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呢先和大家介紹一位老朋友,這位老朋友有一個心願就是想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識。
我叫扁鵲,名越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從師傅長桑君那裡學了一點醫術,治好了很多疑難病症,從此小有名氣。我的醫術後來被大家傳得怎樣神乎其技,大家大可不必全信,但我此前的一段經歷卻很想分享給大家,是關於未病先治的一段故事。
那是我與魏國君主魏文侯的一次對話,我當時行醫治病已有名氣,得魏文王召見。
魏文王問我:「聽說你有兄弟共三人,都是擅長醫術之人,那你們三兄弟誰的醫術更高超?」
我回答:「長兄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可是問什麼,你是最出名的?」
我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裡。
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提前預防的觀念,對於身體健康要有提前預防的概念,將疾病苗頭滅殺,在小病初期幹預,不要等最後嚴重了在全力治療。大家提高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手段。
近年來,亞健康狀態在中青年群體中不斷蔓延。世界銀行針對中國慢性病做的調查數據稱,在今後的20年,40歲以上人群,慢性病的發病人數會增長三倍。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醫療模式也需要改變,逐漸向『防、治、養』模式轉變。隨著公眾的自我保健意識不斷提高,「治未病」越來越被重視。
關於健康
是麼是健康?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社會、道德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現代健康的含義並不僅是傳統所指的身體沒有病而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解釋:健康不僅指一個人身體有沒有出現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這就是現代關於健康的較為完整的科學概念。
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健康是人們生命活動的基礎,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誌。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出發,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凸顯了國家對維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居民醫保體系、逐年提高醫保補助標準、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破除以藥養醫等,都使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仍存在諸多問題。許多家庭因病返貧,醫患糾紛時現報端,城市醫院人滿為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舉步維艱,同時,食品藥品安全、飲水安全、職業安全和環境問題等也成為重大健康隱患,對保障國民健康帶來新的壓力。
自我保健對抗慢性病
我國現階段因慢性病而造成的死亡佔全國總死亡數的86%,因為慢病而引起的疾病負擔佔到中國整個疾病負擔的76%,但是這些慢病是可防、可控的,正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不注意、生活方式不健康這些慢病發生的概率才大大增加,發生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慢性疑難不治症。
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在專家看來,這些病實質上都是由可避免的行為性風險因素造成,如: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鍛鍊、吸菸和過量飲酒。也就是說,這些疾病都可以通過自我保健來預防和規避。
「疾病的關鍵在於預防,而預防的關鍵就在於自我保健。」世界衛生組織前副總幹事陳潔表示,人們有責任,同時也有權利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健康無法單憑醫療保健系統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來實現這種社會中的健康狀態;要實現這種狀態,個人必須通過自我保健充分參與到自我健康管理中來。
對於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公眾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實際上有許多目標都是非常容易實現的,但需要掌握生命和健康科學常識,並加以運用。「多數的心臟病、中風、II型糖尿病及三分之一的癌症個案都可以通過自我保健減低患病的風險,這不但對個人及家人有益處,亦大大減輕政府有關醫療開支的壓力。
不治已病,治未病,從我做起,關注健康關注養生,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