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窩裡蹚出「脫貧路」

2021-01-10 大河網

    □本報記者段寶生通訊員馮雲麗

    62個豬圈、一頭挨著一頭的白豬,一看見人來了,立馬蜂擁到食槽邊「嗷嗷」叫喚。聽著這嘈雜的豬叫聲,南樂縣韓張鎮羅莊村貧困戶羅豔超和妻子馬戰如,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現在大、小豬有400多頭了。今年估計能掙個六七萬元,除了還款和花銷用外,還能留個一兩萬元,我們打算今年脫貧!」11月5日,羅豔超高興地說。

    羅豔超家因缺少技術致貧。打工一天幾十元的收入,不足以擔負家庭支出。2008年起,夫妻倆開始在老家的小院裡養起了豬。

    「那時候養豬規模小,市場起起伏伏的,也沒啥技術,都沒咋掙過錢。」羅豔超說。但是養豬養了這麼多年,羅豔超又不願輕易改弦更張。2015年,經過苦心尋找和村支部的幫扶,羅豔超找到一家廢棄舊場所,正式辦起了養豬場。

    「養豬是個苦力活兒。夏天操熱的心,冬天操冷的心,一天到晚忙不停。」羅豔超說。

    豬圈要24小時清一次,夫妻倆一次得用5個多小時。夏天天熱的時候,還得給豬灑水降溫。同時,還得調配飼料、添料、出糞。夫妻倆的時間,幾乎全都耗在了養豬場。

    這種辛苦,夫妻倆是不怕的。「大兒子上大學,小兒子上初中,兩個孩子成績都好,想著孩子咱也得打拼。要不到了花錢的時候,真是寸步難行。咱年紀輕輕的,不能說累,得有打拼的精神。」羅豔超說。

    因為有這種信念,豬生病、市場不景氣,夫妻倆都沒氣餒過。可2017年冬天,一場豬流感,給了夫妻倆重重一擊。

    「豬每天都在死,還傳染,一天賠好幾千元,傷心,吃不下飯,晚上心疼得都沒法睡覺。」羅豔超回憶當時的情景,仍然心有餘悸。冬天寒冷的半夜,飽受思想壓力的夫妻倆煩躁得睡不著,便披上棉襖爬起來去豬圈轉悠。

    「不能再退,這個時候更得知難而上,再大的困難也得往前衝。」羅豔超說。

    又是請專家,又是請教授,又是請駐村書記曹亞東幫忙聯繫技術員……從豬發病到恢復,整整持續了一個半月,這也成了夫妻倆最煎熬的一個半月。辛苦經營了一整年,一場豬流感,讓夫妻倆一年的汗水付之東流,連本都賠了進去。

    羅豔超當時的心情不言而喻。曹亞東和村「兩委」積極幫他奔波協調,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和5萬元低息貸款,鼓勵他重整旗鼓、再度出發。

    「有挫折也得堅持下去!」羅豔超說,「當時可能就是散買的豬苗品種差。後來我們就只從大廠買豬苗了。」他認真總結了這次教訓,並積極抓住飼料廠和農牧局組織的培訓機會,不斷加強學習和揣摩,漸漸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養豬經驗。今年上半年,在夫妻倆的精心打理、專心經營下,養豬場走上規模化養殖道路,開始有了不錯的收入。

    日子好轉起來的羅豔超,沒有忘記鄉親們的關愛。他與村裡兩戶貧困戶籤訂了勞動合同,日工資50元,讓兩戶貧困戶也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等再有錢了,就繼續擴大規模,到時就繼續供著大兒子上研究生,小兒子上大學!」羅豔超幸福地說。

相關焦點

  • 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
  • 李兆華:身殘志堅蹚出脫貧路
    近日,記者來到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峪山鎮陳集村四組村民李兆華家,看到他正在牛欄裡忙活。記者驚奇地發現,這個樸實的農民雖然只有一隻手、一條腿,卻非常熟練地完成餵牛整個過程。「1993年,我在一場事故中受傷。」
  • 傳承關公忠義文化 蹚出轉型發展新路
    傳承關公忠義文化 蹚出轉型發展新路 2020-08-1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市婦聯黨支部聯合永泉社區黨支部共同開展「踐行領袖囑託,率先蹚出...
    市婦聯黨支部聯合永泉社區黨支部共同開展「踐行領袖囑託,率先蹚出新路」主題黨日活動 2020-07-07 0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豬窩」火車站
    朱珊珊  天狗驅寒盡,寶豬帶暖春。全國鐵路有6000多個火車站星羅棋布,有一座火車站名非常有趣,念一次我會樂一次。
  • 金華金義新區蹚出一條居家養老新路
    「我們全鄉實行用餐統一配送制,26個服務點的中、晚餐都從半壟村送出。」昨天(12月12日),源東鄉常務副鄉長魏櫟說,採取錯時送餐,老人最遲中午11時30分都能吃上午飯。「一個核心、多點輻射」,這是源東鄉蹚出的居家養老服務新路。自今年10月運行以來,享受配餐服務的老人超過400人。
  • 【脫貧攻堅】科左中旗圖布信蘇木打好「組合拳」拓寬群眾致富路
    【脫貧攻堅】科左中旗圖布信蘇木打好「組合拳」拓寬群眾致富路 2020-12-22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豬窩課堂】新手入門的寶典
    現在是最美豬窩每周四晚上八點的園藝課堂時間。首先我要感謝狗子豬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能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自主學習並從各個渠道獲得園藝知識的。希望大家經過今晚之後,能少走彎路,迅速的擺脫小白的頭銜,走向園藝的巔峰。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吧。
  • 西蒲村:打造紅色文旅產業 蹚出美麗鄉村新路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西蒲村湧現出許多革命勇士,他們的事跡至今仍被村民津津樂道。風正好揚帆,有市、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年輕的85後村支書有魄力、有思路,村民團結有幹勁,西蒲村正在全面小康徵程上蹚出自己的新路。(趙娟)
  • 株洲蘆淞服飾市場——「直播帶貨」蹚新路
    株洲蘆淞服飾市場——「直播帶貨」蹚新路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戴鵬眼看著一個月旺季即將泡湯,門面租金、物業管理費面對疫情帶來的重創,蘆淞服飾市場群經營者危中尋機,通過快手、抖音蘑菇街、微信等網絡平臺,進行「直播帶貨」,從網上蹚出一條新路。
  • 陶學義:繡花機織出脫貧路
    走進畢節市學義民族服飾開發有限公司,兩臺繡花機正在高速運轉,在電腦的操作下,自動繡出一幅幅預先設計好的精美圖案,工人們正忙著給圖案修剪多餘的線條……在繡花機旁,一個身材矮小,正在彎下身子檢查繡花圖案的人叫陶學義,畢節市學義民族服飾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
  • 【我的脫貧故事】熊文達:路在手下,好生活在路上
    【我的脫貧故事】熊文達:路在手下,好生活在路上 發布時間:2020-12-10 09:44:29      來源:畢節日報   我叫熊文達,苗族
  • 隔山隔水隔不斷賀州這個村的脫貧路
    沿著平坦的水泥路一路向前,路的盡頭,伴隨著蜜蜂"嗡嗡"聲,賀州市昭平縣五將鎮平水村脫貧戶邱遠明正站在山坡上,逐一查看蜂箱情況,臉上笑意不止:「去年冬天,我賣冬蜜掙了3萬多元。今年收成預計也不錯,甜蜜的生活越過越有勁兒。」
  • 淅川:搬出深山窩 幸福萬年長
    3年時間裡,淅川縣共有19813人像張鋒一樣,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紅利,住進了舒適的樓房,謀得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以前覺得連滿足基本的溫飽都是奢望,現在正實現跨越奔小康的巨大變化。扶貧車間鋪就致富路搬得出——挪出窮窩天地新張鋒的家鄉在大山深處的一條溝中,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學校離家有3公裡多,還要經過一條河,河上沒有橋,都是蹚水過河,一到夏秋河水上漲,張鋒的心就揪著,當時一家人最大的願望就是離開大山。
  • 【媒體看呂梁·人民網】「數谷呂梁·智贏未來」系列報導② 蹚,大...
    【媒體看呂梁·人民網】「數谷呂梁·智贏未來」系列報導② 蹚,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呂梁新路」 2020-08-18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乳山這個村的紅薯很出名 也蹚出「甜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乳山這個村的紅薯很出名 也蹚出「甜蜜」致富路 2020-10-14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從「脫貧路」向著「幸福路」跨越
    8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點點滴滴均來之不易。今年以來,從「百日總攻行動」到「百日提升行動」再到「百日鞏固行動」,雲南全省上下抓緊抓實脫貧攻堅,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接著一環攻、一步緊似一步進、一程接著一程趕,用心血與汗水鋪就了不負時代與人民期待的硬核「脫貧路」。
  • 【全會「數」說】經濟篇:轉型發展蹚新路 乘勢而上譜新篇
    【全會「數」說】經濟篇:轉型發展蹚新路 乘勢而上譜新篇 2021-01-09 2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葉雲香:「閒不住」讓她走穩了「脫貧路」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葉雲香:「閒不住」讓她走穩了「脫貧路」 2020-10-10 15: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友元:栽下百畝茶 蹚出致富路
    不管是當年還是現在,他都積極響應「脫貧攻堅」的政策,以帶動貧困群眾務工、收購茶農茶葉鮮草等方式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極大的改善了他們的經濟狀況。開荒斬荊棘 艱苦種茶路2001年,劉友元作為第七屆縣政協委員,在參加「兩會」期間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