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兵變淪為百人鬧劇!浦江卻因此多了一個村莊

2021-02-07 浦江有趣事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寧宗病重,一代奸相史彌遠進獻金丹百餘粒,包治百病,不幸的是宋寧宗嗑完藥...卒,享年57歲,死因耐人尋味。後面的劇情可想而知...


寧宗死後,史彌遠聯同楊皇后及朝中一幹大臣開始把控朝政。在靈柩前假傳寧宗遺詔,兵不血刃就廢了一向與他們不合的太子趙竑,封其為濟王。找了一個趙氏宗親趙昀當傀儡,扶其登帝,一系列操作把趙竑打的一臉懵逼,但因自己並無實權只能默默接受這個結果。


至於為什麼丞相和太子會有這麼大的仇?這就和太子趙竑做事不懂低調有關,史彌遠任右相期間,權勢燻天,也很高調,身為太子自然看不過去,畢竟將來是主宰天下的存在。


有一次,對著宮牆的地圖指著瓊崖州意氣風發說了一句話:「彌遠當決配八千裡」,後來又呼彌遠為「新恩」,意思是如果他當了皇帝就將史彌遠流放新州或恩州。而史彌遠早就在太子身邊安插了眼線,知道後這事後,曾試圖緩合雙方關係,送了一些奇珍,結果全被趙竑摔碎在地上。史彌遠知道後怕的要死,便有了廢立太子的想法,先下手為強,並且成功把太子拉下馬。


而身為太子的趙竑,原本滿心歡喜的向龍椅進發,最後一刻竟然被人踢出了權利中心,原本唾手可得的江山化為泡影,不甘、失落、憤懣、仇恨無處發洩,對史彌遠更是恨之入骨,苦於沒有實權,無計可施。


寶慶元年,1225年,正月,湖州人潘壬與他的弟弟潘丙知道事情經過後,便圖謀擁立趙竑,重新登基。如果能得這策立之功,自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高官厚祿,貴不可言。


趙竑聽說有人想擁立自己,心中估計是歡喜的,但也十分害怕,兵變失敗的話就得死,權衡利弊之後就躲了起來。只是被利益衝昏頭腦的潘壬兄弟二人怎麼會輕易放棄呢?還是找到了他,擁到州治,黃袍加身,趙竑也是身不由己,半推半就答應發動兵變,號稱精兵二十萬,水陸進討!和他先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何其相似,但結果到底如何呢?


原本潘壬聯繫了山東的起義軍,許以重利,雙方一拍即合,商定好時間一起發動兵變,結果事到臨頭,對方竟然按兵不動。但潘氏兄弟是騎虎難下,無奈連夜找了一些人充門面。


第二天,趙竑躊躇滿志到校場一看,二十萬精兵竟只是些漁民以及巡尉兵卒,一共不滿百人。趙竑知道這種情況再造反肯定是不會成功的,立馬翻臉率領自己的州兵討伐他們,並遣人告訴給朝廷有人造反,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這麼點人馬,不等史彌遠收到消息,派出兵馬到達,事態已經平息。


趙竑雖然及時認清現實,懸崖勒馬,但也暴露了自己是個定時炸彈。心中不安的史彌遠又想起了趙竑當初說的話,覺得這個人不能留了,便令人前來給生龍活虎的趙竑看病,趙竑...卒!


一場兵變淪為鬧劇,卻產生了蝴蝶效應,影響到了一個人——陳己善。


當時,任睦州通守的陳己善因為兵變竟然被免去官職,無妄之災。湖州離睦州還隔了一個杭州,不知道怎麼就影響到了他,不過也沒辦法,御任後便準備回故裡東陽亭塘,正好經過浦江。原本丟了官,心中鬱結十分惆悵,一路沒事看看風景,走著走著就到了東陳,見此地山靈水秀,南山為屏,麗水為帶,心情不由好了許多。正好無官一身輕,便生出了歸隱之意,決定遷居於此。



經百餘年的繁衍,陳氏家族成為當地一大望族。康熙六十年,1721年,開始修建宗祠,斷斷續續二十六年,才建成現在的規模。


陳氏祠堂坐北朝南,為三進五開間建築,看到的第一眼感覺是古蹟。整個門廳斑駁古樸,儘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尤其大門彩繪的兩位身著朝服文臣已經只剩下黑白色。兩側對聯:「九世同居以旌於北宋,一門相睦尚見乎東陳」,此聯記載陳氏家族早在北宋時期就已經九世同居的事跡。兩旁還有一對門鼓石,可以看出陳氏一族曾經的輝煌。



大門進去就戲臺,常見的歇山頂,正脊施鷉吻,戧脊上施磚雕,簷口施溝頭滴水,四個翼角高高翹起,如飛鳳展翅。戲臺藻井呈八角形,柱上牛腿雕工精細,栩栩如生。


牛腿是民間雕刻家周光洪所作,單單一隻牛腿居然鏤雕了60多個三國人物,不禁想起了《核舟記》裡蘇東坡乘小船遊赤壁的桃核小船,一樣的驚嘆。可惜的是其中一隻牛腿已經被盜,據祠堂的管理員陳老先生說,這隻牛腿有人來偷了八次,有一次被撞破的時候牛腿甚至已經被卸下,差一點就被偷了。但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第八次還是被偷走了。現在的牛腿是周光洪大師的徒孫所刻,雕工也十分精細,可以說得到了周大師的真傳。



而東陳的戲臺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功能,大部份戲臺都建於正門之後,如此一來,大門就失去作用,只能從邊門進入。但東陳祠堂的戲臺中間部分可以拆卸,村裡有活動的時候就可以從正門進入,古人的構思也相當人性化。


兩旁是觀戲樓,由於古時候禮教森嚴,陳老說這戲樓是專供女賓觀看用的,男賓則在天井內觀看。


中廳是敦睦堂,二十餘塊大匾高懸廳上,關於這些匾也有一段坎坷的故事。原本大部份匾曾遺落在村中各家各戶,重修祠堂的時候便發動村民找回,雖然有所損壞,但好在無一遺失。


其中「兵部尚書」為宋乾道八年壬辰進士陳琰,歷任翰林院助教、吏部侍郎,後晉升為兵部尚書兼諫議大夫。「廬墓終身」相傳是陳氏先人陳衍,曾居住富陽,後父親去世,陳衍悲痛萬分,就回浦江把父親葬於家鄉,並為父親守墓三年,此後便遷回浦江居住,葉落歸根。「割股愈父」則是為了褒揚孝子陳應雄的孝行。還有「理學名賢」則是為有學問的陳氏祖先所立。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的四根金柱,分別用柏、梓、桐、椿四種樹木製作,意為「百子同春」,為的是祈求家族綿延,也有九世同居子孫眾多之意。其中一根柱子在修復的時候,發現已經蟲蛀中空,為了修舊如舊,便沒有直接換柱,而是內部塞了木芯,縫隙再灌入水泥加固,從外部完全看不出任何修過的痕跡。


走入穿廳,可以看到一張長桌,此處主要用於祭祀。兩旁的分別是功法祠和供奉孔聖的繼絕祠,「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相信是所有讀書人的至高抱負。



最後的寢堂,供奉的是陳氏幾位先人的畫象,其中就有兵部尚書陳琰及遷居浦江的先祖陳己善。


雕欄猶在,朱顏已改,再看東陳祠堂,三百年時光流轉留下的儘是滄桑歲月痕跡,但它同時也見證和記錄了陳氏一族從古至今的點點滴滴。


更多

PS:浦江有趣事全新原創欄目《趣探秘——浦江那些祠堂》,欄目中的部分歷史故事情節根據歷史文獻加工創作,並非體現真實歷史場景,如有出錯敬請諒解。歡迎廣大網友推薦有故事的祠堂,讓我們來記錄,請聯繫微信號:iPJ2017

相關焦點

  • 高平陵兵變
    >  高平陵兵變是影響三國歷史的重大事件,這場兵變的結果是曹魏江山易主,司馬家族完全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但是發動兵變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發動兵變者能掌握主動權,王允發動兵變成功是爭取到了在并州軍中有影響的呂布。宦官們能發動兵變是藉助皇帝的權威,而司馬懿能發動高平陵兵變除了他本人對軍隊的影響,主要是他的對手太過差勁。本來司馬懿控制洛陽未必就能兵變成功,主動權應該說還是在曹爽手裡,只要有小皇帝這張王牌,討伐司馬懿也是名正言順。
  • 唐朝政治的斷崖——一場涇原兵變,傷了唐德宗,更傷了大唐的元氣
    向來,安史之亂被看作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今天我想要從另一個稍微冷門的叛亂——涇原兵變展開分析唐朝的轉變。涇原兵變不僅改變了唐朝的政治局面,甚至對之後的宋朝都產生了影響。然而,僅因待遇不好、軍費不足就叛亂,涇原兵變的原因果真如此簡單嗎?一場涇原兵變,究竟對唐德宗造成了多大的打擊,以至於改變了整個唐朝朝廷的心態?這一切之間,都有著不得不說的聯繫!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兵變?
    還原杜月笙、黃金榮、戴笠的真實人生一粒快速解決口臭,幽螺莎星爆珠丸有多神奇黃牙剋星,為什麼說蕪瓊花牙膏嫩帶來好運氣蟎蟲渾身爬?不要怕,蟎蟲剋星終於來了!  如果要說歷史中有什麼著名兵變的話,我很快想到了近代史中大名鼎鼎的西安事變,在這一場爆發於西安的兵變中,張楊兩位軍閥聯手扣押住了蔣介石這位民國最為風雲的人物,然後逼迫他提前開啟了抗戰的焰火。
  • 1912年2月袁世凱為什麼在北京自導自演了一場兵變
    1912年2月的一個晚上,一群北洋大兵在商家雲集的北京城東安門一帶燒殺搶掠,自打八國聯軍侵華以來,這些生活在皇城根下的皇民哪裡見過這些陣仗,紛紛逃到家中哭爹喊娘。反而是剛剛回來的戲劇家齊如山倒是不怕,身穿西裝看了一晚上的熱鬧,大兵們不僅沒找他麻煩還不斷地向他諮詢。
  • 上昆—— 「浦江蘭韻」首秀啟航,從此浦江上多了一個崑曲觀演之地
    上海崑劇團與攜程集團聯手打造的「浦江蘭韻」崑曲駐場演出,首次登陸黃浦江上網紅遊輪「船長8號」。這一晚,這葉江上扁舟被打造成古韻十足的崑曲空間,以「夜」為媒,融夜演、夜遊、夜市於一體,市民遊客、崑曲愛好者們在微波顛簸之上飽覽浦江夢幻夜景,領略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體驗古韻今風的人文情懷。
  • 凡是吃大米的人,都應該來浦江朝聖一次
    我來,是為了參加一個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素宴,就設在浦江。這是一個地方小,卻大名見經傳的地方。2000年發現的浦江「上山文化」遺址,將浙江文明史提早到一萬年前。遺址發現的稻米遺存,把長江下遊的稻作歷史上溯至萬年前,同時也證明錢塘江地區是世界稻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今年4月9日袁隆平院士為上山文明題詞:「萬年上山世界稻源」。
  • 陳橋兵變,原來歷史真相被掩蓋了,歷史真的經不起推敲
    話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國逐漸被無數個地方軍閥割據,直到朱溫把好死不死的唐朝滅掉,就徹底淪為軍閥混戰。
  • 《夜宴》是一場喜劇,鬧劇,悲劇,還是一個政治幽默?
    《夜宴》是一場喜劇,鬧劇,悲劇,還是一個政治幽默?一直以來,馮小剛加上葛優,都是又一場馮式幽默的爆笑上演,但沒有人能想到他們在一起還能出演悲愴的古代皇庭,還演得這麼成功。因此,「最好的表現就是讓你的臉成為面具」。這是針對最不善表演又最喜歡藝術表演的太子說的。由於表現不佳,他多次差點沒保住性命。雖然太子的目的不是爭取權力而是為了復仇,儘管最純潔無辜的年輕女子在她為生命付出代價之前只有對他的愛,但她卻深刻地解釋了政治鬥爭的殘酷和醜陋。
  • 央視名主持都點名表揚了浦江這家...
    ∇黃老師與趙忠祥老師、康輝老師、李修平老師等多位央視著名主持人學習探討。▲圖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播音指導、新聞主播朱衛東老師與燦星馬小東老師合影↑浦江燦星藝術為全國青少年語言藝術素質測評浦江測評中心▲浦江燦星藝術與浙江電視臺少兒頻道強強聯手,建立青少兒播音藝術考級浦江地區唯一考點
  • 登州兵變和皮島兵變,明朝東江鎮為何會消亡?
    尚可喜使得沈世魁的計劃不能成功,因此沈開始嫉恨尚。皮島第二次兵變結束。第三次皮島兵變黃龍殺耿仲裕時,正是孔有德在在吳橋開始兵變的時候。黃龍向朝廷匯報皮島事宜,登州的耿仲明得知後,遂與孔有德一起叛變。同時,東江鎮副將陳有時和廣鹿島副將毛承祿(毛文龍的義子,實際上孔有德、耿仲明他們都是毛文龍的義子,孔有德之前叫毛永詩,耿仲明叫毛有傑,尚可喜叫毛永喜)起兵呼應李九成,一下子發展成7000多人的大軍,佔據半個東江鎮,與山東半島的李九成、孔有德遙相呼應,準備建設一個割據政權。
  • 五棵松,原來在浦江!
    走進杭坪鎮周塢口村,村口景觀石上「周塢口村」四個大字鮮亮醒目。連綿起伏的竹林包裹著的村莊,村祖上是從安徽雙溪蘆江遷至此地,歷史源遠流長。延續至今,村中有140餘戶人家,人口近500人,80歲以上杖朝老人近30人,其中90歲以上鮐背老人近10人,是浦江遠近聞名的長壽村莊。
  • 揭秘:日本二二六兵變事件
    1936年,日本皇都東京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兵變事件,也由此引發了法西斯勢力在日本國內的大肆擴張。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具體講講日本二二六兵變事件。二二六兵變又被稱為帝都不祥事件,是1936年2月26日發生在日本國內的一次失敗政變。
  • 土木之變:一場鬧劇中包藏的禍心
    土木之變其實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鬧劇之中又包藏了無數的禍心,是由無數錯誤聚集在一起的失敗大爆發。土木之變三十年前,朱元璋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登基之後很是苦惱,政務繁重,大臣難纏,自己這個皇帝當得整天焦頭爛額,卻找不到一個人來幫幫自己。忽然,朱瞻基看到了身邊伺候的小太監,計上心來,臉上愁雲散去。
  • 《冰血暴》,悲劇總源於一場鬧劇
    本來應該是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機緣巧合之中竟成了慘絕人寰的悲劇,誰都逃不過編劇精心策劃的結局,染紅的雪地個人些許悲涼,抱歉,說錯了,這是真實事件改編;科恩兄弟用自己最熟悉的套路講出來罷了。這肯能是我看過節奏感最緊迫的科恩電影,那種環環相扣的緊迫感讓你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可以過濾掉,人物設置獨立鮮明,追蹤路線清晰可見,很有科恩犯罪電影的風格,懸念設置的技巧明顯比處女作《血迷宮》高了很多,沒有了過多的劇情鋪墊,多了些精煉;順便提一下,《冰血暴》中女警官不就是《血迷宮》的女主角,看是去一點都不顯老。
  • 日本近代史上最暴力、殘忍的兵變
    沒錯,這是一場兵變。日本近代史上,類似的下級軍官刺殺政府要員的例子不少,但大多因民意沸騰而從輕發落。而本次兵變,對一幹主謀的處罰之重、事件影響之大,堪稱絕無僅有,史稱「二二六兵變」。2要理解二二六兵變的來龍去脈,首先要了解一下它的背景。背景之一,是一個人,叫北一輝。
  • 美軍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多名士兵因此受傷
    聯合軍演已然成為國與國之間的一種聯繫,但不久前的一場軍事演習卻成為大型的鬥毆現場,美軍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使得多名士兵因此受傷。據悉,此次軍演主要由英國、美國、波蘭、克羅埃西亞以及羅馬尼亞五個國家共同參與,目的是為了便於應對日後的威脅,提高軍隊的協同作戰能力,但沒想到軍演現場中,美國士兵和波蘭士兵大打出手,使得多名波蘭士兵因此受傷,軍演也被迫叫停。
  • 躺槍的劉德華,盲目追星的結果,是一場場鬧劇的呈現
    躺槍的劉德華,盲目追星的結果,是一場場鬧劇的呈現楊麗娟是誰我想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回想一下在躺槍的劉德華,盲目追星的結果,是一場場鬧劇的呈現她家是老來得子躺槍的劉德華,盲目追星的結果,是一場場鬧劇的呈現正巧那天沒帶錢,為了能滿足自己孩子,楊父身為
  • 因為刪減,《一秒鐘》失去了不少批判性,差點淪為鬧劇
    對那個值得反思的年代有著吶喊般的批判性,卻因刪減失去了不少力量,差點成為鬧劇,即便如此,《一秒鐘》仍然是一部好電影。雖然電影的背景是70年代,整個國家都處於犯錯與混亂的時期,但是《一秒鐘》卻給人一種乾淨、純粹的感覺。電影中有一處很明顯的刪減與補拍。刪減的部分是張九聲的成分與拼命逃出勞改所的動機。
  • 「浦江之首」,變了!
    黃浦江發源於該鎮東夏村境內,這裡被稱為「浦江之首」。 12月8日,在位於石湖蕩鎮東夏村的「浦江之首」區域內,當地居民何老伯指著剛剛鋪好的柏油步道,難掩興奮地對記者說。 在「浦江之首」的開發建設中,政協的「協商在一線」同步了政府的「工作在一線」,於是,當地百姓在自身周遭的無數小變化中,感受到了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大變化。
  • 浙江「活不下去」的村莊,曾有「小臺灣」之稱,如今淪為「鬼村」
    浙江「活不下去」的村莊,曾有「小臺灣」之稱,如今淪為「鬼村」!有曝光也有疏漏,這種對立現象一直存在,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在浙江逐漸被人們忽略的村子,這是舟山內的後頭灣村。只要是浙江本地人,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村子,而且在很早的時候就被比作舟山「小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