→「權限設置」,進入權限設置窗口後點擊「個人狀態」,取消勾選的「我的輸入狀態」、「我正在播放的音樂」、「我正在玩的QQ遊戲」、「 我正在玩的其他遊戲」、「我的公益活動更新」即可。
小貼士:為了防止有人趁我們離開電腦時偷偷瀏覽我們的QQ聊天記錄,在離開電腦前最好鎖定QQ:按組合鍵「Ctrl+Alt+L」即可。
文件夾:沒有密碼別想看
除了Office文件,其他重要文件也有加密需求。這裡以綠色、免費軟體《宏傑便攜加密》為例,運行軟體,點擊右上角的「加密其他文件夾」,指定文件夾後,再輸入兩次密碼,點擊「加密」即可,非常方便。需要解密時,在軟體中點擊「解密其他文件夾」,彈出加密列表,在列表中選好文件夾,點擊「解密」按鈕,再輸入密碼即可。多說一句,時間長了可能會忘記加密密碼,那就尷尬了,因此可以點擊「設置郵箱」,輸入自己常用的電子郵箱,如果真的忘記密碼了,在輸入密碼窗口中點擊「忘記該密碼」,軟體就會向指定郵箱中發送密碼信息。
微博:刪除不用的Web APP
幾年前,微博上的Web APP紅得發紫,特別是遊戲類、測試類Web APP一度風靡全國。如今,玩這些Web APP的人越來越少,但是許多人都忘記取消曾經授權過Web APP,這會有什麼後果呢?其實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當第一次啟用Web APP時,它們會向我們索取窺探隱私的權限。
正常情況下,應該只索取微博暱稱、性別和頭像這三個數據,但大多數Web APP會額外索取微博好友關係、微博評論瀏覽、甚至是瀏覽QQ空間。搜集這方面的隱私後,Web APP開發者可以精確投放廣告,也可以販賣隱私給其他開發者。
所以,刪除不用的Web APP是上上之策,方法如下:登錄新浪微博後,在主界面頂部右邊點擊自己的微博名稱,進入我的微博,再點擊「管理中心」,在左側導航欄中點擊「我的應用」,再點擊「刪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