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會有很多關鍵詞,比如曖昧,23件旗袍,還有梅林茂那一首堪稱經典的主題曲。
這說明《花樣年華》在許多方面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王家衛以「細活」著稱,因此他的電影如果用比較慢的節奏去細品的話,就能夠有層出不窮的新體會產生。
王家衛的電影看上去挺「西式」,技法或者理念都有別於其他港片。但在他的電影中,仍然能夠看到中式哲學的內核。《花樣年華》算是王家衛作品中,此類特徵比較明顯的。
那種克制的,隱忍的,欲言又止的調調,蔓延到電影的每個角落。每一場戲都非常細緻地經營著這種感覺,以下節選了周慕雲第一次約蘇麗珍吃飯的這場戲,分享一下這次重溫的體驗。
這場戲的開篇先是一個場景的特寫,但卻不知道是什麼場景,只看到有一縷煙霧升起,可以推斷出鏡頭拍攝的是人物的上方。
這裡煙霧是很輕很細的,像是演奏樂器之前的調音,所謂「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然後是一個偷窺視角,這也是電影中大量使用的視角,聯想到整個故事講的就是兩個人之間的曖昧,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導演選擇讓觀眾當一個偷窺者了。
總而言之,主角登場了,但卻不是光明正大的出現。
面向鏡頭的周慕雲(梁朝偉 飾)被擋住了身體,只露出頭部,蘇麗珍(張曼玉 飾)背向鏡頭,要通過前情以及對話來推測這個頭部背影的身份,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接下來周慕雲開始試探,想要確定周太太是否出軌。這裡是一系列的頭部特寫來回切,女人向右看,男人向左看,前後對稱,維持著表面的平靜。
但周慕雲問皮包的事是帶著目的的,所以蘇麗珍一句「你對太太還挺細心的」讓他有些心虛。
我們可以看到他開始點菸,來掩飾內心的波動,而本來固定的鏡頭在拍完他點菸的動作也運動了起來,拆穿了他的心事。
接下來又是「輕攏慢捻」的對話,周慕雲在蘇麗珍的話中得到了自己預想的答案。然後忽然接入一個蘇麗珍的手部特寫,她在用勺子攪拌著咖啡,看來她也有心事。
果然,下一句她就開始發問,同時鏡頭再次運動起來,而且速度明顯加快,從蘇麗珍掃到周慕雲,又掃回蘇麗珍。
顫動一下之後馬上又回歸平靜,兩人把自己了解的線索說了出來,心裡互相確認自己被綠了,但臺詞並沒有直接宣讀判詞。按照慣例,當他們欲言又止的時候,鏡頭就要開始運動了。
果不其然,蘇麗珍問出「你想說什麼」後,鏡頭從周慕雲的腦後快速掃到側臉,下一個鏡頭是從周慕雲臉部向下搖到他手中的煙,再切到煙霧的特寫,完成了這場戲的首尾呼應。
至此,大家已經心照不宣了,在煙霧中,蘇麗珍還說了一句「我還以為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仍舊沒有直接把事情說出來。
飯局結束後,是兩人在街上漫步的背影,並且用的是慢鏡。
兩人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十幾秒後,才有一句為下一個鏡頭鋪墊的臺詞,中間的過程正對應了「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心境。
在爵士樂的映襯下,這場中式推手的戲碼落下帷幕,餘韻悠長。
《花樣年華》貢獻了許多經典段落,直到今天仍被觀眾提起,也被後來的作品借鑑。影片能受到這麼多人的認可,大概是因為它與我們腦中的念念不忘的思維方式,產生了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