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距離11月3日美國大選最終投票日僅有兩周不到的時間,對於美國乃至整個世界而言,這「最後的兩周」註定將在更加劇烈的動蕩中度過。
而對於中國而言,這種「動蕩」蘊含的負面意味也將更加濃重:早已篤定把反華視作競選主要籌碼的川普在這兩周之內再不在「反華」上搞點事,那簡直是對不起他自己。這場美國大選,註定要讓中美關係發生改變。
中美對抗
誠然數十萬不幸逝去的各國民眾的生命才是這個世界在這場疫情中遭受的最嚴重的損失,但從殘酷的經濟規律角度出發,這場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負面衝擊才是真正「致命」的傷害。
畢竟在這次疫情之前好幾年,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就早已不太樂觀:2019年中國GDP增速僅為6.1%,各方專家均預計這將是中國GDP保持6%增速的最後一年;而至於美國,更是要靠川普的不要臉才勉強維持著還算過得去的GDP增長。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新冠疫情在2020年開年之初就從天而降,對各國「再捅一刀」式的打擊有多深自不必多言。但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身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的美國和中國團結起來將新冠疫情以最快速度打壓下去,把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這才是最最符合中美雙方現實利益、對整個世界而言也是最為合理的做法。
中國抗疫人員
但結果我們又看到了什麼?川普當局之所以在疫情期間出現如此離譜的表現,其根本原因在於,這些以川普為核心的美國既得利益集團非常害怕這場疫情會讓自己先前對中國進行孤立打擊的成果付諸東流。
在這些人看來,一旦與中國團結合作,就意味著美國自己將親手把中國推到國際舞臺的中心,給中國一個被國際社會承認和接納的良機。而這種憑藉危機而在國際範圍內積攢的「好感度」,將在國際間的力量對比上出現有利於中國的實質性變化,最後甚至會加速國際權力的核心從美國轉移到中國這一邊。
川普
為此川普們顯然再也顧不上本國民眾的死活了,白宮當局幾乎所有的能量都被用在將疫情責任甩鍋中國、在全球範圍抹黑中國形象的陰謀上。而當民眾的反華排華情緒被成功挑起之後,川普又宣布與中國「脫鉤」,在科技和學術領域加速「去中國化」,甚至主動在南海、臺灣等敏感問題上對中國發動軍事挑釁。
總而言之,美國人就是要徹底激怒中國,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更好的將中美關係破裂的責任推到中國頭上,而川普們屆時就搖身一變,成為抗擊「邪惡中國」、捍衛美國「民主」與「自由」的英雄,甚至連美國當下的種種內部矛盾都全部可以迎刃而解了。
川普
所以如今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就算川普會被拜登擊敗,但美國「反華」的「政治正確」已經被前者成功樹立起來,屆時接任的拜登再怎麼厭惡川普,也必須接過這面反華大旗並揮舞的更加兇狠。中美關係,確實已經註定回不到過去了。
但回不到過去是否就等於中美關係從此毫無希望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自中美建交以來對華總體友好的態度其實是基於一種對中國的「戰略兼容」的思維基礎之上的,說簡單點就是看在現實經貿和地緣政治利益的「面子」上,美國可以「暫時容忍」中國這種本應視為「對手」的國家存在。
顯然,美國政府的這種對華「友好」註定是無法長久保持下去的。尤其在美國政府終於確認自己無力同化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地緣利益上無法調和、在經貿利益上更是受到中國這個後來者的「威脅」後,哪怕中國並未表現出任何要對美國的全球霸權進行挑戰的心思,美國人也依然要開始對中國「欲除之而後快」了。
眼下川普和這場新冠疫情的出現,只不過是讓美國的這種戰略轉向提早以一種更加猛烈的方式到來而已。
美國
但要說明的是,其實這種美國終於撕下偽裝與中國面對面較量的局面才是中美關係真正的常態,過往的「友好」是建立在「中弱美強」的不等式之上,如今的對抗才是美國這個當今世界第一強國對中國「大國地位」真正意義上的「承認」,「既競爭又合作、既衝突又交往」的複雜性大國關係才是中美兩國之間該有的雙邊關係局面。
這也是美國地緣戰略元老基辛格從不打算勸阻白宮當局對中國的攻擊,而是呼籲中美兩國要儘快建立一套全新的雙邊互動「規則」的真正意思:比起依然對「回到過去」心存迷戀,對中美競爭心存畏懼心理,勇敢面對未來競爭,努力將糾紛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讓中美之間形成一種「強合作、弱對抗」的良性競爭關係才是更值得我們去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