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倆的中醫故事136——黃芩治下痢膿血

2021-02-12 國學育兒大全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請購買原版書籍支持作者!

   小指月翻開《神農本草經》找到黃芩,裡面記載道:

  黃芩主諸熱黃疸,腸澼瀉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

  爺爺正在那邊飄上一壺清香的綠茶,品茶品的是一種寧靜,唯寧靜方能致遠。

  每次爺爺品茶都會進入甚深的寧靜之中。

  爺爺總跟小指月說,唯身心清靜乃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如果幸福不是從清靜之中求得的,都不能長久受用。

  指月便說,爺爺這《神農本草經》關於黃芩的功效記載我都能理解,就是腸澼瀉痢有點費解。

  爺爺便說,你把你能理解的說來聽聽。

  小指月說,黃芩主諸熱,它善入上焦肺,中焦肝膽脾胃,下面大小腸,能夠從天而降,降本流末。

  所以你不管是脾胃肝膽的黃疸,還是肌肉的惡瘡癰疽火毒,都可以用它。

  無論何髒何腑,但見氣鬱作熱,或溼熱燻蒸者,都可以用黃芩宣通降洩之。

  爺爺又說,那黃芩逐水怎麼理解呢?

  小指月說,肺為水之上源,肺氣肅降,諸經之水,皆得以歸入州都之官,大海膀胱。

  所以古籍中說黃芩能主熱儲膀胱五淋澀痛,說的就是黃芩降本流末,令源清流自潔的逐水效果啊!

  所以逐水逐的是熱結之水道不通。

  爺爺又問說,那黃芩下血閉又作何解釋呢?

  小指月說,血閉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因虧虛而閉的,有因鬱熱阻結而閉的。

  黃芩下血閉下的是鬱熱阻結的血閉。

  唯獨黃芩主腸澼瀉痢,不太好理解。

  老爺爺說,大腸跟哪個髒相表裡?

  小指月說,跟肺啊!

  爺爺又說,痢疾便膿血,腸道裡的敗醬腐濁是濁陰,那肺裡頭的黃濁粘痰,甚至咳痰帶血,算不算是濁陰呢?

  小指月一拍大腦說,爺爺,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不管濁陰粘滯在髒的肺,還是在腑的大小腸,只要是濁熱租結,排洩不暢的,都可以用黃芩以降瀉之。

  爺爺笑笑說,沒錯,不是只知道用黃芩單治肺部痰熱濁陰,腸道裡的敗醬也可以看成是痰熱濁陰。

  凡下痢膿血膿血粘稠,也可以當成痰熱濁陰看,只不過是在腸跟在肺不同部位而已。

  在肺之痰熱濁陰,你可以黃芩配枇杷葉竹茹,在腸之膿血濁陰,你可以用黃芩配芍藥木香。

  小指月聽後,一下子思路豁然開朗,蒙蔽在腦中的疑惑一下子被拔開來了。

  爺爺笑笑說,所以《傷寒論》上用黃芩湯(黃芩、芍藥、甘草、大棗)治痢疾,治溼熱瀉痢。


  這黃芩《神農本草經》上說它主諸熱可是極高的讚譽,凡周身溼熱壅阻,都以黃芩為通用之藥。

  小指月又說,為何爺爺治療肺部咳嗽痰黃,多用枯芩,治療大腸實熱瀉痢,多用子芩?

  老爺爺說,黃芩分為枯芩跟子芩,枯芩生長時間比較長,是老根,中空而枯,凡物之中空而外實者,如同肺外實而中空,所以體輕而上浮,如蘆根和白茅根,枯芩善於清解上焦肺火熱盛,主治胸膈咳嗽痰黃。


  而子芩就是生長時間段的子根,體實而堅固,質重而主降,所以善於直入大小腸,清洩溼熱濁陰,使濁陰出下竅,所以子芩善於主治溼熱瀉痢腹痛。

  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寫道:

  張元素曰,下痢膿血稠粘,腹痛後重,身熱久不可者,黃芩與芍藥、甘草同用。肌熱及去痰用黃芩,上焦溼熱亦用黃芩,瀉肺火故也。瘡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藥,如黃芩、黃連,詳上下,分梢根,及引經藥用之。

  《本草匯言》曰,清肌退熱,柴胡最佳,然無黃芩不能涼肌達表。上焦之火,山梔可降,然舍黃芩不能上清頭目。……所以方脈科以之清肌退熱,瘡瘍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熱明目,婦女科以之安胎理經,此蓋諸科半表半裡之首劑也。

  《主治秘訣》雲,其用有九:瀉肺經熱,一也;夏月須用,二也;上焦及皮膚鳳熱,三也:去諸熱,四也;婦人產後,養陰退陽,五也;利胸中氣,六也;消隔上痰,七也;除上焦熱及脾溼,八也;安胎,九也。單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酒炒上行,主上部積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洩之,正謂此也。

國學經典、中醫養生、育兒成才、圍棋文化,盡在國學育兒大全!

親!長按二維碼就可以關注 

相關焦點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竹葉
    >75、《爺孫倆的中醫故事》蘆薈74、《爺孫倆的中醫故事》火麻仁73、《爺孫倆的中醫故事》番瀉葉72、《爺孫倆的中醫故事》芒硝(下)71、《爺孫倆的中醫故事》芒硝(上)70、《爺孫倆的中醫故事》胡黃連69、《爺孫倆的中醫故事》銀柴胡68、《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地骨皮67、《爺孫倆的中醫故事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千金子
    【中醫寶典App】中醫經典書籍在線/離線閱讀 >>>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31——荊防散治四時外感
    閒著無事,爺孫倆有時會在一起猜謎。  今天老爺爺說,小指月,考考你。  小指月馬上凝神靜氣,說,老爺爺,請賜招。  老爺爺說,五月底,六月初,家人買紙糊窗戶,丈夫出門三年整,寄來書信一字無。這裡頭有哪幾味中藥呢?
  • 《本草綱目》故事:黃芩善治肺熱咳嗽
    作者: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 梅全喜《本草綱目》草部十三卷黃芩善治肺熱咳嗽[時珍曰]:……予年二十時,因感冒咳嗽既之,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幾廢,六脈洪浮。黃芩的故事關於黃芩善治肺熱咳嗽,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有李時珍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在李時珍二十歲的那年,他因感冒引起咳嗽,開始自己並不在意,而且在感冒未好的情況下居然和妻子同房了,導致病情加重,越咳越厲害,還引起陰虛潮熱,盜汗,發燒。並每天吐痰一碗多,常煩燥口渴。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大黃篇之諸逆衝上之狂躁(附音頻)
    如果稍微治不得法,佷容易走向真正的狂躁。這病人第一天吃完,大便通瀉,家裡人問他怎麼樣啊?他和緩地說,好像身體裡面下了一場雨,洗了一次清涼的澡一樣。那胸中的幾團火不見了。病人從此大便順暢,狂躁暴戾的性格大減。小指月說,原來一味大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啊。老先生說,不是大黃改變了他的性格,而是他這暴躁焦急的性格,就是肚子裡那包屎憋出來的。火熱降不下去,當然往上面衝,這心胸便狂越不止。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212-劉寄奴
    此湯「治熱極,止在心頭一塊出汗,不啻如雨,四肢他處,又復無汗」,藥用:茯苓30克,豬苓、劉寄奴各10克。並雲「加入劉寄奴,則能止汗,而又善利水,而其性又甚速,用茯苓、豬苓,從心而直趨膀胱。」這是對劉寄奴功用的另一領悟。
  • 中醫中藥,穿心蓮的功效及應用
    2、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穿心蓮苦寒清洩,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治熱毒上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常與玄參,牛蒡子,板藍根等配伍。,喘促氣急,頓咳勞嗽,常與黃芩,桑白皮,地骨皮等配伍;治肺癰咳吐膿血,常與魚腥草,桔梗,冬瓜仁等配伍。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第四冊(74)茜草
    楊士瀛說,茜草專於行血活血治女子經水不通。然後這婦人,只用一兩茜草,加一兩黃酒跟水各半煎服,吃完第二劑,月經就來了。老爺爺說,如果月經困難,或者經水之中帶有血塊,腹痛者都可以使用。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記道:《經驗廣集》曰,治婦女經水不通,茜草一兩,黃酒煎,空心服。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第五冊(62)硃砂
    老爺爺說,上醫治神,中醫治氣,下醫治形。如果能在神的層面上去調治,那就比理氣高明,如果能夠在氣的層面上去理順,那就比調形高明。所以萬病不治,就必須尋到心神中去治理,方才有一條出路。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記道:《天王補心丹的由來》(摘自網文)  金山寺有個和尚叫道藏。道藏自小出家修行,心誠意真。他才到寺裡時,砍柴、挑水、種菜、掃地,可勤快啦。
  • 【中醫文化】從劉備之死談痢疾
    在《三國演義》的劉備遺詔中寫得很清楚:「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後轉生雜病,殆不自濟。」原來劉備初起是患痢疾,後又繼發其他疾病而亡。  痢疾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東漢著名的醫學家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把痢疾與洩瀉通稱為「下利」(古代「利」同「痢」)。《諸病源候論》稱為「痢病」。中醫認為,痢疾以腹部疼痛、大便次數增多而量少、裡急後重、下黏液及膿血樣大便為特徵。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86——益氣聰明湯
    這文員聽後,豁然開朗,茅塞頓開,非常有禮貌地向爺孫倆鞠了個躬,然後老先生說,指月啊,為什麼下陷的脈病人容易頭暈眼花耳鳴呢?小指月馬上背起《黃帝內經》來說: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 治風熱 溼熱 頭疼,可止血 安胎 降壓,說的就是黃芩,也叫山茶根
    黃芩是最為常見的一味中草藥,黃芩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北方的農村裡到處都有。野生黃芩主要分布中國內蒙中東部和東北三省大部,栽培黃芩主要分布在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四大產區。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劉寄奴
    治經閉症瘕,胸腹脹痛,產後血瘀,跌打損傷,金瘡出血,癰毒焮腫。(劉寄奴有南北之別,二者功效近似,但南劉寄奴具醒脾消食之功較北劉寄奴明顯,故南劉寄奴又稱化食丹)返汗入水有個怪病,病人胸口前經常出汗水,汗溼前胸衣服,而四肢其他地方,又很少汗水,這是怎麼回事呢?
  • 潰瘍性結腸炎如何防治 中醫中藥顯優勢
    潰瘍性結腸炎最常發生於青壯年期,臨床表現為持續或反覆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伴腹痛、裡急後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病程多在 4~6 周以上。可有皮膚、黏膜、關節、眼、肝膽等腸外表現。其中,黏液膿血便是潰瘍性結腸炎最常見的症狀。來源:青島海慈醫療集團目前,潰瘍性結腸炎仍缺乏診斷的金標準。
  • 黃芩是什麼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黃芩是什麼很多朋友都會誤認為黃芪和黃芩是同一種中藥材,其實並不是這樣,雖然名稱聽上去相似,但是無論功效還是作用,它們都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黃芩,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被用於中藥材中。黃芩的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等功效。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54——蔥管與氣鬱耳聾
    小指月正在研究蔥,這蔥是做菜的佐料,更是中醫裡頭的一味不可或缺的特效藥。  《藥性賦》上說,蔥為通中發汗之需。  這蔥為什麼能通中發汗呢?  小指月邊琢磨邊思索,他拿著蔥管,一邊湊到鼻子裡面聞。  辛香味直達大腦,令人精神不少,同時這蔥又叫蔥管,一捏下去就憋了,裡面是中空的。
  • 我的大學中醫故事-64-肺咳治肝與用心體驗中醫
    64、肺咳治肝與用心體驗中醫大家很喜歡聽吳曼老師講《黃帝內經》,因為每一句晦澀的條文
  •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炒黃芩的別名為山茶根,具有清熱燥熱、涼血安胎等功效,然而炒黃芩是有食用宜忌人群的。1、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人群;2、涼血安胎、治療胎動不安的孕婦們;3、治療溼溫、暑溼的人群;4、治療肺熱咳嗽,高熱煩渴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