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是法國北部大河,全長776.6千米,包括支流在內的流域總面積為78,700平方千米;它是歐洲有歷史意義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網絡的運輸量佔法國內河航運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紀初期以來,巴黎就是在該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來的,河流與城市的相互依存關係是緊密而不可分離的。
塞納河發源於朗格勒高原,全長776公裡,流經的巴黎盆地是法國最富饒的農業區。巴黎就是在塞納河城島及其兩岸逐步發展起來的。塞納河對巴黎的形成、發展、水運、工業、生活,乃至景色都起著特殊的作用。
雖然塞納河的水勢平均較平緩,而自19世紀開端以來,都認為有必要加以改善。為了提高其航運能力,已在約納河盆地修建水壩和水庫,提高了塞納河的水位。
塞通湖、克雷森特水庫和紹梅康水庫都已為降低洪水泛濫和保障夏季經常供水而發揮作用。自1950年以來,從盆地上溯在約納河、馬恩河、奧布河和塞納河本身已建成4座大型水庫。這些比較淺的水庫,周圍有林地和鄉村環繞,現已成為鳥類保護區和觀光勝地。
塞納河自巴黎以下,曲折西流370公裡,注入英吉利海峽,河道寬200多米,水深達3米以上,流量穩定,全程通航,終年暢通無阻。一般輪船和拖船都有可以上溯到巴黎,使巴黎成為僅次於馬賽和勒阿費爾的法國第三大港。塞納河(尤其是巴黎以下)是一條貨運的航道。
它將巴黎同大海及勒哈佛爾連接起來。裡昂雖距海約121公裡,但在16世紀是法國的主要海港,而在19世紀卻被勒哈佛爾所超過。
塞納河上的西岱島,是法蘭西民族的發祥地。公元前300年時,島上居住著一個民族,名叫巴黎西族。巴黎市由此得名。
公元508年,法蘭克人科洛維定都巴黎,建立墨洛溫王朝。從此,西岱島就成為封建時代王權和宗教的中心。島上最著名的宗教建築是「巴黎聖母院」,於1245年建成。
它被認為是第一個哥德式建築。教堂可容納9000人,一直是宗教活動中心。巴黎市府位於塞納河右岸,它與塞納河上方的巴士底獄廣場和河下方不遠的協和廣場並稱為法國革命和自由的象徵。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摧毀了巴士底獄,資產階級革命從此爆發。
塞納河的兩岸,都種植著梧桐樹。樹林的後面,就是莊嚴的建築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宮,河南岸的大學區,河西面的艾菲爾鐵塔,還有位於河東段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等等,都以富有鮮明個性的建築形態,展現出了它們所共有的華美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