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2021-02-12 壺中茶緣

粉絲福利,文末領取。

柳松大喝道:「請教!」招式突然一變,左爪在先,右爪在後,雙爪平持當胸,身形立刻遊走。但他雙腿半曲半伸,雙爪如封如攻,矯健靈活之態,竟較仙鶴更勝一籌。但無論他身形如何變化,白袍人只是卓立中央,絲毫不動,非但長劍未曾出鞘,眼帘竟也垂下,宛如老僧入定一般。

「青鶴」柳松身形遊走十圈,心裡已不知有多少次想要出手,但見了白袍人神情,這一招竟是不敢擊出!

月色漸黯,映得白袍人身形更是悽清恐怖。雖在秋冬之交,柳松額角之上竟已布滿汗珠,旁觀之弟子更是瞧得目瞪口呆,一顆顆心幾乎躍出腔來。忽然間,只聽柳松一聲長嘯,亮如鶴唳長空,掌中一雙鶴爪化為兩道烏光,盤旋靈動,一招七式,分抓白袍人肩頭、腕肘、前胸、後背九處大穴,正是鶴爪十七抓中攻勢最最凌厲的一招「雲鶴搏龍」。

飛鶴弟子素知這一招戰無不勝,勢不可當,方待喝採,哪知就在這剎那之間,突有一道青光騰霄而起,兩人身形一合即分,「青鶴」柳松凌空一個轉身,遠退七尺,筆直落了下去,雙足似已插入土中。白袍人仍是直立不動,神色不變,只是背後六尺長劍已然出鞘,劍尖斜指柳松,卻有一滴滴鮮血自劍尖緩緩滴落,四五滴鮮血落在地上。「青鶴」柳松身子突然仰天跌倒,幽悽夜色中,但見他雙睛怒凸,一道血口自眉心划過鼻尖、仁中、嘴唇、咽喉,直下胸膛,不偏不倚,恰在中央,人肉幾達一寸,眼見便是神仙也難救得活他!

飛鶴弟子眼見掌門人在對方一劍之下便已喪生,而數十雙眼睛竟無一人看出別人一劍是如何出手的,駭極之下竟忘了驚呼,也不知動彈。過了半晌,只見那白袍人劍尖緩緩垂下,劍上已無一滴鮮血,六尺劍身似是一泓秋水。

——古龍.《浣花洗劍錄》

(圖)1978年張國榮版本《浣花洗劍錄》

中國武俠小說,到金庸古龍也就寫盡了。

金庸早期寫的戰鬥場面,繁複而詳盡,每個招式、每個動作,都有詳細描述,這種繼承於傳統武俠小說的寫法,更接近於中國人對於「武術」的理解。

這種觀念裡面,武術最重要的是「技巧」,而技巧最重要的是變化。

例如洪七公教黃蓉武功,寫到黃蓉出招,活潑靈動,千變萬化,每一招都不用老,招式出到一半就變了,讓人無法捉摸。

例如金輪法王空手抓小龍女的綢帶,輕輕一抓,後面就暗藏了幾種變化,一個招式隨時可以變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招式。

到了《笑傲江湖》,更是把這種對招式的強調發揮到了極致。

令狐衝在思過崖山洞裡面發現了五嶽劍派失傳的劍法,武功平平的嶽靈珊,僅僅靠學了這些招式就可以打敗比自己功底深厚得多的前輩高手。

不管男女老幼,不需要力量,不需要鑽研,不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僅僅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就可以速成。「技巧」到這裡已經被誇張到變形的程度。

(圖)1990年許冠傑版本《笑傲江湖》劇照

所有這些,都只能存在於小說的世界,讀者讀起來確實爽,但在現實中,如果真有人這樣打架:一拳打出,還沒到位,方向就變了,打到另一個方向去了;打到一半,拳又變成了掌,左掌變成了右掌;等你去接他的掌,結果卻接不到,因為他是虛招,更厲害的殺招在後面……想像那畫面,不忍直視!

這就真成了「舞術」,成了一個人原地跳舞。

後期的金庸逐漸拋棄了這種小孩過家家似的打鬥方式,開始把中國哲學融入到了武俠中,把新派武俠帶入了新境界。

黃藥師身不移、手不動,僅僅略微後讓一點點,就把郭靖的手臂卸得脫臼。這裡,哲學已經壓倒武力,在戰鬥中佔了上風。

轉折點發生在楊過學劍這一段——獨孤求敗的五把劍:利劍、軟劍、重劍、木劍,以至於無劍,分別代表了武功的五個級別,更是代表人生的五個階段,代表一個男人逐漸成熟的過程。

金庸第一次把對於人生的領悟寫進了武學之中,這是武俠小說的重大進步。

「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到了《倚天屠龍記》,金庸的武學已經不再是以戰鬥為主要目標,而是借武俠之名寫一種人生哲學,一種處事態度。

這種態度,不僅是個人的,也是民族的。

細細體會,「九陽真經」的這幾段話所體現出來的處事態度,其實已經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國人的做事方式中,甚至在中國的對外政策中都有體現。這是中國式智慧,這是中國的國家性格。

傳統的儒家文化在這裡得到了傳承。

這個階段的金庸武俠,已經升級成了對於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探討,離最初的武俠已經越來越遠以至於完全不沾邊了。

(圖)2001年佘詩曼版本《倚天屠龍記》劇照

也許真正的「武」字還得去古龍那邊找。

在新派武俠小說作家中,古龍寫的戰鬥場景算是很接近於現實的。

古龍也有一個探索過程。

早期的古龍也承襲了傳統武俠的寫法,打鬥場面以描寫招式為主,一招一式都是傳統的打法,所謂高手,無非是內力多麼強大,輕功多麼高明。特別是依然強調武功秘籍的重要性,一個人的武功高低,主要是由他練的秘籍決定的。當然男主角因為有光環的存在,總能找到最牛叉的秘籍來練,要麼就是能得到高人傳授。

到了後期,古龍的武俠開始回歸現實。

首先是天賦被擺到了無與倫比的重要位置。古龍後期寫的男主角,基本都沒有學藝的過程,學的什麼武功不重要、用什麼招式也不重要,人最重要。人本身是強大的,武功就強。

王大小姐和徐三爺對決,丁喜只看了一遍,就衝進兩人中間,奪過徐三爺的金槍,用金槍打敗了王大小姐的霸王槍,然後又奪過王大小姐的霸王槍,用霸王槍打敗了徐三爺的金槍。

多麼高深的武功都比不上天賦來得重要。

關於丁喜的天賦,原著裡面有解釋,他「反應快」,反應快,動作快,打架就能贏,就這麼簡單,不需要多廢話。

這時的古龍,已經把傳統武俠的那些花架子都拋棄了,強的就是強的,人牛逼打起架來就牛逼,其他都是白說。

實際戰鬥中,決定戰鬥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古龍給的答案是——「快」。

「沒有人能形容那一劍的速度」,這樣的描寫方式在古龍筆下比比皆是。西門吹雪、葉孤城,他們的劍招都沒有什麼技巧可言,唯一的訣竅就是快。

具體到戰鬥場面上,真正的高手沒有任何花招,就是一劍刺過去,快!準!狠!一招致命。

公孫大娘跟陸小鳳比武,公孫大娘又是彩帶又是仙衣,迎風招展,綢帶飄飄,還配上詩詞「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畫面美極了。陸小鳳二話不說,從房頂上倒衝而下,一招「天外飛仙」,對準公孫大娘直刺過去,頓時破了她的劍舞。公孫大娘不得不承認:「這一劍之威,實在已勝過了我」。

沒有變化,沒有花樣,沒有三十六招法七十二掌法,只有一招,只要夠快,一劍刺過去,刺中就行。這就是古龍的邏輯,乾淨利落,看起來很是爽快。

(圖)1999年蘇有朋版本《絕代雙驕》劇照

實際戰鬥中,力量是另一個重要的制勝因素。

石觀音的招式變化莫測,高明到極點,可她還是怕水母陰姬,因為水母陰姬力量太強。楚留香對戰水母陰姬,一上來就招架不住,也是因為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力量。

古龍的這種設定,實在是跟現實的戰鬥差不多了。

古龍一個更加現實的設定是,肯定刻苦的練習和實戰經驗的重要性。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再厲害的高手也是需要不間斷的刻苦練習的。李尋歡隨時隨地拿著一截木頭在手上雕刻,就是為了鍛鍊手上的穩定性和精確性,這是「小李飛刀,例無虛發」的基礎所在。沒有這種無時無刻不在的基本功的鍛鍊,一打起架來,什麼高手都是紙老虎。

當李尋歡聽到天機老人的孫女說,天機老人已經很久沒有跟人戰鬥過之時,馬上知道「壞了,事情要遭」,結果武功天下第一的天機老人果然死在上官金虹手上。

古龍你也忒實誠了。

(圖)1999年蘇有朋版本《絕代雙驕》劇照

當然,雙拳難敵四手,再強的高手也比不上人多厲害,移花宮主武功天下無雙,當她面對小魚兒他們一大群人的威脅之時,也只能乖乖投降,溜之大吉。真打起來,人多欺負人少,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這就是古龍。

沒有中國式哲學、沒有傳統儒家文化、沒有什麼思考人生,就是單純的戰鬥,比快、比強、比狠,打贏了就算數。

也許這才更接近「武」的本質吧。

開頭那一段戰鬥場面,就好比金庸筆下的劍客跟古龍的劍客在當面對決,一方招式飄逸,變化無方,另一方廢話少說,上來就是一劍,砍到就算數。

雙方其實代表了中國武俠小說的兩個方向。

由於是古龍寫出來的,當然後者輕鬆獲勝。說到底,我們該支持哪一方呢?管他那麼多,小說好看就行了。

小編推薦:龍泉直供,堅持純手工打造為前提,以低於市場價40%為保證,既能避免中間商賺取差價,又能讓利於藏友買寶劍,不懂真假鑑別,不懂好壞區別,不知道市場行情的藏友可以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加微信,一對一交流龍泉刀劍文化,朋友圈每天會分享寶劍知識、另有限時秒殺、等活動.

                                        看完點個「在看」支持下小編

相關焦點

  • 「金庸武俠」 與 「古龍武俠」的區別
    在武俠小說界,金庸,古龍這兩位大師是公認的"泰山北鬥"。只要是武俠迷,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兩位大師的作品。那麼,兩位大師的武俠世界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1)主角的身世和成長路線金庸的作品中,基本上主角的身世背景,成長軌跡都是很清晰的。
  • 武俠四大名著:古龍佔兩部,金庸佔一部,還有一部作者是武俠之王
    武俠江湖中從不缺乏名人,更從來不缺乏撰寫這些名人的筆者,無論是享有盛名的金庸古龍先生,還是飽受巨坑爭議的溫瑞安,或者是武俠宗師梁羽生老先生,筆下的江湖都是詭異百變
  • 武俠遊戲這麼多,為啥老是離不開金庸古龍?真相令人扎心!
    還老是金庸古龍?」其實除了這些,還有一部分相當出色的武俠遊戲,河洛工作室的《俠客風雲傳》,西山居工作室的《劍俠情緣》系列,都是武俠遊戲裡的佼佼者。但是這些遊戲始終無法脫離「金古」所構造的武俠世界。金庸構造的武俠世界,有個人的恩怨情仇,還有不同派系間的利益衝突,更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民族大義。
  • 金庸筆下的儒俠是郭靖,梁羽生筆下的儒俠是張丹楓,那古龍呢?
    基於這點,我們來看看武俠三大家金庸、古龍、梁羽生筆下的儒家之俠分別是誰。一、金庸筆下的儒俠—郭靖金庸筆下一共有3位儒俠,分別是:改滿為漢的陳家洛、傾覆大明的袁承志、守衛襄陽的郭靖。從形象上看,才華橫溢、武功高強的陳家洛最符合儒俠的形象,但金庸筆下最具代表性的儒俠卻偏偏是少知無識的郭靖。在形象上,郭靖當然不像儒俠,但在精神上,郭靖則完全符合儒家之俠的特徵。
  • 古龍筆下九大經典武俠人物,名氣絲毫不輸金庸武俠,你知道幾個?
    提到中國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大家一定會想到金庸和古龍二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武俠影視作品,大多都是改編自二人的作品。 看過金庸和古龍作品的觀眾一定知道,二人的作品除了都展示了俠之大者風範,還是有一些差別的,相較於金庸武俠的氣勢磅礴,古龍的小說則多了些浪漫主義色彩,尤其是在人物刻畫上更是存在明顯的差別。 金庸筆下有喬峰、張無忌、楊過、郭靖等眾多經典人物,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古龍筆下的那些經典武俠人物。
  • 諸葛村夫║做古龍筆下的浪子,做金庸筆下的聖人
    而於我而言,人生存在著雙重境界,一做古龍筆下的浪子,二做金庸筆下的聖人。江湖上一直盛傳著這樣一句名言「武俠是成人的童話」,年少不知武俠世界之魅力所在,初聞此言只轉瞬便忘。唯如今開始邁向社會,方知沉醉於武俠的世界實在太過美妙。
  • 金庸武俠第一劍到底是誰?不是阿青,更非獨孤求敗,而是他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557期)文/我是小黃蓉大家好,春節將至,小黃蓉在此向大家拜個早年,祝大俠們新年新氣象。本文我們來侃侃金庸筆下的劍道高手。金庸先生好寫劍,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金庸筆下的高手,帶刀的不多,佩劍的倒是大有人在。
  • 金庸筆下的四大劍神,古龍筆下的四大劍神,境界不是一般的高!
    古龍筆下的四大劍神,對金庸筆下的四大劍神,更喜歡誰?金庸和古龍武俠小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很多70、80後都是看著他們的電視劇長大的,那時候看電視劇最喜歡的就是揮劍比武了,一決高下的英雄氣概是很多少年的武俠夢,認為只有揮劍的人才能稱得上英雄,在金庸和古龍筆下的劍客可以說數不勝數,有的可以封神,劍客有很多,他們在筆下塑造的人物形象鮮明,劍客很多,但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他們筆下的劍客大多因為較高的劍術而變得孤獨,因為無人能及,所以註定孤獨,
  • 誰說武俠世界只有金庸?古龍筆下十大年輕公子高手
    第四名:楚留香  上榜理由:沒有什麼合適的理由,接近神一樣的人物,武俠世界裡最著名的人物還能有什麼上榜理由?若硬要個理由那就是太完美了,幾乎沒有缺點的傳說式人物。
  •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
    古龍和金庸誰的小說更好看,誰的小說成就更高?談到武俠小說時,金庸和古龍總是兩座繞不開的大山,他們開了中國武俠的新紀元,是武俠小說界的泰鬥,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那麼問題來了,一些喜歡比較的人會問這兩人誰才是武俠小說界真正的代表,誰的武俠小說寫得更好,成就更高?金庸和古龍,一個是香港人,一個是臺灣人,金庸比古龍更早寫武俠小說,從1955便開始寫小說,以《書劍恩仇錄》開始一直到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古龍筆下的四大劍神,對金庸筆下的四大劍神,更喜歡誰?
    金庸和古龍是武俠小說的泰山北鬥,在他們的筆下誕生了很多知名的劍客,有的可以封神,對於他們筆下的四大劍神,大家更喜歡誰呢?
  • 十年最佳「武俠電影」首推《劍雨》,至此以後武俠成絕響
    01:金庸與古龍的兩種風格金庸筆下「武俠」是個組詞,前者是武,後者是俠,而俠的重要性大於武,所以武功最高的未必可以做的了盟主,但品德最高的卻一定值得世人敬仰。參悟了這一切的金庸於是將他筆下的主角們武功「指數」越寫越低,所謂重「俠」輕「武」便是如此,武功指數的高低只是服務於俠義精神的手段大小。
  • 當古龍遇到金庸,誰更牛叉?
    在武俠的江湖裡,有金庸,就有古龍。於是1972年9月,《鹿鼎記》一完,金庸宣布掛印封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鹿鼎記》是我最後的一部武俠小說了。」 金庸的武俠年代在七十年代算是華麗退場了,古龍的時代真正來臨了。
  • 古龍武俠小說的武功
    要說招數嘛,其實誰人都見不到過招情節,怎麼寫都難免單調吧,所以金庸加入了武功以外的東西,每種神奇的武功不但有充滿韻味的招名,經常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解說其武功淵源來歷和其內涵功能,這就是金庸的高明之處。  經常在論壇上見到金庸與古龍兩大名家作品的比較,有人批評古龍經常在寫武鬥就刻意避開武功招式與比武過招的細節過程,因此不屑古龍的「含糊其辭」。
  • 為何古龍筆下的傅紅雪,在金庸武俠沒有相似影子,如此獨一無二
    古龍筆下的傅紅雪,以其靈魂深處的強悍,取代了生理上的殘廢,他依賴著一把刀的精神力量破繭而出,繼而再成為那個誰都打不敗的人,整部作品所闡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哲學命題。最深刻的禪意必將隱藏在最簡單的刀法上,最耀眼的光明也必將隱藏在最絕望的黑暗中,古龍用他手中的筆,打磨著傅紅雪手中的刀,最終詮釋出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刀客傅紅雪手中的利刃,就像古龍手中攥著的筆,這兩個名字的交融,無論如何都會給人一種醉酒寫意的感覺。
  • 古龍筆下的絕世神功,你聽說過幾種?
    在武俠的領域當中古龍是與金庸齊名的存在,古龍筆下是另一個江湖,古龍的筆下武學和金庸筆下武學理念有所差異,所出現的絕世武學也有很多,今天腎哥給大家找出來是個最經典的武學,看看大家聽說過幾個?以下排名不分先後:五絕神功五絕神功出自絕代雙驕裡面記載的絕世武學,作者是天地五絕,聽名字就知道很霸氣吧,記載了天下最精妙的武學,注重更多的是精妙的武學招式。總之就是融合天下武學招式然後自創,隨便一種武學使用出來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練成者是江小魚。
  • 金庸與古龍你更喜歡誰?更喜歡誰的作品?金庸只差那麼一點點
    10月30日,香港媒體公布了一則令國人震驚的消息——一代文學巨匠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歲。幾代人的集體記憶,仿佛一瞬間就痛失了。 讀了這麼多年的武俠,相比而言,我更喜歡古龍。 金庸小說像茶,越喝越有味道。
  • 金庸筆下名字霸氣的4位高手,破天、問天、頂天、通天,誰武功最高?
    古龍、金庸都是武俠大師,他們筆下人物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總體來說,古龍筆下的角色名字,一聽就是武俠小說裡面的人物,自帶武俠氣息,比如燕十三、花無缺、司空摘星。金庸武俠小說裡面的角色,一般都沾點世俗煙火氣,郭靖、楊過、韋小寶等人的名字,還是很接地氣的。
  • 武俠作品水平相當,為什麼古龍沒有金庸知名?
    無論是《神鵰俠侶》當中機敏專情的楊過,還是《倚天屠龍記》當中多情俠義的張無忌,他們的豪情萬丈讓無數男子羨慕不已,也是憑藉這些經典作品,金庸成為了大家心中的武俠大師。但其實,在武俠小說這個領域裡面,有一個人跟金庸可以說是分庭抗禮,這個人就是古龍。無論是武俠作品水平還是作品的關注度,古龍和金庸都是相當的。然而要論社會影響力以及知名度,古龍卻沒有金庸知名,這是為什麼呢?
  • 金庸和古龍筆下的最強三人,都是絕頂高手,哪一組更強?
    水母陰姬不管用金庸和古龍其他任何人物比較,都是內功第二的存在(僅次於掃地僧一招制慕容博於假死狀態)。楚留香是絕頂高手,整部故事能在內功和招式上勝過他的只有陰姬和石觀音,或許天峰大師可以,但沒有描述,忽略。試想楚留香強大到這種地步,只能靠天下無雙的輕功勉強躲避陰姬排山倒海的內功攻擊七招,連十招都撐不過,更別說還手了。吳明雖強會多種絕學,不見得比陰姬內力強,吳明換陰姬對掃地僧可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