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醬說】不可錯過的「蘇麗珍三部曲」

2021-02-19 西南財大金融研會

王家衛導演的三部作品《阿飛正傳》、《花樣年華》和《2046》被影迷命名為「蘇麗珍三部曲」,《阿飛正傳》是蘇麗珍的前世、《花樣年華》是蘇麗珍的今生、《2046》是蘇麗珍的來世,張曼玉在影片中均叫「蘇麗珍」,而三部影片在劇情發展的時間和表達的情緒上均有內在聯繫。

《阿飛正傳》中的張曼玉還有點嬰兒肥,樣貌清秀,有著少女之美。

《花樣年華》中的蘇麗珍變成了少婦,溫柔雍容,卻依然得不到自己所愛。

到了《2046》,一個個出現在周慕雲身邊的女人都不是真正的蘇麗珍,而是《花樣年華》裡蘇麗珍的化身:張曼玉的蘇麗珍形象先後三次在劇中短暫浮現,總共才一分鐘戲,卻不斷提醒著周慕雲真正想念的人。

影片描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

1960年代的香港,因生母在阿飛旭仔長大成人過程中的缺失,他把自己優雅地比喻為「無根鳥」,對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女人都表現得放蕩不羈,售票員蘇麗珍和舞女咪咪先後令他感受過溫暖,可是她們也只能噹噹小情人。為擺脫沉重和無力感,旭仔拋下一切去南洋找尋生母。 暗戀過蘇麗珍且目睹過她與旭仔情感一路變化的,曾是小巡警今在跑船的超仔在菲律賓又遇到旭仔,是緣分也是宿命,他參與、見證了阿飛命運被改寫的過程。

王家衛的電影似乎總是表達一個主題,就是人的無根性。其電影中的人物總是走來走去,生活在漂泊狀態中的。所以王家衛電影中的人物總在遷移。《阿飛正傳》就是這樣一部影片,似乎是為了表達這種無根性而生的。影片的男主角本來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但其身世大白之後才知道原來他的根不在香港,而在菲律賓,所以其義無反顧的來到菲律賓尋親,最後只能落下一個慘死的命運。男主角墮落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不知道自己的根在那裡,親情、愛情、友情並不能將他挽回,這種強烈的無根性和尋根意識促使他傷害所有人,也傷害自己。

影片中不光是男主角,每個人物都表現出來這中無根性,每個人都處在漂泊之中。這種無根性來自香港人特殊的心態,香港作為一個殖民地缺少民族文化的支撐,對未來何去何從很茫然。王家衛作為一個香港導演,很敏銳的捕捉到這種心態,並樂於表現在這種心態下,人的生活處境,通過昏暗破爛的影像,凌亂蕪雜的敘事,將無根的群體刻畫得淋漓盡致。影片中反覆提到的「一種永不落地的鳥,一生只落地一次,就是它死去的時候。」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這種鳥就是香港人的寫照,不落地就是無根,直到死也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宿。由此看來,男主角死在菲律賓的列車上也是合情合理的。

《阿飛正傳》是王家衛登上文藝片頂峰的代表之作,也是張國榮退出樂壇揚威影壇的開山之作。1990年,張國榮被王家衛邀請來演《阿飛正傳》,從而成就了這部被香港影壇最出色的電影之一。片中張國榮成功塑造了一位孤傲叛逆的浪子形象,精彩傳神的表演讓他成功摘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桂冠。影片中旭仔的獨白加上獨舞是《阿飛正傳》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段落,也是華語影史上最為經典的片段之一。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致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藝術貴在含蓄,電影藝術也同樣具有這個藝術法則。含蓄的表達使得藝術作品的內蘊更加豐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更具有韻味,令人回味無窮。《花樣年華》中正是具有這樣的藝術特色。導演王家衛用一種隱喻式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為這部電影增加了內在韻味。猶如一首朦朧詩,每一個字包括每一個標點都有它代表的象徵意義,也像是一幅寫意畫,每一個線條隱含喻意。頗具特色的隱喻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得這部作品在主題思想的表達上顯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僅僅是反映了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各自的愛人出軌的不幸,也不僅僅是反映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而是映射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人們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觀念等內容。

在這部電影中,似乎沒有多餘的東西,每一個鏡頭、畫面,每一段對白、音樂,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徵意味。王家衛沒有放過每一個細節對主題的表現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繡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徵意味。不但為影片增添了民族氣息,也增加了主題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道具。蘇麗珍身上更換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著多層的象徵意義。《花樣年華》中導演把旗袍作為一種隱喻道具,無形中向觀眾傳達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緒變化,起到了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

蘇麗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斷變化間接的映射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心情的變化。就整個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著的旗袍顏色,比如片中好幾次出現蘇麗珍提著飯盒去小麵攤買飯時,她都是一身顏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時蘇麗珍去賓館裡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這一反她穿衣的一貫風格,與她一向喜歡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反差。這裡其實是隱喻了她們之間愛情的產生。而當蘇麗珍決定要跟周慕雲走時,她身上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綠色是富於生機、象徵生命的。這就隱喻了蘇麗珍下定決心要和周慕雲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她趕到賓館時,周慕雲已經走了,代表希望的綠色在紅色的窗簾、紅色的床、暗紅色的牆壁映襯下,讓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雖然不是表現主題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樣年華》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把絕大部分畫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採用這樣的色調,暗示了故事中的時代氣氛、生活真實和情感主題,造成一種陰暗、低沉、壓抑、傷感的氛圍。灰暗的畫面效果為影片蒙上了一層時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會狀況和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的感情遺憾。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調為背景,使主題顯得厚重、深沉、壓抑,把觀眾的思緒帶入了一種「悲」的 狀態,使人預感到了影片「悲」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愛情故事的真實。

見不著時,愈來愈想。那些背著人偷來的、幽室相守的時光,是多麼和煦而平靜。那些久候不至的苦等,明知是她卻聽不見聲音的電話,又是多麼的熾熱和辛烈。直到他作出了遠行的決定,才向她道出真心的說話。此時此刻,他不禁想到他真正背叛了的人,也許是她。一切都退去了,香港、1962年、那個陳舊的秘密。不管當初是為了報復或色誘,抑或單純的慰藉,到最後,只剩下眷顧。

《花樣年華》作為經典華語文藝影片,劇情簡單卻晦澀難懂。王家衛的電影風格重視情緒的傳遞,往往「看的不是劇情,而是情緒;講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性。」由於兩位主演極具魅力,許多人容易被張曼玉的婀娜旗袍或是梁朝偉的憂鬱氣質吸引,而忽略了電影本身傳遞的信息以及劇情的內容。而《花樣年華》這部戲究竟傳遞了多少種情緒?落寞、孤寂、虛偽、嫉妒、曖昧、痛苦、內疚、懺悔.或許每個人感受的都不同。

"2046"這號碼,王家衛的靈感最初源自1997年香港回歸時候中英雙方協議的"五十年不變"。2046從此變成一條時間底線的符號,一個承諾的盡頭。面對1997這心理關口,王家衛遠走地球另一面拍成《春光乍洩》。戲中一句"我們不如重新開始",洩露了大氣候中絕望感下一份對重生的渴念希冀。然後香港回歸了。王家衛收拾心情,拍出《花樣年華》拍出《2046》,天馬行空遊走於記憶、承諾和時間中間 。

《2046》繼承了王家衛電影的一貫風格,在主題上依然是其原有作品的延續。整個2046這個數字都成了一種隱喻,充滿了象徵色彩。那是對於逝去的情感、記憶、機緣的嘆息,更是對這些渴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的情感傾注。影片主要講述了周慕云為了與過去作更好的告別,將生活的點點滴滴化為文字,寫下小說《2046》的過程。

「2046」是一輛「特慢」列車。它行駛了五年。它是屬於王家衛一個人的火車,「延續《花樣年華》,上接《阿飛正傳》,又處處有《重慶森林》及《春光乍洩》的迴響,可說是王家衛至今為止集大成總結意味最強的一部力作(香港影評人語)。」不想重複其中的劇情,只談三句給我心靈碰撞最深的電影對白:

「她一直沒有回答,不是因為遲鈍,也不是因為不愛我,而是因為她已經心有所屬……」。認識到這一點,讓在愛情中泥足深陷的人,明明有理智,也不想清醒的人,寧願執迷不悟的人,多麼的心痛,又多麼的無奈。難道就這樣放棄麼?怎麼甘心?還繼續堅持麼?還有堅持的意義麼?還能改變什麼?

「從她身上,我學到了一點,只要自己不放棄,就永遠沒有結束……」,也許這句話就是答案。看露露擦去淚水,換了笑顏,再次花枝招展地前行,真得很佩服這個女人。有些人是有足夠的力量和信心,去堅持自己的追求的。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放下過去,就來找我……」,這是點睛的一句。在塵世間顛沛流離,誰沒有一些過去,誰沒有曾經刻骨銘心的回憶?遺忘,真的很難。這句話,也不知道是誰的心底話,是誰說給誰聽,說的又是誰?周慕雲,新加坡的蘇麗珍,還是留在香港的蘇麗珍?還是正在看這部電影的那些孤獨寂寞的人呢?

看到這裡你還沒心動嗎?趕緊打開自己的迅雷資源搜索器,搜索以上電影,欣賞王家衛導演的巔峰之作吧。更多王家衛文藝片推薦:

       

      這已經是西南財大金融研會【豆瓣醬說】系列第6篇了!周末福利如期而至!這個系列還需要大家的多多支持噢~

往期回顧請看這裡↓

【豆瓣醬說】好劇推薦!聊一聊那些年我追過的劇

【豆瓣醬說】11月11日,天冷了,該準備棉被了

【豆瓣醬說】你好,舊時光

【豆瓣醬說】華爾街經典電影重磅來襲!

【豆瓣醬說】讓你熱血賁張的戰爭題材劇集推薦

供稿/金融研會生活部

排版/張改革   何林怡

 審稿/金融研會

相關焦點

  • 王家衛「蘇麗珍三部曲」
    如果說李安拍電影是拍什麼像什麼,那王家衛就是拍什麼都像王家衛,但這並不意味著王家衛是一成不變的。 王家衛的蘇麗珍三部曲,拍攝時間跨度之大,正好代表了不同時期的王家衛。 今天就來聊聊王家衛的「蘇麗珍三部曲」。找了一些資料,但也摻了很多自己的看法,歡迎墨鏡王的影迷們來後臺批評指點或分享觀點。王家衛的導演生涯始於《旺角卡門》。
  • 蘇麗珍三部曲——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溼的
    ——《阿飛正傳》《阿飛正傳》中的蘇麗珍還有點嬰兒肥,少女的羞澀和懵懂在她一眸一笑中流露。旭仔的一生瀟灑不羈,在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這個男人闖進了蘇麗珍的世界。蘇麗珍想要安定與幸福,她渴望與旭仔的婚姻。但是這都是旭仔不能給她的。旭仔對生活有種天然的抗拒,即使有再多的女人在身邊,他都掩蓋不了心裡被母親拋棄的陰影。他說自己是無腳鳥,註定一生流浪漂泊,給不了任何人安定和幸福。
  • 無限流小說中流砥柱,卷土「進化三部曲」,不可錯過的無限流神作
    今天推薦無限流小說中流砥柱,卷土「進化三部曲」,不可錯過的無限流神作。大家一起來看看吧。網絡小說裡的無限流是z大的《無限恐怖》開創的,之後無限流成為網文一大派,至今還保持著不小的熱度。但是《無限恐怖》之後其實無限流沒出現多少真正意義上的扛鼎之作,當然有肯定是有的,比如《驚悚樂園》,再比如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卷土「進化三部曲」。卷土,知名無限流大神作家,雖然不是無限流的創始人,但是他把無限流帶入一個新的高峰。《王牌進化》,數據無限流的創立,讓廣大的無限流作者看到了新的大陸,從此無限流又開始了新的發展。
  • 談談蘇麗珍
    蘇麗珍小姐從1990年的《阿飛正傳》開始,60年代的香港,那個身著襯衫直裙、梳著家常頭式、微微帶著嬰兒肥的蘇麗珍只是一個想要安定的平凡女子,卻因為那最著名的一分鐘的故事,讓這個平凡女人心動,更讓這個平凡女人無奈,她只是一個難以得到承諾的痴情女子。
  • 關於蘇麗珍的一切
    這三部電影裡有一個人物始終貫穿其中,就是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他想要放縱,但是面對她那莊重的神色,他感到說不出來的怯懦。周問蘇: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但蘇始終是一個傳統的女人,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已有的家庭,這和大多數的中國女性的選擇是一樣的。
  • 《花樣年華》周慕雲和蘇麗珍告別去了新加坡,兩人生活回歸正軌
    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相同的經歷走到了一起,兩人模仿另一半的行為動作,企圖還原對方的狀態,而兩人也在互相了解中喜歡上了彼此。接下來就由我繼續為大家講解電影劇情吧。周慕雲和蘇麗珍在演戲中慢慢生出了感情,兩人排練向另一半攤牌時的情景,蘇麗珍問他是不是外邊有別人了,之後就打了周慕雲一下,周慕雲說她打的太輕了,之後又繼續排練。
  • 《花樣年華》被忽視的細節:周慕雲蘇麗珍在離別前的雨夜裡睡了沒
    十幾年前觀看,只是覺得張曼玉那二十多套旗袍穿著風姿綽約,梁朝偉那憂鬱的眼神,還有他們欲說還休的情愫,為他們最終錯過對方感到遺憾。近日回頭再看,對劇中蘇麗珍與周慕雲的錯過不再覺得遺憾。他們的最終錯過是必然的,他們性格與氣質太接近了,敏感,優柔,背負世俗眼光的枷鎖。兩個相愛的人最終走到一起,關鍵因素是什麼?
  • 《花樣年華》蘇麗珍周慕雲暗生情愫,兩人卻一直在自欺欺人
    蘇麗珍和周慕雲每天都一個人在樓下的麵攤買面,每天都會在上下樓時擦肩而過,這天兩人又在麵攤遇見了,而天也下起了雨,兩人等著雨停結果雨開始越下越大,周慕雲和蘇麗珍一起回到了公寓,周慕雲詢問蘇麗珍最近為什麼老是一個人買面,陳先生是不是出差了,蘇麗珍點了點頭問周慕雲他的太太去哪裡了,最近總也見不著,周慕雲說自己的嶽母身體不舒服妻子回娘家照顧她去了。
  • 港片中最經典的三部曲系列,部部精彩絕倫,最後一個成絕唱!
    尤其是林氏的「現代暴力」三部曲《龍虎風雲》、《監獄風雲》和《學校風雲》,更加現實和直接地揭露人性的軟弱。 三,王家衛的蘇麗珍三部曲 蘇麗珍是王家衛鏡頭下的一個女性角色, 從1990年的《阿飛正傳》開始,王家衛電影裡的男主角們就和蘇麗珍糾纏不清。
  • 香港電影「三部曲」卷宗:部部經典,都是出自大師之手
    我們耳熟能詳的港片三部曲,有《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無間道》等等。這些三部曲基本都是同一劇情和人物的延續、拓展。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八套港片三部曲。5、王家衛蘇麗珍三部曲《阿飛正傳》、《花樣年華》、《2046》王家衛的影迷將《阿飛正傳》、《花樣年華》和《2046》三部電影命名為「蘇麗珍三部曲」。
  • 細說《花樣年華》:蘇麗珍的繡花拖鞋和周慕雲的愛恨牽念
    對時間的表現十分精緻,觀看過《花樣年華》的人,一定忘不了蘇麗珍(張曼玉飾演)穿的旗袍,期間大約有27件不同的旗袍,全部是王家衛找上海的老師傅,手工材質的打造,因此旗袍不但表現了時間,它本身的價值也非同尋常。這篇文章要分享的不是旗袍,而是另一個特別小的細節,因為我認為這個細節和旗袍的表達有同等的藝術深度——蘇麗珍的繡花拖鞋。
  • 四川辣醬=豆瓣醬?專家:是的
    原來是「醬」四川辣醬就是豆瓣醬「如果從字面上理解『辣醬』,說法太寬泛了。」川菜博物館館長張輝強認為,蘸過辣椒的醬都可以稱為辣醬。但說到四川辣醬或川味醬料,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豆瓣醬。醇厚的醬香味,搭配香、辣和回甘的口感,有「川菜之魂」美譽的郫縣豆瓣醬是張輝強口中另一種四川辣醬。「你所知曉的具有代表性的川菜,基本上都會使用到郫縣豆瓣醬。」而隨著川菜以及中國美食的「走出去」,這股川味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外國人對四川美食的感悟,進而形成著對四川辣醬和四川「辣」的認知。不過正宗郫縣豆瓣醬的辣是柔和的。
  • 關於周慕雲和蘇麗珍的第一次約飯
    《花樣年華》海報說到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會有很多關鍵詞,比如曖昧,23件旗袍,還有梅林茂那一首堪稱經典的主題曲。周慕雲點菸接下來又是「輕攏慢捻」的對話,周慕雲在蘇麗珍的話中得到了自己預想的答案。然後忽然接入一個蘇麗珍的手部特寫,她在用勺子攪拌著咖啡,看來她也有心事。
  • 從王家衛《花樣年華》,看蘇麗珍如何在人性黑白矛盾的情感間掙扎
    從1988年他的第一部《旺角卡門》問世,到接下來的《東邪西毒》《春光咋洩》,以及後來的《2046》和《一代宗師》,他出品了多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影片,可以說,他的電影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然而,他丈夫偏偏出軌了,就像蘇麗珍自己說的:我以前都沒有想到婚姻是這樣複雜,還以為自己做得好就夠了。可是當兩個人在一起時,只有一個人做得好是不夠的她在痛苦和寂寞中與自己同命相連的周慕雲走近了。巧合的是周慕雲的妻子正是蘇麗珍丈夫外遇的當事人。
  • 再看王家衛,為什麼是蘇麗珍?因為遺憾
    然而在《花樣年華》那個故事中,蘇麗珍終於沒有與周慕雲在一起。那句「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和我一起走?」的臺詞,既是未曾說出口的遺憾,也是周慕雲反覆希望重來的往事。在經歷了中年更多的跋涉後,他才終於明白:蘇麗珍已經是一個無法回去的過去時。在那個住著《2046》的房間裡,曾來去過那麼多與他有關的女人,但自蘇麗珍後,他卻再也沒有進過那個牌號為2046的房間。
  • 聚焦中國電影 | 周慕雲和蘇麗珍,回來了!
    這部電影就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今年適逢該片公映20周年,這張周慕雲側頭靠在蘇麗珍腿上的曖昧劇照也做成了公映20周年紀念的4K修復版官方海報。《花樣年華》20周年4K修復版官方海報伴隨著周慕雲和蘇麗珍的歸來,讓我們一起聚焦中國電影吧!《花樣年華》日前發布一張4K修復版官方海報,並將開啟全球巡展。
  • 《花樣年華》蘇麗珍:犧牲愛情換來的世俗道德
    這部影片的拍攝手法,剪輯、燈光、服飾等都是難以超越的經典,可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故事,尤其是女主角蘇麗珍對愛情的隱忍。影片的結尾蘇麗珍只能流著淚看著周慕雲曾經住過的屋子,懷念那個深愛過的男人。而周慕雲最終沒有敲響那道門,其實沒有敲響更好。如果敲響,有了孩子的蘇麗珍更不會和他一起走。蘇麗珍愛周慕雲嗎?
  • 母親做的豆瓣醬
    □偃師 寇俊傑    小時候在老家,一到立秋母親就準備做豆瓣醬了。我那時年齡小、口齒不清,經常把豆瓣醬說成「豆罐醬」,惹得周圍的人哈哈大笑,母親也不知道笑著糾正了我多少次,但我總也改不了。  母親之所以立秋後才做豆瓣醬,並不是怕熱,主要是節約成本。
  • 馬思唯郫縣豆瓣醬是什麼梗? 馬思唯郫縣豆瓣醬是什麼意思?
    原標題:馬思唯郫縣豆瓣醬是什麼梗? 馬思唯郫縣豆瓣醬是什麼意思?     馬思唯郫縣豆瓣醬到底啥意思?擁有出色聯繫,對於人物與特產去關聯。在區域之中就慢慢被提及,實現充分的接受。
  • 豆瓣醬的做法和配方比例是多少 湖北豆瓣醬的做法大全
    豆瓣醬的做法和配方比例是多少豆瓣醬是大家最熟悉的,可以說是每個家庭當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口,尤其是豆瓣醬炒豆腐口感非常的好,那豆瓣醬究竟是什麼?豆瓣醬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調味品,它是由是蠶豆、食鹽、辣椒等原料釀製而成,豆瓣醬呈紅褐色,味道十分鮮美,也很開胃,是大家經常要用到的調味品。豆瓣醬是由各種微生物相互作用產生化學反應而生成的,蠶豆、曲子(一種用來發酵的菌)、鹽是它必不可少的原料。豆瓣醬中的豆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因此是一種健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