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鼎:我黨隱蔽戰線的統戰功臣

2020-11-18 湘潭在線

劉鼎是我國軍工事業的奠基者,擔任過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陝甘寧軍工局副局長等職務。20世紀30年代,他曾在上海特科工作。後奉命到西安直接負責東北軍和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繫工作。西安事變後成為中共代表團的「大管家」,是在隱蔽戰線立下了功勳的統戰功臣。

在上海中央特科

劉鼎,本名闞尊民,1902年1月出生在四川南溪縣一個開明士紳的家庭,6歲進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後考入設在江安縣的省立第三中學。1920年,進入浙江高等工業學校學習。1923年8月,經好友介紹,在上海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春,他前往德國開始勤工儉學的留學生涯,在柏林經朱德、孫炳文介紹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8月,到蘇聯繼續深造。

1929年冬,劉鼎按照黨組織的要求離開莫斯科回國。1930年初,劉鼎扮作鐘錶修理工回到上海,向周恩來報到。此時他的名字為闞尊民,被分配到中央特科第二科(情報科)任副科長,開始了隱蔽戰線的戰鬥生涯。

劉鼎到中央特科第二科工作後,和科長陳賡(此時化名王庸)商量,在霞飛路和嵩山路口租下一幢二層小樓開了一家名為松柏齋的古玩店,作為秘密情報站,「紅色牧師」董健吾對外任經理,實際上由劉鼎負責。此間,劉鼎接到任務,撰寫一份西方列強和國民黨在上海的軍事、政治、經濟和社會綜合報告,為即將發動的武裝暴動作準備。劉鼎帶領幾個同志化裝成小攤販,在西方列強駐上海的營房門口附近查看入庫糧食情況,以判斷軍營的人數,還爬上營房樓頂繪製地圖。他們跑遍了上海的各個角落,搜集各種資料,獲得了西方列強在上海的駐軍、軍事要塞、交通地形、重要建築以及市政設施、監獄、碼頭、銀行、糧庫等方面的情況。他們還為獲取國民黨當局嚴格控制的非賣品——上海軍用地圖,跑了許多書店,終於在一家外國書店裡發現了詳細的英文版上海地圖,當即買回來。

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工作,劉鼎把搜集到的資料彙編成《上海情況資料》,報送中央軍委,軍委參謀長劉伯承非常滿意。後來上海暴動雖沒有發動,但這套資料成為中央軍委掌握上海情況的寶貴資料。

營救長江局書記關向應

1931年4月,中央特科第三科(行動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引發一連串危機,在上海的中共領導人、中央機關和中央特科面臨著嚴重的威脅。顧順章被捕後,被押至國民政府武漢行營偵緝處,急於邀功的偵緝處頭子蔡孟堅向南京主管國民黨情報的中央調查科主任徐恩曾連發六封加急電報。幸運的是,這些加急電報全部被潛伏打入國民黨中央調查科的中共黨員錢壯飛接收到,他立即用早已掌握的密碼譯出電文。錢壯飛立即將特急情報通過李克農、陳賡報告中央。周恩來緊急召集會議商定應對措施,搶在陳立夫、徐恩曾動手前轉移了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人的住地,切斷了一切顧順章掌握的工作關係與線索,並改變了秘密工作方法、銷毀機密文件等。劉鼎冒著生命危險東奔西走,及時通知、安排有關機關與幹部迅速轉移、調離或隱蔽,使國民黨的突襲處處撲空,一無所獲。

不幸的是,剛到上海工作不久的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關向應被公共租界英國巡捕房逮捕,被引渡給國民黨政府,關押到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關向應化名李世珍,始終沒有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儘快營救關向應就成為中央特科的一項緊迫任務。關向應被捕時一同抄走的機密文件若被識別,便會直接暴露其真實身份,對營救工作十分不利。周恩來與陳賡研究後認為,必須搶在巡捕房弄清情況前把被抄去的機密文件儘快搞出來,避免出現重大失密。這是營救行動的重要一步。

中央特科當即決定通過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駐上海特派員楊登瀛去英租界巡捕房打探情況。楊登瀛是陳賡掌握的一個重要情報關係,此時已由劉鼎接手。楊登瀛見到了探長蘭普遜,他正為這箱文件發愁,留下看不懂,交出去又捨不得,便請楊登瀛幫助鑑別文件的內容和性質。楊登瀛報告陳賡後,陳賡讓他立即告訴蘭普遜,說這批文件很重要,先不要交給國民黨警方,由他找專家幫助鑑別文件。隨後,劉鼎裝扮成學者模樣,西裝革履,頭戴禮帽,手提公文包,以「專家」身份去巡捕房「鑑別文件」。周恩來特地交代劉鼎要把所有複寫的文件拿回來,特別強調不要將關向應的真實姓名和身份告訴楊登瀛,以免其膽怯而影響營救。

在楊登瀛與英國探長簡短交談時,劉鼎進入存放文件箱的房間,迅速檢查了全部文件,將其中最機密的文件藏在身上。他出來時,故意拿了幾分油印文件,對英國探長說:「大部分是學術資料,這幾份我帶回去看看。」探長只檢查了這幾份文件,根本沒注意劉鼎身上的文件。劉鼎回來後立即將絕密文件交給中央,又託楊登瀛將那幾份油印文件退回去。經過這一系列「倒騰」,英國探長以為關向應不是什麼「要犯」,將其釋放了事。隨後,關向應被派到湘鄂西根據地工作。營救關向應出獄,可以說劉鼎立了一大功。

掩護錢壯飛、李克農

為應對顧順章叛變後的局面,中央特科組成了新的領導班子,由陳雲等負責。因劉鼎是原中央特科的骨幹成員,且尚未暴露,特科決定讓他繼續留下堅持工作,住在法租界臨近郊區的一所單幢房子裡。這裡頗為僻靜,是中共特科在上海的一處秘密機關,陳賡和潘漢年的工作交接就選在了這裡。陳賡和潘漢年按約定時間到達劉鼎住處。陳賡將他原來負責的二科系統保留下來的情報關係一一移交給潘漢年,其中大部分關係都是劉鼎所熟悉的,以上海為活動中心的少數人劃歸潘漢年直接領導,其餘則由劉鼎繼續聯繫,對潘漢年負責。因錢壯飛、李克農需要完全隱蔽,劉鼎便負責與他們聯絡,關照他們的生活,一起交談各自的經歷和情報工作經驗,一起分析敵情動態、研究對策,最後由劉鼎去具體執行。

國民黨特務不甘心抓不到錢壯飛,常到錢家搜尋。劉鼎和錢壯飛決定變被動為主動,劉鼎找到錢壯飛的夫人張振華,讓她到南京主動找徐恩曾,說錢壯飛不回家是被他們抓起來了,逼問他們錢壯飛犯了什麼罪,憑什麼抓人?徐恩曾確信張振華不知錢壯飛在哪裡,就不再到錢家搜尋了。最後,為了安全起見,黨組織安排錢壯飛、李克農離開上海,安全轉移到中央蘇區。劉鼎則留在危機四伏的上海,繼續戰鬥。

1931年10月10日,劉鼎在執行行動時不幸被捕。1932年秋出獄後,找到中共設在南京的地下交通機關,連夜趕到上海。在上海找到特科組織,匯報了自己被捕後的情況。由於身份已經暴露,無法繼續在上海工作,經黨組織批准和安排,於1933年春化名戴良,裝扮成商人模樣,由兩名交通員領路,前往中央蘇區。劉鼎一行人途經方志敏領導的閩浙贛蘇區時,因去往中央蘇區的線路被封鎖,經方志敏挽留和中央蘇區批准,劉鼎留在閩浙贛軍區任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紅軍第五分校政委。

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隊軍事失利後,劉鼎率領一小隊民兵在浙江省弋陽縣仙霞嶺一帶活動,一次偷越封鎖線時遭遇攔截,隊伍被打散,劉鼎不幸被俘,被押解到國民黨南昌行營軍法處,後押送到九江俘虜營。同年秋,他從俘虜營成功逃出,返回上海。當時處境窘迫,多方找尋黨組織而未成。他通過舊相識引薦,化名周先生或周教授,暫居於國際友人路易·艾黎的住處,等待時機。

因結識張學良到東北軍工作

1935年12月,北平爆發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後,國民政府和上海租界到處搜捕革命者,風聲吃緊。路易·艾黎擔心家裡來往客人多,劉鼎會引起注意,就將他送到宋慶齡在法租界住處。在此期間,劉鼎同宋慶齡有過幾次交談,涉及他留學和在上海工作的經歷和感受,給宋慶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看來,劉鼎是個有學識且經過歷練的共產黨人,為後來推薦到張學良東北軍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機。

1936年3月初,國際友人史沫特萊女士受宋慶齡委託到路易·艾黎家找劉鼎,告訴他有位朋友約其在法租界內一家咖啡館見面,有要事商談。這位朋友不是別人,竟是董健吾。董健吾是受宋慶齡委託,來找劉鼎的。

原來,1935年底,張學良到上海會見東北舊部杜重遠、李杜,表示願在西北與中國共產黨聯合抗日,託李杜幫忙尋找中共關係到西安會談。李杜找到董健吾,並將消息告訴宋慶齡。宋慶齡想起曾在她家待過的「周先生」,認為他是到張學良處做「說客」的合適人選。

董健吾見面後的一番勸說使劉鼎半信半疑,如此重大事情,怎麼不是由黨組織出面,而是通過個人關係聯繫呢?他對董健吾說:「我現在最著急的是找到黨中央,希望能得到黨組織的指示。」董健吾說:「到了西安以後就可以有機會去陝北,我看張學良此次頗有誠意,這個機會不能錯過」,「這次,我去陝北就是張學良派飛機送到膚施(今延安),再派騎兵送到瓦窯堡的」。

劉鼎沉思片刻後說道:「事關重大,容我考慮考慮。」回到寓所,劉鼎在仔細研究國際形勢、東北軍、紅軍在陝北的消息及張學良為人處世的特點後,決定接受邀請,由「周先生」化名為「劉鼎」,隻身一人前往西安。到西安去與張學良面談,儘自己能力去做工作,再把情況向黨中央匯報。此後,劉鼎便成為他一生使用的名字。

1936年3月,劉鼎與計劃去陝北採訪的馬海德、斯諾兩位國際友人從上海來到西安,並為會見張學良做了充分準備。張學良用小車將劉鼎接到了金家巷的張公館秘密會見。張學良問了一系列問題,劉鼎深感不能貿然答覆,表示希望允許他考慮一下,明天詳答。次日兩人再次會談時,劉鼎坦誠地談了中共在這些問題上的立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打開了張學良的心結和隱痛。劉鼎進一步指出:「如今國難當頭,中華民族處於存亡危急之際,將軍當有深切的體會。為今之計,『打回老家去』是東北父老、全國人民對張將軍和東北軍最大而又最適應人心的願望。」

在洛川期間,張學良與劉鼎共桌同餐,傾談不已,交談內容不僅涉及國家前途、抗日策略、軍隊建設,還有歐美、蘇聯的情況以及西安的腐敗和東北軍的內幕,甚至還有自身的婚姻、家庭、隱憂等等。劉鼎詳細介紹了中央蘇區的土地革命、政權組織及社會、經濟、法律等方面的情況。洛川會談,加深了張學良對中共和紅軍的了解,思想逐漸發生轉變,為後來與周恩來的膚施會談、接受中共團結抗日的主張奠定了基礎。

出任中共駐東北軍代表

1936年4月,張學良親自駕機偕劉鼎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67軍軍長王以哲將軍由洛川飛抵膚施。當晚,周恩來入城,即在天主教堂內與之進行了長時間的秘密會談。會談前,張學良對周恩來說:「我從上海請來一位共產黨代表,名叫劉鼎,是否可以一起談?」待劉鼎進入會場後,周恩來和李克農才驚奇地發現,劉鼎竟是久違多時的闞尊民。劉鼎見到周恩來與李克農,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雙方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聯蔣抗日等問題達成了協議。這次會談對張學良「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具有決定性意義。劉鼎為取得的成果感到欣喜。

膚施會談後,劉鼎隨周恩來到瓦窯堡,並在路途上向周恩來匯報了他與張學良長談的情況。周恩來在給中央的報告中特別提到劉鼎與張學良談得很投機。鑑於此前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共中央決定派劉鼎任中共駐東北軍代表,繼續做張學良和東北軍的工作。4月22日,劉鼎啟程赴西安前,周恩來向他交代工作事項:「你去當代表,對我黨我軍非常重要,這樣做統戰工作還是第一次。」

劉鼎回到西安後,被張學良委任為隨從軍官,住在張公館內東樓上,被稱為「劉秘書」。劉鼎還幫助張學良訓練軍隊,培養幹部,創辦學兵隊,為東北軍培養了一批政治工作骨幹。在劉鼎的建議下,張學良大膽支持抗日群眾團體——東北軍救亡總會和西北救亡總會,使其得到迅速發展,出版了《文化周刊》,大力宣傳團結抗日的主張。

6月底,鑑於兩廣事變給南京政府造成的危機,張學良對共產黨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他在赴南京參加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前把劉鼎請到王曲鎮軍官訓練團,表示自己的隊伍人員混雜,捏不到一起,而此前與周恩來談過,彼此了解,希望大家合在一起,撒開手幹。劉鼎深感此事重大,於7月1日電告黨中央,希望在安塞見面。2日,他接到毛澤東和周恩來復電,要他即日動身到安塞,有要事開會討論,千萬勿誤。劉鼎報告張學良後及時奔赴安塞。7月5日,劉鼎飛至延安,步行80裡到達安塞時,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李克農等已在那裡等候。劉鼎匯報了張學良想拉一部分隊伍出來與紅軍一起幹的想法,東北軍的內部、軍官訓練團以及張學良和晉、魯、川、桂、粵以及平、津等地方實力派聯繫的情況等等。會議開了整整一夜,中央肯定了劉鼎的匯報,要他改變秘密工作方法,大膽放手地工作,以適應「加快發動」的要求。

劉鼎在幫助張學良的同時,還負責中共在西安的通訊聯絡和交通工作。他在西安七賢莊一號建立了中共的秘密交通站(後為八路軍西安辦事處),這個秘密交通站的公開名義是張學良牙醫的診所。劉鼎通過史沫特萊從上海請來德國牙科醫學博士赫伯特·溫奇做掩護工作,並以診所的名義,接收國際友人從上海購買的大批藥品和醫療器械。他專門購置了一輛轎車,接收東北軍援助紅軍一些軍用物資,通過這條秘密交通線運往陝北蘇區。劉鼎以張學良身邊工作人員的合法身份與特殊地位,關照中共領導幹部及國際友人往返於西安至陝北,葉劍英、潘漢年、鄧發等都曾由這條交通線出入陝北蘇區。埃德加·斯諾和馬海德兩位國際友人第二次到達西安,就由劉鼎幫助進入蘇區。1936年10月,斯諾從陝北蘇區訪問歸來,在西安見到劉鼎,劉鼎一再叮囑他:「你可以寫其他的人,但一定不要寫我」,體現了嚴肅、縝密的工作作風。

中共代表團的「大管家」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張學良、楊虎城舉行兵諫,西安事變爆發。劉鼎向黨中央發出西安事變後的第一份電報,並將張學良邀中央派代表來西安共商大計之約電報中央。劉鼎向周恩來詳細匯報了事變發生後張學良與楊虎城對蔣介石的態度,南京方面來西安探查斡旋的情況,以及張學良、楊虎城盼望中共來人協助處理事變的焦急心情。中共中央第一時間收到劉鼎的報告,這對於中央掌握西安事變與國民黨內部的情況以及隨後派中共代表團赴西安並和平解決事變有著重大意義。此時,劉鼎還想到國際友人史沫特萊正在西安城內,就冒險來到她的住處西京賓館,簡單扼要地講了事情的經過,並一再告訴她全城已戒嚴,千萬不要離開住處,更不要上街。史沫特萊得知消息後,立即將這一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的消息發給西方通訊社,成為第一位報導西安事變的西方記者。

談判期間,劉鼎承擔了繁重的工作任務,直接負責東北軍和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繫工作,從溝通戰略到購買書籍藥品,事無巨細,還與各方人士溝通聯絡,李克農誇獎他「成了代表團的大管家」。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陪同蔣介石回到南京遭到羈押,隨後東北軍內部以應德田、孫銘九、苗劍秋為首的少壯派軍人竟然於1937年2月2日晨派人槍殺了第67軍軍長王以哲,親痛仇快,東北軍瀕臨分裂,此為「二二事件」。一些別有用心者還製造出這一事件與紅軍有關的謠言。劉鼎陪同周恩來冒著風險趕到王以哲宅親自弔唁,幫助設靈堂料理後事,祭奠死者、安慰生者,這就使謠言不攻自破,也穩定了東北軍當時混亂的局面。為避免事態擴大,周恩來決定把孫銘九幾人儘快送出西安,由劉鼎負責將他們送到三原。隨後,劉鼎回到陝北蘇區。

同年,為培養能夠掌握和維護飛機、坦克、裝甲車和汽車等裝備的技術人員,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摩託學校,劉鼎被任命為校長。此外,劉鼎還被朱德、彭德懷任命承擔了新的軍工生產任務。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解決了步槍生產的標準化與制式化問題,實現了大批量生產,還研製了能與日軍抗衡的擲彈筒與炮彈,實現了子彈從復裝到自造的突破,增加了子彈的產量,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他還參加了黃崖洞保衛戰,粉碎了日軍的「掃蕩」。

劉鼎在上海從事隱蔽戰線工作,到東北軍做統戰工作,都出色完成了黨交付的工作任務。劉鼎在西安事變前後,歷時一年,經歷了西安事變的整個過程。毛澤東多次說過:「西安事變,劉鼎同志是有功的。」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焦點

  • 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22)隱蔽戰線上的特殊犧牲
    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你的名字為何無人知曉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2)延安「福爾摩斯」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3)長徵前夕的密報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4)隱蔽戰線五次助黨中央脫離險境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5)中央特科神秘的「風語者」
  • 「追尋先烈足跡」北平解放前夕的隱蔽戰線
    回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曾經非常隱秘的第二條戰線始終存在,並發揮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這條戰線的鬥爭並不為我們大眾所知,三千地下黨暗戰北平,在北京市檔案館展出的「古都新生,人民勝利」紀念北平和平解放展覽中,用紅色檔案資料揭開了真實版潛伏的冰山一角。
  • 揭秘「餘則成」真正結局,隱蔽戰線烈士劉光典事跡將拍電視劇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共隱蔽戰線烈士劉光典之子劉玉平先生處獲悉,1月16日上午,電視劇《劉光典》(暫名)授權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劉玉平等劉光典烈士親屬出席籤約儀式。劉玉平在製作電視劇《劉光典(或潛戰)》授權協議書上簽字,正式授權北京廣電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全權負責電視劇《劉光典(或潛戰)》製作拍攝,標誌著該電視劇的編創工作正式啟動。
  • 在隱蔽戰線上,有一個讓敵特聞風喪膽的「老廣東」
    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一個裡弄口,一位身材高大的廣東人假裝在喝開水,看見一個叛徒迎面走近,即拔槍一槍將其擊斃,隨即從容離去……這不是影視劇裡驚心動魄的情節,而是發生在江門五邑僑鄉英雄兒女、我國隱蔽戰線鬥爭的傳奇人物龔昌榮身上的真實故事。
  • 致敬隱蔽戰線上的那些「乘風破浪的姐姐」
    在我黨的隱蔽戰線上,也曾有一群「乘風破浪的姐姐」。她們懷揣著堅定革命信仰和理想信念,在烽火連天的戰陣歲月中,在荊棘橫生的隱蔽戰線上,同樣書寫了「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精彩,她們中的每一位都值得我們去「PICK」!今天小密給大家簡單介紹幾位我黨隱蔽戰線上的那些「乘風破浪的姐姐」。
  • 諜戰劇《臨界二十天》:隱蔽戰線錯綜複雜、敵我對峙生死一線
    主要講述1945年日本決定無條件投降前夕,汪偽「國民政府」宣告解散前的二十天裡,上海中共黨地下諜報人員、日偽特務、軍統特工之間為各自陣營的利益,在特殊時期、特殊環境下隱蔽戰線錯綜複雜真假難辨、敵我對峙生死一線殊死鬥爭的故事。
  • 隱蔽戰線上那些「二十不惑」的姐姐
    在我黨的隱蔽戰線上,也曾有這樣一群「乘風破浪的姐姐」,她們懷揣對黨事業的信心和革命的信仰,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同樣書寫了「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精彩。張露萍的生命定格在年輕的24歲,而在此之前,她長期潛伏於國民黨軍統機關電臺,早在18歲時便已經戰鬥在黨的隱蔽戰線上
  • 隱蔽戰線上驚心動魄的紅色諜戰《一號目標》
    村十七、三十號院內;根據解放後解密的檔案,熊向暉確實是我黨潛伏在在沒有硝煙的隱蔽戰線上,諜戰達到了白熱化,周恩來暫住的梅園,猶如身處龍潭虎
  • 《於無形處》:獻給戰鬥在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
    這兩部作品都歌頌了國安戰士們維護國家安定、人民幸福生活的無私奉獻精神,謳歌了戰鬥在隱蔽戰線的無名英雄,是一曲獻給中國英雄們的讚歌。從《國家機密》《國家機密2》到《於無聲處》,再到正在創作的《旋轉門》與《於無形處》,中天龍文化傳媒十九年來潛心創作國安題材,可以說,為觀眾打開了一扇通往國安世界的大門。為什麼始終堅持拍國安題材?
  • 祖父夏衍與隱蔽戰線(一)
    祖父夏衍與隱蔽戰線(一) 1930年,夏衍在上海。  潘案平反,對於周恩來領導的隱蔽戰線潘漢年系統的人來說,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二十七載的沉冤昭雪,有著一個曲折艱難的過程。  早在1978年,從特科時代走過來的李一氓寫下詩一首:「電閃雷鳴五十年,空彈瑤瑟韻難成。湘靈已自無消息,何處相尋倩女魂。」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首紀念潘漢年從事革命工作五十年,兼懷董慧的詩,取名為《無題》。從詩中看,李一氓已經知道潘漢年在湖南去世了。
  • 106歲馬識途冒雨現身《沒有硝煙的戰線》電視劇發布會:紀念隱蔽戰線犧牲烈士
    靳曉沛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 攝影 向宇繼《夜譚十記》被改編為電影《讓子彈飛》之後,著名作家馬識途小說《沒有硝煙的戰線》將再度被改編為影視作品。11月30日,成都下起淅瀝小雨,今年已106歲的馬識途仍冒雨參加電視劇《沒有硝煙的戰線》主創線下交流會。
  • 電視劇《沒有硝煙的戰線》12月1日開機 講述隱蔽戰線英雄故事
    為打造四川文化創作精品、提升項目品質、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11月30日下午,諜戰題材電視劇《沒有硝煙的戰線》在成都舉行主創線下交流會。《沒有硝煙的戰線》是一部反映隱蔽戰線的電視劇,由杜淳、穎兒、塗松巖、伊麗媛、种丹妮、
  • 閻寶航:隱蔽戰線的傳奇人物
    在隱蔽戰線,閻寶航書寫了精彩傳奇的人生。周恩來、李克農曾對他卓有成效的情報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身份特殊、條件獨厚閻寶航青年時期是一位基督教徒,曾擔任奉天(今瀋陽)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在發動東北民眾反抗日本軍國主義的鬥爭中做了大量工作,是東北軍少帥張學良的密友。
  • 解密國產間諜相機,曾在隱蔽戰線立大功!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間諜行業或隱蔽戰線用相機呢?其實真正的間諜相機是一種特殊用途的相機,不單單是小巧,重要的是實用。不僅能盲拍,還要有偽裝物配合,能夠在被攝者不知的情況下近距離完成清晰的拍攝。是要求很高、技術性很強的專業相機。百度上檢索「間諜相機」出來圖片一堆,但得到的這些絕大部分都不屬於真正的「間諜相機」。
  • 重慶珍檔 | 周恩來怎樣做衛生戰線統戰工作
    全民族抗戰爆發後,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堅持黨中央提出的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最大限度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文學藝術、新聞、教育、科技、衛生等多條戰線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統戰工作。
  • 「光影裡的抗戰」——展現隱蔽戰線鮮為人知的歷史
    在抗日的烽火硝煙中,這是一條看不見的戰線,這是一群無名英雄。他們是與「魔鬼」打交道的人,是「刀尖上的舞者」,他們的默默無聞常讓他們的壯懷激烈並不為人所知,但歷史卻正因他們的隱蔽而變得更加清晰。他們是微光,給黎明帶來了曙光。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年)1938年,上海。
  • 隱蔽戰線英雄譜丨吳 石:為了祖國統一大業甘願冒死
    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氣勢宏偉,它是為了致敬和緬懷我黨隱蔽戰線上犧牲在臺灣的英烈專門而建。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4位英烈的漢白玉雕塑迎風傲立。那是一段盪氣迴腸的歷史,那是一批為了祖國統一大業甘願冒死的英雄。「20世紀50年代,大批無名英雄為國家統一、人民解放,秘密赴臺灣執行任務,犧牲於臺灣。
  • 國安幹警首次公開「亮相」 講述隱蔽戰線英雄故事
    國安幹警一直被稱為隱蔽戰線的英雄,為守護信息安全與人民安危,他們姓名模樣不能公開、犧牲後沒有墓碑,一生可能只盯著一個要案,甚至都沒有結果……我們往往是只聞其事不見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