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影業近年來表現強勁,根據《好萊塢記者報》2016年的數據,迪士尼影業已經連續3年領跑好萊塢6大電影公司。2017年,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票房高達12.2億美元,衝進好萊塢影史票房前10。正在中國熱映的《尋夢幻遊記》也票房口碑雙豐收,今年的收官之作《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更是備受期待(中國首映式將於12月20日在上海迪士尼小鎮舉辦)。
「大片戰略」(tent-pole strategy)帶來了豐厚回報。其實,除了在動畫片和真人動畫片上的絕對優勢外,迪士尼影業在收購漫威和盧卡斯影業之後實力更為雄厚。但是,龐大體量並沒有增加迪士尼發行電影的數量,它們對每年上映電影的數量嚴格控制在10-12部之間。
2017年夏天,在迪士尼公司美國伯班克總部,迪士尼影業主席艾倫·霍恩(Alan Horn)接受了包括《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在內的中國媒體採訪,詳細解讀了迪士尼影業的「大片戰略」,以下是採訪摘錄。
華特·迪士尼影業主席 艾倫·霍恩(Alan Horn)
Q:迪士尼影業近年來票房勢頭非常迅猛,如何保持這樣的成績?
艾倫·霍恩:老實講,要保持這樣的成績對我們來說是個大挑戰。如今全球電影市場發展迅速,但我們的重點主要還是集中在北美。2016年,北美上映了843部電影,其中票房前100名電影佔據總票房的90%,前200名佔98%,剩下的643部電影則在爭搶餘下的2%票房。一部電影只要在美國某地的一塊電影銀幕上放映一周就算是「上映」,不過上映影片的總數還是挺嚇人的。我們2016年就上映了11部影片,但佔了總票房的26.5%,這就再次驗證了我們「大片戰略」的正確性。
Q:在這樣的戰略下,你必須做哪些重要的決定?
艾倫·霍恩:我為自己能在這家公司工作感到榮幸和幸運,前兩天我剛剛拿到了工作5周年的紀念胸針(一枚布魯託)。處在我這樣一個掌握所謂「開綠燈」權力的位置,是否製作一部電影是最重要的決定。這些「大片」是每一部都要花費2億到2.5億美元的大傢伙,非常昂貴的電影。在我這裡,決定「開綠燈」需要一些要素。
首先,你要有個非常有說服力的好點子和好故事,而且劇本也要過硬。另外,我認為電影公司對於一部電影最有掌控力和影響力的階段是劇本(screenplay)階段。拿造船打比方,建造船隻的過程就是寫劇本,而定好導演、製片人和演員時,這艘船已經下水,船開得越遠,我們對它的掌控和影響就越小。因此,我對劇本的態度很強硬,我會堅持一版接一版地修改,有時侯快把編劇們逼瘋了。如果得不到我理想的劇本,我可能會更換主創人員,真人版《灰姑娘》電影的製作就是一個例子,最初的導演馬克·羅曼尼克本身非常有才華,只是他的劇本沒法讓我信服,沒法讓我覺得這就是觀眾想要的灰姑娘,最後我還是換掉了他。
我有個朋友,供職於另一家電影公司,他有一套不一樣的哲學:找到最好的創作人員,給他們項目,給他們權力和支持,然後讓他們放手去幹。這我也理解,但我的理念是:我們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導演和製作人沉浸於電影製作的過程中會失去主觀性,而創作上的決定又都是出自主觀的,所以一定要有人能說「不」,能對創作決定做一些辯論。比如「《星球大戰7》裡要不要讓韓·索羅死」我們就爭論了一兩個月,這個沒有正確答案,我們可以不殺死他,仍然會有很多人支持。
Q:在運作一個電影項目時,你都會問哪些問題?
艾倫·霍恩:對於一部電影,一開始我會問「觀眾會想在大銀幕上看這部電影嗎?會想要現在就看嗎?」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我們就有問題了。我們想拍出不論身處何地的觀眾都會走出家門,開車或坐地鐵來到電影院,買好爆米花,坐下觀看的電影,而不是覺得可以等到上了電視網絡系統,在小屏幕上觀看的電影。
之後我會問的是:這部電影裡,我會支持誰?我必須要有一個真正在意的角色,從開始到結束,和他一起展開一段旅程。
另一個問題是:這部電影是不是既有「心」,又有幽默?如果它只有心,充滿關懷,但沒有幽默,那它必須是一部偉大的電影才行;如果不關心任何東西,只有幽默,那它必須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好笑的東西。這兩者都很難做到,所以我覺得兩者都要有。還會問一些別的問題:包括這部電影時長多少,拍攝這部電影要花多少錢等等。
Q:對於一些超級IP的續集、前傳和外傳等運作,應該如何把握?
艾倫·霍恩:我們一直在尋找最新鮮IP與知名IP續集之間的平衡。我們的片單裡有《加勒比海盜5》,但同時也在拍《時間的褶皺》(艾娃·杜威內導演的著名小說改編科幻片)《新歡樂滿人間》(羅伯·馬歇爾導演的經典新編)這些全新的東西。
拍續集的好處是,我們知道觀眾對於這個系列很熟悉,票房已經證明觀眾對於角色和故事的熱愛,所以不用花很多錢去介紹這些角色。壞處是如果拍得太多,觀眾會審美疲勞。推出續集的時機非常重要,這必須判斷。我們不希望聽到觀眾說「天啊,他們怎麼拍了4部《加勒比海盜》,別拍下一部了。」
我看了《加勒比海盜4》的全球票房,然後問團隊的成員:「如果我們花2.25億美元打造一部新的加勒比海盜,票房得收多少才合算?」如果能夠保證上一部一半的票房,風險就不大。我認為觀眾對此是十分挑剔的,也經常有電影公司就想榨乾這些系列的價值,拍毫無新意的東西只是為了賺錢。因此,我們推出好的續集必須要有新的故事線,要給觀眾新的理由去看這些電影,要讓他們覺得這是一部已有的系列,但也是我從未見過的東西。
Q:已有較長壽命的IP,比如《鋼鐵俠》《美國隊長》和《復仇者聯盟》,你們有什麼新計劃?
艾倫·霍恩:這個我們總是會有掙扎,小羅伯特·唐尼真的很有才華,很適合演鋼鐵俠,人也很好,是我的好朋友,而他也有50多歲了。對於是否拍《鋼鐵俠4》我們尚未決定怎麼做,還要拍下一部嗎?如何帶來新鮮感?怎麼讓觀眾覺得「哦,這個好不一樣啊,我要看這一部」?
有一個方法我們已經在用了,就是我們把不同IP的角色們混搭在一起。你們看到的《雷神3》是雷神和綠巨人全程組隊,此前在《復仇者聯盟》裡他們並沒有很多時間在一起。
還有一個必須考慮的是,我們是否要像華納對蝙蝠俠所做的那樣不停地「重啟」角色,這是我們一直在討論的事:究竟是用老演員一直拍?還是用新的演員演同一個角色?抑或讓前輩角色把衣缽傳給年輕角色?
另外,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引進完全不同的新角色,比如推出《銀河護衛隊》,女性角色《驚奇隊長》,可能還會做黑寡婦的起源電影,由斯嘉麗·詹森主演。這些都有在做,但是那些老角色在慢慢變老,我們必須想出方法應對。
Q:在開啟一個新的IP時,你又會有哪些考慮?
艾倫·霍恩:我舉個最自然最成功的例子——《哈利·波特》,華納有版權去拍這部小說真的是很幸運:華納高層通過同學幫助拿到了《哈利·波特》的電影版權。這部小說瞬間大紅大紫,讀者已經展現了對故事和角色的熱愛,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必須要忠於原作,其中一個做法就是得到羅琳的允許,讓她喜歡我們針對小說要做的事。
至於要不要基於不那麼著名的原作,開始新的系列電影,我們所做的分析就是這部電影能否說服大家想去觀看。成本2億美元或以上的大片知名度和關注度自然會高,人們都會知道它,讀到它的相關報導。如果成功,觀眾和媒體會熱烈地討論;但如果不被觀眾喜愛,那也是巨大的失敗,人盡皆知,因為大家還是會討論。所以,我會對團隊說:別被這些嚇到,我們必須向前。如果失敗,那我們也要精彩地失敗,非常努力地嘗試過後失敗,而不是拍了爛片然後失敗。
Q:Netflix等各種新的媒體形式、娛樂方式是否在影響著電影業?(迪士尼已於2017年8月宣布自2019年起,終止與Netflix的播映協議,開發自己流媒體平臺——作者注)
艾倫·霍恩:世界變了,我們對此也感到巨大壓力。這些年我們努力做的是拍出質量很高的電影,比如我們做了三部:《百萬金臂》《麥克法蘭》《卡推女王》(體育題材的中型成本電影)都是很好的電影,觀眾喜歡、影評人給高分,但是票房成績有限。
因為在美國Netflix、Hulu和亞馬遜等流媒體公司也會拍攝成本在2500萬美元到4000萬美元之間的電影,而且它們還有巨大的訂閱觀眾群。在中小型成本的電影市場,我們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說到一部2億美元成本的電影,它們不會拍。《卡推女王》的成本是1600萬美元,但它一共只拿到了850萬美元的美國國內票房,而《美女與野獸》的票房4個小時就達到了這個數字。
所以,分析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們真的不知道還能不能拍那些中小成本的電影了,我們必須發揮佔據大片這個「稀薄空氣」領域的優勢。中小成本電影雖然也可能會有票房逆襲的故事,但畢竟風險太高。因此,我們對於要拍的電影,得慎之又慎。
電影生意以兩種方式延展:技術和地域。電影的技術呈現很影響票價,又是一個重要得讓人們去電影院觀影的理由。電影的3D技術1952年就發明了,現在在中國非常流行。
此外,在做大片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電影在全球市場發行的可能性。就拿中國來說,一年只能引進34部外國電影,而我們的電影希望能夠躋身這個行列,否則就失去了一個能賣5000萬美元到3億美元的市場。綜合考慮,我們肯定會送出3D的《加勒比海盜5》而不是2D的《卡推女王》。
Q:迪士尼影業旗下現在有迪士尼、皮克斯、漫威和盧卡斯4大品牌,你如何處理與這4大工作室的關係?
艾倫·霍恩:這就像你有4個孩子,首先要平等地愛它們,然後我想我對電影和電影人高度的熱情和尊重也很重要。我做這行是因為我愛電影,我每周都要看5、6部電影。而且,我也明白每部電影做起來都不容易,從一個想法的誕生到劇本到最後上映的整個過程處處充滿挑戰。我們的團隊很棒,他們的專長和創造力驚人。我記得5年前有人問我:你對漫威的計劃是什麼?我說:我計劃給他們帶咖啡,因為他們的工作很棒。
我還在一個空軍上校那裡上了很好的一堂管理課,我曾經問他:你怎麼那麼厲害,跟每個人都能打好交道,大家都說你是個很棒的管理者。他說:「我可不是管理者,而是看門人。每個人都有一把與之對應的鑰匙,每把鑰匙都是不同的。只要找到他的那把鑰匙,那你就解開了與他打交道的謎題。」因此,我知道皮克斯和迪士尼動畫的約翰·拉塞特、盧卡斯的凱薩琳·甘迺迪、漫威的凱文·費吉和真人電影的肖恩·貝利,他們都是完全不同的個人,他們每個人都跟我有不同的關係。而他們對於迪士尼影業的理解是相同的,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我們買下了漫威和盧卡斯影業,羅伯特·艾格有這個遠見和勇氣,如果你只有眼光而沒有勇氣,那你就只會說:「啊,15年前我應該買下Netflix的」。這些公司都是不同的,它們只須專注在自己所擅長的IP和故事,不用關心其他做得怎麼樣。現在,我可以讓它們每年拿出1-2部大片來,這樣我們就能保證基本每個月上映一部大片,又不相互打架。歸根結底,只有電影的質量是最重要的。
Q:你已經執掌迪士尼影業5年,現在這份工作對你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艾倫·霍恩:最大挑戰就是保持現在的勢頭。我跟我們的司令官羅伯特·艾格說過:我不知道我們能怎麼做到更好了。我們不能大幅度加大電影產量,可能做到從8部大片加到10部,最多15部,不能加很多,不然質量會受損。所以挑戰就是「保持」。
還有就是搞清楚我還要做多久。現在去到每一個房間裡,我都是最老的那個。因此,挑戰的一部分是保持我個人的精力。我愛電影,但這是一份必須全力投入的工作。即使接下來幾個月我們沒有電影要上映,工作也絕無停歇,每一天都有事情。要找到平衡很難,我不知道要怎麼去做一點別的事,我之前下象棋、打網球和打撲克,現在這些我都不幹了,只有工作和健身。
齊菁|文 李劍丨編輯
齊菁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新媒體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