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是一個崇拜金錢與權力的世界。當然,對於一些重大刑事案件,各級官府也並非一意胡為。
就像林衝帶刀進入白虎堂,高俅派人傳書給開封府尹,希望將林衝定成死刑,然而開封府尹卻頂住壓力,只判了林衝一個流放。此舉,算是很公允的了。
在武松故事中,武松先是在家中殺死嫂嫂潘金蓮,後又在大庭廣眾之下,割了西門慶腦袋。武松之舉,本是故意殺人,該判死刑。可是,該縣縣令卻只是判處武松流放,就算是西門慶家屬跑到州衙告狀,上級官員依然是維持原判。
相比當地豪紳西門慶,武松無論是錢財還是地位,都比不過。為何武松卻能夠免於死刑呢?一切都因為武松在殺人之前就做出了充分準備。
準備之一:找到何九,得到武大非正常死亡的人證物證。
武松外出公幹,回到家中時,見到哥哥武大竟然身故,他大吃一驚,在與嫂嫂潘金蓮的對話中,武松很明顯地感覺到事有蹊蹺。事後,他又從街坊的風言風語中,得知武大之死與西門慶有關。
然而流言只是流言,不能作為呈堂證供。當天晚上,武松在哥哥靈堂前守夜,苦苦思索了整個晚上。
正所謂謀定而後動,武松找的第一個人是何九。何九是縣裡的團頭,也就是當地地保,就如當下的居委會幹部一般。每逢有住戶死去,團頭就會負責出面組織安葬事宜。
那一日,正是由何九帶頭,叫上幾個年輕人,抬了武大的棺材去到郊外發喪。
清晨時分,武松找到何九時,何九還在家中睡覺。聽聞武松趕來,何九手忙腳亂,頭巾也顧不上戴。
原來,安葬武大之後,西門慶特意將何九叫住,找了一個酒店,與何九密話。西門慶好酒好菜招待何九,又給他十兩銀子。
何九也是個性格謹慎之人,推說無功不受祿,然而西門慶本就是個刁徒,在官府中又廣有人脈,在威逼利誘之下,何九隻得收下銀錢。
但也正是因為西門慶刻意送錢,引起了何九的懷疑。而武松呢,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還是縣裡的都頭,可謂兇名在外。無論是西門慶還是武松,都是何九惹不起的狠人。
武大下葬之前,何九悄悄打開棺木,他見到武大口鼻發青,七竅流血,因此在火化之時,何九特意留了一截武大發黑的骨頭,以防武松找後帳。
此刻被武松堵住大門,何九知道逃避不過。他一面將西門慶送的十兩銀子與武大郎的一節骨頭都帶在身邊,一面匆匆跑去給武鬆開門。
武松果然是個猛人,一見何九就拔出刀來,叉在桌上,喝道:「冤有頭,債有主。你休驚怕,只要對我一一說知武大死的緣故,便不幹涉你。倘若有半句兒差錯,我這口刀定要將你身上添三四百個透明窟窿。」
說話時,武松腳踏在板凳上,兩眼圓睜,怒目看向何九。何九嚇得心膽俱裂,急忙把腰間口袋奉上。見到哥哥骸骨烏黑一片,武松又氣又怒。
何九告訴武松,他查驗之時,發現武大七竅內有淤血。唇口上有齒痕,骸骨中烏黑,這些都是生前中毒症狀。
在武松要求之下,何九主動答應願意去官衙作證。有武大屍骨,就是有了物證,有了何九供詞,就是有了人證。
準備之二:找到鄆哥,證明西門慶潘金蓮害死武大的原因。
但凡兇殺案,除了要找到兇手,找到證據,還需要找到行兇原因。西門慶乃縣上富戶,平日裡與武大郎並無交往,為何會忽然害死武大呢?若不能有合理解釋,必然會影響到武松下一步行事。
在何九陪同下,武松找到了鄆哥。
鄆哥是個精靈鬼,一見武松立刻道:「只是一件,我的老爹今年六十歲,沒人贍養,我卻難相伴你們吃官司耍。」在電視劇中,鄆哥被塑造成見義勇為好少年模樣,實際上此人奸猾無比,根本算不得什麼好人。
此前,鄆哥之所以會向武大通風報信,告訴武大潘金蓮出軌,只是因為王婆不讓他去找西門慶賣水果,妨礙了他掙錢。鄆哥與王婆吵架,反倒被王婆抓傷。
在向武大討取了數十錢銀子後,鄆哥方才將事情挑明。武大本想忍下怒氣,等武松回來,又是鄆哥挑唆武大,衝去王婆茶樓鬧事,最終導致武大被西門慶一腳踹中胸口。
此刻,鄆哥見到武松,知道武松是要為哥哥報仇。他嘴上雖然應承,卻提出自己有爹爹需要贍養,若沒什麼好處,他是不願意陪武松打官司的。
武松是個爽快人,立刻拿出五兩銀子,鄆哥心想:「這五兩銀子如何不盤纏得三五個月。」鄆哥只是一個賣水果的小販,一個月也掙不到一二兩銀子,如今一下就得到五兩,自然歡喜。
之後,鄆哥就告訴武松,武大如何被西門慶踢傷,五七日後武大又如何莫名死亡。
當然鄆哥將自己向武大索取錢財之事,隱瞞了不說。在何九、鄆哥陪同下,武松走到縣衙,將此事稟告知縣,正式向官府提出訴訟。
然而,那知縣常年收了西門慶好處,手下官吏又多與西門慶往來。故此,知縣只推說,從長計議,暫時將此事壓下。
當天晚上,西門慶就收到風聲,立刻派人給知縣差役送了許多銀兩。第二天,武松再見知縣,知縣卻說,但凡涉及人命案,一定要有屍、傷、病、物、蹤五個條件齊全,才可正式立案審問。如今就算有武大屍骨,有何九鄆哥證詞,卻依然不能立案。
武松立刻明白,縣令是收了西門慶好處。他也沒有與縣令當堂辯駁,而是道:「既然相公不準索告,卻又理會」,意思是既然相公不準,那就等等再說吧。表面上武松好像已經服輸,實際上他已經在準備第三步。
準備之三:約集四鄰,得到潘金蓮王婆口供。
這天晚上,武松藉口感謝四鄰在哥哥喪事中幫忙,將他們請到家中喝酒。待到四鄰趕到,酒過三巡,武松拔出刀來,拿住潘金蓮,逼問潘金蓮謀害情況。
潘金蓮還不想說,武松一把將潘金蓮踢倒,壓在靈床之前。在武松尖刀威逼之下,潘金蓮只能將自己如何與西門慶相識,如何毒殺武大的前因後果說出。
王婆見武松要殺人,她哪裡還敢隱瞞,反正在她看來,下毒的是潘金蓮,於是,王婆也招供自己如何安排潘金蓮西門慶相識,西門慶如何踢倒武大……
潘金蓮王婆一面交代,四鄰中有位姓胡的一面記下,最後潘金蓮王婆籤字畫押,四鄰也一一籤字畫押。
由此一來,武松就得到了武大被害的最有力證據。有這份口供在手,就算是知縣收了西門慶的錢財,也很難包庇。
準備之四:斬殺西門慶,當眾說明原委,贏得輿論支持。
在武大遇害一案中,潘金蓮與西門慶都是直接兇手,本就非死不可,不過,武松之所以會選擇在大眾面前公然殺死二人,其實另有原因。
原因之一,震懾四鄰,警告他們莫要反口。若潘金蓮、西門慶不死,一旦案情展開調查,西門慶必定會上下其手,在金錢和權力的威逼下,無論是鄰居還是王婆,都大有可能改變供詞。為此,武松必須要殺死潘金蓮,警告他們,莫要三心二意。
原因之二,西門慶若不死,必定會調動一切關係,讓自己脫身。西門慶本就是縣裡首富,與州縣官員多有交往。看知縣對西門慶的態度就可想而知。
然而,西門慶被殺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西門慶一死,就算他老婆孩子想為西門慶報仇,家中也沒有頂梁柱。那些州縣官員受了西門慶好處,本就擔心西門慶將他們供出,如今西門慶既已死掉,他們大可裝作清廉,翻臉不認人。
武松當街殺死西門慶,引來百千民眾圍觀,武松將哥哥如何遇害,潘金蓮、西門慶如何勾搭成奸,一一說明。百千群眾初見武松殺人,倍感震撼,待聽得武松說明原委,一個個立場大變,對武松為兄報仇壯舉,拍手稱快。
在武松請求之下,百千民眾一起跟隨武松來到縣衙,再次向知縣提出訴訟。
有了以上種種準備,又有了輿論的強大支持,加上武松主動自首,認罪態度十分之好。另外,武松本就是縣裡的都頭,相當於公安局長,與大小衙役都熟悉,曾幫縣令押送過禮物。
故此,縣令只是將武松擬為流放,並主動替武松向上級說情。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任憑西門家如何申訴,武松最終都未被判處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