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醫生拉片《馬戲之王》:這麼套路的「愚者成功」型故事憑什麼打動你?

2021-02-15 一起拍電影


作為一部歌舞片,《馬戲之王》帶給觀眾了十足的視聽震撼,甚至劇情的推進和高潮也都是靠著歌舞順承而來的,與其說它是一部「傳記片」,倒不如說是裹著「傳記片」的幻想歌舞片,一部禮讚夢想的頌歌。

文|劉豔新  編輯|南風

影片:《馬戲之王》

導演: 麥可·格雷西
編劇: 比爾·康頓、麥可·阿恩特、珍妮·比克
主演: 休·傑克曼、扎克·埃夫隆、米歇爾·威廉士、麗貝卡·弗格森
類型: 劇情/歌舞/傳記

 

從去年的《愛樂之城》刷爆朋友圈到今年《馬戲之王》的來勢洶洶,歌舞片這種相對冷門類型的電影開始成功引起關注,或許是別樣的小清新給電影市場拓寬了道路,觀眾也逐漸的接受和喜愛這種類型。

 

作為一部歌舞片,《馬戲之王》帶給觀眾了十足的視聽震撼,甚至劇情的推進和高潮也都是靠著歌舞順承而來的,與其說它是一部「傳記片」,倒不如說是裹著「傳記片」的幻想歌舞片,一部禮讚夢想的頌歌

今天我們就來解構這部看似沒有「故事」卻又讓人興奮和感動的電影。

從故事類型模式上來說《馬戲之王》屬於編劇寶典《救貓咪》所列舉的十大類型中的「愚者成功」型。

 

愚者成功型: 表面來看主人公是個不被人看好的人,但事實證明「愚者」是非常聰明、有能力的。由於幸運、勇氣和決不放棄的特性最終成功。

例如:自傳性質的《阿甘正傳》,政治傻瓜型的《烏龍元首》等都屬於「愚者成功」型。

 

這部傳記歌舞片《馬戲之王》同樣也屬於「愚者成功」型,因為它滿足該類型的三大要素

1、一個失敗者:巴納姆出身貧寒,又經歷失業;

 

2、一份偉業:巴納姆創建了邊緣異人們的家園——馬戲團;

3、一種變化:巴納姆從經歷挫折而勝利之後被名利左右到不忘初心的轉變。

 

 

第一幕

1、開場:(0—1:14)

 

在歡快的音樂下,一場華麗的演出登場,開篇的《The greatest show》就奠定了歌舞片的氛圍。

 

2、主題呈現:(1:14—3:25)

 

隨著歌舞的表演,歌詞「這有你想要的一切,這就是最棒的表演」也就揭示了電影尋夢、傳遞快樂的主題。

3、鋪墊:(3:25—11:53)

 

PT巴納姆,裁縫的兒子,窮困潦倒。隨父親去貴族家裁衣遇到了貴族人家女兒,從第五分鐘小時候的巴納姆與女孩相遇開始,到第十一分鐘結束,在一首《A million dreams》幾分鐘的歌曲裡,電影就快速交代了巴納姆的父親去世,與女孩心心相惜的書信交流共同成長,以及長大後不顧女孩父親的反對與女孩最終組建幸福家庭的故事,為電影接下來的發展做足了鋪墊。

4、推動:(12:00—19:45)

 

巴納姆所在的公司倒閉,導致失業。恰逢女兒生日,巴納姆只好無中生有的把蠟燭變成魔法般的光影森林。《A Million Dreams》再次唱起,他又重燃希望。

 

為了給家人好的生活,巴納姆去銀行貸款,開始運營「巴納姆博物館」,儘管他與家人為博物館的開張奔走相告,依舊無人問津。他的失業以及初創博物館的失敗,這兩個誘發推動力是電影第一幕的轉折點,也是影片正式開展的轉折點。

 

 

5、爭執:( 20:00—32:48)

 

女兒們天真的想像力激發了初創失敗的巴納姆,他開始尋找並張貼告示招募有特長的異人。依據不同異人的特點,巴納姆進行了略帶誇張的宣傳,這使得第一次真人演出大獲成功,與此同時演出也招致了《先驅報》的劇評家班尼特的批評以及一些居民的抵制。

 

儘管如此,巴納姆演出的成功讓家人住進了夢想的房子裡,並圓了女兒想要芭蕾鞋的生日願望。初創的失敗暫時得以解決,影片中巴納姆也迎來了解決問題之後第一次「偽勝利」的結果。

第二幕

6、一二幕銜接點:(33:00—36:41)

 

巴納姆的成功並沒有被上流社會認可,為了改變現狀,巴納姆找到了在上流社會混的如魚得水,卻備受束縛的戲劇家菲利普,說服他成為自己演出團體中的一員。

 

在一二幕的銜接點上,雖然巴納姆表面上取得了成功,擁有了金錢與名利,但是他對於上流社會不認可的在意,接下來會招致怎麼樣的事情,成為馬戲團演出的成功以及在不被一些人認可之後怎麼做的銜接點。

 

7、B故事:(36:00—42:14)

 

被說服的菲利普在馬戲團裡遇見了讓他一見傾心的安,他們的初次相遇同時也拉開了電影的第二條故事線,為這對社會身份不對等的愛情做鋪墊,以及馬戲團裡的這些邊緣人物被排斥的隱線做鋪墊。

B故事的開始也為巴納姆態度上的轉變做調和。

 

 

8、娛樂遊戲:(42:54—45:14)

 

巴納姆和他的馬戲團們成功受邀參見了維多利亞女王。此時的巴納姆已經完全適應了成功之後的生活,故事也就進入了「反題」。

 

9、中點:( 45:54—57:00)

 

電影進行到中點,新人珍妮出場,巴納姆利用身份尊貴的珍妮想徹底打入上流社會,邀請珍妮去紐約演出。在演出上,插入了B故事的第二條線,菲利普沒有足夠的勇氣直面對安的感情,也暗示著馬戲團裡的這些邊緣人物被進一步排斥。

 

珍妮的演出獲得成功,也得到了劇評家班尼特的好評。慶功宴上,巴納姆對不看好他的嶽父嶽母進行了冷嘲熱諷,巴納姆的傲氣傷害了妻子,為與妻子的矛盾做了鋪墊。此時電影也進入了巴納姆成功打入上流社會「偽勝利」的最高潮。

10、壞蛋逼近:(58:00—69:09)

 

巴納姆享受著被上流社會認可的偽勝利,開始忽視馬戲團的成員們,被拒的馬戲團們不畏抵制依舊綻放自己,開始正面面對反抗者們。

 

菲利普約會安卻意外遇到了自己父母,父母對安過分言辭,激怒了菲利普。安最終礙於壓力拒絕了菲利普的愛意。

 

巴納姆無視夥伴菲利普以及妻子的質疑,為極力擺脫自己不可選擇的出身,孤注一擲地為珍妮舉行大規模的巡演。巴納姆的固執,安和菲利普備受質疑而無法在一起的感情,是電影進入了內部分歧階段的標誌,反題開始瓦解。

 

11、一無所有:(69:00—75:15)

 

巴納姆離開了家,享受著更大的稱讚。但珍妮失望於巴納姆只把她當做成功的另一個噱頭最後選擇與他決裂。巴納姆的「偽勝利」開始走向瓦解,進入初步「低潮期」。

 

12、靈魂黑夜: (75:16—79:00)

 

抗議者們更進一步的挑釁馬戲團裡的這些邊緣的怪人們,忍無可忍的馬戲團成員們與他們打成一團,造成了抗議者們憤怒縱火。與珍妮爭執後的巴納姆提前回來了,在火車站與家人團聚的他得知了馬戲團失火,趕到馬戲團救出來前去尋找安的菲利普。

 

大火讓影片進入了「靈魂黑夜」,「反題」世界開始走向「合題」。

 

第三幕

13、銜接點: (79:01—82:38)

 

安對為了救自己而昏迷的菲利普表真心,失火後的馬戲團已經成為廢墟。從劇評家班尼特那裡又得知珍妮棄演的消息,巴納姆的心血付之東流,妻子失望地離開他,巴納姆再次回歸到了開始的一無所有。

 

在二三幕的銜接點上,一方面是B故事裡第二條故事線的走向,安開始正面自己的感情,一方面也銜接了妻子對於巴納姆野心失控之後失望的態度,為巴納姆的選擇做出回答。

 

14、結尾:(83:00—93:18)

 

馬戲團的成員們留下與一無所有的巴納姆共患難,這也讓巴納姆開始清醒,重新站起來找回初心,並找到妻子並請求了原諒。甦醒後的菲利普也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安的芳心,並出資與巴納姆一起重建馬戲團。

15、終場畫面:(93:19—98:00)

 

馬戲團重新演出,巴納姆把後半段的演出交接給菲利普,回歸家庭,珍惜最初,最簡單的幸福。結尾處《The greatest show》再次出現,夢幻般的歌舞演出與影片開頭交相呼應。

總結:

 

《馬戲之王》與以往的「愚者成功」型不同的是,這部帶有傳記性質的歌舞片以獨特的方式完成了影片劇情上的建構。歌舞與劇情的融合使得兩者不可分割,一方面在於影片用歌舞為電影的每一次的劇情過渡做轉折點,成為連接電影劇情的橋梁,另一方面,劇情的快速進程依靠歌舞來做表達。

 

單從傳記片的角度來說《馬戲之王》在短短105分鐘的電影裡是很難完美的呈現,所以該片用歌舞為電影故事的發展做鋪墊,讓看似急促的故事走向合理化。仔細研究影片,你會發現,那些看似隨性的轉折其實都為這部歌舞片增加更多的夢幻與可觀性,這種斷層連接起來才能組成這部完整的影片。

 

正如影片中結尾所言「最高的藝術是給人帶來歡樂」,《馬戲之王》確實帶給觀眾了一場歡樂、動感的觀影盛宴。

(本文為一起拍電影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點此穿越~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界面、一點資訊等渠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285295690@qq.com


相關焦點

  • 深度影評 《馬戲之王》:騙子洗白片,尷尬不少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陸芳休·傑克曼主演的歌舞片《馬戲之王》正在上映中,之前對這片子期待還是蠻高的。看過之後,發現這部電影在歌舞類型片的聲畫方面是及格水準,而故事和主題則不及格。《馬戲之王》是一部傳記片,原型是創辦馬戲團的美國人巴納姆。
  • 《馬戲之王》:電影是造夢的藝術
    在看完《愛樂之城》之後,我覺得可能很難再看到這種水平 的歌舞片了,直到我看到《馬戲之王》。網上有很多聲音說《馬戲之王》算不上一部優秀的電影,但在我心裡,對於一部歌舞片來說,最重要的是給人視聽愉悅的享受,而《馬戲之王》將這點做到了極致,影片裡11首歌曲全部由《愛樂之城》的詞作者 Benj Pasek和Justin Paul創作,可以說是首首經典。
  •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那你也會錯過辰星《馬戲之王》
    他們長著鬍子,滿是紋身,高矮胖瘦,沒有地位,即使身懷絕技也沒有施展之地,永遠生活在黑暗與陰影裡。然而當他們站在所有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怪異,並在此起彼伏的議論聲中縱情歌舞,面露笑容。不被生活善待的人卻依舊善待生活,這份堅強令我動容。《馬戲之王》的遭遇,與它所反映的傳主巴納姆當年的遭遇如出一轍。巴納姆被稱為「馬戲團鼻祖」,其馬戲給眾多觀眾帶來歡樂,但也被當年的批評家認為低俗、不入流。
  • 影向標 | 你看懂《馬戲之王》是怎麼懟影評人的嗎?
    影向標周末版-第一百二十八期評《馬戲之王》 《馬戲之王》得分5.6分 歌舞片是好萊塢最成熟的類型之一,《馬戲之王》是在平均水準之上的作品。馬戲應該給人帶來歡樂,藝術也一樣。好萊塢的高級爆米花電影,即使很多人認為不是藝術,沒有營養,實際上有很多可取之處,比如:批判階級/種族/經濟歧視,同情弱者,鼓勵人們不分貧富/種族/膚色/身材/長相努力釋放自己,宏揚核心家庭價值觀……所謂Stereotype,都在有用無害之間,所有觀眾都可以放心享用,聽歌、觀舞、做夢。
  • 「馬戲之王」的超低票房 證明了歌舞片是中國觀眾的死穴
    那位確定把The Greatest Showman翻譯成「馬戲之王」的領導,你必須為這次內地票房撲街背鍋。看到"馬戲"這個詞兒,公眾的第一反應是大象、老虎、猴子的動物表演。「馬戲之王」很容易聯想到"太陽馬戲團"的奮鬥史。給公眾暗示一種:在電影院看一場馬戲秀的錯覺。馬戲之王,從字面理解就感覺是個天天拿個鞭子,訓練動物的人。
  • 外國影評人diss《馬戲之王》有理嗎?
    作為好萊塢經典的類型片之一,歌舞片其實是相對比較難以駕馭的一種類型,不僅是因為要將歌曲、舞蹈做到精緻雕琢,還要讓歌舞參與到故事的敘述中,而不僅僅作為故事的陪襯僅供觀賞,則是一件難度極高的事兒。在歌舞片的早期,即便是像《音樂之聲》《雨中曲》這樣的經典佳作,歌舞的作用也僅僅是用來表現人物的內心和情緒。
  • 《馬戲之王》歌舞和視覺很好,故事節奏緊湊流暢
    《馬戲之王》該片講述了美國馬戲界傳奇人物巴納姆的人生故事。故事講述了身處社會底層的巴納姆依靠自己無窮想像力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從經營博物館到一手開創世界上第一家馬戲團的故事。巴納姆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段勵志傳奇,片中他不顧世人眼光鼓勵「怪咖」們走上舞臺勇敢做自己,同時也在舞臺上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夢想。這是一部走心不走腦的電影。不需要去深究劇本,只是很簡單的傳達一個歡樂的故事。原聲一響起就已經雞皮疙瘩掉一地了。這就是音樂賦予電影新的生命,雖說一言不合就唱歌太迪士尼了,但是能給觀眾帶來歡樂真是在聲音和歌舞中帶來真實的娛樂。好萊塢真的是夢工廠,總有很多不可能的體驗。
  • 《馬戲之王》:這真的是那個演《金剛狼》的休叔嗎?
    21世紀初的兩部電影《紅磨坊》《芝加哥》在歌舞片沉寂多年之後的曇花一現,表明歌舞片的確是受眾有限,但一直有著固定市場。這一點從去年的《愛樂之城》就可以得到印證,畢竟時隔這麼多年,歌舞片大包大攬奧斯卡的情況十分罕見。在今天《馬戲之王》的出現,也是歌舞類型片仍然保持良好趨勢的一個最佳說明了吧。
  • 《馬戲之王》影評——音樂劇中的「愛情故事」
    《馬戲之王》是一部很輕鬆、歡快的敘事音樂電影,就像電影開始的音樂一樣,有一種想隨之律動的節奏;但是其中希望反應的社會問題描寫非常尖銳,應該懷著「深呼吸、保持清醒,將一切顧慮拋諸腦後」的態度去觀看。大家可以把它看成一步勵志電影,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愛情電影,同時它也是一部真人真事的傳記片。
  • 《馬戲之王》:華麗的蒼白童話
    根據《馬戲團大亨巴納改編,《馬戲之王》卻不是傳統的傳記電影,歌舞劇的華麗驚喜成為其新方式的亮點,遺憾的是,這部電影不僅迎合了原著真實的南轅北轍,而且在情節節奏上盲目迎合了好萊塢的主流價值觀。如果我們只把《馬戲之王》作為歌舞片,那就特別出色了,完美的場景安排,華麗服裝和道具,以及揮之不去的音樂在《馬戲之王》中隨處可見,即使是許多鏡子也使這部電影具有好萊塢傑作的氣質,然而電影是超越了眼花繚亂歌舞情節的發展,沒有給予愛與夢任何形式,電影變得虛幻。
  • 《馬戲之王》帶你進入馬戲世界
    馬戲最早應該起源於我國漢朝時期,2008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雜技門類的一種。隨著時代變遷,目前人們印象比較深的也就是魔術和動物表演,春晚舞臺近幾年馬戲類節目越來越少,很多人都已經失去記憶。今天我們就通過《馬戲之王》這部影片了解一下馬戲的世界。
  • 《馬戲之王》就像是在影院看了一場歌舞劇,國內市場能接受嗎?
    國內觀眾對歌舞片的熱情並不大,然而,對比國外歌舞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取得的成功,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固定的模式,而有些模式,值得我們去熟悉、去探索,才能更好的表現自己的歌舞片。2018年2月,歌舞片《馬戲之王》在中國內地的票房突破一億,值得一提的是,上一部在中國內地拿走一億票房的歌舞片,正是奧斯卡大贏家《愛樂之城》。
  • 票房不盡人意的《馬戲之王》,其實要比幾部《金剛狼》更好看
    但是《馬戲之王》在歌舞之外,其實故事性也非常強,而且在我看來,休·傑克曼這部作品要比他賴以成名的《金剛狼》系列更好看,為什麼這麼說呢?    作為一部傳記片,《馬戲之王》完整的勾勒出了P.T.巴納姆這個人物。看過電影之後會發現,雖然有很多歌舞元素,不過影片的核心還是對故事原型P.T.巴納姆人生軌跡的完整展現。
  • 《馬戲之王》「狼叔」這次把我唱嗨了~
    同樣在2017年好評如潮的《愛樂之城》原班人馬再次出手——《馬戲之王》,同樣是一部歌舞劇。相比《愛樂之城》的愛情歌舞片,有著華麗視覺特效和各種「大場面」的《馬戲之王》更像是一部「合家歡」的電影。就在劇本圍讀會前幾天,他因皮膚癌手術鼻子縫了80餘針,儘管醫生叮囑千萬不能開口唱歌,但當現場音樂一起,他依舊沒忍住放聲高歌,現場氣氛瞬間爆燃。
  • 馬戲之王:這個不靠譜的男人,憑什麼獲得愛情友情事業三豐收?
    01 導語《馬戲之王》是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於2017年出品的一部歌舞片。影片以美國馬戲界傳奇人物P.T.巴納姆的真人真事為基礎改編,講述巴納姆從無名小卒一路拼搏直至成為馬戲界傳奇的故事。作為一部歌舞片,影片最大的亮點無疑是音樂和編舞。9首口碑頗好的原創歌曲,以及華麗而美輪美奐的編舞無疑給了觀眾一場視聽盛宴。
  • 福利|80張《馬戲之王》電影票兌換券等你來搶!全國通用!
    一年前,電影《愛樂之城》曾在國內掀起一股罕見的歌舞片熱潮。今年2月1日,又有一部歌舞片《馬戲之王》在國內院線上映。
  • 影向標 | 《馬戲之王》大部分人是滿意的,除了他
    歌舞片是好萊塢最成熟的類型之一,《馬戲之王》是在平均水準之上的作品。馬戲應該給人帶來歡樂,藝術也一樣。看《馬戲之王》,讓我想起前幾年關於反「三俗」的爭論,雙方應該力求共識,學習巴納姆,在奇異虛幻之中融入貨真價實,電影批評也一樣。2.
  • 聲聲學堂 | 大娛樂家,《馬戲之王》
    今天我們就來從頭聊聊這部貢獻了眾多神曲的歌舞片,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吧~這段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就發生在19世紀的美國紐約,當時畸形人馬戲表演非常流行,整個社會對這種演出褒貶不一,有人就愛它獨特新奇,上層社會卻大多對這種演出嗤之以鼻,而本劇的男主角巴納姆,就是當時引領了馬戲演出潮流的「造夢大師」。《馬戲之王》,就是巴納姆從一個裁縫家的窮小子,到成長為一代馬戲團領袖的故事。
  • 音樂比劇情動人,被遺忘的歌舞片《馬戲之王》,上演玩夢之旅
    說起電影種類,比起特效炸裂的科幻片和搞笑熱血的青春片,歌舞片這一類型似乎不太容易被人提起,此前國內引進了一部歌舞劇《愛樂之城》,票房也是平平,沒有太過出眾。但其實歌舞片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末就開始興起,基本上和有聲電影同時誕生。在百老匯獨特文化環境的孕育下,歌舞片開始被人們熟知。
  • 影評勵志影評《馬戲之王》,若人性狂歡,繁華之後更見人生!
    (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意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影評勵志影評《馬戲之王》,若人性狂歡,繁華之後更見人生!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電影名叫《馬戲之王》,電影的開頭講述了男女主的愛情線,進展很快,不拖沓,這是它的優點。緊接著女主為愛離開家時,男主承諾要給她和現在一樣的生活,故事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