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義大利把歐洲帶進至暗時刻
義大利現在處於流行的早期階段
也許與武漢在1月初或中旬流行的階段相似
在未來1~2個月內
他們的醫療保健系統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3月7日,在義大利羅馬,戴著口罩的行人經過圓形競技場。圖/法新
本刊記者/李明子
3月8日清晨,位於義大利北部的倫巴第大區首府米蘭上空的烏雲遮擋了連日來的陽光,最低氣溫下降到3.6℃,南部的羅馬則開始下雨。低溫且潮溼,據說是新冠病毒最適宜傳播的環境。這一天,新冠病毒也開始在義大利全國93座城市蔓延。
截至3月9日18時,義大利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9172例,共治癒724人,死亡463人,是中國境外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疫情也開始以義大利為中心向整個歐洲加速擴散。有人說,歐洲已經成了湖北,而義大利就是「歐洲的武漢」。
義大利總理孔特9日晚間宣布,將從10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封城。所有居民不得隨意進出城市,除工作、緊急情況或醫療狀況,出入城市須提供自述聲明。同時,全國暫停全部體育賽事。學校停課時間延長至4月3日。俄羅斯RT電視臺稱這項舉措「史無前例」。
不過,義大利的「封城」與中國的封城並不完全一樣。米蘭的櫻花已經開放,街頭雖然沒有往日熱鬧,仍能看到當地人悠閒地散步、遛狗、喝咖啡,仿佛什麼都沒發生,繼續享受生活。「封城後餐館、酒吧還開著,當地人照去。雖然人們不能去其他城市,但可以在本城內部走動。」旅居在米蘭的《新歐洲僑報》總編輯吳傑說。
「我們所有人都必須為了義大利的利益而放棄一些東西。」孔特在講話中指出,「我們現在必須做此決定,只有我們大家共同努力,適應這些更嚴格的措施,才能最終做到。」 此前,孔特接受義大利媒體採訪時曾說,他自己一直在思考「二戰」時期英國首相邱吉爾的話:「這是我們的至暗時刻,我們會做到的。」
病死率創新高
據最新數據顯示,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突破5.04%,全球最高,遠超中國新冠肺炎的病死率2.3%,也超過了湖北省的病死率2.9%。
面對疫情,義大利政府的動作其實並不算晚。它是武漢暴發新冠肺炎以後第一個宣布限制中國航線的國家。早在1月31日,當義大利首次確診了兩例輸入性新冠病例後,總理孔特就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隨後,孔特宣布暫停中意往來的直飛航班。然而,根據2018年中意往返的航班信息,約4/5乘客選擇了轉機航班,而不是直飛。
「宣布了緊急狀態,就給了政府在非常時期不需經議會批准即可採取臨時性緊急手段的合法權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歐洲學會義大利研究分會秘書長孫彥紅解釋說,這次義大利政府宣布的緊急狀態,準確地說應該是「國家衛生緊急狀態」。
儘管義大利是中國之外最早採取防疫措施的國家之一,「但是阻止感染的傳入為時已晚,遏制措施無法阻止當地的蔓延。」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生物統計學教授班傑明·考林回復道。
義大利的寧靜終於在一個周五晚上被打破。2月21日,義大利發現了本土的「一號病人」,該男性患者住倫巴第大區的科多尼奧市,被媒體稱為「社交達人」。2月14日第一次報告家庭醫生症狀時被確診為流感,目前這位醫生也已被確診新冠感染。此後,該病人還傳染了他懷有身孕的妻子、一名與他一起參加長跑的朋友以及三名在酒吧聚會的朋友。政府隨即封鎖了附近十餘個市鎮,約5萬多居民受到影響。
米蘭Sacco醫院專家2月28日組分離出新冠病毒,初步認為出現在義大利的新冠「是一個新變異的病毒」。專家組負責人馬西姆·伽利對法新社說,新冠病毒在義大利正式確診前已不知不覺運行數周,「也許1月中旬就出現在義大利半島」。截至目前,義大利並未找到將病毒傳播給「一號病人」的「零號病人」。
「許多學者認為,當地對一號病人的跟蹤並不及時,也沒有對早期移民進行追蹤,義大利需要針對輕症病例進行廣泛的檢測。」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安全中心資深學者阿梅什·阿達利亞回復《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確診、隔離之前,一號病人曾在科多尼奧市一家醫院停留36個小時,有醫護人員抱怨稱,在病人被確診後,醫院沒有及時發出警告,延遲「長達數小時」,導致醫護人員也暴露在風險中。義大利檢方和警察已經派駐檢查組對此進行調查。
「確診數字增加的同時,治癒數字也在增加,且死亡病例多為老年人,這可能也是當地人早期輕視疫情的原因。」吳傑說。對此,老齡化問題嚴重的義大利開始敦促「75歲以上的老人,有健康問題的65歲以上老人,減少社交活動」。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該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數量是14歲以下年輕人數量的1.5倍。
「抵抗新冠病毒很重要的一條是保護易感人群,要抓住重點,把重點保護對象放在60歲或者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美國也是這麼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張作風介紹說,年輕人變成重症的概率較小,輕型居多,有時病症和感冒一樣,病死率相對比較低。同時在流行過程中,年輕人生病以後也能產生自身的免疫抗體,提升群體免疫的水平,在流行後期,對疫情會有抑制的作用。
義大利的年輕人並未被要求「居家隔離」,看到街上人頭攢動,義大利病毒學家羅伯託·布裡奧尼3月4日在臉書上發文說:「我感覺很多人並不清楚我們的處境,過於平靜的新聞報導,導致公民低估了(新冠疫情)這一問題。」
3月1日,義大利總理孔特籤署的疫情防控法令將義大利全國按疫情嚴重程度分為三個部分。最早暴發疫情的市鎮列為「紅區」,城內居民不許擅自離城,所有公共活動全部取消,學校停課,博物館和其他文化場所全部關閉。紅區周邊的「黃區」內所有醫護人員暫停休假;暫停集會、體育和其他各類競賽活動;學校停課一周;繼續關閉影院、迪廳;重新開放博物館和可以提供送餐服務的咖啡館、餐館、酒吧,但博物館要求參觀者之間的距離要保持一米以上。其餘則為正常區域。
義大利衛生部門發布的10條防疫建議將「勤洗手」列在第一位,甚至心細地提醒「中國製造的產品和包裹無危險」,以及「寵物不能傳播新冠病毒」,同時建議「僅在懷疑自己生病或幫助病人時才使用口罩」。2月26日,一名無症狀議員還因戴著口罩進入議會而遭到群嘲。
戴口罩,還是不戴口罩
1月25日下午,王琬茹結束假期旅行回到米蘭,剛下飛機,馬上找到機場藥店,買了50個口罩。朋友發信息給她:米蘭市區已經買不到了,口罩瘋漲到5歐元一個。「當時想著有備無患,沒想到這麼快就用上了。」王琬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1月底的米蘭街頭還感受不到新冠病毒的威脅,人們如常出門喝酒、聚會、跳舞。「當地人重視疫情是在一號病人出現之後。這個人很年輕,而不是通常以為的抵抗力差的老年人。這個人病情惡化後轉入重症治療,現已經治癒出院。」吳傑回憶道。
一號病人的消息傳開後,米蘭當地超市的部分貨物被搶購一空。王琬茹印象中,脫銷的不只是消毒水,還有義大利麵和肉醬,不過周末一過,超市貨架很快又補全了。當時,也有本地老爺爺戴著手套來採購,收銀員看到王琬茹戴口罩會嘟囔兩句「病毒、冠狀病毒」。「華人出門基本都是戴口罩的,當地人見了會繞著走。」王琬茹說,當時商販手中的口罩價格已經翻到了10歐元。
身在中部城市佛羅倫斯的義大利中意青年聯合會會長鄭再生也面臨著「戴口罩、還是不戴口罩」的困難選擇。佛羅倫斯是託斯卡納大區的首府,2月25日出現首例患者,到目前共確診23例。
鄭再生戴口罩去超市或商場,都會引起當地人側目,他覺得不自在,就把口罩摘下來放到衣服口袋裡。一方面擔心被傳染,另一方面也是避免被汙名化。當地華人一直在強調少出門、停工停學。目前,託斯卡納大區約有1300名中國移民自願在家隔離。
溫州人李加越與妻子一同創辦的馬爾凱國際中文學校位於義大利中部的馬爾凱大區,當地有4萬多名華人華僑。由於新冠肺炎的出現,學校2月初開始停課,從2月24日開始線上授課。當時,很多義大利本地學校還沒停課,擔心被傳染、請假在家的學生還需要向學校出具醫生開的證明。
形成反差的是,義大利當地民眾對新冠疫情似乎並不在乎。當地媒體在羅馬街頭採訪「不戴口罩出門怕不怕」時,一位滿頭白髮的男子笑著反問「怕什麼怕?」一位80多歲的奶奶拍著手說,「我歲數也大了,該入土就入土,該死就死,再見。」年輕的商品工作人員表示自己「既強壯又年輕,不會被感染」,也有人義正辭言地說「這就是流感,衛生就夠了,stop,有人害怕是因為他們傻。」「只有在感染症狀的時候才需要戴口罩。」
「義大利人認為,只有生病的人才戴口罩,戴口罩不如勤洗手。而且,既然生病了,就減少外出,因此當地人看到戴口罩的就繞著走,不一定是歧視。」旅居義大利8年的華人藝術工作者寧志遠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所在城市不在紅區,疫情發生後居家辦公,有限幾次外出採購,他也沒戴口罩。
當地人對口罩的牴觸也有法律原因。1975年,義大利制定全國性反恐法,嚴格禁止在公共場合穿任何可能掩蓋面部的服裝、無法識別的口罩或器具,違反者將面臨罰款和監禁,2005年,義大利參議院通過一系列反恐法規,將懲罰提高至最高兩年監禁和2000歐元罰款。
「我不支持公眾戴口罩,這不是正確的公共衛生措施。」阿梅什·阿達利亞直言,口罩對普通民眾沒有作用,應該留給有需要的醫護人員,搶購口罩的恐慌可能會導致醫院出現短缺。
現實情況是,現在義大利已經「一罩難求」。中意直飛航班停飛前,身在米蘭的溫州市文成縣籍華僑張羅了共計10萬多個口罩,由米蘭至溫州的最後一班飛往國內,送到抗疫一線。「現在反過來,文成僑聯、上海文成商會又在籌集口罩捐給我們。」義大利北部華僑華人餐飲協會會長周斌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儘管新冠感染早期輕症患者仍具有傳染性,但與中國情況不同的是,義大利「相對來說人口密度小,不太容易造成人和人之間的近距離飛沫傳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張作風說,「防疫措施要適合當地國情,最後殊途同歸。」
就算封城,橘子大戰也要繼續
到2月23日,義大利累計確診感染數增至152人,日增一倍,但身處疫區皮爾蒙特大區的小鎮伊夫雷亞照常舉行了年度「橘子大戰」,為期三天,這是伊夫雷亞狂歡節的高潮。
「我們知道正在承擔的風險,但狂歡節對我們意義重大。」一位參加節日活動的當地人接受視頻採訪時說,現場幾乎沒有人戴口罩。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節日之一起源於歐洲中世紀時代。據統計,受疫情影響,參與人數較往年減少,當天約有15000人聚眾「裸奔」了一天。
3月8日,在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米蘭中央火車站內,一對男女隔著口罩親吻。攝影/達尼埃萊·馬斯科洛
另一邊,義大利中央政府對十餘個市鎮採取了交通限制,對宣布病例報告數最多的倫巴第大區和威尼託大區要求停課一周。當地學生接到通知後結隊遊行,慶祝天上掉下來的假期。
就在倫巴第大區施行「宵禁」的第四天,因酒吧、俱樂部和迪斯科舞廳的老闆們集體請願,米蘭市政府2月26日又取消了對酒吧等娛樂場所晚上6時後不得營業的禁令。重新開業的酒吧被要求「儘量控制客流量」,客人不能在吧檯就餐,需要由服務員將餐飲送到餐桌,並要求客人與客人之間保持一米以上距離。
「義大利人天性如此,喜歡自由不羈的生活,在很多事情上比較隨意,而且還喜歡聚集交談。但是我個人認為,在過去兩周時間裡,義大利衛生部門和政界對新冠病毒的認知明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亂,對於如何防控疫情始終未形成一致的主流意見,對民眾的宣傳不到位,也是導致不同地區行動反差如此之大及疫情不斷升級的一個重要原因。」 孫彥紅分析說。
然而,《新歐洲僑報》總編輯吳傑卻不這麼認為,律師出身的義大利總理孔特一早就通過議會授權公衛專家、傳染病專家來指導疫情防控,「政治系統和衛生系統的聲音是一致的。」吳傑說。
義大利各地沒有同時採取統一的防疫措施,其實與其國家治理體系架構有關。義大利分為20個區、98個省、8099個市鎮,實行的是中央—大區—省—市的四級國家管理體制。不同級別政府的權責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例如,中央政府負責國家層面事務,如外交,大區建制後,享有立法權,主抓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省、市鎮政府則負責經濟發展、科技文化等具體的民生工作。
「每個大區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不必和總理法令完全一致。」吳傑解釋說,中部馬爾凱大區曾在零確診時下令關閉大區內所有學校,中央政府還因此批評該大區停學過早、影響了學生學習。
諸如倫巴第大區酒吧施行宵禁、再解禁的做法,看上去左右搖擺,「實則是出於維持經濟正常運行的考慮。」中國前駐義大利、瑞士大使董津義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從中央到地方,實際上都在尋求防疫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
義大利最終被封的省、市鎮集中在北部倫巴第大區、威尼託大區和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這也是該國人口最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以倫巴第大區為例,人均GDP高於義大利其他地區30%左右,2017年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該大區GDP高居整個歐洲地區第二。
倫巴第大區首府米蘭和威尼託大區的威尼斯是旅遊勝地,疫情暴發後,成千上萬的酒店訂單與航班被取消。義大利旅遊業聯合會主席盧卡·帕塔尼估計,到5月底,作為義大利經濟支柱的旅遊業將遭受約74億歐元的損失。
「在不久的將來,遊客數量將幾乎為零。即使病毒在今年夏天消失,這個行業也不會很快恢復正常。」 米蘭博科尼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羅伯託·佩羅蒂接受英國廣播電視新聞採訪時說。義大利經濟長期低迷的一個後果就是政府財政捉襟見肘,總債務相當於GDP的133%,在歐盟,超過這個數字的只有希臘。
被義大利媒體調侃「除夕都不放假」的中餐老闆們也終於在疫情影響下被迫集體休了年假。「米蘭幾千家中國人開的餐館,包括中餐、日料、義大利料理,現在基本都關門了。」 義大利北部華僑華人餐飲協會會長周斌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中國疫情暴發後,「由於對新冠病毒的無知與恐懼,華人餐廳遭受著顧客人數下降的困擾。」米蘭民主黨議員亞歷山德羅2月2日在臉書上寫道。儘管義大利病毒學家在不斷重申,冠狀病毒不是通過食物傳播的,但義大利餐廳預訂平臺TheFork數據顯示,從2020年1月20日開始,兩周內在該平臺預定中餐的訂單量下降了43%。2月8日元宵節上午,米蘭市長薩拉還專程到華人街社區與居民見面,共進早餐。
在義大利疫情出現後的第三天,周斌的餐館開始關門,直到現在。他算了筆帳,加上場租、員工工資等,停業的日虧損為五六百歐元,但如果開業,由於客流量少,物料損失加上水電消耗等支出,每天要虧損2000多歐元。餐館旁邊的一家華人酒吧還在慘澹營業,日收入只有六七十歐,不到平時的1/15。
每年這個時節,原本是餐飲旺季,除日常光顧的當地華人和米蘭周邊趕來的義大利食客,還有參加時裝周、家具展的買家,以及各地遊客。周斌原本預想,今年是中意建交五十周年,往來旅客一定更多,沒料到卻遭遇疫情。據周斌所知,附近另一家可辦百人以上酒席、慶典的華人餐館,原本2月到6月的訂單已全部取消。
「現在不僅是義大利人不來中餐館,我們也不敢去義大利餐館,因為他們都不戴口罩。」鄭再生說,他現在基本居家隔離,偶爾外出打包帶回家吃,他在佛羅倫斯從事的進出口貿易沒有關停,員工居家隔離、線上辦公,但受疫情影響,訂單量減少到以往的一半以下。
米蘭博科尼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羅伯託·佩羅蒂估計,義大利第一季度GDP幾乎肯定是會萎縮的,從技術上講,義大利將陷入衰退,即GDP連續兩個季度下滑,甚至可能會全年萎縮。
「小的家庭作坊或許還能撐下去,規模大一點的餐飲、企業很難維持了。」周斌還記得,2003年SARS過後,米蘭原本600多家中餐館只剩下不到50家,「這次可能更糟,能不能挺過去還要看疫情結束後頭幾個月的生意如何。」周斌說,「政府的減稅政策要儘快落實。」
醫療資源告急
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2019年發布了的最新《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質量與可及性排名》,以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為對象,針對32項評估指標計算出具體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指數,義大利的評分在排名前十,這是義大利應對新冠病毒的一個優勢。此外,義大利全民醫保,日常看病基本不花錢。
3月3日,在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的帕維亞市,醫護人員檢測每一名進入醫院者的體溫。
但面對集中暴發的疫情,義大利的醫療資源依然有些捉襟見肘。為節約醫療資源、騰出更多病床,義大利北部的大部分醫院已經暫停急診和普通手術;同時,義大利軍隊醫院從3月4日起開闢了新冠專用病區,以滿足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需求。「按照這個增長速度,我們撐不過一個星期。醫院的空床位用兩隻手都能數得過來,醫療系統在這種狀況下無法繼續運行。」義大利麻醉醫生、重症醫生聯合協會主席韋加洛3月4日在接受義大利國際廣播電臺採訪時說。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生物統計學教授班傑明·考林認為,要徹底攔截新冠病毒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是延緩它的傳播速度,讓病患發病時間儘可能地錯開,這樣醫療機構才有可能頂住壓力。班傑明警示道,新冠病毒傳播快,輕症患者雖然居多,但仍有10%~15%的患者會進入重症,並且恢復期很長,一旦病患進入重症,需要耗費相當多的醫療資源和人員。如米蘭、博洛尼亞這樣的大城市遭遇疫情暴漲,醫療資源一定會告急,後果將不堪設想。
3月3日,在義大利布雷西亞,醫務人員在醫院外搭建的帳篷中工作。圖/新華
「義大利現在處於流行的早期階段,也許與武漢在1月初或中旬流行的階段相似。在未來1~2個月內,他們的醫療保健系統將面臨更大的壓力。」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生物統計學教授班傑明·考林在回復《中國新聞周刊》的郵件中寫道。
在博洛尼亞讀本科的林京京定好了3月14日回國的機票,「擔心被感染,也害怕因醫療資源有限得不到及時救治,家人還是堅持讓我先回國。」按計劃,她將從法國法蘭克福機場轉機,落地上海浦東機場後,再由青田縣政府的工作人員派車送她回到縣隔離點進行14天隔離。
身在米蘭的周斌並沒有回國的打算,他和餐館其他二十多名員工目前都在各自居家隔離中。周斌介紹,定居米蘭的華人有5萬多,溫商就佔了八成,來自文成縣的溫商最多,有3萬多人,據他所知,目前還沒有人感染新冠病毒。
在「封城」令發布後,淡定的義大利民眾也開始慌忙逃離「疫區」。據《共和國報》報導,米蘭中心車站和加裡波底門站的夜班列車內湧進了大量拖著行李的人群,超過500人爭相登上開往義大利南部的最後一班列車,售票處至少有150人等待購票,希望在封鎖令生效前離開倫巴第大區。還有部分暫時居住米蘭南部的居民,因擔心困在當地,已經駕車逃離。
義大利衛生部長羅伯託斯·佩蘭薩表示,違反隔離法令將面臨最高3個月的監禁,罰款206歐元。對於已知自己感染病毒逃離隔離區、或依然參加社會活動的絕不姑息,將依據刑法加以嚴懲。
截至北京時間3月9日12時,除中國外,104個國家和地區已累計確診28165例。隨著歐洲新冠疫情的快速擴散,超20個歐洲國家出現確診病例,義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確診病例已經超500例。
3月8日下午,義大利陸軍參謀長薩爾瓦多萊·法利納發表聲明稱,他本人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目前正在自己的居所內隔離。葡萄牙總統府網站8日通報,葡總統德索薩因曾接見的學生所在學校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將主動接受兩周隔離,取消所有原定公務活動。葡萄牙8日新增9例確診病例,累計病例數達到30例。另據路透社消息,瑞典中央銀行副行長弗洛登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3月9日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新冠肺炎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蔓延,成為大流行病的威脅已變得非常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