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非常高興再次來到美麗的連雲港,希望我們的影片能夠得到廣大港城市民的喜歡!」近日,「幸福的小滿 奮進的港城」——電影《幸福的小滿》首映式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當晚,該片的編劇、導演、主要演員上臺與觀眾互動交流。該片以中哈物流基地建設為背景,以港口集團參股哈薩克斯坦無水港項目為原型創作,講述了在律師事務所供職的職場女強人蘇小滿,接到了競標「一帶一路」重點工程項目法律服務任務,正當她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時,卻發現自己懷上二胎。面對家庭和事業的雙重選擇,在家人、同事的幫助和支持下,蘇小滿成功拿下並圓滿完成該項目法律服務工作,同時也收穫家庭幸福。
近年來,一些地方為了增加亮點和旅遊升溫,在文化宣傳上充分利用本地名人、歷史事件或是地域文化景觀等,打造有看點、收視率高的影視劇,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麼,作為文化底蘊深厚的連雲港,打造過哪些影視劇呢?同時,又該如何利用自己豐富的人文資源,依託影視作品去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呢?
投資製作影視劇
成為宣傳地方文化的主流策略
江蘇省南通市投拍了《勝女的黃金時代》、江蘇省淮安市投拍了《大聖歸來》、江西省贛州市投拍了電影《八子》……近幾年,以地域文化為題材的影視劇風行一時,成為各地地域文化的一種宣傳形式。各地一些不為人熟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開始憑藉影視作品來製造宣傳聲勢,一股地方投拍影視劇的熱浪正不斷襲來。
「電影是彰顯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也是最具傳播優勢的文化產品。」《幸福的小滿》電影製作方介紹,該片發行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從首映儀式開始,江蘇各大幸福藍海影城、我市各大影城及河北省各大影城同步上映電影。主辦方還舉辦了「優秀影評徵集活動」「尋找身邊的小滿」「徵集幸福微願望」「身邊的小滿 榜樣的力量」圓夢晚會等系列活動,對進一步推動連雲港市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對外提升連雲港文化影響力和城市美譽度,助力建設「一帶一路」強支點城市起到推動作用。
實際上,縱觀我市,曾出品過的影視劇數量也不少。1991年,由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汪德昭(祖籍板浦鎮西顧巷3號)題寫劇名的三集電視連續劇《醋聖》,先後在連雲港、江蘇、中央電視臺及全國十多個電視臺播出,影響巨大,帶動了板浦醋業的勃興。由我市著名作家周維先編劇的電視劇《小蘿蔔頭》,也引發了廣泛的關注。除此之外,電影《傾城之愛》《愛情維修站》《紅包》《水晶女孩》,電視劇《彼岸天堂》等均貼上了濃濃的「連雲港元素」。《水晶女孩》還在12屆聖地牙哥國際兒童電影節頒獎典禮上獲最佳榮譽獎,主演東海縣8歲女孩張火火斬獲最佳演員獎。
隨著影視劇的廣泛傳播,影視文化對受眾的生產生活和消費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地方文化的建設與推廣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所以,在宣傳地方文化過程中,通過製作文化影視劇,樹立文化品牌,帶動和推進地方文化的建設和推廣,發展地方經濟,成為主流策略。
用鏡頭和故事
展現城市的獨特文化魅力
究其原因,當前,為何以地域文化為題材的影視劇持續熱拍?業內人士分析,首先是以地域文化為題材的影視劇有其客觀的影響力,從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喬家大院》熱播開始,影視劇拉動旅遊、文化的作用日益凸顯,已經超出了影視劇本身的價值。地方決策者已經認識到其價值所在。其次是創作有影響力、群眾喜聞樂見的品牌文化,打造地域文化名片,提升當地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還有就是,現在地方政府有了打造文化品牌的自覺意識,積極挖掘最有價值的文化資源,宣傳自己的地域文化。
去年,一部由著名導演呂樂執導,姚晨、馬伊琍領銜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找到你》口碑持續發酵,豆瓣評分7.4。作為國內罕有的女性題材電影,《找到你》與韓國電影《消失的女人》屬於「一本兩拍」,為了適應國情,劇本進行了大量本土化處理,而這些處理在視覺上就體現在置景方面———住宅小區取自同科,法院是我市中級人民法院,酒吧取自716科創園等。該片由海寧壹線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連雲港市委宣傳部聯合拍攝。作為地地道道的港城人,製片人佟偉一直想為家鄉的宣傳做一份貢獻。
「一部電影就是一部綜合的藝術品,會帶來多個方面的影響。我就是看到了其中對於城市形象和品牌的影響潛力,才千方百計讓這部電影在連雲港拍攝。」佟偉引用了一些專業看法,在利用影視劇打造城市品牌的過程中,主要有三種方式可以使用:一是角色式,把城市角色化,讓城市承擔一部分敘事功能,並且賦予這個城市特別的意義。二是植入式,在影視劇裡植入一個品牌元素和劇情共振。三是定製式,通常有主題的策劃,或者這個地區、城市給予劇組一些政策的吸引,深度參與到影視劇裡。
「我們爭取來第三種方式,深度參與該片的拍攝工作,出人出力,提供拍攝便利。尤其在核心劇情的推進中,包裝和展示了港城的城市風貌、街道、地標性建築、海濱特色和人文氣質,所以這部電影上映後,票房與口碑上佳,業內評價也很高,對連雲港的宣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佟偉說。
需要政策扶持
恰當走好商業路徑
「雖然我市積極組織和參與了諸多影視劇的拍攝出品工作,也帶來了良好的效果,但總體上影響力有限,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良品不少,爆款短缺。」業內人士稱,如今,我市正在積極推進城市文旅品牌和形象的打造,影視劇開發無疑是重中之重,受到了我市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響應。但與此同時,也缺乏爆款影視劇的強力助推,即便是《找到你》這類精品電影,因為題材局限和藝術內涵,對我市帶來的現實影響力其實也很有限。
實際上,縱觀全國,不少地方單靠一部影視劇的「爆火」,就帶來了「四兩撥千斤」的宣傳轟動效應。張藝謀導演2006年推出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拍攝地是重慶武隆。電影一經播出,武隆拍攝地立馬就成為網紅景點,很多遊客慕名而來,迅速帶火了當地的旅遊業;韓寒導演的《後會無期》讓原本寂寂無名的東極島一票難求;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讓廣東開平碉樓迎來「全國範圍內的爆紅」……
電影是一門影像藝術,無論如何拍攝,都會發揮它對城市歷史文化的記錄作用,一代代的電影作品其實保留了城市生活的記憶,但電影更是一種類型化的商品。試想,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有哪部叫得響的影視作品不是商業運作,例如主旋律作品《戰狼》,都是市場化投資和運作,更何況各種其他題材的影視劇呢?而精準的定位、成熟的商業運作,才會更大概率地帶來收益,也會讓其中所展現的城市文化內涵,更加顯而易見,展現持久魅力。
在這一點上,山東臨沂市或許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因為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近些年,臨沂市巧打「文化牌」,明確了自身發展定位,發展紅色影視產業,對整座城市的宣傳和發展帶來了持續收益。早在2016年,臨沂市就成立了臨沂影視產業聯盟,把影視業作為全市文化產業的龍頭和特色產業進行培育,臨沂國際影視城、沂蒙影視拍攝基地、夾谷山影視基地等相繼建成,《沂蒙》《沂蒙六姐妹》《紅高粱》等200多部影視劇在臨沂拍攝,臨沂影視頻道、30多家電影放映經營單位以及近百家相關影視製作和服務機構,搭建了製作、播映和市場開拓平臺,全市電影年票房已近億元,臨沂影視產業生機勃發。
「從歷史和文化資源優勢上來看,我市並不輸臨沂,地理風貌和旅遊資源更是得天獨厚。所以,持續在影視產業布局和開發上下功夫,深耕細作,加大力度,相信我市也會走出一條特色的產業之路。」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