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網劇大年。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電影院停擺半年,即便影院復工,線下觀影的熱情也大不及前。在這樣的情況下,線上內容消費就成了替代品。而在長視頻領域,最重要的產品無疑是網劇。
另一方面,在抗疫的背景下,人們宅在家中的時間大為增加,有了更多的時間與場景來進行網劇消費。這也使得不少平時不怎麼關注網劇的人們有餘裕追劇。
此消彼長。最重要的結果是《隱秘的角落》在年中「封神」。毫無疑問,《隱秘的角落》質量夠硬,但如果電影市場開放的話,用今年的流行語來說,它不會「佔用過多的公共資源」,極盡高光時刻。
網劇大年的另一個趨向是,不管是作品數量還是影響力,網劇在2020年已經成為劇集市場的主流,這從主流電視劇獎對網劇的接納也可見一斑。甚至,與電視劇相比,在題材選擇與藝術表現力上,網劇還略佔上風。
所有這些變化,都讓2020年「雁過留痕」的網劇作品比往年增加了。為公平起見,本文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其一,凡是開播時與電視臺有過聯動的劇集,皆視為電視劇,不納入年選範疇。
其二,本著「擇優、多元、全貌」的原則,類型、風格相近的作品擇一詳表,又以「特別推薦」的名目略述伯仲之作。
其三,12月底播出一半以上篇幅,視為本年度作品;12月下旬跨年播出的劇集,視為第二年的作品。
其四,臺劇、港劇等華語劇,如同步或半同步引進網播,在年選範疇之內;否則,暫不統計。
《隱秘的角落》
《隱秘的角落》讓章子怡發明了「中劇」這個拗口的術語,在此之前,常見的表述是國劇、華劇。章子怡的意思是,在劇集領域,中國隊終於有拿得出手的了。這個結論既真實又荒謬。
真實在於不少人同意這個觀點,荒謬在於類似「崖山之後,再無中國」的表述都是情緒作祟。然而,國劇在國民心中留下沒有競爭力的印象,這個鍋顯然不能讓觀眾來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隱秘的角落》的傳播是中國網劇最成功的一次,也算得上一回行業公關。
《隱秘的角落》和2019年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主題類似:惡是怎樣產生的。毫無疑問,這是一部社會派推理劇。正如曹保平把犯罪片拍出了文藝片的氣質,《隱秘的角落》走的也是一種風格化的類型敘事:燈光、攝影、音樂、節奏……計算精準,這樣才能用不太「爽」的內容與形式把觀眾留住。
《隱秘的角落》真正表現了「人是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它精心刻畫了主人公的家庭關係、親密關係、工作關係,乃至鋪展開來的社會關係,環環相扣,所有的不和諧集中起來成為不可承受之重。這種深入社會肌理的表達,是即便結局沒有遵循原著,觀眾依然為之震撼的關鍵所在。
《沉默的真相》
《隱秘的角落》珠玉在前,「社會派推理」在2020年還能砸出餘響,說明《沉默的真相》真有點東西。相比於前者的普世性,後者關注的議題更加具體——司法公正與政治生態,更讓觀眾有代入感。
該劇塑造了一位希臘神話般的悲劇人物——江陽,這樣自甘把生命化為燃料的殉道者,歷史上有過譚嗣同,但在我們的文化土壤中確不多見。因而,劇中設定主人公參照的是美國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中的情節。
江陽身上有極強的道德感召力,這是觀眾被這個故事打動的人性光輝。當法律運轉失範時,是道德以飛蛾撲火的姿態在奮力糾偏;當道德倫理化,當倫理極致化,道德就變成了信仰,而信仰是值得用生命去守護的。
懸疑劇中「社會派推理」對「本格推理」的壓倒性優勢,反映了這個時代觀眾的特定的心理需求。《沉默的真相》自帶一種「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的「高情商」氣質,把一部社會問題劇拍出了主旋律的味道來。又或者,誠如劉和平所言——只要表現人類的自我完善,就是主旋律。
《嘆息橋》
《嘆息橋》是2020年網劇中港劇的代表。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講故事。故事難免老套,形式創新總能給人帶來些許驚喜,這一點我們曾在2019年的臺劇《想見你》中見識到。而《嘆息橋》則被稱為「教科書級別的炫技」。
該劇講了一個「愛情羅生門」的故事。每一集都以一個人物的視角切入,雖然講的是同一件事,可由於記憶偏差與情感衝撞,相同的事件總能衍生出不同的版本。也正因為多元化的敘事視角,一個並不複雜的故事卻總能給觀眾產生一種莫名的燒腦感。除了敘事,攝影、構圖上的講究也為《嘆息橋》加分不少。
《嘆息橋》的人物關係複雜,海報上的5個人物,每個人都是一個維度上的「第三者」。該劇有三個時空:20年前、4年前、當下,劇中使用了片頭序曲、黑白、正片來做區分。如此複雜的信息量,雜而不亂,確實要花費不少功夫。
此外,《嘆息橋》的形式服務於內容,不完全是炫技。多重視角呈現出不少信息的錯位,主人公在親密關係中或將就、或別離、或相思、或相守,既與原生家庭的纏繞有關,也與各自相處過程中產生的信息差不無關係。所有這一切,最終化成了一聲嘆息,「嘆息橋」作為一個意象,也是題眼。
特別推薦:《摩天大樓》
《摩天大樓》的導演陳正道是臺灣人。有趣的是,它在劇作結構上也選擇了「羅生門敘事」的炫技。
不同的是,《嘆息橋》關注的是更為普世的「愛憎恨、怨別離、求不得」,《摩天大樓》聚焦輿論沸點——女性議題。在2020「她懸疑」網劇中,《摩天大樓》可以說是完成度最高的一部。
《戰火熔爐》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加上複雜的國際局勢,官方對這一歷史事件進行了高規格的紀念。隨之而來的是「抗美援朝」影視劇創作脫敏。
在2020年與觀眾見面的該題材影視作品中,只有《戰火熔爐》不是「趕工」做出來的,也可以說是質量最高的一部。即便如此,《戰火熔爐》也是個「殘章」。情節與情節之間、戰鬥與戰鬥之間,經常會出現跳躍。很可能因為預算問題,大場面的戰爭戲被擱置了。但這不影響這部劇的「出挑」。
《戰火熔爐》有點類似HBO的《兄弟連》。這不僅僅在於兩部劇都聚焦於戰場中的一個連隊,還在於二者都通過連隊的戰鬥任務不斷推移戰線,最終呈現出戰爭的全貌。除了軍械考究、作戰部署嚴密、戰爭戲足夠驚心動魄之外,該劇還在主題上著重表達了「為誰而戰」「為什麼能勝利」的問題。
主人公趙和是一位沒有完成思想改造的「解放戰士」,全劇以一種「他者」的視角,展現了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究竟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強調了連支隊黨支部在戰鬥中的組織動員能力。
如果說《我的團長我的團》長於個體的存在主義思考,那麼《戰火熔爐》則以群體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見長。可見,優秀的戰爭劇都以思辨性不落俗套。
《棋魂》
男男CP,男女CP,都比不上一生的羈絆。
或許,只有日語中的「羈絆」一詞,才能涵蓋《棋魂》中褚嬴與時光複雜的情感。也正是《棋魂》,將二次元世界中「羈絆」的共情力發揮到了最大。這一點,從無數觀眾為褚嬴離開時光時落淚的彈幕與評論就能窺見。
同樣是2020年的棋類競技劇,如果說《后翼棄兵》的核心是天才的代價,那麼《棋魂》講的則是「天才的養成」。「養成系」追求的是召之即來的陪伴,是不求回報的守護。顯然,《后翼棄兵》更加成人化,而《棋魂》中二氣質十足。
從普遍意義上來講,人最基本的人際任務是在關聯的同時能夠分離。而「羈絆」追求的是只融合而不分離,可以說這種日漫中流行的情感基底非常小眾。而《棋魂》不僅能將其本土化改造成功,並讓更廣泛的人群接受並為之觸動,小糖人團隊是下了大功夫的。
特別推薦:《穿越火線》
該劇與《棋魂》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抓住一個「痴」字,表現主人公對某種競技運動的熱愛;將這份「痴」與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緊密聯繫起來,主打懷舊復古風,從一項競技運動的發展勾勒出中國社會的變遷;大結局都上愛國主義價值,這是當下的創作風尚。
《河神2》
三年悶出部續集,還沒憋出個響。照理說,《河神2》有點吃力不討好。但如果認真看完全劇,又擺脫掉「勢利眼」的俗見,盤點2020年網劇,《河神2》絕不能落下。
《河神2》相當於重啟,更像是一個獨立篇章。導演田裡有高度的創作自信——不止升級,更要換代。《河神2》的「換代」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世界觀的拓展,二是視聽語言的革新。這些都是相較於第一部做出的巨大拓展,然而並不是所有創新都有迴響。
《河神2》是國產網劇少見的重視視聽表達的作品,而且視聽和敘事緊密結合在一起。劇中呈現出來的視覺奇觀,更多是變幻莫測的心理意識活動的投射,接近日本動漫大師今敏的作品,因而更具有想像力。
「把一個90分的東西提高到92分,所花費的力氣遠遠大於把60分的東西提升到80分。」按慣例,續集多半是在吃前作和IP紅利,而《河神2》卻不惜「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國劇需要這樣的革新意識與死磕精神。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評論這部奇幻劇不妨用「反證法」。
首先,一部劇如果有一個非主流的劇名,多半是在小眾圈層圈地自萌,無法進入主流視野;其次,作為後起之秀,芒果TV的受眾覆蓋面有限,平臺獨播劇走紅機率比較低;再次,凡是標榜「中國版《請回答1988》」的國產劇,多半會被群嘲。
遵照以上潛規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真可謂把坑踩遍。然而,它確實成為了2020年最受歡迎的青春劇——或許沒有之一。這可能是比李進步穿越回去和母親做閨蜜更難解釋的未解之謎。
自從「原生家庭」成為一個影視作品關注的社會議題之後,它似乎永遠代表一種「休眠火山」一般的破壞性力量:撕裂、傷痛、怨恨、桎梏……該劇則用奇幻的形式尋求代際之間的和解,在換位思考、使用同理心中消弭隔閡,為穿越的腦洞打下了現實關懷的烙印。
說到底,這是好萊塢上世紀80年底《回到未來》講過的故事。2020年,不少劇集或多或少在「時間旅行」上做文章,科幻劇露出了萌芽。希望《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衍生劇《我才不要和你做兄弟呢》的科幻元素可以更濃烈一些。
《怪你過分美麗》
誰能想到,為國產職場劇「挽尊」的竟然是一部娛樂圈行業劇。大凡寫娛樂圈的影視劇,多半是浮出現實半截。《怪你過分美麗》卻以張牙舞爪、大殺四方的氣勢,把娛樂圈的生態系統刻畫得入木三分。
《怪你過分美麗》最大的價值,是為過去近五年來影視行業這個魔幻的鍍金時代「存史」。不管是女性成長表達、還是職場真實性,都建立在此基礎之上。該劇刺破娛樂圈光鮮亮麗的泡沫,盡情展現資本衝撞之下行業失範後各種怪現狀,頗有晚清譴責小說的意味。
按理說,《怪你過分美麗》對於娛樂圈浮華背後的反思,最能打動的是圈內人,然而它毫無疑問出圈了。其中的奧妙或許在於,劇中展現的娛樂圈生態——所有人都是疲於奔命,同時又認同遊戲規則,正擊中了更為廣泛的時代情緒——內卷。
借用項飆的話,所謂「內卷」,指的是「沒有退出機制、單一標準的競爭」。也就是說,《怪你過分美麗》通過表現娛樂圈的「內卷」,與更為普遍意義的時代情緒進行了對接。
特別推薦:《我是餘歡水》
如果說《怪你過分美麗》唱響了女性職場的凱歌,那麼《我是餘歡水》表達的則是男性打工人的哀歌。有意思的是,前者用男性的邏輯寫女性——獸性突圍,後者用女性的邏輯寫男性——籠鳥減食。
當性別政治逐漸成為幹擾影視劇創作的輿情時,《我是餘歡水》逆流而上,道出了一些男性的心裡話:生而為男,我亦為難。
【文/楊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