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和于謙已經相識近二十年了,這二十年的合作,相互之間彼此成就,性格迥異的兩個人到今天沒有紅過臉,這是值得人學習的地方。
于謙是郭德綱生命中的貴人,作為捧哏搭檔,「萬物皆可捧」的于謙,讓觀眾真正認識到了什麼叫做真正的「三分逗七分捧」。
于謙捧哏最大的特點是不搶逗哏的包袱,讓郭德綱能夠按照自己的思路展開,關鍵時刻能夠把話題圓回來。不僅郭德綱如此,于謙給高峰捧哏的一些作品,作品幽默感立刻增加幾個段位。
不僅如此,郭德綱能夠拜師侯耀文先生,也應該感謝于謙的牽針引線。拜師侯耀文先生對郭德綱來講,實在太重要了,因為沒有侯耀文先生,郭德綱就沒有了相聲行業合規的「入門證」。
舞臺上的郭德綱,經常拿于謙以及于謙父親媳婦等抓包袱,這讓謙哥的很多粉絲都義憤填膺,為他打抱不平。
實際上,粉絲們大可不必如此激動,如果生活中的兩個人,和在舞臺上這樣相處的話,早就不知道絕交了多少年了。
郭德綱和于謙都在節目中說過,交往這麼多年,兩人始終沒有紅過臉。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在相聲創作中,因為兩人的相聲理念基本一致,所以不存在什麼分歧之類的事情。
如果用《增廣賢文》上的一句話,來總結郭德綱于謙的相處之道,這句再合適不過:相逢好比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大家認識多少年了,再次相逢的時候,都像剛剛認識的時候那樣相處,這樣彼此之間就不會有相互怨恨。
郭德綱總結了一句話,意思大概相近,他認為「哥倆沒有拌過嘴,紅過臉,究其原因不外乎尊重二字」。
人與人之間相處久了,彼此太熟悉了之後,容易因熟而失禮,原因也是尊重二字因為關係拉近,而有所疏忽的緣故。
郭德綱和于謙作為朋友相交20載,到今天為止,在私底下還相互尊稱對方為「您」。郭德綱稱呼對方「謙哥」「於老師」等,于謙稱呼對方「郭老師」。
雖然只是簡單的稱呼,這是老哥倆彼此之間從內心深處的尊重。正是因為這種尊重和相聲理念認知的一致,才讓彼此惺惺相惜,成為一輩子足以達到「託妻獻子」的至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