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私搭亂建導致鄰裡矛盾停車困難,北京蒲安裡小區老難題怎麼破?

2020-12-27 京報網

「這真是年底的一件大喜事!」由於歷史原因,蒲安裡小區曾被各類私搭亂建包圍。一樓住戶陽臺外接、用藤架私搭「世外桃源」以及遍布院內各處的小儲物棚讓居民們的日常活動、車輛停放乃至小區安全都難以得到保障,但拆除又因居民的各種顧慮而難以推進,是大家頭疼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在東鐵匠營街道辦事處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動員努力下,小區居民們的顧慮終於解除,今年10月,蒲安裡小區2、3號樓的沿街違建被一次性盡數拆除。不僅如此,大家還共商量齊參與,不斷提升小區環境。

百姓頭疼事 扒扒老皇曆

建成於1980年的蒲安裡小區屬於典型的老舊小區。小區現存居民樓15棟,其中14棟無物業管理,目前由東鐵匠營房管所代管。由於缺乏物業管理,小區的日常安保、保潔等基本管理力量缺失。公共區域及共用設備設施因而長期處於失管狀態,管線老化,照明缺失。不僅如此,因為私搭亂建而引發的鄰裡矛盾和停車難題更是困擾著這裡的居民。

「每天就愁兩件事,一是每天回家車沒地兒停,另一個就是孩子在小區裡磕著碰著。」小區內的環境如何,住在這裡的居民深有體會。外接出的房屋與見縫插針停放的車輛將道路擠得僅有一車寬,每當車輛經過行人就只能見縫插針的躲在一旁的空當裡。

「當然更擔心的還是隱患問題!」此前記者來到蒲安裡小區時看到,小區內部不少老樓周邊違建和用來圈地的鐵護欄把整棟樓團團圍住,再加上老樓外立面上盤著不少管線,不僅顯得雜亂,而且隱患重重。有的鐵護欄裡變成了私家的儲物間,堆放著桌椅板凳等雜物,其中還有不少易燃物。有的護欄圈出了幾平方米的面積,平整出的土地上種植著各類植物,儼然成了自家的後花園。記者看到,有一面鐵護欄上盤滿了已經乾枯的藤類植物,護欄內的「花園」看上去已有多年沒有打理。


(提升前,蒲安裡小區普遍存在陽臺外接和私搭亂建的情況。)


(一些圍欄由於年久失修,已經出現了破損。)

破除舊隱患 夏夜做動員

對於蒲安裡老舊小區的狀況,東鐵匠營街道辦事處一直非常關注。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程克閃說,今年7月,針對樓前的私搭亂建、陽臺外接的治理工作便已經啟動,當時通過「開牆打洞」的治理,首先把小區內商戶私自外接的違規建築進行了拆除和封堵。與此同時,對小區居民的動員工作也逐步展開。

今年7月,正是北京最炎熱的時間,集中入戶走訪、動員也是在這時開始的。為了儘可能確保家家有人,在悶熱的夜裡,街道、社區以及綜合執法隊的工作人員分組來到蒲安裡2、3號樓,向居民們發放告知書,耐心地給大家梳理政策法規。「哪怕不進門,能讓我站在門口,耐心聽我們說幾句話也是好的。」程克閃說。

別看現在2、3號樓的工程已經臨近收尾,但前期的動員工作卻並不容易。外接的陽臺、私搭的小花園在小區內存在多年,無論有著何種用途,都與居民的切身利益相關,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讓居民們轉變思路的。「街道、社區以及綜合執法隊三人一組進行入戶動員,頭次去還好一些。後來人家知道你是奔著拆違來的,就難免會吃到『閉門羹』。前前後後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才終於說通了2、3號樓一層的所有住戶,共30多家。」

回憶做居民思想工作的過程,程克閃深有感觸,「法、理、情就是我們動員工作的方法。」講法,首先由綜合執法隊出具違建認定的證明,告訴大家這些違建是必須要拆除的;講理,要讓百姓了解,這些違建不但存在安全隱患,未來只有業主自費拆除違建後,房屋才能夠進行買賣過戶;從情出發,在違建拆除過程當中,居民們的實際困難以及部分居民的牴觸情緒也要充分考慮。「2號樓的一位老人多年來拿外接陽臺當倉庫,自己把東西從倉庫整理出來很費勁,我們就出人出力,小心翼翼幫老人搬東西。具體怎麼搬,全聽大爺招呼。還有的居民對街道的拆違工作能否持續表示懷疑,於是我們就他周邊的幾戶鄰居開始,對違建進行清理。看到大家都在積極配合,再加上接力街坊的勸說,這戶居民也就開始主動配合起我們的工作。」


(拆除私搭亂建後,施工人員正在對居民樓前環境進行提升改造工程。)


(提升過後,私搭亂建消失不見,居民也有了更好的活動空間。)

環境改造提升 共商量齊參與

「違建拆除只是第一步,後續的提升工作能否讓居民滿意,不但影響本樓的居民,還關乎其他樓的居民未來對整治提升工程的配合程度。」程克閃介紹,由於2、3號樓臨街而建,違建拆除過後,就樓前環境如何提升這一問題,街道的工作人員多次入戶與居民展開協商。「拆除違建、增設綠地我們不反對,但是原先咱屋裡跟大街中間好歹有個遮擋,如今遮擋一拆,我們在屋裡幹啥,外面路過的人不是看得一清二楚?」在臨街居民樓的整治過程中,不少居民都對自家隱私能否得到保護心存疑慮。

為此,程克閃和施工人員帶著設計圖紙來到居民家中,現場商量。「起初我們計劃是在居民樓和綠地間加設一層圍牆,但後來有居民說這樣做隱私雖然得到了保護,但樓北側本來就背陰,這樣一改屋內的採光就會更加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施工人員帶著測量工具再次來到居民家中,最終敲定了將牆的高度降低,並在牆上增設圍欄的方案。


(改造完成後,沿街居民窗前立起了新圍牆。)

隨著拆違和提升工程的逐步推進,2、3號樓露出了本身的面貌。「哪怕只有一小塊地,居民也能往裡面塞下不少東西。」程克閃說,違建的「面紗」一揭開,所有居民都挺震驚,只有幾平方米的小棚子內塞滿了舊家具、硬紙殼等易燃物品。「雜物清到一半才發現,棚子頂已經快掉了,這麼多年完全是靠裡面的舊家具在硬撐。」居民們看了棚子裡面的情況,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這才更加理解街道的良苦用心。

就在2、3號樓開工後不久,相距不遠的17號樓也在進行提升前的入戶動員工作。儘管有著前面兩棟樓的經驗和準備,但動員工作仍有不小的難度。「有的居民一看我們來了,壓根不給開門或者說自己是租戶不了解情況。」程克閃說,在這種情況下,由鄰裡出面,在平時遛彎兒閒談的過程中幫忙溝通就是很有用的辦法。「住在3單元的宋師傅是較早同意提升的住戶之一,看過2、3號樓的改造現場後,宋師傅主動在鄰裡間幫我們做起了工作。」

一周過後,儘管一些居民仍然顯得「態度堅決」,但程克閃瞄了一眼居民樓前的小院發現,曾經堆放的物品已經被居民收拾了大半,只有少量大件物品和遺棄的雜物被堆放在院內。「其實居民內心已經同意了,只是面子上還過不去。」程克閃心裡有了底兒。「那您有什麼要求?」程克閃問居民。「你們該拆拆、該弄弄,但是到時候有什麼事兒我可得找得著你。」居民小聲說。「行,沒問題,我把電話留給您,甭管是拆除還是裝保暖層,有事兒您隨時打我電話。」

程克閃表示,蒲安裡小區改造工程進行至今,離不開小區居民的支持和配合。明年,在剩餘私搭亂建拆除的同時,樓前的空地將進行硬化,解決居民停車難的問題。樓後將增加綠化,提升樓院的整體環境。待小區整體改造工程完成後,還有後續的維護和管理問題。「居民才是小區的主人,所以整個改造過程,我們都會不斷聽取大伙兒的意見建議。」

(原標題:多年私搭亂建導致鄰裡矛盾停車困難,小區老難題怎麼破?)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陳聖禹

流程編輯:u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南通光明社區:鄰裡管家自治園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
    智能門禁安裝後,社區「鄰裡管家」對小區規範停車設施維護進行監管中國江蘇網1月13日「自從裝了智能門禁,來小區裡發傳單的外來人員不見了,樓道裡的小廣告、亂張貼也少多了。」日前,南通市崇川區紫竹苑小區的居民吳阿姨高興地說道。
  • 鄰裡住宅、大街坊、居住小區……1950年代,北京高檔住宅區什麼樣?
    1952年,復興門外真武廟一帶蓋起的三層尖頂灰磚小樓,是北京最早一批宿舍區。隨後,羊坊店、三裡河、百萬莊、二裡溝、和平裡……先後蓋起了一片一片居民樓。今天,我們就說說北京最早的居民住宅。 鄰裡住宅 1949年,真武廟還是大片的農田和荒地。1952年,鐵道部在這裡建設的「鄰裡住宅」樓房是北京最早的樓房住宅區之一。
  • 長安區拆除各類亂搭亂建100餘處
    7月23日,記者從長安區獲悉,長安區積極開展違法亂搭亂建拆除工作,共計拆除各類亂搭亂建100餘處,以整潔有序的城市面貌迎接十四運。位於西長安街一小區內,部分一樓業主私搭亂建鐵質圍欄和木質花架,經規劃部門認定為違法建設,將依法堅決予以拆除。經執法人員多次上門宣傳和督促,仍有多數業主未自行拆除其一樓外私搭亂建,經請示區政府,由區城管局牽頭,聯合區十四運指揮部、自然資源和規劃長安分局、公安、衛計部門組成聯合執法隊,對該小區一樓違規私搭亂建,進行強制拆除。
  • 亂停車業主車輛被禁止出入小區 起訴被駁
    幾名業主不聽勸導,多次不文明停車,並拒籤文明停車承諾書,被物業刪除小區閘道口車輛自動識別信息,失去了車輛自由進出小區的便利。業主以通行權受侵犯為由起訴物業公司。今年初,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這起物權糾紛案,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日前,衢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了原判。
  • 北京:核心區40餘條胡同實現不停車
    曾經,本是居住區的胡同因車輛隨意穿行、亂停而擁擠喧囂,如今,一條條不停車胡同、一片片交通安寧的無車街區亮相,漸漸繪成宜居之都的生動畫卷。 宜居之都題中之義 來北京,許多人定要去胡同走一走,賞四合院青磚灰瓦、朱門映柳,看胡同居民提籠架鳥、悠然漫步,老北京的味兒便呼之欲出了。
  • 浙江一小區有業主亂停車被物業禁入,這是侵犯通行權?法院判決解氣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首席記者 肖菁 通訊員 衢江法浙江衢州某小區的幾名業主,在小區地面停車位已滿的情況下,堅持將車輛駛入小區並多次不文明停車,經數次勸導無效,且明確拒絕籤署文明停車承諾書,結果被物業刪除小區閘道口車輛自動識別信息,失去了車輛自由進出小區的便利。
  • 城北這個小區處境尷尬,停車艱難,卻依舊熱度不減!
    摘要:就在近期,我實探城北月苑板塊時,就發現這樣一個小區,不靠近地鐵、周邊缺少大型商業;向北是燕子磯新城,向西是新玄武高起點的規劃;在板塊內也是為數不多的改善商品房,比老破小高端,但比不上次新房的傲嬌!
  • 有效緩解「停車難」!株洲已建、在建的立體停車場超過20個
    更值得期待的是,圍繞「停車」這件事,一個巨大的產業「金礦」潛力初顯,正待深入挖掘。現狀已建、在建立體停車場超過20個11月30日,位於鼎城大廈的立體停車庫正在抓緊建設中。作為建設比較早的鼎城大廈,因未建地下停車場,常常出現排隊停車的現象,甚至要把車停在附近的路邊。
  • 濟南建立小區物業管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制度 破解亂收費和停車位不...
    私搭亂建等6類問題為排查重點據了解,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排查範圍為濟南市行政區域內依法建設的物業管理住宅小區,排查內容包括物業企業服務不規範、業主委員會履職不規範、業主違法違規使用房屋、小區水電暖供應不正常、共用設施設備安全隱患、住宅小區其他問題等6個方面引發的矛盾糾紛。
  • 老舊小區「變身」 居民樂享新生活
    這些改變得益於長沙縣「微建設 微民生」三年行動計劃,湘龍街道從微改造、小提升、細服務入手,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將社情民意作為工作「風向標」,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子,以推進「五零社區建設」為契機,破解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差、配套不齊等諸多基層社區治理的難點,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讓萬千「老」居民樂享「新」生活,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 我向兩會說句話丨停車難、小區管理,這些身邊事,青島市民很關心
    「老趙先生」觀察到,對於小區內有車位的居民來說,亂停車擾亂交通,沒有車位的居民找車位則是難上加難。半島記者隨即聯繫上了網友「老趙先生」,據了解,他住在惠水路附近,「建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停車難現象,亂停車不僅會拉低城市形象,也會拉低居民的生活品質。」
  • 化解鄰裡糾紛要善用共治
    廢品堆積、氣味難聞、蟑螂亂躥……在通州區劉莊新村小區,由於一位獨居老人平時愛收廢品且久不處理,搞得整棟樓裡的居民苦不堪言。面對大家的投訴,物業牽頭居中協調,經過多輪溝通,終於達成和解。這場曠日持久的鄰裡糾紛,映照出當前很多小區的治理難題,而其和平解決,也為順暢這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提供了有益借鑑。老人收廢品,鄰居要衛生,要說這場糾紛,根本上還是生活習慣和觀念差異導致的。而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們身邊其實大量存在。
  • 北京大興黃村西裡社區試點「拉家常」議事會,解居民大小糾紛
    40多年的老小區,起初矛盾重重,可僅僅用了一年,居民的矛盾大大減少,就靠三個字——「拉家常」。王黎坦言,「九龍治水」的格局,物業管理一直處在權責不清的狀態,繼而引發了亂堆亂放、私搭亂建等一系列問題。改變從去年年初開始。大興區在黃村西裡等17個社區試點「拉家常」議事會,在黨組織的引領下,發動社區骨幹採取入戶走訪、串門聊天等靈活形式,廣泛徵集居民關於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的意見和建議。
  • 普陀這個小區帶動新潮流,居民們直誇好!
    這一切源於合陽居民區在「創城」期間,為徹底解決居民亂晾曬問題而推出的「共享晾衣架」。小區新裝的不鏽鋼「共享晾衣架」展宏公寓位於宜川路351弄,是甘泉路街道白水路上的一個老式商品房小區,小區面積不大,只有三棟8層小高樓。
  • 業主亂停車被禁止自由出入小區,業主將物業告上法庭,法院:駁回!
    本報訊 據浙江天平消息,衢州某小區的幾名業主,在小區地面停車位已滿的情況下,堅持將車輛駛入小區並多次不文明停車。經數次勸導無效,且明確拒絕籤署文明停車承諾書,結果被物業刪除小區閘道口車輛自動識別信息,失去了車輛自由進出小區的便利。
  • 私搭亂建終於有人管了 專治「么蛾子」!
    當你走進一個鳥語花香、環境優雅、生活便利的舒適小區。突然,在樓頂發現幾個業主私建的「空中花園」,是不是很「辣眼睛」?大多數的業主都會受小區內私搭亂建的困擾,本以為住進高高的單元樓,就會告別左鄰右居的紛擾,其實不然。
  • 「上海公安大調研」「一庫一棚」改造計劃,徹底扭轉「停車難」問題
    地處上海市奉賢區頭橋地區的華盛新苑小區停車問題一直是困擾著小區居民的一大難題。目前,如能將該車庫重新啟動,那將使得小區能夠通過內部消化,有效緩解機動車停車難問題。然而,如今導致該改造項目擱置的主要原因是資金。如要將地下車庫清理並重啟,以及後續的運維和聘請保安人員,僅憑物業公司一己之力難以完成此項工程。
  • 鄰裡之間鬧矛盾 法官調解化糾紛
    鄰裡之間鬧矛盾 法官調解化糾紛 2020-12-24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東城區:老胡同華麗轉身展現新時代風貌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一張金名片。古都風韻,韻在胡同。享譽世界的北京胡同,承載著歷史的煙雲,構成了古都精美的城市肌理。   近年來,北京市精心治理背街小巷,把城市規劃師、文物保護專家、掌握傳統工藝的工匠等請進胡同,與居民共商共治,讓胡同逐步恢復原有風貌,讓胡同老居民過上文明新生活。
  • 因鄰裡糾紛,北京一大爺駕車撞飛鄰居獲刑7年
    因為與住在樓下的鄰居長期存在鄰裡糾紛,年過花甲的男子吳某在小區裡加速駕車將鄰居撞飛,事後還辯稱自己誤將油門當剎車,並非故意傷人。記者今日獲悉,西城法院判決吳某構成故意傷害罪,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剝奪政治權利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