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 丨 史 丨 很 丨 潮
來源丨文物加app
作者丨肚肚虎
大唐,中國古代最壯美的篇章,作為當時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文化藝術的興盛成為衡量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也折射出人民生產生活的富足。
唐代發達的手工業,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認可。斑斕的唐三彩,華麗的金屬器,這些卓越的藝術品和它們所承載的技藝,無不閃耀著唐人的智慧之光。
唐 鎏金鋪首
唐鏡是繼漢鏡之後,中國銅鏡發展的又一個高峰,並創造出比前朝更加精湛的技藝。
螺鈿和金銀平脫,可以說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特種工藝。
唐 高士宴樂紋螺鈿銅鏡 河南出土
上面這件高士宴樂紋螺鈿銅鏡,1955年出土於河南洛陽。
它屬於鑄銅、髹漆、嵌螺鈿相結合的藝術品。在唐代,人們給同時運用這三種工藝製成的銅鏡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寶裝鏡」。
唐 螺鈿雲龍紋銅鏡 河南出土
目前所知的螺鈿鏡主要收藏在中國和日本,國內的全部為河南、陝西兩地的出土器物,日本的全部為傳世品,大多收藏在正倉院。
唐 螺鈿花鳥紋葵花鏡 西安出土
然而,中日兩國所藏螺鈿銅鏡的製作方法卻有明顯差別。
國內銅鏡都用生漆粘合雕刻好的蚌片,後經細緻打磨拋光製成;而日本收藏的銅鏡則全部用天然樹脂來粘貼蚌片,再打磨拋光。
螺鈿花卉紋葵花鏡 日本正倉院
在我國,嵌螺鈿與髹漆工藝是緊密相連的。
然而同樣來自中國唐代的,日本收藏的螺鈿銅鏡為何有著不同的製作方法,這一點十分耐人尋味。此外,國內螺鈿鏡的紋飾基本用蚌片裝飾,少量瑪瑙、綠松石點綴,且有較多留白。
螺鈿花卉鳥獸紋銅鏡 日本正倉院
日本收藏的螺鈿鏡除蚌片外,還會使用琥珀、玳瑁、青金石等各種寶石,將整件器物裝飾的密不透風。對於出現上述這些涇渭分明差異的原因,我們在之後講述日本藏唐代其他文物的時候再作具體分析。
玳瑁螺鈿八角箱 日本正倉院
金銀平脫是唐代銅鏡的另一項巔峰技藝,這種極致工藝讓唐鏡幻化出前所未有的美感。
戰漢時期流行的錯金銀,可以看作是唐代金銀平脫的雛形。不過,兩者的複雜程度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前者是成衣的話,那麼後者就相當於高定,是權貴專享之物。
唐 四鸞銜綬金銀平脫鏡 西安出土
據史料記載,唐代金銀平脫器的品種十分豐富,除了銅鏡外,還有湯匙、高足盤、化妝盒、屏風等等,而目前我們只見到少量平脫鏡。
唐 鏨銀花卉紋匙(非平脫)
唐 鏨銀花鳥紋化妝盒(非平脫)
另外,關於平脫器物的器胎種類也有不少記載。
迄今為止,出土和傳世的平脫器,以銅胎和漆胎為主,但從未發現史料中提及的鐵胎、玉胎、犀角胎等。瓷胎僅有一例,就是法門寺地宮的那對平脫秘色瓷碗。由此可見,在能工巧匠輩出的盛唐時期,手工業有多麼發達興盛。
唐 鎏金銀稜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 法門寺地宮出土
實際上,關於金銀平脫工藝,唐人並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記述。考古學家通過研究相關的出土和傳世器物,大致還原了其製法。
以平脫秘色瓷碗為例,它的正式名稱是「鎏金銀稜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從字面上,也能大概看出其製作工藝:
先將銀箔鏤刻出雀鳥團花紋,然後鎏金;再把它貼在碗的外壁,反覆髹漆,讓生漆蓋住紋樣;最後,研磨直到紋樣顯露出來並與碗壁黑漆厚度平齊。
唐 鎏金銀稜平脫雀鳥團花紋秘色瓷碗 法門寺地宮出土
這種金銀平脫與秘色瓷的組合,是我國古代陶瓷工藝的一項重大創新,而且僅此一例,彌足珍貴。由於大漆對溫度、溼度十分敏感,所以這對碗自出土後,長期存放於庫房內,很少展出。
從製作方法可以看出,金銀平脫所耗費的金銀量非常有限,遠遠少於金碗、銀罐等實實在在的金銀器。但它們卻被視為同等甚至更高等級的藝術品,原因就在於金銀平脫精細繁縟的工藝。
唐 金銀平脫鳳鳥紋鏡
下面這件鑲嵌在銅鏡上的平脫飾片,不論人物的髮髻五官,還是動物的翎毛尾羽,都可以說毫髮畢現。在極薄的銀箔上雕刻如此細緻入微的紋飾,其難度和高超的技藝不言而喻,也是同時期金銀器無法比擬的。
唐 金銀平脫人物瑞獸飾片
金銀平脫器在盛唐時期十分風行,但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國力迅速衰退,國庫日益空虛,這種造價高昂、費工費時的藝術品生產被官府叫停,其工藝也隨之衰落;而流傳至今的文物依然在向我們無聲地展現著千年前的璀璨華光。
· END ·
本文由文物加原創,作者:肚肚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沒有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