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簡言之,當我們選擇一樣東西的時候,必定意味著我們要放棄另一樣東西。
可偏偏有的人,欲望大到想要將所有的好處都收入囊下,事實上,當一個人的欲望變得無窮無盡的時候,他將永遠都無法滿足於現狀。
然而,對於目標來說,的確是很偉大的,可在殘酷的現實下,難以讓兩相取得平衡,最終只能落得一個丟了西瓜撿芝麻的下場。
並不是說擁有的東西越多,人就會變得越幸福,實際上,擁有與幸福並不能構成正比的關係。而,只有當你學會將一些足夠多的東西騰空以後,你才有機會將快樂和幸福裝進你的生活裡。
剛剛好其實就是幸福,如果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只要求剛剛好的狀態,那麼,你的肩上才不會背負起過多的東西,你才能更容易觸碰到快樂。
在書上看到過這麼一則小故事:
某一天,小和尚好奇地問師父:「師父,人和佛之間的區別究竟是什麼?」師父說:「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去集市上走一趟。」
第二天一大早,兩人便去了集市。在集市裡,有各種各樣的貨品琳琅滿目,吃的、穿的、玩的樣樣都有,小和尚看得眼花繚亂,但想到在寺院裡並不需這些東西,他並沒有產生購買的念頭。
這時,小和尚看到一個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手裡拿著一堆麻糖,正纏著父親給他買糖葫蘆。轉向另一邊,他又看到一個婦人,她的籃子裡放滿了布料,但在看到精緻的布匹之後,她仍然兩眼放光,忍不住扯上幾尺。還有牽了兩匹馬的年輕人,看到優良的馬匹,忍不住多牽幾匹……
「師父,」小和尚好奇地問,「為什麼他們要買那麼多東西?明明已經夠用了,買到手也是浪費。」師父說:「這就是人和佛之間的區別。」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這樣,明明擁有的東西已經足夠多了,但還是忍不住想要更多的東西,於是,他們往往只能選擇負重前行,即使將自己壓得喘不過氣,還是不斷追求那些已經足夠多的東西。
可是,一個人的心靈要是太滿了,即使是再好的東西也只能被堆積在角落裡,逐漸被堆積滿了灰塵。
人只有一雙手,能拿得起的東西也就只有這麼一捧,超出這個範圍的東西最終還是會漏掉。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自己心裡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然後堅定地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唯有如此,才算是沒有白走了人生的這一遭。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貧窮和富有,有的人是精神富有,生活貧窮,有的人是生活富有,幸福貧窮。但總的來說,他們選擇的生活都是適合他們自己的,他們明白自己應該追求什麼,也願意為此放棄什麼。
人們常說感覺不到幸福,很多人只是因為給自己定下很多難以達到的要求。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會逐漸變得成熟,對幸福的定義也不再像以往那般簡單,我們一般會將幸福與目標掛鈎上。
但,若是目標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的目標就很難達到了,如此讓自己感覺不到幸福,其實也只自找的,畢竟,生活中總有很多方面總是難以讓人滿意的。
所以,千萬不要把幸福的定義搞得太複雜了,試著降低自己的標準,用心感受,相信幸福就會出現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裡。
有些人很容易眼紅別人取得的成就,於是一股腦想要跟風,想要擁有別人有的東西,此時的你不妨問一下自己兩個問題:
一是你確定你的能力能匹配上嗎?二是你確定你為此放棄的東西帶給你的幸福比你擁有的少嗎?
生活的智慧在於懂得知足,但懂得知足的人並不是那種得過且過地活著的人,他們也有各自的追求和夢想,並一直在路上努力。
只是相對於那些不懂得知足的人來說,他們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東西,更能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
生命短暫,學會知足才能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中,只要你願意放下多餘的東西、阻礙你前進的東西,便會發現一路上都有幸福的影子。
我是阿亞,暖心情感寫作者,這一生能與你相遇,何其有幸!點個關注,我們一起長知識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