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體章北海傳》的最後一集在這周結束了,豆瓣上維持的是9.7的高分評價,而B站上更是交上了9.9的滿分答卷,大家對於它的評價都介於在「同人作品逼死官方」上,更有人將視頻偷放到油管上獲得老外的一致好評。但本質上《章北海傳》獲得了《三體》原作者劉慈欣的好評並獲權,商業上也獲得了大量的融資,已經無法再用同人作品給予其定義了。
但是「同人作品戰勝官方」的說法並沒有錯,《我的三體》是介於科幻小說《三體》的故事和遊戲《我的世界》的人物模型上的。 而《我的三體》第一季就是完全在《我的世界》這款遊戲內部完成拍攝的,用多人進入遊戲的模式來完成故事,而攝影機則是導演角色的第一人稱視角,第一集中甚至能看到攝像機人物的影子。
《我的三體》的第一季製作就是在攝影機運動僵硬,大量無意義的長鏡頭和完全不能形成構圖的人物中景鏡頭以及粗糙的剪輯下完成的同人作品,但通過《我的世界》和《三體》兩個大型ip吸引了很多兩個作品的粉絲,而由於《三體》官方作品遲遲不出現的情況下粉絲的等待和《我的世界》本身就鼓勵玩家創作各種故事的前提下,慕名而來的觀眾對於這部同人作品給與的是理解和支持。
而導演神遊八方那時只是B站上的一個還沒什麼名氣的UP主,並且靠一個並不專業的團隊支撐到第二季《羅輯傳》獲得了第一次外來的贊助,這過程中是整個團隊靠對於《三體》的熱愛來支撐的。而粉絲向作品最美妙的地方就在於此,對於他們來說商業贊助是進步的助力但並非前提,若是在沒有贊助的情況下,作品還是會以粗糙但真誠的形式去表現。而《羅輯傳》的進步卻是在意想之外的,粉絲們也用《三體》中的概念戲稱為「技術爆炸」。
《羅輯傳》中的人物建模已經架空於《我的世界》遊戲上,背景的貼圖也變得更可觀,不再是第一季中模型在遊戲基礎上的搭建,而《羅輯傳》中已經靈活運用了升格慢鏡頭,第一集和第三集更是有著十分優秀的蒙太奇表達 。
而《章北海傳》更是將畫面帶入了新的高度,《我的世界》的像素格畫風蕩然無存,三體人發射的水滴探測器在宇宙中反射的光澤美不勝收。第八集伴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第一第二章節,水滴在仰視的升格鏡頭下橫穿宇宙戰艦的鏡頭,更是做到了出乎意料的藝術美感,不禁感嘆「技術爆炸」的魅力。
神遊八方團隊巧妙地運用了方塊人表情木訥的特性,將觀眾的注意力從表演上轉移到故事本身,哪怕章北海的人物模型在表情表演上再無力,當他說出「自然選擇號,前進四」並奉上軍禮的時候你已經渾身起起皮疙瘩了,不禁回想起這個男人在書中是如何為了人類的未來甘當「惡人」的。
《我的三體》從技術上說是一次成功的同人作品,而後兩季作品甚至獲得官方授權轉變為官方作品。但同人作品有一個很關鍵的定義就是不受商業制約的介於故事本身的創作,在這個前提下大部分同人作品都是二次創作,介於原本故事的人物和世界觀設定,提供了新思路。而《我的三體》主旨是尊重原文故事,盡最大可能還原故事本身,其中規中矩的行徑也是被官方認可的原因。
《我的三體》在我看來是非常優秀的動畫作品,但是由於只是單純在原作上加入一點小思考,臺詞上也沒有更強的修飾過,作為一個二次創作來說非常有誠意的還原原作,但是卻並不是可以作為典範的優秀改編作品,而非常無奈的是《三體》本身小說在哲學思考上的優秀讓改編作品很難超越,但依然希望《我的三體》團隊在未來能做出屬於自己的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