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大家說出蘋果手機除了軟體生態以外的第二個優點,我相信很多人下意識的反應會是「安全」、「重視用戶隱私」、「買蘋果就是買平安」。有人怕我不信,甚至還翻出了那條「蘋果死守用戶隱私,拒絕為FBI解鎖罪犯iPhone」的新聞。
(圖自Twitter @eric zaworski)
而蘋果自己對於用戶隱私的保護也顯得十分自信。除了在WMC2019大會旁邊買下巨幅廣告來和安卓陣營開玩笑以外,在今年的春季發布會上還多次強調了自己對用戶隱私的重視,自己不會追蹤用戶隱私,也不會把這些數據銷售給任何第三方。
「澳門荷官」洶湧而來,誰埋單?
隱私保護做得這麼好,手機裡整天收到的「性感荷官在線發牌」、「澳門XXX賭場邀您High翻天」博彩廣告是怎麼回事兒?「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好在,有一位外媒記者用親身經歷查明了背後的真相。
5月28日,外媒記者Geoffrey A. Fowler講述了自己iPhone隱私洩露的經歷。他表示,自己在最近的一個星期一裡,十多家營銷、個人信息採集公司通過iPhone截獲了自己的隱私數據。
有的公司通過iPhone直接拿到了他的手機號碼、電子郵箱和確切位置信息。然而這還不算什麼,有一家叫做Appboy的公司甚至獲取了他的手機數字指紋。
Geoffrey嘗試利用技術手段追蹤來自己iPhone的數據,發現手機中超過5400個APP一直向第三方發送隱私數據。在這些APP裡面,就包括了Nike運動、OneDrive網盤、Spotify音樂這些霸榜級別的超級APP。而這些APP傳送數據的方式絕大多數都指向了蘋果系統中【後臺應用刷新】功能。
【後臺應用刷新】是iOS系統對後臺應用的一項管理機制。當你把一個應用切換到後臺,這個應用就會在特定的條件下喚醒並執行活動。蘋果的本意是通過這種功能來讓後臺應用保持一定頻率的更新,這樣在用戶下一次打開這個應用時,就不需要重新加載,體驗會更加快捷。
然而就是這個用來優化用戶體驗的功能,現在被很多廣告商當作獲取用戶隱私、進行精準廣告營銷的「合法」途徑。你可能還不知道,這個【後臺應用刷新】功能在iOS裡面是默認開啟的。你可能也不知道,這個功能從iOS7以來就一直存在了。細思極恐有木有?
劃重點:這個功能可以關閉
唯一值得我們慶幸的是,目前【後臺應用刷新】是支持關閉的。
具體操作方法非常簡單:
依次進入【設置】-【通用】-【後臺應用刷新】,將選項設置成【關閉】即可。
不過,如果選擇直接關閉這個功能,意味著當應用切換到後臺之後,就無法自動刷新內容。比如微信會停止最新消息的更新,當你下一次重新打開的時候,就會經歷一番「愛的魔力轉圈圈」。
所以我們更推薦大家選擇性禁用掉諸如xx相機、xx文檔、xx小遊戲等應用,因為這類「用完即走」的應用根本沒有必要後臺駐留,而且部分非廠牌的工具類應用具有更高的洩露風險(人家憑什麼免費給你用?)。對於微信、微博、QQ這類高頻的社交應用則保留自動刷新。
對了!新安裝的應用默認是開啟【後臺應用刷新】的,記得在安裝完應用後及時關閉。
那對於個人隱私信息已經洩露的用戶,有什麼辦法可以阻絕垃圾廣告呢?
從目前的措施來看,還沒有一種方案能夠100%攔截廣告信息,安卓也沒有。你只能通過安裝360手機衛士、騰訊手機管家等第三方應用來過濾掉部分垃圾廣告(基於被舉報的推銷電話號碼和敏感欄位識別,存在滯後性和誤判情況),雖然是治標不治本,但也聊勝於無。
(垃圾簡訊會被歸類在「過濾信息」中,用戶可以查看內容)
對隱私保護這一塊兒,蘋果事實上做了不少的努力,包括加密的數據傳輸機制和更強的應用準入和審核機制,而且每年也都會根據當下環境對隱私保護作出調整。今年春季推出的Apple TV和Apple News+,在很多人認為蘋果可以通過流媒體和信息流來引入第三方廣告推薦時,蘋果卻選擇不追蹤、不分享,足見其志。然而,對於蘋果「以用戶為本,尊重用戶隱私」的理念,應用開發商、廣告商顯然有不同的打算。對於他們而言,更多的隱私數據意味著自己可以更充分地掌握用戶需求,實現精準化營銷。即便是蘋果多般封堵,開發商、廣告商也會想盡辦法在應用裡裝「偷窺攝像頭」。
這是一場漫長的攻防戰,而我們的隱私是最大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