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秋天氣候多變
部分人群機體調適跟不上
從而抗病能力減弱
因此
秋季也是很多疾病的高發時期
比如流感、腸胃炎、結核病
……
近日
「江蘇師大通報22名學生患肺結核」
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那麼
肺結核是什麼病?
查出影像異常為什麼還要再進一步診斷?
感染了病菌就一定患病?
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接著往下看
01
什麼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其中最常見的結核主要侵襲肺臟,又稱為「肺結核」,其它臟器如腎臟、肝臟、腦組織、骨關節、淋巴系統等部位也可以發生結核,但發生率明顯低於肺結核。
結核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輕微感染或者肺結核早期可能無症狀或僅出現咳嗽和咳痰等輕微症狀,不易察覺。
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會出現午後體溫升高、乏力、消瘦、盜汗、月經不調或停經等症狀。
確診結核病需要結合臨床症狀、病原學以及影像學檢測等手段來綜合確定。
02
怎樣檢測出結核病?
結核病按照結核分枝桿菌病原學檢測結果分為病原學陽性和病原學陰性兩類。
結核分枝桿菌病原學檢測是指通過痰塗片、核酸檢測和細菌培養等方法發現是否存在結核分枝桿菌,病原學檢測陽性是診斷肺結核的金標準。
但是,由於這些方法存在的局限性,結核病患者的結核病原學檢測結果並不是百分之百為陽性。一部分患者的病原學檢測結果為陰性,就需要藉助其他檢測方法以增加結核的檢出率。
因而,結核抗體檢測、結核菌素皮膚試驗、γ 幹擾素釋放試驗、血液轉錄標誌物等新方法的開發,有利於提高結核桿菌病原陰性結核病的檢出率。
03
感染了病菌就一定會得結核病?
大部分感染結核分枝桿菌的患者體內雖然存在結核分支桿菌,但不出現明顯症狀,可以持續一生感染而不發病。這類潛伏性感染患者中曼託試驗呈陽性,但是痰液中不能檢出結核桿菌。
肺結核主要以呼吸道傳播為主,正在排菌的患者是主要傳染源,而處於潛伏期的人群痰液中不含有結核桿菌,一般不具有傳染性。
但是,如果這部分潛伏性結核感染患者不進行治療,則有5%-10%的患者可能進展為結核病。
04
得了結核病都需要治療?
病原學陽性的患者可以直接判斷為活動性結核,需要立即治療。
對於病原學陰性的肺結核患者,只有當影像學評價、臨床症狀、病原學和血清學評級都穩定時可不治療,隨訪觀察即可,否則需要立即進行針對性抗結核藥物治療或者經驗性的抗結核藥物治療。
05
怎樣做好防控工作?
2020年10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全球結核病報告,2019年全球約140萬人死於結核相關疾病,約1000萬人患有結核病,其中約300萬患者未被診斷發現或上報。
由此可見,結核防控尤為重要。
1、結核病患者需要積極有效的治療,按藥量和療程服藥,嚴格遵從醫囑,避免耐藥菌株的產生。
2、醫療機構需要快速識別有症狀的患者,實行分診制,將感染者與非感染者隔離,避免病原菌的擴散。
3、加強全民健康教育,室內保持通風換氣,注意咳嗽禮儀和個人衛生防護。
4、警惕結核潛伏感染者新髮結核的風險,倡導人群主動篩查、接種疫苗(卡介苗)。
所以
感染了結核桿菌不一定會得結核病
需要多種手段綜合判斷
病原學陽性的患者
需立即治療
防控工作尤為重要
加強個人衛生防護
主動接種疫苗
來源:科普中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