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不見了》內心的情感矛盾(有劇透)

2020-10-09 kisler

這是第一次嘗試寫影評,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有些影評的水平,只不過這次,真的觸動了我。

首先,如果你把它當作一部懸疑電影,把整個過程視為利用瑣碎的線索進行最終的破案,那麼已經完全失去偏離這部電影的核心了。如果把它當作一步講述阿爾茲海默病的溫情感傷電影,雖然也偏離了主題,但只要你有所收穫就行。

「我愛她,可是我必須要離開她,她值得更好的人」,這種論調似乎無處不在。但此時的事實往往是這樣子的:你或許曾經愛過她,可是你現在根本不愛她了。還有就是你知道在她心裡,你就是最好的,失去你她會傷心欲絕,但是你不在乎。

我沒有深入研究過心理學,但我知道人體是極其複雜的,為了適應生存的環境,人體會自主的發生一系列根本無法察覺的變化。一般這些改變是軀體性的,比如你突然從蹲位轉為站位,可能會覺得頭暈,是因為大腦的供血不足。但是由於頸動脈存在一個壓力感受器,全身只有大腦特供了如此一個壓力感受器。感受器偵測到頸動脈的壓力下降時,快速通過興奮交感神經,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作用於心臟細胞,從而使心臟收縮力增強,收縮頻率增加,使腦的血流量快速恢復。包括你運動、心動、發燒、恐懼、憤怒、逃跑、搏鬥等等一系列情況,心臟都會這種反應。這樣的反應如果過於激烈或者持續時間過長,都會導致心臟受損。很多猝死的發生,可能都緣於此。除心臟以外,其他的器官均會發生類似的自我調節反應。

在心理方面,我還沒接觸過這方面的資料。大腦會不會為了適應環境,而做出類似的反應?我想應該是會的,具體表現就是將自己的記憶、觀念、情感進行有目的性模糊和畸變,當然你本人是察覺不到這個過程以及目的的。

回到電影,女主角是個80多歲的老太太——莫德,她一直很想念她的姐姐伊莉莎白,加上記憶逐漸衰退,所以她就不停地在找那個失蹤了70年的伊莉莎白。伊莉莎白是如何失蹤的,成為電影的懸念。但是如果你閱片無數,應該很早就猜到了結局。電影中回憶年輕時的情節,並沒有試圖去刻畫「姐妹情深」,都是些平平淡淡的情節,只不過是老太太自己給那些情節賦予了情感,很深很感人的情感,常常把自己感動到哭。隨後開始慢慢出現她對姐姐的嫉妒,姐姐因為漂亮愛打扮,深得男人歡心,而她自己,常常只能作為電燈泡,或者直接被支走,身邊的男人都更喜歡姐姐。女人的虛榮嫉妒之心較強,不能排除莫德在這種情況下起了殺心。

姐姐「失蹤」後,她一直很傷心,到處尋找和打聽她的下落,同時,她開始模仿姐姐的穿著,並且用了姐姐的口紅。只不過遺憾的是,那個男人告訴她「你取代不了她」。奇怪的是,電影並沒有透露莫德最終跟誰結婚了,如果仔細研究應該能找到相關的線索。但是跟誰結婚似乎都不重要了,事實是她用了這種自私愚蠢的方式,使姐姐「失蹤」,但最終自己還是未能如願以償。她的情感慢慢轉換到愧疚之中,這似乎是很常見的事情,當你為了一個新的選擇而放棄現有的選擇,但是放棄後不管有沒有得到新的選擇,你都會懷念所放棄的那部分,如果是沒能如願,那這種愧疚感就會更加強烈。

雖然心存愧疚,但她始終不願意承認是自己害了她,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所以就選擇將這種愛和思念強化,淡化施害過程,最後甚至直接嫁禍給別人。

支持是莫德殺掉(不管是誤殺還是蓄意謀殺)伊莉莎白的證據有:1,動機,姐姐不僅吃掉了身邊的男人,還毫不掩飾地在她面前秀恩愛,對她的感受毫不顧忌;2,姐姐「失蹤」後,她模仿姐姐的穿作打扮,並且那個男人對她說「你替代不了她」。3,她對殺人過程的描述,極其詳盡,並且如果她真的目睹了整個過程,4,在電影的最後一幕,她和姐姐的男朋友在海灘上,一起用沙子掩埋姐姐,是個明顯的隱喻。5,她將姐姐的小鏡子也一起埋掉了,說明她討厭姐姐照鏡子時的樣子。

雖然,她說是姐姐男朋友誤殺,然後一起掩埋,但是如果真是這樣,她不可能將這個事情一直隱瞞到找到屍體為止。回憶片段裡也不會有她和姐姐男朋友一本正經得找人的經歷,姐姐男朋友也不可能跟她在樓梯上較真。

在這裡沒有任何指責莫德的意思,人非聖賢,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能會因為一些事情而犯愚蠢,而過後,大多數人都沒有勇氣去面對錯誤,面對事實。更多的人會選擇將部分不利的記憶、情感、觀念等進行調整和畸變,以適建立暫時的自我感覺良好,避開道德的折磨。人對人的情感是複雜的,不可能只有一種情感,具體是什麼感情,完全取決於你怎麼選擇。就像有句話說,你一生中你會有無數次想殺掉自己的伴侶,這似乎與愛恨無關。不過事實終究是事實,既然發生了就不會改變。也許你可以選擇逃避一時,但逃避不了一世。終有一天,你還是會受到應有的懲罰,甚至更嚴重的懲罰,並且懲罰你的就是你自己。

對於愛情,不要想那麼多,在愛情中愛得越深、愛得越深的人,就算最終沒有走到最後,你也會無愧於心,過得舒舒服服坦坦蕩蕩。其他人際關係也是一樣。

對於姐姐怎麼死的,我也只是猜測,更多的細節值得品味,也許大家都會發現不同的線索。

相關焦點

  • 《伊莉莎白不見了》自我矛盾的傷害
    其實一切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電影女主的一生就卡在了她姐姐死去那一刻,內心的愛和恐懼、真相和謊言交織出一張厚厚的帷幕,遮蓋和陰暗了她原本純淨明亮的心靈,哪一天之後,她在潛意識中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一切,但又要強迫自己去忘記真實、屈從於謊言。在自我交戰的痛苦中越陷越深。內心真實的狂潮終於在70年後掙扎著爆發,由好友伊莉莎白的失蹤引發。
  • 《伊莉莎白不見了》伊莉莎白
    《伊莉莎白不見了》裡面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莫德固執地堅持自己看法並且不斷尋找真相的故事。她丟三落四、時常認不出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下一秒就忘記了手上拿的東西是打算做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她不斷地發現自己口袋裡寫著「伊莉莎白不見了」的紙條。故事由此展開,她不斷地在伊莉莎白門口徘徊,收集一切微小的信息,企圖找到真相。
  • 《伊莉莎白不見了》:關注老人的阿爾茨海默病
    )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而最近由導演艾斯林•沃什執導,安德烈•吉布操刀劇本,由蘇菲•蘭朵、格蘭達•傑克遜等主演的BBC新片《伊莉莎白不見了》,就是較為側重講述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一些生活和生理狀態。該影片故事改編自英國作家艾瑪•希莉創作的首部同名長篇小說,故事圍繞名叫莫德的老人展開。莫德最好的朋友伊莉莎白失蹤了,莫德相信發生了可怕的事情,並開始著手解開謎團。
  • 英國電影:伊莉莎白不見了
    評分: 7.5導演: 艾斯林·沃什編劇: 安德烈·吉布 / Emma Healey主演: 蘇菲·蘭朵 / 格蘭達·傑克遜 / 馬克·斯坦利 / 山姆·哈茲爾丁 / 米歇爾·鄧肯類型:
  • 《伊莉莎白不見了》。
    蘭達·傑克遜([戀愛中的女人])將主演BBC新片[伊莉莎白不見了](Elizabeth Is Missing,暫譯),這也是格蘭達時隔25年後首度重返大銀幕。[莫娣]導演艾斯林·沃什執導,安德烈·吉布([法蘭基,我的愛])操刀劇本。影片故事改編自艾瑪·希莉(Emma Healey)創作的同名小說,故事圍繞名叫莫德的老人展開。
  • 《伊莉莎白不見了》(多圖詳解)多給與一些關注 更耐心的傾聽
    而這一次,姐姐終於無法再忍受,下定決心準備離開弗蘭克,弗蘭克在哀求姐姐留下的過程中,誤殺了姐姐(逼到壁爐臺,跌倒,被鳥裝飾品的玻璃罩砸死),並把她埋在了盛開著西葫蘆花,他曾向她許諾,他們會一起創建一個家的地方(電影中伊莉莎白現居地花園)接下來自然是女主的失蹤,警方一如既往一籌莫展(嗯?
  • 《伊莉莎白不見了》當你老了
    《伊莉莎白不見了》當你老了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莫德固執地堅持自己看法並且不斷尋找真相的故事。她丟三落四、時常認不出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下一秒就忘記了手上拿的東西是打算做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她不斷地發現自己口袋裡寫著「伊莉莎白不見了」的紙條。故事由此展開,她不斷地在伊莉莎白門口徘徊,收集一切微小的信息,企圖找到真相。
  • 《審訊》案情解析(劇透)
    以下分析含劇透可以確認的證據有這些:1、兩種不同的鞋印,一個是艾瑞克的,另一個鞋印在死者臉上也有。2、窗外艾瑞克的腳印只有走向窗戶的,沒有返回的。3、窗戶玻璃被小心地拆下並堆放。4、兇器有五件,獎盃、健身棒、兩把刀、繩子。
  • 《伊莉莎白不見了》還不錯
    格蘭達·傑克遜([戀愛中的女人])將主演BBC新片[伊莉莎白不見了](Elizabeth Is Missing,暫譯),這也是格蘭達時隔25年後首度重返大銀幕。[莫娣]導演艾斯林·沃什執導,安德烈·吉布([法蘭基,我的愛])操刀劇本。影片故事改編自艾瑪·希莉(Emma Healey)創作的同名小說,故事圍繞名叫莫德的老人展開。
  • 《伊莉莎白不見了》求贊
    蘭達·傑克遜([戀愛中的女人])將主演BBC新片[伊莉莎白不見了](Elizabeth Is Missing,暫譯),這也是格蘭達時隔25年後首度重返大銀幕。[莫娣]導演艾斯林·沃什執導,安德烈·吉布([法蘭基,我的愛])操刀劇本。影片故事改編自艾瑪·希莉(Emma Healey)創作的同名小說,故事圍繞名叫莫德的老人展開。
  • 鐮刀手伊莉莎白泰勒和她的韭菜男人們(1)
    1932年,伊莉莎白·泰勒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足的家庭,她自小學習芭蕾,繼承了母親優秀的舞蹈天賦,9歲正式籤約影視公司,從此開啟了她跌宕起伏的演藝人生。雖然不光彩,但是第二段婚姻還沒結束,第三位追求者就已經到來了,和他一起出現在伊莉莎白·泰勒面前的還有那些「糖衣炮彈」,這讓任何一個有公主夢少女心的女人都無法拒絕這樣猛烈炙熱的追求。他就是麥可·託德,好萊塢金牌製作人,讓伊莉莎白·泰勒在第二段婚姻結束後的第三天就忍不住把自己給嫁了。
  • 環球美女:格蕾絲·伊莉莎白(Grace Elizabeth)
    這位大美女名叫格蕾絲·伊莉莎白(Grace Elizabeth),全稱為格蕾絲·伊莉莎白·哈利·卡貝。在格蕾絲·伊莉莎白十六歲時,她獨具慧眼的老媽將她的美照送到了邁阿密一個模特公司憑藉超群的自己素質,踏入模特界不久的格蕾絲立刻引起了眾多觀眾的關注,各大時尚公司也對身材極好的她青睞有加
  • 伊莉莎白.奧爾森好看的電影Top5(不分先後)
    看這部片子,自己不自覺的就想起來了小李子的荒野獵人,兩部片子所反應的元素有很多地方重合,婚姻,種族,生存,環境,背叛,兇殺。不過,獵兇風河谷更加側重於表現人文部分,與荒野獵人側重環境有很大不同。荒野獵人我就不做過多贅述,接下來我就本片所側重的人文部分進行解析。種族矛盾。美國國內的種族矛盾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 電影《麥路人》,不如這樣結尾(有劇透)
    粵語發音中麥路=陌路)在路上的相遇,也可以說是在麥當勞裡面的故事。我看到了昔日風光無限卻因挪用公款而蹲過監獄的金融才俊博哥(郭富城飾演)與唱了二十年卻總也不火的歌女阿珍(楊千嬅飾演)的感情線;看到了博哥因連累妹妹替自己還債、愧對母親而不敢回家的親情線;也看到了博哥作為這個大家庭的主心骨,救濟、維護其他人,與外來勢力對抗的一個情節發展路線
  • 《伊莉莎白不見了》蒼老後,是一段應被認真對待的歲月。
    《伊莉莎白不見了》裡面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莫德固執地堅持自己看法並且不斷尋找真相的故事。她丟三落四、時常認不出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下一秒就忘記了手上拿的東西是打算做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她不斷地發現自己口袋裡寫著「伊莉莎白不見了」的紙條。故事由此展開,她不斷地在伊莉莎白門口徘徊,收集一切微小的信息,企圖找到真相。
  • Repo|音樂劇《伊莉莎白》
    觀看時逐漸陷入思考,究竟什麼是自由,伊莉莎白窮其一生追求的是真正的自由嗎,享受了帝王的寵愛、至高無上的地位、驕奢的生活的伊莉莎白,命運早已用自由標註好了價格,而慾壑難填,人終究是貪婪的,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伊莉莎白在矛盾的一生後迎來了一個悲劇的結尾。    很喜歡劇中死神這個角色,把死神具象為黑衣人的設定非常酷。
  • 《被光抓走的人》觀後感(強劇透)
    有一天,世界上的部分地域籠罩在光的照耀下,當一對相愛的人同時被光照射到,就會離開現實世界。開始人們只是發現周圍突然有人不見了,但是並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在恐慌,擔心下一個被光抓走的人到底是不是自己。——人們總是害怕未知的。在未知的恐懼下,人的惡意開始放大。一些人對小超市打砸搶,因為「世界末日」就要到了,規則和秩序,文明和道德沒有任何意義。
  • 《匆匆那年好久不見》熱播 王萌黎陷情感謎局
    由王萌黎、張彬彬等主演的青春巨製《匆匆那年:好久不見》正在搜狐視頻熱播,目前該劇劇集播出過半,王萌黎飾演的女主方茴性格、心態都比從前更成熟淡定,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演技大受肯定。在最新的劇情裡,方茴的情感歸屬陷入謎局,時刻牽動著觀眾的心,一時間不少網友都湧入王萌黎的社交帳號下留言支招。    《匆匆那年:好久不見》圍繞女主角方茴的情感展開,在之前的劇集中,方茴遵從內心揮手告別過去,重新牽手舊愛陳尋,引起劇迷、網友熱議,複合後的兩人卻因陳尋的多疑而屢亮紅燈,一度掙扎在分手的邊緣。
  • 《信條》:時空逆轉之後(無劇透)
    文章來源:極客電影ID:geekimovie作者:複製人寫手編輯:kate原標題:致準備一刷《信條》的你(無劇透)9月4日起,《信條》就在國內正式上映了。它必(已)將(經)在網絡上掀起一股討論的大潮。)是奧斯卡影帝丹澤爾·華盛頓(左)的兒子,虎父無犬子為了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主人公」與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特工尼爾搭檔,通過「逆轉」來拯救世界。
  • (輕微劇透)
    然而《金剛川》這部電影口碑兩極分化嚴重,有觀眾表示,影評重複臺詞鏡頭過多,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金剛川》出現這種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與《敦刻爾克》這部相同類型題材,相同敘事方式的影片,通過以下角度來對比分析:(以下輕微劇透)拍攝角度從《金剛川》影片中的小標題就可以知道,影片前期的三個角度分別是士兵、美軍飛機和高炮陣地,而《敦刻爾克》的三個敘事角度分別是撤退士兵、救援船隻和英軍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