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把日子過成了柴米油鹽醬醋茶,有的人把日子過成了詩與遠方。
經濟基礎決定了生活質量
我們不可否認,生活的點點滴滴正是建立在柴米油鹽的基礎之上的,大到衣食住行,子女教育,小到吃喝拉撒,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來保障,因為愛情不是空想的烏託邦。
其實不僅僅是愛情需要經濟的保障,我們的生活也是。
法國有一位浪漫詩人叫做蘭波,他曾和自己的好朋友魏爾倫一起「逃離」法國,來到非洲,一心只想找到自己心中的詩。
然而他們沒有經濟來源,一開始全靠魏爾倫從家裡帶來的一些錢來維持兩個人的最基本花銷,兩個人什麼都不做,就只是寫詩。
時間慢慢過去了幾個月,魏爾倫從家裡帶來的錢都要花光了,這個時候他心裡打了退堂鼓,跟蘭波說,「咱們回去吧,我已經沒有交房租的錢了。」
蘭波天真地說,「我們可以不用交房租,住到外面去啊。」
魏爾倫實在忍不住了,大聲喊著「我們不但沒有交房租的錢,連買麵包吃的錢都沒有了!」
結果蘭波這麼回了魏爾倫一句「沒有麵包我們可以不吃啊,我們有詩啊!」
魏爾倫聽了以後非常生氣,覺得蘭波不可理喻,於是他就自己一個人回法國了。
藍波自己一個人在非洲,而為了生存下去,不得已也開始去打工賺錢維持他寫詩的夢想了。
這個故事是想跟大家說,夢想是我們追求的,但是請讓自己擁有足夠的生存能力。
有家可以回,有飯可以吃,有衣可以穿,在這些基礎之上,我們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好,我們的婚姻和愛情也會有更美好的模樣。
詩與遠方是愛情的模樣
如果過日子真的只是「過」日子,那麼人生也未免太過無趣。
那些溫暖關懷的話語,那次陽光明媚的遠行,那場潸然淚下的電影,那頓精心準備的晚餐,那些所有生命中為之感動的事,都是我們的詩和遠方,這不僅僅是浪漫,也是情感的表達和流動。
兩個人相知相愛相守,需要共同的付出和呵護,愛情也不是一個人單方面努力就能夠茁壯成長的。
互相溝通,互相成長,在柴米油鹽中過出自己的幸福滋味,是每一份愛情的成長必修課。
愛情的模樣,是你祝她生日快樂的一束鮮花,是她在你辛苦回來時遞上的熱茶,是有什麼事第一時間想要跟她分享的喜悅,是她精心為你準備的一頓好飯。
沒有人能夠脫離經濟基礎單純地活著,也沒有人能只是為了機械地活著而活著。
我們都需要舒適富足的環境來滿足日常的生存,我們也需要愛情的滋養來撫慰我們的心靈。
那些認為婚姻到最後只不過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過日子的人,到最後可能都把曾經的愛人變成了同居的室友。
而那些把愛情過成了詩和遠方的人,生活也會變得更加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