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國內科幻小說界的巨著,因此創下連續八年榮獲國內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記錄也是不為過的。
在之前的時候,隨著《流浪地球》電影的火爆,國內再次掀起了一股科幻熱潮,作為《三體》的粉絲,大家都希望能夠早日看到《三體》的電影。
但是之前透露的《三體》電影從2015年就開始拍攝了,但是至今也沒有見到上映,這讓很多粉絲都失望不已,但是卻有另外一部作品橫空出世。
2015年,青年導演王壬根據《三體2:黑暗森林》製作了一部名為《水滴》的同人短片,以此片致敬劉慈欣。
這部短片雖然只有不到15分鐘,但是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以書中描寫的「水滴」為第一視角,從宏觀到微觀,展現出了科幻片的魅力。其中還加入了很多科學家和學者的旁白,以此襯託人類的無知和傲慢。
短片中,地球的艦隊雖然規模龐大,但是在三體文明面前卻不堪一擊,搭配上背景音樂,完美的詮釋了黑暗森林的可怕之處。
電影水滴
當時這部短片一出現,立刻引發了全網粉絲的追捧,網上對該影片的評分高達8.7分,
劉慈欣看過後認為《水滴》是《三體》用影像呈現出的完美版本,評價到:「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得死也瞑目了。」
《三體》描繪的場景恢弘龐大,書中描繪的「三體」文明的星球、違背現有物理常識的星系、超乎人類理解範疇的三體文明,讓《三體》的影視化難度極大。
有人提出疑問既然國內拍不出《三體》,那為什麼不能給好萊塢拍?好萊塢拍過很多科幻大片,雖然都不及《三體》所構思的世界,但至少人家有可能夠得著。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此前,劉慈欣現身《三體II:黑暗森林》上海的首演現場,終於就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
總結一下, 大劉給出的解釋是,不符合好萊塢的兩個基本原則:
1、 主題要突出,人物必須黑白分明;2、 符合當下主流大眾的價值觀。
可見《三體》電影化的日期依舊遙遙無期。
《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馬丁曾經這樣評價《三體》:「這部書很不尋常,其中不僅融入了科學與哲學,還包含了陰謀論和宇宙學。」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三體》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更是一部人類的文明史,融合了科學與哲學的大著作。
《三體》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甚至影響到了國內的一眾商界大佬。
馬化騰,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及看什麼書,他想都沒想,就直接回答:《三體》,以及劉慈欣最近的幾個短篇。
雷軍甚至發到了朋友圈: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分享讀《三體》的體會,其中的哲學道理對制定公司三到五年戰略非常有幫助!
高曉松說,三體是把中國科幻文學突然間提高到了世界級的水準。
其實不僅是國內,在國外,《三體》也收穫了很多大咖級的粉絲。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讀過《三體》的第一部後,親自發郵件給大劉催更,甚至通過美國外交部找到中國外交部協調此事!以國家政府名義向作者催稿。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說:「我非常喜歡《三體》!嚴重推薦!如果你也對中國的歷史、虛幻現實、科幻小說感興趣,你也會喜歡這本書的。」
微軟創始人蓋茨在接受採訪時就提到了《三體》,稱自己一直非常想讀一讀,並表示人們對它的評價非常高。
蓋茨說:「我一直非常想讀《三體》。很多人和我推薦這本書,我可能會在回美國飛機上開始讀。」
如今《三體》已經被翻譯成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德語版也在籌備當中。
《三體》給我們的是現實中的思考,在文革那個我們不曾經歷過的背景下的思考。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三體—黑暗森林》展開的是以面壁計劃為基礎而引發的一系列與宇宙黑暗森林狀態有關的事情,隱藏在字裡行間的也有著作者獨特的想法,處處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
《三體—死神永生》是一篇真正的大手筆,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還沒有看過《三體》這本書的朋友們,強烈推薦大家看一下,這本書真的值得看一看,這書看後感覺眼界都開闊了很多,而且對價值觀,對人生觀都有啟迪。
精裝版只要79元,就可以近距離的看到這本宏偉巨作。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