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記者從廣州市徵兵辦獲悉,今年全市大學畢業生報名同比提升20%,大學生報名同比提升7%;全市上站體檢近6000人,總體形勢良好。
徵兵體檢更緊湊、靈活體檢前需進行核酸檢測
記者在海珠區徵兵體檢站看到,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應徵青年根據分組依次走入五官科、外科、內科等檢查室,接受醫務人員的健康檢查。在等候區,應徵青年就座相隔兩個座位。
「從體檢進行情況來看,視力仍是第一大難關,其次是肘關節過伸與外翻。」海珠區徵兵體檢站主檢醫生杜鳳棋告訴記者,針對一小部分被卡在體重過輕或過重的適齡青年,如有志報名從軍的話,至少提前半年就要做好準備。
今年廣州市徵兵體檢工作嚴格落實體檢疫情防護要求,逐人查驗穗康碼、測量體溫,分批錯峰體檢。「時間安排上更加緊湊,也比往年有了靈活性。」市徵兵辦工作人員介紹,相較於往年各徵兵體檢站每天120~150人的體檢量,今年各體檢站每天體檢人數不超80人。按要求,應徵青年在體檢前一天做核酸檢測,結果陰性才可以正常上站。
2020年徵兵將於8月15日關閉報名通道。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廣州市徵兵辦聯合市衛健委安排專項資金,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市級常態徵兵體檢站,保障各區大學畢業生隨到隨檢。
在海珠區徵兵體檢站內,適齡青年正在體檢。
調整高校武裝工作關係 提升大學生報名應徵比例
近日,名為《這身戎裝——等你來》的徵兵宣傳片在廣州市80餘所高校班級微信群中廣泛傳播,發布僅1天點擊量就突破10萬。廣州警備區還將宣傳片剪輯成30秒手機視頻彩鈴。
廣州商學院軟體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何志威報名應徵後說,「通過宣傳片看到學長們在軍營歷練成才,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參軍報國,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
高校是徵兵宣傳「主戰場」,廣州是廣東省大學生徵兵的「重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數高校未開學、返校時間差異大,掛橫幅、發傳單和政策宣講難有成效。」廣州市徵兵辦公室主任過偉劍說,他們在深入高校和企業徵兵工作調研的基礎上,把改進宣傳手段、創新宣傳方法,作為確保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兵員徵集「任務不減、質量不降」的重要手段。
在廣州,高校多但分布不均,大學畢業生最多的天河區有3萬多人,最少的荔灣區只有3000多人。在各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下,廣州調整12所高校和31家國企武裝工作關係,全市全日制大學生報名應徵比例有效提升。
此外,在加強優待政策保障方面,除了制定印發《廣州市大學畢業生入伍補助發放暫行辦法》外,廣州今年明確大專以上畢業生落戶、企業減稅等徵兵優惠政策,把徵兵工作納入對國有企業黨委的考核內容,近期即將執行。
空軍哥哥樹立榜樣 18歲小夥堅定從軍志向
「我要像哥哥那樣,去當一名軍人。」海珠區華洲街道應徵青年葉子碩多次說道。原來,大他9歲的哥哥葉廣傑是空軍士官。「我11歲那年,哥哥入伍,看著他一身戎裝奔赴軍營,年少的我特別羨慕,也崇拜不已。」葉子碩說。
被子疊成「豆腐塊」、時間觀念特別強、為人正直、樂於助人……哥哥的故事對葉子碩觸動很大。在他們家,兩代人就有四人從軍,參軍報國的種子在葉子碩的心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得知弟弟想成為軍隊一員,葉廣傑非常支持,叮囑弟弟加強鍛鍊。「我在備戰高考時,除了學習,也定期跑步、踢球健身。」葉子碩坦言,「今年,無論是阻擊疫情還是防汛救災,軍人都衝鋒在最前線,我看到團結的力量,也看到軍人的奉獻精神。」身為「00後」,他從軍的心愈發堅定。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陳美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邱偉榮
【來源:大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