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khoi Su-35系列多用途戰鬥機

2020-12-23 yikecat

蘇霍伊Su-35(俄文:Сухой Су-35;北約報告名稱:Flanker-E「側衛E」)是Su-27防空戰鬥機的兩種改進衍生產品的命名。它們是由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廠製造的單座、雙發、超機動飛機。

第一種改型是蘇聯在1980年代設計的,作為對Su-27的改進而被稱為Su-27M。這種衍生產品結合了鴨翼和多功能雷達,該雷達將飛機變成了多用途飛機,並對其結構進行了加固,以應對更大的重量。第一架原型機於1988年6月進行了首飛。由於蘇聯解體導致飛機無法大規模生產,蘇霍伊將飛機重新命名為Su-35,以吸引出口訂單。生產的14架飛機用於試驗和驗證;一架有推力矢量發動機,因此而產生的Su-37用作技術驗證機。在1990年代後期還製造了類似於Su-30MK家族的唯一一架Su-35UB雙座教練機。

2003年,蘇霍伊開始對Su-27進行第二次現代化,以作為過渡期間的飛機,等候蘇霍伊PAK FA(Su-57)計劃的發展。也被稱為Su-35,與Su-27M相比,此改型具有重新設計的座艙和火控系統,並以推力矢量發動機來代替鴨翼。該型號於2008年2月首飛;儘管該機是為出口而設計的,但俄羅斯空軍在2009年成為飛機的啟始客戶,其生產改型稱為Su-35S。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印尼空軍也已訂購了該機。

設計和開發

升級Su-27

第一種獲得Su-35命名的飛機設計起源於1980年代初,在Su-27進入蘇聯軍隊服役的時候。Su-27的最終生產型使用了T-10S的工廠代碼,於1983年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KnAAPO)開始進行批量(「連續」)生產。次年,此Su-27型在蘇聯國土防空軍中達到了初始作戰準備。蘇霍伊設計局於1982年開始研製升級的Su-27改型,並於1983年12月由蘇聯部長會議命令,以Su-27為基礎開發Su-27M(T-10M)。在曾擔任Su-27總設計師的董事長米哈伊爾·西蒙諾夫的監督下,尼古拉·尼基京將在整個計劃的大部分時間內領導設計工作。

Su-27M完全共同了Su-27的翼身融合體設計,而Su-27M與基本型的明顯區別是增加了鴨翼,即機翼前面的小升力面。於1985年使用一架試驗飛機進行了首次試驗,鴨翼與重塑的機翼前緣延伸部分相輔相成,以消除大迎角下抖振這樣的方式改變了氣流的方向,並使機體能夠承受10G的機動動作 (而不是Su-27上的9G),而無需額外的結構加固。更重要的是,當使用放寬穩定性設計並伴隨電傳操縱飛控系統時,氣動布局改善了飛機的機動性;它使飛機能夠在保持前進動力的同時使其機頭超過垂直面短暫飛行。因為如此,理論上,在戰鬥中,飛行員可以在兩秒鐘內將Su-27M猛地拉起120度,並向目標發射飛彈。與T-10S設計相比,其他明顯可見的變化包括較高的垂直尾翼,提供空中加油以及使用雙輪前起落架來支撐較重的機身。

除了增強機動性之外,另一個使Su-27M與初始設計區別開來的特徵是新的火控系統。 該系統的核心是具有脈衝都卜勒跟蹤功能的N011 барс「雪豹」(直譯為「豹」)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使其能夠探測地平線以下的目標。雷達首先安裝在第三架原型機上,將Su-27M從簡單的防空戰鬥機改造為能夠攻擊地面目標的多用途飛機。與Su-27能夠跟蹤10個目標,一次只能將兩枚飛彈對準一個目標的N001 Меч「劍」雷達相比,新的雷達能夠跟蹤15個目標,並同時將飛彈對準其中6個。飛機前面的N011雷達超重,因此需要增加鴨翼;工程師將只會在後來發現這些裝置的氣動優勢。另外,N012自衛雷達安裝在向後伸出的尾梁上,這使該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配備這種雷達的飛機。飛機的其他變化包括使用升級的渦扇發動機,以及在飛機的結構中增加使用輕質複合材料和鋁鋰合金。

試驗與驗證

T10-24實驗機於1985年製造出來。1987年,蘇霍伊在莫斯科的試驗工廠開始以T-10S機體改裝第一架原型機(命名為T10M-1)。儘管它有鴨翼,但第一架原型機像隨後的幾架飛機一樣,缺乏新設計的許多外部改動。它於1988年6月28日進行了改裝後的首飛,由奧列格·崔駕駛,接著是1989年1月的第二架原型機。在改裝了兩架Su-27M原型機之後,飛機的實際生產被轉移到了該國的遠東地區,由KnAAPO進行生產。第三架飛機(T10M-3)是首架新造的Su-27M,由KnAAPO首次製造,並於1992年4月首飛。到那時候,蘇聯解體了,而隨之而來的整個1990年代的俄羅斯經濟危機意味著最初於1996年至2005年間批量生產飛機的計劃被放棄了,該機被用作實驗試驗臺,以驗證鴨翼、飛行控制系統和推力矢量技術。到1995年,總共製造了2架原型機、9架可飛行的預生產型和3架生產型飛機;生產型飛機於1996年交付給俄羅斯空軍進行武器試驗。

到蘇聯解體之時,蘇霍伊一直在向高級國防和政府官員展示Su-27M。在1992年範堡羅航展上向西方觀眾首次亮相後,該公司將飛機重新命名為Su-35。飛機隨後在國外進行了飛行表演,以吸引出口訂單,從1993年11月在杜拜開始,維克多·普加喬夫駕駛其在觀眾面前與一架Su-30MK進行了模擬空戰。飛機此後飛抵柏林和巴黎,並將是莫斯科的MAKS航展上的常規節目。在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期間,在蘇霍伊於韓國進行的不成功的推銷活動中,俄羅斯政府批准了飛機的出口;該公司還向巴西,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推銷該機。

隨著Su-27M飛行試驗計劃的進行,工程師發現飛行員在某些機動動作(例如普加喬夫的眼鏡蛇)中無法保持對飛機的主動控制。因此,第11架Su-27M(T10M-11)於1995年配備了推力矢量發動機噴管,由此產生的Su-37技術驗證機於1996年4月2日首飛。其還試驗了增強的N011M雷達,第12架發展的Su-27M也是如此。Su-37在接近零空速飛行時保持高迎角的能力,吸引了媒體相當大的關注。其後來獲得了不同的發動機,並更新了電傳操縱系統和座艙系統,以進行評估。

除了單座設計外,還製造了雙座飛機。KnAAPO自己的工程師與蘇霍伊合作設計了Su-35UB,以便將推力矢量發動機與Su-27M的特徵相結合。該機是由一架Su-30MKK機體改進而成的,於2000年8月7日進行了首飛,然後用作航空電子設備試驗臺。雖然最初的Su-27M由於缺乏資金而從未進入量產,但蘇霍伊完善了Su-27M使用的鴨翼和Su-37的推力矢量技術,後來將它們應用於印度空軍的Su-30MKI雙座戰鬥機。第十架Su-27M(T10M-10)也用作土星AL-41FS發動機的試驗臺,該發動機打算用於蘇霍伊Su-57(以前以「 PAK FA」的縮寫命名)噴氣式戰鬥機。

現代化

由於需要更新俄羅斯老化的Su-27飛機機隊,蘇霍伊和KnAAPO於2002年開始將玻璃座艙和改進的火控系統(可容納種類繁多的武器)整合到現有的空軍飛機上。Su-27SM實際上被稱為改進型飛機,於2002年12月首飛。該計劃的初步成功導致蘇霍伊於2003年12月繼續進行了後續現代化計劃。該計劃內部被稱為T-10BM,目的在於對機身進行更徹底的重新設計,以縮小俄羅斯飛機與國外第四代飛機之間質的差距。由此產生的設計,也被命名為Su-35,將在蘇霍伊Su-57第五代戰鬥機投入使用之前作為臨時解決辦法,該機將包含許多特徵。此外,該飛機將成為出口市場上Su-30MK雙座設計之外的單座選擇。

在許多方面,T-10BM在外觀設計上比Su-27M更像Su-27。在對推力矢量發動機和Su-27M的氣動布局進行試驗期間,蘇霍伊得出結論,由於鴨翼取消而導致的機動性損失(其設計使機體承受了重量損失)可以通過增加推力矢量噴管來補償。航空電子設備和雷達領域的工業進步也減輕了此類部件的重量和尺寸,使飛機的重心向後移動。因此,設計師拆除了Su-27M上的鴨翼(和背部減速板);垂尾的尺寸、後座艙駝峰和尾梁也減小了。由於如此改變,以及增加了鋁和鈦合金及複合材料的使用,設計師減少了飛機的空重,同時保持了與Su-27M相似的最大起飛重量。

雖然Su-27M設計的航空電子設備賦予了飛機名義上的多用途戰鬥機稱號,但與俄羅斯空軍進行的飛行試驗顯示,有效部署飛機武器存在困難。依照《航空周刊和太空技術》的報導,空軍飛行員將在阿赫圖賓斯克和利佩茨克的飛機上進行的武器試驗形容為「負面經驗」,特別強調了座艙布局及其對單個飛行員工作量的負面影響。因此,設計師,試飛員和航空電子軟體專家一起工作,重新設計了座艙及其輔助系統,並改善了人機接口。飛機航空電子設備套裝的信息管理系統已改變,這樣,它現在擁有了兩臺數字計算機,以處理來自飛行和火控系統的信息。然後將信息顯示在兩個9英寸×12英寸(23釐米×30釐米)多功能液晶顯示器上,該顯示器取代了Su-27M上的小型多功能陰極射線管顯示器。飛行員還可以在平視顯示器上查看關鍵的飛行情報,並配備了「手不離杆」(HOTAS)操縱系統。

Su-35使用了強大的N035 ирбис-E「雪豹」無源相控陣(PESA)雷達,這是對N011M雷達的進一步改進,該雷達已在Su-27M試驗臺上進行了評估,並被視為Su-35火控系統的核心。雷達平均輸出功率5kW到20kW之間。它能夠探測到遠達400公裡(250英裡;220海裡)處的空中目標,且能夠跟蹤三十個空中目標並同時與其中八個進行交戰;除此之外,多功能雷達能夠使用合成孔徑模式提供高解析度的地面圖像。該機在座艙前面配備了OLS-35光電瞄準系統,以提供其他形式的跟蹤,包括紅外搜索和跟蹤。為了防禦敵方的跟蹤,Su-35配備了L175M Хибины-M「希比內山」電子對抗系統,而工程師則將雷達吸收材料應用於發動機進氣道和發動機壓縮機的前級,以將蘇-35的正面雷達截面減半,並縮小敵方雷達的探測距離。多用途Su-35能夠部署高達300公裡(190英裡)射程的空空飛彈,並能夠攜帶重型Оникс「縞瑪瑙」反艦巡航飛彈以及大量空對地武器。

Su-35由一對土星AL-41F1S(以前稱為產品117S)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以Su-27M的AL-31F發動機為基礎,它與Su-57更強大的土星AL-41F1(產品 117)共有一些核心設計。該機配備了推力矢量噴管,其旋轉軸傾斜了一個角度,類似於Su-30MKI和Su-57上的布局。噴管在一個平面上進行俯仰操作,然而傾斜使飛機能夠通過每臺發動機噴管的差動矢量來同時提供橫滾和偏航。Su-35的推力矢量系統以及綜合飛行和推進控制系統使飛機能夠獲得「超機動性」,從而使其能夠在低速完成過失速機動。這不同於西方的空戰學說,後者強調維持戰鬥機的動能。

Su-35的發動機在不使用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維持超音速的能力有限。依照《澳大利亞空中力量》智囊團的卡洛·科普說,這種「超巡航」特徵使Su-35能夠以更高的速度和高度與對手交戰,並將其遠程飛彈的射程增大30%至40%。他提及該機成熟的機身和先進技術的精心平衡組合,實際上使Su-35能夠在對抗F-35隱形戰鬥機時獲得有利的交換比。蘭德公司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Su-35每損失一架就能擊落2.4架F-35;然而,美國國防部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駁斥了對該機的批評,聲稱它在空對空戰鬥中的效率比除了F-22以外的任何其他飛機高400%。

試驗與生產

設計工作完成之後,KnAAPO製造了第一架原型機,於2007年中期完成。Su-35-1原型機接著被移交給茹科夫斯基機場的格羅莫夫飛行研究所,為首飛做準備。2008年2月19日,謝爾蓋·博格丹在茹科夫斯基將飛機升空進行了55分鐘的首飛,伴隨著一架Su-30MK2擔任的追逐飛機。博格丹後來於10月2日在KnAAPO的澤姆吉機場駕駛第二架原型機進行了首飛。飛行試驗計劃預計需要三架飛行原型機,但在2009年4月26日,在其預定首飛的前一天,第四架Su-35(有一架靜力試驗機)在澤姆吉機場快速滑行時被摧毀。飛機撞到跑道盡頭的障礙物並被大火燒毀;飛行員彈射出來並被燒傷。事故的原因是發動機管理系統發生故障,因此導致加力燃燒室未關閉。

Su-35計劃主要針對出口市場。在飛行試驗計劃的早期階段,蘇霍伊估計有160架飛機這樣的一個市場,特別著重於拉丁美洲,東南亞和中東。一些候選國家,如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和印度,已經是Su-30MK家族的用戶。由於飛機將於2010年開始可用於出口,因此48架Su-35S飛機的實際啟動訂單已由俄羅斯國防部在2009年MAKS航展上簽訂(作為價值25億美元的64架戰鬥機大型交易的一部分)。在2013年巴黎航展上該機型的國際首次亮相期間,蘇霍伊母公司聯合飛機公司總經理米哈伊爾·波戈相聲稱,估計有200架飛機的需求,在國內和出口市場之間平均分配。直到2015年底才與中國籤訂了第一份出口合同;到那時候,俄羅斯政府已籤訂了50架飛機的後續訂單。

除了在2009年MAKS航展上的啟動訂單外,俄羅斯政府和國有VEB開發銀行還同意向蘇霍伊提供飛機生產所需的資金。2009年11月,KnAAPO(在成為蘇霍伊公司的一部分後於2013年更名為KnAAZ)開始製造首架生產型飛機,其總裝於2010年10月完成;到那時,飛行員和工程師已經成功完成了飛機系統的初步試驗。首架Su-35S於2011年5月進行了首飛,並將(與其他飛機一起)交付給阿赫圖賓斯克,與國防部一起開始了國家聯合試驗,以準備將飛機投入服役。由於Su-35S的生產與試驗同時進行,因此一些早期生產型飛機後來由於此類試驗而導致被改進。

2018年12月11日,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製造廠的移交儀式上,2018年的最後4架Su-35S戰鬥機被移交給俄羅斯空軍,其中包括該型號的第100架批生產飛機。

作戰史

俄羅斯

1996年,三架生產型Su-27M被交付給位於阿赫圖賓斯克弗拉基米羅夫卡空軍基地的空軍第929國家飛行試驗中心(GLITs),以進行武器試驗。在2001年,空軍決定移交幾架Su-27M,以重新裝備俄羅斯勇士特技飛行表演隊,因此該隊的飛行員對飛機進行了熟悉飛行。三架生產型和另外兩架預生產型Su-27M於2003年抵達該隊在莫斯科附近的庫賓卡空軍基地。然而,它們被用作表演機隊中其他飛機的備件來源。

最初,在2007年至2009年之間,製造了一架靜力原型機和三架可飛行的原型機(機身側面編號分別為901、902、904)。第三架(機身側面編號904)後來在其快速滑行期間撞到障礙物而被摧毀。

在2009年莫斯科MAKS航展上簽署了48架生產型飛機的首份合同。2011年5月下旬,蘇霍伊向阿赫圖賓斯克交付了首架Su-35S,與國防部一起進行了國家聯合試驗,為飛機的作戰服役做準備。在試驗開始之前,Su-35的航空電子設備和綜合防禦系統據報導未達到美國飛機的標準。試驗的兩個階段中的第一個階段於2011年8月開始。到2012年3月,兩架原型機和四架生產型飛機已進行了飛行,同時空軍試驗了該型號的技術性能,並於當年年底被評估為總體上符合要求。在2012年12月移交的一批六架生產型飛機中,有五架飛到了茹科夫斯基的格羅莫夫飛行研究所,這些飛機將於2013年2月開始第二階段試驗。該階段預定持續18個月,將專注於Su-35的武器和作戰機動性。

2013年12月,十二架生產型Su-35S戰鬥機被交付給空軍,2014年2月接著是另外十二架生產型飛機,其中十架移交給了駐遠東地區的第23戰鬥機航空團,而剩下的兩架完成國家聯合試驗最後階段的任務。移交標誌著飛機正式進入作戰服役。到那時,當初訂購的48架飛機中有34架已經交付,剩下的14架預計在2015年交付。幾架Su-35S後來被移交給利佩茨克,以進一步開發作戰戰術並培訓服役人員。俄羅斯的Su-35S也常駐芬蘭邊境附近的貝索維茨空軍基地以及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附近的中央角(Центральная Угловая)空軍基地。

將Su-35S引進俄羅斯空軍服役是俄羅斯2011-2020年國家軍備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是在2008年與喬治亞發生戰爭以後規劃的,目的是顯著增加俄羅斯軍隊的現代武器裝備數量。該機與Su-30M2和Su-30SM以及重型Su-34攻擊機一起交付。頭兩款是KnAAPO的Su-30MK2和伊爾庫特的Su-30MKI雙座出口型飛機的國內改型。據報導,在出口訂單銳減的情況下,同時購買原始Su-27的三款戰鬥機衍生產品是為了支持兩家飛機製造商。將Su-30M2用作Su-35的教練機。俄羅斯勇士特技飛行隊最初考慮將Su-35S作為該隊八架Su-27戰鬥機的主要替代者,選擇Su-30SM代替不過是因為雙座設計的便利;儘管如此,其在2019年11月也接收了四架新造的Su-35S戰鬥機。

Su-35S在2018年末獲得了全面作戰能力(FOC)。

2015年俄羅斯對敘利亞的軍事幹預

2016年1月30日,俄羅斯進行了首次戰鬥部署,將4架Su-35S戰鬥機部署到了敘利亞拉塔基亞省的赫梅姆空軍基地,作為俄羅斯在該國空中作戰的一部分。俄軍總參謀部軍官稱俄軍決定在戰鬥條件下,對Su-35進行試驗。這是在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由於據報導俄羅斯飛機入侵土耳其領空而導致緊張局勢加劇以後發生的。部署到敘利亞的Su-35S飛機將為進行戰鬥巡邏的Su-30SM以及執行轟炸任務的其他俄羅斯飛機提供空中掩護。它在敘利亞的戰鬥部署幫助發現並隨後解決了許多問題,例如飛機航空電子設備。依照聯合飛機公司總裁的說法,這也有助於在全球推銷飛機。

2019年8月20日,兩架從赫梅姆空軍基地起飛的俄羅斯空軍Su-35S在伊德利卜南部上空攔截了兩架土耳其空軍F-16,並迫使他們離開了敘利亞領空。2019年8月26日,兩架俄羅斯Su-35S在地中海上空攔截了一架準備對敘利亞發動第二波攻擊的以色列空軍飛機,迫使他們撤退。俄羅斯Su-35Ss於2019年9月10日再一次在敘利亞南部上空攔截了幾架以色列飛機,並阻止他們進行空襲。據說另一次攔截發生在2019年9月19日,當時兩架俄羅斯Su-35S攔截了準備在大馬士革郊區進行空襲的以色列飛機。2019年10月15日,當一架土耳其F-16戰鬥機試圖轟炸曼比季的敘利亞民主力量總部時,被俄羅斯Su-35S戰鬥機攔截並被迫撤退。2019年11月12日,俄羅斯Su-35S在大馬士革空襲期間攔截了一架以色列軍機。2019年12月7日,數架以色列飛機在試圖轟炸T-4空軍基地時被俄羅斯Su-35S戰鬥機攔截並被迫撤退。

中國

在1990年代初期,討論了Su-27M去中國的銷售協議。蘇霍伊官員在1995年宣布了與中國聯合生產Su-27M的建議,前提是北京同意購買120架飛機。然而,據稱俄羅斯外交部由於擔心涉及Su-27在中國生產的協議而阻止了Su-27M和Tu-22M轟炸機的銷售。

《漢和防務評論》揭露中俄於「許可協議」中協議交易24架Su-35。2015年6月19日,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報導,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總裁尤裡·斯柳薩裡在巴黎航展上對記者說:計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籤訂出售24架Su-35的合同。

2015年11月19日俄羅斯「衛星新聞網」援引《生意人報》報導俄羅斯和中國政府籤署了價值20億美元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購買24架Su-35的合同,中國成為Su-35的第一個出口客戶。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總經理謝爾蓋·切梅佐夫證實此事。但2018年5月24日,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公司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SPIEF)表示,2015年籤署的24架Su-35S合同價值約25億美元。

儘管中國官員在2006年首次對現代化的Su-35設計表現出了興趣,但直到2010年,負責國防產品進出口的俄羅斯國有機構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才做好開始與中國政府就Su-35的銷售進行談判的準備。俄羅斯官員公開證實,談判已在2012年進行,當時籤署了購買飛機的協議草案。隨後有媒體報導和官方評論說,兩國已籤署了合同,飛機即將交付,但談判實際上直到2015年才結束。

由於對智慧財產權的擔憂,有關Su-35銷售的討論被證明是曠日持久的。由於中國對Su-27SK和Su-33進行了逆向工程以分別製造J-11B和J-15,因此擔心中國將會仿製機身並在出口市場上提供仿製設計。在某一階段,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要求中國提供禁止仿製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保證書。然而,業內消息人士認為,中國工業界是對AL-41FS1發動機和ирбис-E「雪豹」雷達感興趣。據外交官稱,中國對Su-35的發動機特別感興趣,因為該國已經在試飛J-11D了。據報導,雖然該機的航程,有效載荷和機動性均低於Su-35,但J-11D擁有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不是Su-35上並不先進的PESA雷達,而Su-35也可以藉本身優越的矢量推力發動機性能獲得解放軍空軍的青睞。各種報導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即中國工業需要縮小其發動機工業與美國,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技術差距。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堅決要求中國購買至少48架飛機,以抵消仿製的風險。克裡姆林宮於2012年末介入之後,飛機的最低數量降至24架。另一個貌似棘手的問題是中國人堅決要求該機要包括中國製造的零件和航空電子設備。克裡姆林宮再次介入並承認此要求,並允許交易繼續進行。這被視為是一項重大讓步,因為據報導此類零件的銷售利潤豐厚。合同不包括任何技術轉讓。

中國軍方於2016年12月25日接收了首批4架Su-35S,接著是2017年接收了十架,並於2018年接收了最後十架。解放軍的網站認為,隨著J-20的服役,俄羅斯已經了解到Su-35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市場上失去其重要性」;文章說:「因此,我們非常希望Su-35將是中國進口的最後一架(作戰)飛機」。Su-35S於2018年4月在PLAAF正式服役,其基地位於中國東南部的廣東省。

2017年5月媒體報導,南部戰區空軍某部Su-35S翼尖攜帶新型電戰吊艙首次曝光,研判為L-265 Хибины-M「希比內山」電子戰吊艙;同年有俄羅斯媒體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為Su-35S訂購30套價值5400萬美元(單套180萬美金)的L-265 Хибины-M「希比內山」電子戰吊艙。

2017年9月,有媒體報導俄羅斯同意向中國出口400具Su-35S配套的F-117S矢量推力發動機。

2017年11月媒體報導,俄羅斯最近交付的14架Su-35已抵達中國,剩下的10架將於2018年交付。

2018年9月20日,美國對中國裝備開發部及其負責人李尚福實施制裁,理由是其與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進行了「重大交易」,特別指出是中國在2017年購買了10架Su-35戰鬥機,以及在2018年購買了S-400地空飛彈系統相關設備。

根據2015年的合同,俄羅斯於2018年11月完成了向中國交付24架Su-35戰鬥機。該合同到2020年將全部履行。

2018年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發布消息證實Su-35赴南海參加聯合戰鬥巡航任務;同年4月的央視軍事頻道報導《中國空軍多型戰機成體系連續「繞島巡航」》中,展示了Su-35在東海與空警-2000、空警-500及轟-6K等一同進行繞臺巡航的畫面;5月11日首次證實Su-35參與繞島巡航。

2019年6月,俄羅斯向中國提議了第二批Su-35戰鬥機。

印度尼西亞

2014年底,俄羅斯向印度尼西亞提供了Su-35戰鬥機,該國試圖替換其老化的F-5E Tiger II「虎Ⅱ」機隊。次年,印度尼西亞國防部在歐洲戰鬥機「」颱風」、達索「陣風」、F-16和薩博JAS 39 Gripen「鷹獅」之前選擇了Su-35;國防部提及,印尼空軍對Su-27SK和Su-30MK2的熟悉是選擇飛機的原因。到2017年中期,雙方之間就Su-35的銷售進行的談判已進入後期階段,印尼政府隨後原則上同意對據報導的11架飛機進行農產品易貨交易。2018年2月,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最終確定了11架飛機的Su-35購買合同,價值11.4億美元。預計將於2018年10月首次交付,但被推遲到2019年。

彭博社在2020年3月12日報導稱,印尼由於美國的壓力而取消了交易,而是尋求就F-35的訂單進行談判。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主席德米特裡·舒加耶夫否認了這一說法,稱「沒有官方拒絕,沒有人給我們發送過這方面的任何文件,也沒有口頭告訴我們,所以我認為這是未經證實的消息」。2020年3月18日,印度尼西亞國防部副部長薩克蒂·瓦尤·德冷科諾證實,政府儘管面臨未知的「障礙」卻沒有撤銷採購。

埃及

據報導,2019年3月,埃及將從俄羅斯採購「超過兩打」 Su-35飛機,交易價值約20億美元,於2018年底最終確定。交付預計最早於2020年或2021年開始。然而,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副總裁謝爾蓋·科爾涅夫否認已籤署任何關於向埃及提供Su-35戰鬥機的合同。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警告埃及不要購買俄羅斯Su-35,他說:「我們已經明確表示,如果要購買這些系統,則CAATSA法案將要求對該政權進行制裁。」

2020年5月19日,俄羅斯開始為埃及生產Su-35。

潛在用戶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在1990年代中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對Su-27M進行了評估,但由於該國與法國的密切關係而購買了幻影2000。2015年,其官員他們的俄羅斯同行就涉及現代化Su-35的可能合同進行了談判。2017年2月,該國籤署了購買多架Su-35的初步協議,後來報導為24架,還與俄羅斯負責開發先進工業產品的國有企業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籤署了協議, 開發基於MiG-29的第五代飛機。

印度

由於價格昂貴,印度已經不願訂購蘇霍伊/HAL FGFA,而且據報導,印度和俄羅斯正在研究採用隱身技術(類似於F-15 Silent Eagle「沉默鷹」)對Su-35進行升級,以此作為FGFA(Su-57)更便宜的選擇。

阿爾及利亞

據報導,2019年12月27日,阿爾及利亞已籤署了14架Su-35戰鬥機的合同,作為大型軍事交易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購買Su-34和Su-57戰鬥機。然而,俄羅斯和阿爾及利亞政府都未曾證實此交易的存在。

土耳其

2019年7月,由於購買S-400飛彈系統而被美國從F-35計劃中開除之後,俄羅斯向土耳其提供了Su-35戰鬥機。俄羅斯國有企業國家技術集團CEO謝爾蓋·切梅佐夫說:「如果我們的土耳其同事表達了願望,我們準備著手交付Su-35戰鬥機。」謝爾蓋·切梅佐夫此前曾在2019年5月表示,俄羅斯準備與土耳其就Su-57的出口和本地生產方面進行合作。

其他

據報導,在向敘利亞部署了幾款新的俄羅斯軍事系統之後,許多國家表示了對Su-35的興趣。這些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埃及和越南。根據《生意人》報的說法,阿爾及利亞軍方已請求Su-35於2016年2月進行試驗;該國對戰鬥機的飛行特性感到滿意,因此莫斯科正在等待正式請求。其他也表示對飛機感興趣的國家包括哈薩克斯坦,朝鮮和巴基斯坦,儘管俄羅斯官員否認該國正在與後者就Su-35進行談判。據報導,蘇丹也表示有興趣在2017年11月蘇丹總統奧馬爾·哈桑·艾哈邁德·巴希爾訪問莫斯科期間購買Su-35戰鬥機。

失敗的投標

巴西

在1990年代中期,巴西和俄羅斯當局就Su-27M的購買可能進行了談判。2001年,巴西政府發布了F-X招標,其目的是採購至少12架飛機,以替換巴西空軍老化的飛機,主要是「」幻影III」。由於巴西政府也尋求發展該國的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因此蘇霍伊在投標期間與巴西國防承包商阿維布拉斯公司進行了合作。兩家公司就Su-27M遞交了7億美元的投標,並包括一項抵消協議,其中巴西工業將參與某些飛機設備的製造。由於國內政治問題,該招標於2003年暫停,然後在2005年取消,直到能找到新的戰鬥機。Su-27M優先於緊接在後的奪冠熱門幻影2000BR;如果購買飛機,那將是交付給拉丁美洲的首架重型戰鬥機。

隨著2007年F-X2競爭的重新招標,巴西國防部計劃購買至少36架飛機(有可能增加84架飛機),以取代該國的A-1M,F-5BR和幻影III。參加者包括F/A-18E/F「超級大黃蜂」、F-16BR、JAS「鷹獅NG」、達索「陣風」、歐洲戰鬥機「颱風」和現代化的Su-35。儘管巴西政府在2008年排除了Su-35,但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隨後表示願意向該國出售全面技術轉讓的120架飛機,以及參與PAK FA計劃。2013年12月,「鷹獅NG」輕型戰鬥機因其低成本和向巴西工業的技術轉移而入選。

其他

1996年,俄羅斯向韓國的F-X計劃遞交了Su-27M和Su-37,該計劃尋求用40架飛機替代韓國空軍的F-4D/E、RF-4C和F-5E/F。兩款俄羅斯設計與達索「陣風」、歐洲戰鬥機「颱風」和F-15K「猛鷹」競爭。蘇霍伊提出了一個設計,該設計採用了相控陣雷達和推力矢量發動機,並提供了全面技術轉讓以及在韓國總裝。50億美元的合同將通過俄羅斯對韓國欠款的減債協議獲得部分資金。然而,Su-27M在競爭初期就被排除,F-15K贏得了勝利。

據報導,委內瑞拉有希望成為現代化Su-35的初期出口客戶國家。委內瑞拉雨果·查維茲政府於2006年7月訂購了24架Su-30MK2,以替換其遭受美國武器禁運的F-16機隊。該機於2006年至2008年交付給委內瑞拉空軍。預計該國將跟進同型號的第二筆訂單,或購買Su-35。儘管隨後有報導稱委內瑞拉政府對該機感興趣,並訂購了Su-35,但該國仍在2016年與俄羅斯就作為替代的Su-30飛機進行了談判。

利比亞也預計成為12至15架Su-35以及其他俄羅斯武器的初期出口客戶;然而,利比亞內戰和導致的軍事幹涉取消了此類計劃。俄羅斯還向印度、馬來西亞和希臘提供了現代化的Su-35;沒有實現確定的合同,頭兩個國家已經被其他戰鬥機計劃所佔用,不太可能來購買現代化的Su-35。

改型

Su-27M/Su-35

單座戰鬥機設計,工廠代號為T-10M(Модернизационный,「改進」)。頭兩架原型機配備了新的前機身,鴨翼和更新的電傳操縱飛控系統。就像KnAAPO的9架飛行預生產型飛機中的3架(T10M-5,T10M-6和T10M-7)一樣,它們都是由Su-27機身改裝而來的。第三架飛機(T10M-3)是9架預生產型飛機中的第一架,具有更高的垂直尾翼,雙輪前起落架和空中加油能力。Su-27M由AL-31FM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到1995年,製造了兩架原型機,九架預生產型飛機和三架生產型飛機;還製造了兩架靜力試驗飛機(T10M-0和T10M-4)。該機沒有進入批量生產。

Su-37

技術驗證機,由第11架Su-27M(T10M-11)改裝而來。Su-37配備了數字電傳操縱飛控系統、玻璃座艙、N011M雷達和帶有推力矢量噴管的AL-31FP發動機。該飛機後來配備了標準生產的AL-31F發動機,並對其飛行控制系統和座艙系統進行了改進。

Su-35UB

由KnAAPO設計和製造的雙座教練機。僅有一架的該機(T-10UBM-1)的特徵是具有Su-27M的鴨翼和較高的垂直尾翼以及與Su-30MKK類似的前機身。Su-35UB還共用了Su-30MKK的航空電子設備套件,儘管它具有不同的電傳操縱飛控系統以顧及鴨翼。該飛機由帶有推力矢量噴管的AL-31FP發動機提供動力。Su-35UB雖然是教練機,但設計為完全具備作戰能力。

Su-35BM

是對原始Su-27進行重大重新設計的單座戰鬥機。型號特徵是對機身進行了重大改進,包括取消了Su-27M上的鴨翼和背部減速板。它具有更新的N035 ирбис-E「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和重新設計的駕駛艙,新增了空中加油伸縮探管,同時加裝後視雷達可向後方發射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該機由具有超巡能力的AL-41F1S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進氣道擴大。也稱為T-10BM(Большая Модернизация,「重大改進」),Su-35BM不是蘇霍伊實際使用的命名,後者推銷時將該機稱為「 Su-35」。

Su-35S

T-10BM設計的俄羅斯空軍生產型命名。依據《航空周刊和太空技術》的說法,「S」代表Строевой(「戰士」)。

Su-35SK

Su-35S的出口型

用戶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空軍–已訂購14架飛機。

中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2016年12月25日,首批4架Su-35SK交付。2018年11月,最後一批Su-35SK戰鬥機抵達中國,並於2018年12月被接收。目前共有24架服役。

第六航空旅–廣東遂溪空軍基地

埃及

埃及空軍–在2018年籤訂合同後,訂單24架。

印度尼西亞

印尼空軍–2015年印尼表示有意訂購16架Su-35以替換老化的F-5戰鬥機,2018年中簽約訂購11架Su-35SK。

俄羅斯

俄羅斯空軍–截至2019年11月,庫存有88架飛機。2016年1月完成的第二批50架飛機訂單將型號數量增加到98架;從同年開始,交付速度應為每年10架飛機

第23殲擊航空兵團–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澤姆吉機場

第22近衛殲擊航空兵團–濱海邊疆區中央角空軍基地

第159殲擊航空兵團–卡累利阿共和國貝索維茨空軍基地

第790殲擊航空兵團-特維爾州鮑裡索夫斯基-霍季洛沃空軍基地

第四飛行員戰鬥訓練和改裝訓練中心–利佩茨克州利佩茨克空軍基地

第929國家飛行試驗中心–阿斯特拉罕州弗拉基米羅夫卡空軍基地

敘利亞拉塔基亞省赫梅米姆空軍基地

用途:多用途/空優戰鬥機

國籍:蘇聯/俄羅斯

設計者:蘇霍伊設計局

製造商: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

首飛:1988年6月28日(Su-27M / T10-24),2008年2月19日(Su-35S)

服役:2014年2月12日

狀態:服役中

主要使用者:俄羅斯空軍;解放軍空軍

生產時間:Su-27M - 1987–1995年;Su-35S - 2007年至今

產量:Su-27M - 14架;Su-35S - 115(3架試驗和112架批生產飛機);Su-35SK - 24架

單價:8千3百萬至8千5百萬美元(Su-35S)

基型:蘇霍伊Su-27

改型:Su-35UB - 雙座型/教練型;Su-35BM/Su-35S - 2008年首飛的重大改進型;Su-37戰鬥機;Su-57戰鬥機

規格(Su-35S)

一般特徵

機組:1人

長度:21.9米(71英尺10英寸)

翼展:15.3米(50英尺2英寸)

高度:5.9米(19英尺4英寸)

機翼面積:62平方米(670平方英尺)

翼型:5%

空重:17,200公斤(37,920磅)

正常起飛重量:25,300公斤(55,777磅),具有50%內油

最大起飛重量:34,500公斤(76,059磅)

燃油容量:內部11,500公斤(25,400磅)

動力裝置:2臺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 AL-35F加力渦扇發動機(Su-27M),2臺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 AL-41F1(117S)三維矢量渦扇發動機(Su-35S),每臺淨推力為86.3千牛(19,400磅力),加力推力為142千牛(32,000磅力)

性能

最大速度:在高空為2,400公裡/小時(1,500英裡/小時;1,300節)/M2.25;在海平面為1,400公裡/小時(870英裡/小時;760節)/ M1.13

巡航速度:1,250公裡/小時(780英裡/小時;670節)/M.0.95;在中空可M1.1 +超巡

航程:在高空為3,600公裡(2,200英裡,1,900海裡);在海平面為1,580公裡(982英裡)

作戰航程:約1,600公裡(990英裡,860海裡)

轉場航程:攜帶2個副油箱時4,500公裡(2,800英裡,2,400海裡)

實用升限:18,000米(59,000英尺)

過載限制:+9G

爬升率:280米/秒(55,000英尺/分鐘)+

翼載荷:攜帶50%燃油時為408公斤/平方米(84磅/平方英尺);攜帶全內油時為500.8公斤/平方米(102.6磅/平方英尺)

推力/重量:攜帶50%燃油時為1.13;攜帶全內油時為0.92

武器裝備

機炮:一門內置30毫米格裡亞澤夫-希普諾夫ГШ-301/GSH-301單管機炮,裝彈150發

掛架:12個掛架,包括2個翼尖導軌,10個機翼和機身掛架

掛架上能夠攜帶8,000公斤(17,630磅)的作戰載荷,可提供攜帶以下物品的組合:

火箭彈:S-25

飛彈:

空對空飛彈:

8枚R-27ER/ET;R-40;R-60;6枚R-73E;12枚R-77M/P/T;6枚R-74;

空對面飛彈:

Kh-25ML;6枚Kh-29L/TE;3枚3M-14AE;

反艦飛彈:

3枚3M-54AE1;6枚Kh-31A/AD;Kh-35U;5枚Kh-59MK;1枚「寶石」;

反輻射飛彈:

Kh-25MP;6枚Kh-31P/PD;5枚Kh-58UShE;

炸彈:

8枚KAB-500KR電視制導炸彈;8枚KAB-500L雷射制導炸彈;8枚KAB-500OD制導炸彈;8枚KAB-500S-E衛星制導炸彈;3枚KAB-1500KR電視制導炸彈;3枚KAB-1500L雷射制導炸彈;GBU-500雷射制導炸彈;GBU-500T電視制導炸彈;GBU-1000雷射制導炸彈;GBU-1000T電視制導炸彈;

航空電子設備

N035 ирбис-E「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

OLS-35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

L175M Хибины-M「希比內山」電子戰系統

相關焦點

  • 35年採購450架戰鬥機 印公布大規模戰機採購計劃
    印度從法國採購的「陣風」戰鬥機據美「防務新聞」網站5月21日報導,印度空軍正在全面修改引進114架中型多用途戰鬥機的計劃,並將採購法國「陣風」戰鬥機、國產LCA系列輕型戰鬥機和國產四代機,總數達450架。
  • 殲16戰鬥機的戰鬥能力可否與蘇30戰鬥機一決高下,具體分析
    【早期量產的殲16戰機,殲16的定位是一款多用途戰鬥機】殲16戰鬥機是新中國至今獨立研發製造的一款最先進的三代戰鬥機,是解放軍空軍、甚至海軍航空兵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戰機。殲16整體思路更接近俄羅斯蘇30SM系列戰機,但是還有些不同。
  • 蘇35戰機到底有多強?性能僅次於隱身戰鬥機,值得多國空軍購買
    由於五代機研發比較困難,再加上需要耗費資金,五代機僅有三個國家能研製出來,這三個國家就是中美俄,這些三個國家研發的五代機有F-22、F-35、殲-20、蘇-57。目前美國、中國的隱身戰鬥機已經列裝部隊了,反觀俄羅斯的蘇-57戰機可謂是命運多舛,在測試當中不斷的出現事故,在去年準備列裝的前幾天,又出現了墜機,導致蘇-57戰機到現在還沒列裝部隊。
  • 敢與「F22」戰機叫板,第四代頂級戰鬥機「蘇-35」究竟多強勢?
    導語作為四代機中的佼佼者,蘇-35戰鬥機,大家並不陌生,代號「超級側位」的蘇-35戰鬥機來自於俄羅斯的蘇霍伊設計局,該設計局先後設計了多種不同型號的戰鬥機,其中蘇-35「超級側位」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研發而來
  • 2020世界十大現役戰鬥機
    目前裝備颱風戰鬥機的國家主要有:奧地利、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和一些中東國家。颱風戰鬥機的總體來說是一款比較先進的多用途戰鬥機,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機艙內的操作和顯示系統非常先進,並加入了語音控制系統,颱風戰機被認為性能與蘇-35和陣風相近,英國防衛評估室則認為颱風的戰力要高於二者,甚至僅次於美軍的F-22,美國空軍人士曾駁斥到颱風與F-22根本沒有可比性。
  • 而不是多用途戰鬥機?
    而不是多用途戰鬥機?洪都L-15分為A與B兩型,B型除了教練能力外還有一些實戰能力可以作為二線空軍或是一些小規模軍隊的國家使用,L-15B已經具備超視距空戰和精準對地打擊能力,某種程度上該機的部分性能甚至達到了中、巴合制的JF-17「梟龍」戰鬥機的水準。B型一大外觀特徵是垂尾上的矩形全向告警裝置、機頭風擋前方增加多片刀式敵我識別IFF天線。
  • 殲11戰鬥機與殲16戰鬥機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好處就是便於快速製造,不用像重新設計戰鬥機一樣計算戰鬥機各部位的強度。但壞處就是,不利於吃透戰鬥機的氣動布局,結構設計等。至於沈飛是否吃透了蘇27和蘇30的氣動布局,誰都說不好,也只有內部的人知道。
  • 蘇-35與F-16誰更強?土耳其:F-16給蘇-35相比,就像是一堆廢金屬
    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拼得過土耳其的美制F16戰鬥機嗎?答案是肯定的,蘇-35戰機是俄羅斯空軍當中的最強戰鬥機,其雖然只是一款第四代++戰鬥機,但是卻運用了大量的五代機技術,在敘利亞戰場當中,蘇-35戰機可是能發現F-35戰機的,更不用說美制F16戰鬥機了。
  • 蘇35與F16誰更強?土耳其:F-16架蘇-35相比,就像是一堆廢金屬
    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拼得過土耳其的美制F16戰鬥機嗎?答案是肯定的,蘇-35戰機是俄羅斯空軍當中的最強戰鬥機,其雖然只是一款第四代++戰鬥機,但是卻運用了大量的五代機技術,在敘利亞戰場當中,蘇-35戰機可是能發現F-35戰機的,更不用說美制F16戰鬥機了。土耳其都表示,F-16在蘇-35面前就是一堆廢金屬。
  • 法國「幻影時代」2000戰鬥機
    有人用幻影時代來形容幻影系列戰鬥機發展的盛況,足見其名氣之大。幻影2000是幻影系列中最新的一種戰鬥機,也是目前前三代。戰鬥機中唯一採用不帶前翼的無尾三角翼布局的飛機。幻影2000是法國達索航空公司研製的多用途戰鬥機。1984年,幻影2000正式用於法國軍隊。幻影2000是幻影系列中最新的一種戰鬥機。從其性能水平和作戰效能來看,卻是一種研製的相當成功的優秀戰鬥機。
  • 蘇-37戰鬥機號稱秒殺F-35肥電,匹敵殲20和F-22,為何現在沒影了
    很多人都知道蘇-35戰鬥機,對蘇-37戰鬥機卻並不熟悉,甚至有可能將它和蘇-47「金雕」戰鬥機混攪起來,畢竟蘇-47「金雕」戰鬥機曾經就叫做S-37戰鬥機。實際上,S-37戰鬥機和蘇-37戰鬥機完全不是同一款戰鬥機。
  • 俄羅斯Su-35戰機配備R-37M遠程空對空飛彈,百步穿楊不再是神話
    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近日報導,俄羅斯Su-35戰機將加裝R-37M遠程空空飛彈。這種飛彈原本是為米格-31高空高速截擊機而研發的專用武器,Su-35裝備該飛彈後將能與米格-31一起執行俄羅斯的國土防空任務。Su-35戰機是俄羅斯蘇霍伊飛機實驗設計局設計的,在Su-27戰鬥機家族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經過近30年的改造,成就了這型「四代半」戰鬥機。
  • 這款出身名門的戰鬥機,為何自己國家的空軍都不想要?
    ▲俄軍米格-35對於米格-35,俄方給出的官方定位是「四代半戰鬥機水準的雙發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並且擁有第五代戰鬥機水準的航電系統。從戰術性能的角度來看,俄軍此言倒也並非扯淡。但它有一個問題——燃油經濟性不好。在米格-35這種最大起飛重量才24.5噸的中型雙發戰鬥機上,戰鬥半徑不夠的問題就出現了。▲RD-33MK渦扇發動機作為一款需要執行遠距離對地打擊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米格-35的戰鬥半徑卻僅有1000公裡。美國
  • 霸權者的鷹隼——F-35戰鬥機
    F-35戰鬥機,在美國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F35戰機也被評為是世界上最為優秀的隱形戰機之一。在隱身能力上,F-35採用了最先進的氣動設計和雷達吸波材料,機身尺寸又比F-22小,兩者外形都是類似的,所以F-35的隱身效果比F-22更好,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美國出口的各種版本的F-35,隱身性能實際是經過縮水了的。所以要想裝備最好的隱身戰機,只能依靠自己。
  • 最強五代機露出實力,可一舉摧毀多架F-35,印媒:這下麻煩大了
    印媒稱,F-35是一種單座、單發、全天候隱身多用途戰鬥機,能夠執行對地攻擊和防空任務,而F-22猛禽戰鬥機則是一種單座、雙發、全天候、第五代隱身多用途戰鬥機。
  • 國產三代半重型制空戰鬥機,有沒有必要量產
    可以說殲-11D戰機是國產三代半單座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的王者。 然而與我國空軍前幾年裝備的蘇-35戰機相比,國內外媒體普遍認為,在機體強度上,殲-11D戰機還沒有達到蘇-35戰機的水平。
  • J-11D戰鬥機雖然前途未卜,但支撐了殲11B和殲15的改進
    殲11D在軍迷中人氣頗高,這款由沈飛方面研製的雙發重型三代半戰機算是殲11系列的終極改進型,很多軍迷盼望它能夠正式裝備。殲11D號稱「中國蘇35」,在殲11B的研製成果基礎上,通過換裝以AESA雷達為核心的國產航電系統以及推力更大、性能更先進的太行系列發動機,成為一款以制空作戰為主、兼具多用途能力的三代半戰機,其制空作戰性能超過殲16、蘇35、殲10C,僅次於殲20。
  • 巴鐵空軍不會失望,美國軍媒贊評殲10C,印度買蘇35也沒優勢
    與以往的中巴空軍演習不同,中國空軍此次派出了殲11BS和殲10C戰鬥機,同時還派出了運20大型運輸機、「高新」系列預警機和電子戰機參演。根據巴基斯坦布霍拉裡空軍基地衛星圖片分析,有兩架殲11BS、兩架11BG和四架殲10C戰鬥機出現在該基地的停機坪上。
  • 戰鬥機史十大名機 世界十大知名戰鬥機
    蘇-27的基本設計如此優秀,以至於衍生出蘇-30、-33、-32/34、-35/37等型號,在21世紀上半葉還將繼續構成中俄空軍的中堅。 Swing role戰鬥機和多用途戰鬥機的概念有所不同,前者是一專多能,在簡單reconfig之後就可執行不同任務;後者是面面俱到,系統構成和能力不為任務不同而改變。F-111的初始設計是最後一種多用途戰鬥機(服役時也放棄了空戰要求,改為專用對地攻擊飛機),之後的所謂「多用途」,其實都是swing role或multi role。
  • 巴倫支海上空一鳴驚人,傳統藝能堅守35年,俄空天軍沒落已成事實
    作為一款近幾年才服役的蘇-30SM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掛載這樣的飛彈的確讓人意外。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型戰鬥機紛紛裝備主動雷達制導中遠距空空飛彈和第四代紅外成像制導近距空空飛彈的今天,俄羅斯空天軍的這一組操作透露出的問題讓人深思。關於R-27空空飛彈,熟悉俄制武器的軍迷應該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