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的時候,股市行情好起來了,不過9月份有歇菜的感覺,而同事和朋友間聊股票和基金的人多了起來。
在閒聊中得知:同事小王年過四十,她老公負責炒股,而她也就頂多讓基金經理推薦幾隻基金買買,同時發現一個現象:單位部門裡大多數的男同事都偏好炒股,時不時會看到上班時間偷看K線圖,那麼為什麼中年男人都喜歡炒股呢?
在丸子媽看來,大概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略有積蓄,有足夠多的閒錢去炒股。
針對中年男人,認為基本上年齡幅度是在30-50歲之間吧!這個階段的男人,手裡基本上略有積蓄了,特別是40歲以上者,能力強的人已經混到了公司的中高層。而我同事小王的老公就屬於這類高級人才。
這個時候一邊辛苦工作,增加現金流和投資本金;另一方面,通過理財享受「不勞而獲」的收益。中年男人,思維縝密,去炒股的資金多半是閒錢,而不是日常開銷還要花的錢,他們不會幼稚地去碰運氣或者追求「一夜暴富」,而是開始相信「慢慢變富」。
2.事業基本上穩定,拓展工資外收入。
中年男人基本上完成了前期初始資金的積累,在自那麼己從事的行業領域裡也小有一番成就。雖然網絡上傳播的中年男人都很苦逼,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辭職,也是最容易被裁掉的那波人,但是,這個階段的男人基本上工作事業穩定,可以分擔一部分精力出來,考慮如何拓展工資外收入,可最靠譜的途徑就是學會投資理財,獲得「睡後收入」。
那麼,從哪個階段開始學理財,才是最佳時期呢?
關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人認為早學理財,早受益。在我看來,如果能在大學念書的時候,就能萌發理財的想法並付諸行動,那麼肯定比其他同齡人早享受到理財的樂趣,和多攢一點真金白銀。
前段時間,剛寫過一篇文章:《20歲的年輕人想要理財,從哪方面入手比較好呢?》,感興趣的可以查閱。20歲正值年輕氣盛,這個時候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學習能力強。理財,不能狹義的理解成就是買基金、股票、保險、外匯等,而是一個對家庭財務梳理,理清家庭和個人賺錢能力和消費習慣的系統過程。
分享一下個人理財經驗:
一、不以錢少而不為
最初的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感覺工資收入少,每月能夠存下的錢很少,但是,不是錢少,就不選擇理財;而是應該先學理財,才會有動力去想方設法賺錢,增加收入。並不是存不下錢,而是沒有真正思考為什麼要存錢?
二、預算和記帳相輔相成
關注我的人,都知道本人每月都做預算和記帳。在有些人眼裡,可能會覺得這個太麻煩,就算記帳,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還是不會變。假如你就是這麼想的,那麼大錯特錯了。通過連續地記帳和做預算,可以對個人乃至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摸得一清二楚。記得有小夥伴不光做支出預算,還做收入預算。收入預算,主要是針對有多份收入的情況。當有PLAN B, C, 甚至D的時候,對於自身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應該將其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三、結伴學理財
俗話說:一個人走得太遠,一群人走得更快。找到同頻的小夥伴,加入志同道合的社群,一起探討和分享理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且往往一個人學理財,會覺得枯燥無味,不容易堅持,如果結伴學習,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事業合作夥伴。
來源:隨手記社區
作者:快樂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