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 粵劇經典劇目

2021-03-01 舊予新造

《帝女花》是1957年首演的一場粵劇的名稱。作者是唐滌生。本劇背景是明末崇禎六年,國勢積弱多年,崇禎帝雖欲勵精圖治,但因飽受沉重壓力,用人不當,國勢日益衰弱。戲曲講述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悲情愛情故事。

戲曲簡介

粵劇《帝女花》為戲曲大師唐滌生50年代末所撰,唐用詞優雅感人,加上他大量採用古典,重視樂曲的配合,令到他的劇本更覺典雅。1957年首演,是香港著名粵劇編劇家唐滌生在1957年6月的作品,非常著名,也是任劍輝和白雪仙的粵劇戲寶,更是仙鳳鳴粵劇團最為人傳頌的粵劇。

故事劇情

故事講述明末思宗長女長平公主年方十五,因奉帝命選婿,下嫁太僕之子周世顯,無奈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城,皇城遂破,崇禎手刃眾皇女後自縊。長平公主未至氣絕,被周鍾救返藏於家中。後來清軍滅了闖軍,於北京立國。長平公主知悉周鍾欲向清朝投降,幸得周鍾之女瑞蘭及老尼姑之助,冒替已故女尼慧清,避居庵中。世顯偶至,遇上扮作女尼的長平公主,大為驚愕,幾番試探下,長平重認世顯。然而此事為清帝知悉,勒令周鍾威迫利誘他們一同返宮。夫妻二人為求清帝善葬崇禎,釋放皇弟,遂佯裝返宮,並在乾清宮前連理樹下交拜,然後雙雙飲砒霜自殺殉國。

《搜書院》本是流傳於海南地區的民間故事,20世紀50年代,海南瓊劇將之搬上舞臺,後被移植成粵劇,經粵劇著名表演藝術家馬師曾、紅線女主演並登上銀幕。

故事劇情

故事發生在清朝,書院門生張日曼在坡地上遊覽時,撿到金釵一枚。在回書院的路上遇到前來尋找丟失金釵的婢女紫英,原來金釵的主人是鎮臺的愛妾。張日曼將金釵交還,張日曼欽佩紫英的聰敏,並對紫英的僕婢生活深表同情,紫英為日曼的人品所感動。於是,兩人互表愛慕。鎮臺知情後,想要強娶紫英為小妾,紫英不從,慘遭毒打,於是逃到瓊臺書院找張日曼求救。鎮臺派兵包圍了書院,書院校長謝寶出於義憤,將紫英藏在自己坐的轎子裡,擺下「空城計」,使鎮臺搜查書院撲空。紫英脫險後,幾經周折,最終和張日曼結成連理。

《紫釵記》由金鳳影業公司於1977年出品的粵劇愛情片。該片由李鐵執導,龍劍笙、梅雪詩、梁醒波、靚次伯、朱劍丹、言雪芬等領銜主演。該片講述了主人公李益和名妓霍小玉曲折的愛情故事。

故事劇情

才子李益與好友崔允明、夏卿訪豔,李益借拾釵結識名妓霍小玉,更結成夫婦。惟盧太尉欲納李益為婿,故派遣他往邊關鎮守三年以分隔李益、小玉,小玉為照顧允明,不惜典當家產,當盧太尉迫允明、夏卿勸李益拋妻另娶時,允明為報答小玉之恩而拒令,慘遭打死。李益被召返京,盧太尉設計令李益誤會小玉賣釵再嫁,更迫他娶盧太尉的女兒。小玉聽聞李益將娶盧太尉的女兒,到廟宇向神像哭訴,遇黃衫客向她問明原委,黃衫客把李益擒返小玉家,二人始知三年分隔乃因盧太尉之詭計所致。李益再被盧太尉擒回,黃衫客教小玉闖盧府搶夫,最後他更出現救李益、小玉,原來他是當朝四皇爺,當場把盧太尉革職定罪,令李益、小玉破鏡重圓。

柳毅傳書又稱柳毅奇緣,是一個古老的中國民間愛情傳說故事。依據李朝威《柳毅傳》改編的戲劇經典劇目,也是越劇流派——「竺派」藝術的代表性劇目。

故事劇情

寫秀才柳毅赴京應試,途經涇河畔,見一牧羊女悲啼,詢知為洞庭龍女三娘,遣嫁涇河小龍,遭受虐待,乃仗義為三娘傳送家書,入海會見洞庭龍王。錢塘君驚悉侄女被囚,趕奔涇河,殺死涇河小龍,救回龍女。三娘得救後,深感柳毅傳書之義,請乃叔錢塘君作伐求配。柳毅為避施恩圖報之嫌,拒婚而歸。三娘矢志不渝,偕其父洞庭君化身為漁家父女同柳家鄰裡相處,與柳毅感情日篤,遂以真情相告。柳毅與她訂齊眉之約,結為伉儷。

《三笑姻緣》,又名《點秋香》,劇中主要描寫江南大才子唐伯虎與無錫華鴻山太師婢女秋香的戀愛故事。唐伯虎在蘇州山塘寺遊玩時,遇到無錫華太師的夫人前來進香。華夫人四個貼身丫環中的秋香,姿色豔麗,唐伯虎一見鍾情。進香完畢,秋香隨華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也連忙乘小舟追趕。途中曾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痴,以為秋香已鍾情於自己,只是苦於無法接近。最後終於想出一計,自己賣身進華府為書童,逐漸贏得華府器重,後又設計,終於與秋香結成良緣。

戲曲簡介

戲劇家 湯顯祖的代表作《 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 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在 江南蘇杭一帶, 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 戲曲,而《 牡丹亭》則一直是 崑曲的 保留劇目。《 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 杜麗娘與 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故事劇情

《牡丹亭》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遊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裡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遊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

唐滌生根據崑劇《幽閨記》及南戲《拜月亭》改編。

故事劇情

兵部尚書王鎮奉旨出使平寇亂,與家人失散,其女瑞蘭尋找母親,途遇也在尋找胞妹瑞蓮的蕪湖人氏蔣世隆。二人在風雨中結成患難知己,由世隆結義兄秦興福為媒撮合成婚。戰亂平息後,王鎮公畢回鄉巧遇瑞蘭,知其下嫁貧寒的世隆,藉故迫女與世隆斷絕夫妻情,更謊報瑞蘭死訊,以絕世隆痴心。世隆難耐痛楚,抱石投江自盡。後獲救改名赴考,高中狀元。在玄廟觀月致祭瑞蘭時,卻意外和瑞蘭在拜月亭內相見,得知真相及親妹已為王府收養後,夫妻、兄妹一家團圓。此劇1958年由香港麗聲劇團首演,何非凡、吳君麗、麥炳榮、鳳凰女、梁醒波、白龍珠等主演。

《再世紅梅記》是仙鳳鳴粵劇團的一個粵劇劇目,劇本改編自明朝周朝俊之紅梅記。《再世紅梅記》是唐滌生的最後作品,唐氏即死於觀賞此劇首演時《脫井救裴》一段。

故事劇情

錢塘裴禹遊玩西湖之際,邂逅奸相賈似道之妾李慧娘,二人發乎情,止乎禮,惺惺相惜,互相讚美之餘,仍無奈要分離。

賈似道知悉後,一時妒恨,將慧娘殺了。後聞得退職總兵頭之女昭容貌美非常,兼且酷肖慧娘,遂欲得之為妾。盧桐欲拒無策,裴生示意昭容扮成瘋女,杜絕賈相之色心。可惜被賈似道洞悉其情,假意放走昭容,卻將裴生拘禁於相府內,圖謀殺之。

慧娘陰魂不息,化成厲鬼,知悉賈似道的陰謀後,遂將裴生救走。賈似道以為是其妾所為,大怒,而慧娘之鬼魂亦於此時出現,痛懲奸相,再與裴生趕赴揚州會見昭容,抵步時,正值昭容相思魂斷之際,慧娘遂得借昭容之身還魂,與裴禹成婚。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也是元雜劇悲劇的典範。此劇講述了一位窮書生竇天章為還高利貸將女兒竇娥抵給蔡婆婆做童養媳,不出兩年竇娥的夫君早死。張驢兒要蔡婆婆將竇娥許配給他不成,將毒藥下在湯中要毒死蔡婆婆結果誤毒死了張父。張驢兒反而誣告竇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後做成冤案將竇娥處斬,竇娥臨終發下「血染白綾、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願。竇天章最後科場中第榮任高官,回到楚州聽聞此事,最後為竇娥平反昭雪。

《竇娥冤》是中國著名悲劇之一,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名劇,約有八十六個劇種改編、演出過此劇。此劇現存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今名家雜劇》本、《元曲選》、《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故事劇情

楚州貧儒竇天章因無錢進京趕考,無奈之下將幼女竇娥賣給蔡婆家為童養媳。竇娥婚後丈夫去世,婆媳相依為命。蔡婆外出討債時遇到流氓張驢兒父子,被其脅迫。張驢兒企圖霸佔竇娥,見她不從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挾竇娥,不料誤斃其父。張驢兒誣告竇娥殺人,官府嚴刑逼訊婆媳二人,竇娥為救蔡婆自認殺人,被判斬刑。竇娥在臨刑之時指天為誓,死後發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後來果然都應驗。三年後竇天章任廉訪使至楚州,見竇娥鬼魂出現,於是重審此案,為竇娥申冤。舞臺上常演的有《斬娥》一折。

粵劇在清廷迫害之後有機會復興,加入了一場「排場」戲,照例在每一臺戲公演前先上演。這臺戲描述戰國時候,鬼谷子學生蘇秦到六國遊說合縱之計,目的是破壞同學張儀連橫之計,保護、聯合六國不被強秦所侵。蘇秦口才了得,受六國諸侯六國國相,佩六國相印,一時光彩無人能及。粵劇的六國大封相由全班上下幾十人演出,並且從角色崗位中知道某人的身份職位。

花田八喜其後,卞生上京赴考。卞生高中回歸與月英成婚之日,正小霸王周通從湘江回來之日,卞生斥責周通不是,各人和好如初,有情人終成眷屬。

故事劇情

有劉員外者,年屆古稀,有一子一女,子名嘉齡,女名月英,婢春蘭,美而慧黠,適花田盛會,春蘭陪小姐往花田遊春,藉以物色才郎,員外許之。

月英於花田渡仙橋畔遇一賣字書生卞磯,月英藉寫扇為題,與卞磯一見鍾情。春蘭臨行之時,囑卞生勿離去,蓋有紅鸞帖請卞生入劉府也。然而,陰差陽錯下,劉府傻僕錯邀小霸王周通回府。

周通以員外拒婚,聲明於兩日之內不送女過門即行搶親,春蘭私往花田見卞生共謀脫身之計。二人商議之下,決使卞生反串女裝入府與小姐相見。在卞生反串後與小姐在牡丹亭相會之日,即周通搶親之時,周通竟錯搶卞生以為小姐,並搶去春蘭為陪嫁丫環。

新婚之夜,卞生於春蘭百思不得脫身之時,捕差朱同、雷橫往捕周通,周通遂隨捕差到衙。並以妹玉樓伴卞生洞房,於是小春蘭醋海翻波。嘉齡曾私戀春蘭,乘周通去衙之時,卒眾冒死來搶,卻搶錯玉樓以為是卞生,並遍尋春蘭,不得。原來春蘭與卞生慝於別處。

其後,卞生上京赴考。卞生高中回歸與月英成婚之日,正小霸王周通從湘江回來之日,卞生斥責周通不是,各人和好如初,有情人終成眷屬。

是廣州以鹿創意旗下的文創品牌,以傳播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為初心,為大家帶來更多更有趣的傳統文化全新創意的文創產品。

關於以鹿:公眾號ERU_DESIGN/以鹿品牌

        廣州以鹿策劃創意有限公司是一家為客戶提供專業卡通品牌解決全案的策劃創意公司,專註解決卡通品牌中形象設計、傳播營銷、周邊衍生、樣品成型等四大動漫應用難題,協助企業在品牌形象、應用素材、內容傳播、產品延伸等環節中建立多維度的卡通形象傳播系統;讓IP形象全面貫穿品牌文化,實現後續的IP的多元化落地變現。

 歡迎各類IP授權合作,與IP創意合作聯繫:020-34003603

相關焦點

  • 領略經典,傳承戲曲神韻!「粵劇名家精品劇目傳演」即將開演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尹春芳)由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資助,深圳市粵劇團承辦的「粵劇名家精品劇目傳演」於11月19日、20日在深圳戲院上演。本次活動,旨在樹立藝術標杆,保護優秀劇目,傳承粵劇經典留存精彩影音。
  • 經典粵劇《玉簪記》重排,粵劇名家蔣文端、林家寶聯袂出演
    經典粵劇《玉簪記》重排,粵劇名家蔣文端、林家寶聯袂出演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祝燕彩  2020-10-10 一首詞,兩下緣,三生迷,
  •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迴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了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粵劇盛宴。《昭君出塞》、《關漢卿》之「決寫竇娥冤」、《洪承疇》之「懲奸」、《搜書院》之「步月抒懷」、《苦鳳鶯憐》之「廟遇」、《刁蠻公主戇駙馬》之「三步一拜」、《山鄉風雲》之「智鬥/破堡」等馬、紅流派藝術經典作品。
  • 第八屆羊城粵劇節精彩開鑼 雲展播優秀劇目和粵劇電影
    羊城粵劇節自1990年開辦,迄今已成功舉辦過七屆,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最具權威性的粵劇文化交流品牌。11月17日至25日,羊城粵劇節將不間斷推出優秀劇目展演、華人華僑社團粵劇粵曲聯展、粵劇電影展映、粵劇研討會以及粵劇名師講座、藝術沙龍等活動。
  • 錄製粵劇古腔,年逾八旬粵劇名醜生葉兆柏留下寶貴財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張霖 盛春原圖/主辦方提供近日,在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錄音棚,粵劇中國保護中心邀請粵劇名家、著名粵劇醜生、粵劇八和會館鑾輿堂榮譽主席葉兆柏錄製多個粵劇行當古老唱腔。
  • 粵劇
    三十多年來,思想和藝術質量較高、比較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傳統劇目,有《平貴別窯》、《羅成寫書》等。新編的歷史題材和現代題材劇目中,影響較大的,有《搜書院》、《關漢卿》。移植改編的劇目所佔比重最大,其中較好的有《柳毅傳書》、《寶蓮燈》。粵劇 - 歷史沿革粵劇的發源與發展 粵劇,又稱「廣府大戲」,發源於佛山,其源流可溯道明嘉靖年間。
  • 粵劇名家齊聚酷狗直播,共同呈獻「七一」主題粵劇晚會
    7月1日,「風展紅旗如畫——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主題粵劇晚會」在酷狗直播等網絡平臺上演。來自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珠海市文化館、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的粵劇名家齊聚廣東粵劇藝術中心,用紅色經典粵劇曲目獻禮、致敬,並以網際網路直播的創新形式推廣粵劇這一富有嶺南特色的世界級「非遺」文化。據統計,本場活動累計線上觀看人數超35萬。
  • 改編經典劇目、讓戲曲走進校園,粵劇演員吳非凡——老劇唱出新味道
    吳非凡在粵劇《白蛇傳》中的表演。鄭迅 攝核心閱讀在傳統唱腔的基礎上融合現代聲樂唱法、在音樂使用上結合時尚元素,粵劇演員吳非凡立足傳統、求新求變,為古老粵劇增添青春色彩,讓粵劇與時俱進。她還將粵劇帶進校園,將粵劇藝術傳承下去。
  • 【粵劇】幕後人物
    馬師曾與楊子靜再度合作,塑造了《搜書院》中的「謝寶」、關漢卿等一個個經典角色。  楊子靜寫劇本總是精雕細琢,為一句唱詞反覆推敲。靜公注重劇本語言的文學性,講究文採和韻律,常借詩詞典故來描寫人物。粵劇導演陳酉名贊楊子靜的劇作:有時語義雙關,妙趣橫生;有時如哲理般奧妙,令人深思。
  • 讓粵劇精品追趕線上線下演播風口
    由廣東粵劇院和廣州粵劇院共同打造、集合了當今粵劇界最強演出陣容的粵劇《譙國夫人》以「粵劇之美、粵劇之悅、粵劇之魅、粵劇之興」展示了粵劇在『守正創新』方面的成果。《夢·紅船》《譙國夫人》在北京巡演期間,國內主流媒體對此次巡演給予了廣泛關注,在京城颳起了粵劇「旋風」。三線並進:出人出戲出效益精品劇目創排永遠是劇院藝術創作的核心任務。
  • 一大波粵劇電影在路上
    在剛剛閉幕的第八屆羊城粵劇節上,粵劇電影展映是一大亮點,粵劇節期間共有20部粵劇電影輪番展映。粵劇電影既優化了粵劇藝術的產品供給,也對粵劇傳播有著重要意義。據悉,接下來,廣州粵劇院還有多部經典粵劇被陸續搬上大銀幕,將進一步激發粵劇的傳統活力,拓展粵劇藝術的發展空間。
  • 廣東擬建粵劇資源保護清單 設立「粵劇日」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廣東省法制辦10日就《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規定(草案送審稿)》
  • 著名粵劇花旦陳韻紅:借力灣區建設加速粵劇融合
    陳韻紅和搭檔黎駿聲合作《大唐胭脂》的劇照。  受訪者供圖 移居香港15年打響個人品牌 隱匿在桂花崗一片老居民樓的廣州粵劇院,是陳韻紅在廣州排演劇目的大本營。周二一大早,她按時來到劇場,與團隊排練《六國大封相》。
  • 百戲盛典 直播預告|粵劇《胡不歸》
    新中國成立後,粵劇藝術有了顯著的發展和提高,佳作紛呈、大放異彩,湧現出《搜書院》《關漢卿》《山鄉風雲》等經典劇目;紅線女的《昭君出塞》《荔枝頌》等粵曲更是歷唱不衰,風靡海內外。六十餘年創作排演了600多個粵劇劇目。其中,《搜書院》《關漢卿》《山鄉風雲》《柳毅傳書》《荊軻》《夢斷香銷四十年》《倫文敘傳奇》等不僅成為劇院的保留經典劇目,並已被各個粵劇院團爭相排演而成為其常演不衰的劇目。
  • 粵劇-戲劇上的明珠!
    在3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粵劇藝術湧現了無數優秀曲目,產生了無數名家大師,成為嶺南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於嶺南等粵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
  • 細說粵劇臉譜
    粵劇過去稱為大戲 ,花臉化妝稱為開面 ,也就是「別開生面 」。你 多畫一點 ,他少畫一點 ,還沒有譜 ,靠的是師徒相授。1963年 ,廣東省劇協搜集、繪編了 《粵劇臉譜集》,才有粵劇臉譜。粵劇臉譜是 粵劇藝術家 根據對各種人物的理解 ,用比較固定的圖案和色彩做臉部化妝 ,確定每個人物所特有的臉部造型圖式。
  •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在穗開機
    《南越宮詞》、《睿王與莊妃》之後,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聯合攝製,廣州市廣播電視臺與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第四部粵劇電影。影片由國家一級編劇、導演鄧原與青年導演潘鈞執導,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的黎駿聲、陳韻紅分飾男女一號。
  • 粵劇名伶舊照片的故事
    據白超鴻等人回憶,這張照片是大家參加粵劇青年演員集訓班時,在課餘時間合影的。      筆者近日採訪了「粵劇界活字典」之一的粵劇老藝術家葉兆柏老師。葉兆柏老師說,照片應該是1958年省市粵劇團大合併前的1957年合影的。照片中的李豔霜鮮為人知,由於李豔霜身材高大,說話較粗亢,有點男子性格,戲行內稱她為「大牛霜」。
  • 粵劇仍有老廣愛 傳承面臨四障礙
    這一劇目多次進入大學巡迴演出,深受追捧;2010年2月,由著名喜劇明星麥嘉編劇和主演的原創粵劇《痴英臺憨山伯》在廣州首次試演,主演甚至帶領觀眾唱起《老鼠愛大米》。崑曲《紅樓夢》可以說是近年來崑曲界的「大滿貫」冠軍,不僅入圍國家舞臺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獲評中國崑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還讓北京捧回闊別十年的文化部文華大獎。與此同時,它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演出68場,票房收穫700餘萬元,是近年來新創劇目中演出場次最多、票房最高的一部。
  • 《三春審父》事件與粵劇「戲改」
    廣州市解放三年間,粵劇舞臺上竟出現了 1700多出劇目,可見廣州劇目審查之寬鬆。粵劇舞臺上機關布景、膠片服裝仍十分盛行。在新編粵劇劇目《白毛女》中,白毛女還穿亮片、塗指甲油,大春從觀眾席走上舞臺出場。[3]雖然並非粵劇的全部活動區域都如此寬鬆,極端地區如東江專區完全禁止粵劇在劇場演出,致使當地戲班生存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