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病情分級分類調度!北京多措並舉緩解醫院急診人滿為患

2020-12-23 健康界

今天上午正在進行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對市政府關於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提高急救服務能力和水平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開展了專題詢問。市政府副市長盧彥及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規自委、市醫保局、市交管局、市紅十字會等多部門負責人接受詢問。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日常急救服務累計出車41萬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0.9%。為解決本市院前醫療急救各區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各區急救服務質量每月都精準到鄉鎮街道進行點評通報;而急診預檢分級分診、醫院全院床位的統一調度、120按病情輕重分級分類調度等多項舉措,將緩解醫院急診科人滿為患,120急救車送來患者難及時就診這些難題。

專題詢問

劉玉芳委員提問:如何保障全市急救系統高效運轉?未來如何完善和優化各區的管理水平?

市衛健委回答:各區急救服務質量點評考核每月進行精準到鄉鎮街道

針對本市有個別地區和個別時段急救資源供給不足的情況,可以通過全市統一調度及時補充,從而提升急救服務效率。根據統計,2018年全市急救呼叫滿足率最高的區是97.45%,最低的區是82.19%,相差15個百分點。到今年1到10月份,急救呼叫滿足率最高的區是99.02%,最低的是93.8%,各區不均衡的問題得到了一些改善。

在統一監管方面,目前每個月都對全市急救服務質量精確到鄉鎮街道進行點評通報。120現在的指揮系統經過完善以後,具備了對每個急救服務行為全流程的質量控制。也就是說當呼叫電話打進來以後,車是幾分鐘出的,幾分鐘到達患者家裡,幾分鐘把患者送到醫院,都實現了全過程的監管。每月,考核情況都通報各區,督促各區補短板、強弱項,推進精準化服務。同時在統一保障標準、統一績效考核方面,財政局和人社局給予了大力支持,財政局已經制定了財政補償的機制,統一考核標準的問題在市急救中心試點,下一步全市推廣。

李遠方代表提問:從目前情況看,市內一些較大規模的醫院急診科人滿為患,床位非常緊張。會出現120急救車送來的患者到達醫院後,因急診室一床難求而導致患者滯留在擔架上,甚至不得不轉到其他醫院的情況,從而延誤了寶貴的搶救時間。怎樣進一步提高院內急救服務的承接能力?怎樣完善院前與院內急救工作的銜接流程,從而讓患者得到更加及時、有效的救治?

市衛健委回答:急診預檢分級分診120指揮調度按病情輕重分級分類調度

一個是要規範患者出路,防止人員在急診科聚集。去年年初,本市在四所醫院試點的基礎上,制定了北京市加強急診預檢分級分診方案,重點在全市三級醫院急診科啟動了急診預檢分診分級工作。把急診分成瀕危、危重、急症、非急症四級。在急診科劃定相應的區域,危重和重的優先進去,其他的則進行等候。等候的時候,由醫生、護士隨時觀察病人的狀況,通過叫號進行排隊,這樣的話保證危重和重症的患者能第一時間到搶救室進行救治。這樣就是合理安排急診患者就診的順序,危重優先,提高醫院的急診救治效率,急診患者等待時間已經明顯縮短。

第二是急診科出口需要暢通。首先加強了醫院全院床位的統一調度,確保醫院急診科的病人符合條件就要趕快收進來。同時,充分發揮醫聯體的作用,分流一些患者。在三級醫院經過初步處理,病情相對穩定的病人趕快轉到醫聯體內部的下一級醫院。

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改革方面,在120指揮調度系統裡增加了按病情輕重環節進行分級分類調度的功能,分級分類標準與院內急診進行了統一,調度系統可以初步判斷患者的情況並且分類調度急救資源,優先保障急危患者需要。其次是規範院前醫療急救和院內急救的銜接服務,強調院內一定要首診負責,無特殊情況不能推諉急診病人。

面臨難題

難題1

各區急救能力水平參差不齊

各區院前醫療急救分中心設置和運行模式各不相同,有的區在站點建設、運行經費保障、設備配置、人員配備等方面力量不足,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和水平與其他區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全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發展不均衡,不利於本市院前醫療急救事業的長遠發展。

難題2

急救醫護人員招不來留不住,新建32個急救站點人手不足無法24小時運轉

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崗位勞動強度較大,薪酬待遇保障機制不健全,職業發展空間有限,急救醫護人員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仍然突出。今年新建的32個急救站點,因醫護人員配置不到位,有近2/3無法按照規劃設計要求實現24小時運轉。按照規劃,到2022年本市還將新建240餘個急救站點,醫護人員短缺問題將更加突顯,成為制約院前醫療急救事業發展的瓶頸。

難題3

院內承接能力不足,部分大醫院急診科床位緊缺

本市院前院內急救信息銜接平臺項目已完成主體功能開發,具備了實現院前醫療急救指揮調度、急救車組及醫院信息實時共享的建設要求。但由於各醫療機構對與平臺對接、開放數據缺乏動力,進入平臺的醫院數量過少,平臺不能形成網絡化的覆蓋,對全市整體提升急救效率作用發揮不明顯。院內醫療急救服務承接能力仍然不足,部分大醫院急診科床位緊缺問題依然突出。

難題4

明明「不著急」的非急救服務,卻佔用了急救資源

為保障院前醫療急救資源真正用於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本市積極推進院前醫療急救與非急救轉運分類服務。今年9月,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啟動了非急救轉運服務。但截至目前,本市非急救服務的監管部門和監管職責尚不明確,非急救服務的業務範圍、標準規範、準入和退出機制等還存在制度空白,規範的非急救服務供給還不能滿足群眾需求,非急救服務佔用院前醫療急救資源的現象仍然存在。

人大建議

儘快將非急救服務從120院前醫療急救服務中全部剝離

針對院前醫療急救面臨的幾大難題,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委員會提出建議。

如何解決急救醫護人員短缺問題?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委員會建議,將現有編制持續向院前醫療急救服務一線崗位傾斜;加快推進落實長期從事院前醫療急救專業人員在轉崗擇業等方面優待政策。加快推動院前醫療急救崗位薪酬制度改革,科學量化績效考核指標,把崗位收入與服務數量和質量、患者滿意度等掛鈎。持續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儘快實施符合院前醫療急救工作特點的專業技術等級評價機制,將崗位業績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指標。研究制定院前院內崗位輪轉的保障和激勵政策,切實增強院前醫療急救崗位對醫護人員的吸引力。

「不著急」的非急救服務卻佔用了大量急救資源,怎麼辦?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委員會建議,儘快將非急救服務從120院前醫療急救服務中全部剝離出去,嚴格依法落實院前急救車不得用於院前醫療急救服務以外其他活動的規定,防止非急救服務佔用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資源。加緊制定非急救服務標準規範和管理制度,明確社會力量參與非急救服務的準入標準和退出機制,為人民群眾提供規範的非急救服務。

文章轉載自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楠 高枝。

相關焦點

  • 北京燕化醫院:截至7月12日,全院門急診29.7萬人次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0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燕化醫院黨委書記趙明軍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燕化醫院黨委堅決貫徹落實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總體部署,按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有效防控的要求,第一時間成立醫院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 5月起,北京這些大醫院看急診先「定級」
    看病就診,先來後到,但在急診,這條原則行不通了。記者從北京市醫院管理局了解到,從5月1日開始,北京市屬20家設有急診科的大醫院,將全面啟動急診預檢分診分級就診(簡稱「急診分級」)。屆時,急診將患者分為「瀕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1至4級分級管理,遵循從重到輕、從病情迅速變化到相對穩定的原則,合理安排患者就診順序,優先處理較重病人。
  • 5月起,北京大醫院看急診能「插隊」了
    看病排隊,分先來後到;看急診,按病情輕重分級,危重者優先「加塞」。從5月1日起,北京友誼醫院、同仁醫院、天壇醫院等20家三級醫院實施急診預檢分診,急診患者不再按照「先來後到」排隊就醫,醫療機構根據生命體徵首先救治危急危重患者。
  • 北京醫院拒接急診患者將降級:不能容忍推諉病人
    急診科有望實行內部分級診療  不少患者掛急診號看常見病,或者慢性病急性發作的病人,度過危險期後,仍不願轉向基層醫院,滯留急診搶救室,是讓很多大醫院急診科醫生頭痛的問題。  《通知》規定,各醫療機構要支持和加強急診科建設,在急診高峰期時調配足夠力量,保障急診運行。
  • 吸氧、面罩吸氧、無創呼吸機……按患者病情輕重分級救治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王貴強表示,輕型病例有病情比較輕的,可能不需要氧療,但重症病人一定要進行系統氧氣療法,只有這樣才可以阻斷病情進一步發展。 有效的氧療是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那麼我們在第5版的診療方案中看到,分級分類的呼吸支持對於輕症和重症患者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 醫院急診科現場體驗如何看急診 紅黃綠分區分級救治
    本報訊 日前,記者前往無錫市人民醫院急診科體驗,發現這裡從功能結構上被分為紅、黃、綠三區。而病人也根據「三級」病情,分別給予紅、黃、綠的標籤,既有效保障了急診病人的安全,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傳播風險,讓患者在疫情期間獲得安全、有序的救治服務。
  • 多措並舉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多項活動營造人人參與氛圍
    為積極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強化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人民路街道辦事處仕奇社區多措並舉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營造人人參與的氛圍,使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12月23日上午,仕奇社區在轄區的各小區內張貼了垃圾分類居民評比榜,這是仕奇社區深入推廣垃圾分類工作的一項新舉措。在居民樓下張貼「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保護環境,你我同行」居民評比榜,實行垃圾分類積分制度,定期對垃圾分類工作執行到位的住戶進行表揚,能有效地調動居民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 零陵珠山鎮多措並舉積極應對旱情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祝敬東 馮德哲)為切實做好抗旱工作,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零陵珠山鎮主動作為,多措並舉積極應對旱情。強化領導。科學調度。加強取水用水管理,對飲用水和灌溉水進行科學調度、合理安排,優先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加強水渠清淤、維修,最大限度減少浪費,指導、幫助村民抽水、打井灌溉,確保將損失降到最低。目前,該鎮抗旱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 漳州石油:多措並舉打贏百日創效攻堅戰
    精心經營,開拓終端,為打贏市場效益攻堅保衛戰提供強勁動力今年以來,面對疫情防控對成品油零售市場需求造成的衝擊影響,漳州石油牢牢把握「量效兼顧、量價雙收」的總體思路,全面實施精準營銷、理性營銷,堅持以變應變、以快制快,多措並舉打好市場攻堅戰。挖潛增效,向新零售終端要效益。
  • 河北廊坊城管多措並舉破解「停車難」
    經過治理,廊坊站計程車專用通道已投入使用,「停車亂」現象得到緩解。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段貴爭、王豔 河北日報記者霍相博)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發展,「停車難」已經成為全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廊坊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從百姓實際需求出發,夯實「四個一」工作基礎,採取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多措並舉著力破解「停車難」問題。
  • 湖南多措並舉保供電:火電全額併網、省外特超高壓滿負荷送電
    湖南多措並舉保供電:火電全額併網、省外特超高壓滿負荷送電 入冬以來,湖南電力供應「告急」。受電煤減少、水庫水位下降等因素影響,湖南電力供應出現較大缺口,長沙等多地已開展有序用電工作。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迎峰度冬能源需求快速增長局面,湖南成立了工作專班,有關部門正在加強煤電油氣運行調度,積極協調山西、陝西等地煤炭鐵路運力,確保火電機組滿發穩發,同時做好水電科學調度。
  • 去哪個醫院,怎麼掛號,如何跟醫生描述病情?
    一般上午人多,下午人相對少一點;周一上午人最多。 天氣差的時候,人少一些。 去什麼醫院? 我國推行分級診療制度,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逐步實現全科到專業化的醫療過程,其內涵包括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
  • 多措並舉 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
    為保障在建水務工程安全文明生產的有序進行,市水務規費徵收管理處(市水務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多措並舉、綜合施策,為打好藍天保衛戰助力。在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期間,處(站)領導及監督工程師積極響應預警通知,對在建水務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同時結合突擊夜查,抽查了包括東湖水環境提升工程、黃孝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長江新城諶家磯再生水廠工程等多個存在土方開挖、轉運的工地,檢查是否按要求停止土方外運、場內倒運、混凝土剔鑿等工作;在預警解除期間,監督工程師仍然將安全文明施工作為日常檢查重點,抽查施工現場噴淋系統、洗車槽
  • 看急診還要先做核酸檢測?多地醫院:急診和門診不用,住院需要!
    (健康時報記者 郝倩玉)「早上腹瀉,難受的厲害,去了醫院急診科卻被要求做核酸檢測。」「反胃、噁心到醫院去看急診,卻需要抽血和核酸檢測。」「因為胸悶去醫院急診看病,卻被醫生要求做核酸檢測。」近期,北京、湖北、四川等地的多名網友向健康時報記者反映就醫困惑,明明沒發燒,從未出過遠門,到醫院急診看病卻被要求做核酸檢測。10月16日下午,健康時報記者致電北京、上海、武漢等地詢問當地醫院急診科的核酸檢測要求。
  • 來安縣醫保局:多措並舉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工作
    為穩步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民生工程,來安縣多措並舉,加快推進醫保繳費。目前,全縣已參保35.6萬人,參保率達91%。多方政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分級業務培訓,細化工作任務。縣醫保、稅務局組織各鄉鎮醫保管理員進行業務培訓,各鄉鎮組織各村醫保信息員、村組幹部再培訓。針對2021年醫保工作變動的細節進行詳細講解,醫保業務人員掌握政策要點,把醫保工作做實做細。充分運用好微信工作群,梳理匯總醫保繳費工作中的難點,讓業務人員掌握醫保政策,回應好群眾需求,更好的為參保群眾服務。
  • 多措並舉,讓企業文化深植員工心靈
    多措並舉,讓企業文化深植員工心靈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28
  • 聊城市農業農村局:多措並舉 保證全市畜類蔬菜穩產保供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8日訊 為保證疫情期間全市畜產品穩產保供、全力推進蔬菜產銷銜接,聊城市農業農村局多措並舉,狠抓落實。一是靠前指揮,切實強化組織領導。二是強化調度督導。加強調度頻次,堅持對農產品市場價格及其變化、上市量及其變化、上市品種進行日調度。深入基地、市場、加工企業現場督查指導,準確了解摸清疫情防控期間蔬菜市場供應情況。目前全市在田蔬菜面積51萬餘畝,主要為設施蔬菜,平均日產量5168噸,日上市量4556噸。三是加強指導服務。
  • 常州市多措並舉全力推動口罩生產
    常州市多措並舉全力推動口罩生產 發布日期:2020-03-10 15:18 來源:常州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常州市全力推動口罩生產企業全面達產、超產,抓緊釋放產能全力幫助企業解決現實困難,幫助江蘇健爾康醫用敷料有限公司、常州合力邁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北自所(常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六家醫用口罩產業鏈企業申報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稅收優惠,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 去醫院看牙如何避免感染風險?北京口腔醫院:非急症可延後就診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鮑聰穎) 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 疫情防控期間能不能看牙、看牙是否有風險?什麼情況能到醫院就診?到醫院看牙應該如何防?
  • 北京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取消現場掛號,急診發熱門診除外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北京市將推行二級以上醫院非急診全面預約。全市三級醫院原則上要在2020年2月20日前、二級醫院在2月25日前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取消現場掛號,實行網絡、電話預約掛號。急診、發熱門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