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從影協元老趙文法、王琛夫婦舊藏中翻出這些四十年前的影協討論學習記錄,已有半月。整理頗費功夫,錄音轉錄兼手打,一直耽擱到今天。
我重視一手資料,尤其是那些可以反映歷史真實面貌的文獻資料。這些影協內部討論學習記錄時間分別為1981.1.13,1981.2.3,1981.2.12。我剛開始只想原原本本轉錄,但這個過程中,這些會談記錄讓我思維活躍,我忍不住插話,所以加了棕字的按語。
讀這些記錄讓我如同置身於影協會場中,思想決定製度,制度反噬思想,文藝又是制度和思想的投影。「八個樣板戲」在美國不可能產生,《太陽和人》在中國只能被禁映。
不多說,讀一讀這些影協內部討論學習記錄,想一想,看看當年思想解放的開始,想想如今思想解放的倒退。無論怎麼變,時代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倒行逆施者徒勞螳臂當車,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趙文法:希望大家
暢所欲言,打破顧慮,很好地澄清問題,不要聽信謠言。王雲人:
粉碎四人幫以後的心情同現在不一樣,那時候講安定團結抓綱治國,現在看事實同說的不一樣,沒看出「大見成效」,感到國家問題很多,辦事阻力很多,效率慢,大家怕政策不穩定,最近聽到「分田到戶」「自產自銷」,又說不行了,要收,不知道要怎樣變,形勢變化快,政策不穩定,切身接觸的是物價大漲,同50年代比差的很多,從副食講生活水平是下降了,農業生產不是很快。現在常常回憶懷念50年代,那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好。現在建國30年了,搞社會主義建設,經濟管理,還
沒有一套很好的方法,很多錢都浪費了,瞎指揮是很大原因,花了很多錢買的外國設備都不會用。中央這個決定的是很重要的,是應該調整總結經驗。(駱按:此人觀點很中肯,二十多年瞎折騰人民生活質量,而且世風日下,強迫大家互相舉報揭批,人與人之間關係能好嗎。當時決定嘗試「分田到戶」「自產自銷」,但因為左的積重,仍有強大阻力。)趙文法:第一步的是經濟問題,例如
上海寶鋼下馬的是很必要的,否則
中國經濟要受到外國控制,要很好總結經驗。中央有些同志的是外行。(駱按:鄧是很支持建寶鋼來緩解中國鋼材緊缺的問題,寶鋼有一部分外資,還要引進外國先進設備,且南方土地是否能建大型鋼廠還是個問題,當時下馬風颳的利害。但是經過工程師考查,把地基打到地下六十米可以保證建設,建寶鋼會使中國經濟受外國控制,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但這是當時主流的意識。趙文法的發言代表了當時一部分無知的人。)賀德寶:咱們國家
缺乏統一指揮,一窩蜂,你買什麼,幹什麼,就都幹什麼。不切實際需要,大家都留戀50年代。中國人口多,不能完全學西方,要有一套適合中國的方法來搞四化,要切合實際。(駱按:中國人喜歡跟風,比如現在有人開超市賺錢了,之後這一條街的人呼啦都開小超市了。猶太人不這樣,有人開汽車銷售公司,有人就在旁邊開加油站,洗車店,良性競爭,發展。)劉連之:
粉碎四人幫後講一年初見成效,三年成見大見成效,可事實不是這樣。中國有10億人口,這個家的是不好當的,買進口設備的是要通過中央點頭的,大家都懷念周總理。這樣幹,倒黴的的是群眾,老百姓。管理好國家是靠領導,中國老百姓還是守法的,可
政策一會兒一變,群眾容易有意見,不能理解。
領導幹部搞特殊化很多,什麼時候能改過來,完全靠黨的領導,發揮黨的優良傳統,應該總結經驗,經濟管理方法。「三年自然災害」時生活那麼苦,可是大家還是守法,現在都不是那樣,現在提調整是應該的,我們應該支持抓政治思想工作,現在很多事情都糊塗。希望中央能明確政策,起碼一段時間內穩定。3年或5年,
老幹部當領導不要搞終身制的是應該的。老幹部應該帶培青年幹部,一道總結經驗,把國家管理好。(駱按:結束混亂並不代表會馬上安定,甚至短時間內會更亂,如辛亥革命,但是長遠看是走上了一個臺階。就像我最近換了手機,鳥槍換炮,但是短期很不適應。還有這位同志提出結束幹部終身制,這非常對。)赫福林:
過去講新舊社會對比,50年代的生活確實比現在好,講實話給農副產品提價,農民還不就是那麼一點錢,可他買工業品就貴了,物質生產的發展比不上人口的發展,物價越來越高,自由市場攪亂了市場物價,這些事情的責任由誰來負?農民放下生產到城裡來搞小買賣,到底是不是中央的決策?分田到戶,能不能搞好生產?一項政策還沒貫徹下去,又變了。忽左忽右,有些問題想不通,為什麼
打倒四人幫後,物價倒越漲越高?現在
警察態度不好,對老百姓罵人,政治思想工作一定要加強。中央政策要注意在群眾中的威信,社會治安也不如以前,交通事故增加,青少年犯罪增加
,都是缺乏政治思想教育問題,政策問題。領導不稱職的,應該下來。不能光整群眾,知識青年問題,就業問題,共產黨說話要算話。整了王磊,還有很多最類似的人,他們不服氣,有了缺點問題,不要怕講,中國國內折騰,還是國家倒黴,老百姓倒黴
,要想辦法從國外賺錢,各單位都缺人,可是國家有大批失業的人。不能絕對民主。目前多數人上班來下班去不關心國家大事,只關心報酬,有些的是自欺欺人,弄來弄去都是國家的錢,請客送禮都花國庫的錢,作弊弄虛作假,風氣不正。
沒有真理,誰有權誰說了算。上梁不正下梁歪,
罵了半天蘇聯也,不過的是那些事。先把自己我們自己國家搞好再說。
該給右派平反了,現在平常言談發牢騷的早已超過右派,現在人心散了,唱頌歌的人多,一般人都不講缺點,風氣是報喜不報憂,上面都是這樣。討論這個文件首先要立足於單位、本人具體工作,否則都是空的。負責同志要以身作則,大家討論出一個方法來。(駱按:這位同志的發言很痛快。但是他說自由市場攪亂了市場物價,從短期看的確是這樣,但沒有自由市場,就沒有資源的合理分配,市場本身就是合理的,這需要一個過程。右派必須平反,80年還沒平反,太晚了,他說得對,就他發的這個「牢騷」,之前夠做幾十年牢的了。他說警察態度不好,罵人,要加強政治思想教育,這是大錯特錯。人民警察愛人民,假如警察是政府的工具,那他們無論怎麼教育都不行。)
趙文法:我們態度要明朗,跟中央
同心同德,對執不同政見都要
採取措施。(駱按:採取什麼措施?有不同政見,是因為大家面臨社會問題,有不同的方法意見。不怕政見不同,怕的是不解決那些不同政見背後的問題,反而解決有不同政見的人。)馬淑全:
人家外國都是想辦法從國外賺錢,咱們賺來賺去還是自己的錢。
國還是去缺好當家的。困難時期人心齊。可現在不可能了,覺悟都沒了,
文化大革命後私字大漲,文明禮貌也沒了,事情沒有人管,思想都混亂了,尤其的是青年人還需要正面教育,現在
風氣不正了,
怎麼形成的,都是四人幫?文化學習也沒人管了,文盲比以前多了。(駱按:人心齊是表面的,心悅誠服才行。文明禮貌沒了和私字大漲沒有直接關係,鼓勵揭發父母毆打老師,還有什麼禮貌可言。六十年代高考取消後,教育質量下滑極大。)張瑞云:大家擺了很多,
還不是說社會主義制度不好,我們以前總想從中國走出了捷徑來,儘快到共產主義,從57年的弄得大家不敢說話,粉碎四人幫以後大家信心十足,希望很大,但是盲目引進外國設備,不切實際,頭腦發熱比例失調,這些都不是制度問題,50年代和三年困難時期就都說明了這一點,
還是人為的路線問題不對造成的。還有很多最封建思想造成的,左的冒進思想。(駱按:這人一上來就扣帽子。首先同志你能不能告訴我制度問題的標準,為什麼會有大躍進和文革,這還不是集權的管理制度,決策沒有經過民主程序。人治和法制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制度。)王雄:國家弄成這樣,絕不僅僅是四人幫造成的,由來已久。如蓋小房的問題,是這麼多年以來好大喜功,物質基礎不足造成的,是極左路線造成的。領導終身制是共運中的最大缺點。政策不兌現,也是造成思想混亂的原因。是是非非,使大家對政策都打上了問號,
所以制定政策要慎重,分田到戶時,我們不禁想到社會主義優越性到哪去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的是多少窮苦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只看到他們的現在,我們現在還是很有成就的,還有很多弊病,物價,住房等問題使人不滿意,但比解放前強多了。衣食住行基本是保障的。最不安定的因素是開工不足,待業青年。目前從家庭的收入,餐桌上的東西,都不次於前10年,20年。生活水平還是提高了。調正問題我是十分贊成的,一定要實事求是的。但是中國有10億人口,8億農民,制定政策要從這個立腳點上考慮,
還是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使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奮鬥目標,要有崇拜,否則不能齊心合力國家搞好。 (駱按:這位同志很喜歡自欺欺人。首先一個制度有沒有優越性,看的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是那些條條框框。資本主義之所以能發展,是因為把握客觀規律,有先進的生產制度和民主制度。建國後的農民雖然政治地位很高,但生活很苦,待遇比工人差遠了。他們付出這麼多,但在低效的人民公社制度下舉步維艱,請問同志你怎麼看?衣食住行基本是保障的,這種話你怎麼說的出口,你以為個個人都和你一樣是幹部嗎?你看看1980年的臺灣,新加坡。結尾又是老調重彈,加強政治教育,你是不是「階級鬥爭,一抓就靈」中毒了?教育了幾十年,飯都吃不飽,這玩意能當飯吃嗎?不開啟民智,什麼教育都沒用。齊心協力的前提是正確的方向。)王雄:三中全會公報說的不錯,61年調整取得很好成效,那的是黨的威信很高,現在越來越不高,有些政策制定得草率,群眾對黨的政策信心不夠,對一些具體的東西理解不夠,例如
擴大企業自主權,社隊煙廠擠了國營的大煙廠,所以尤其對於一些-經濟理論的東西,沒有弄明白之前就不要盲目擴大某種口號,可以在小範圍內試點,制定政策時要考慮到其後果,防患於未然。應預見到調正過程中的可能出現的問題,
群眾對黨的政策的不信任,其責任一大部分在我們的報紙報導,一些報導宣傳沒有起到好的效果,有些不符合事實,一窩蜂,一面倒。(駱按:社隊煙廠擠了國營的大煙廠是好事情,有競爭才有進步,壟斷阻礙發展。群眾對黨的政策的不信任,其責任一大部分在我們的報紙報導——沒有新聞自由就沒有客觀真相的報導。)曹增玉:原來對上級的創作意圖不明確,通過創作會議了解的一些情況,尤其的是文藝界變化很大,使人摸不清政策。一是不能理直氣壯的
宣傳正確的東西,二的是不敢宣傳怕變。有的宣傳起到了壞相反的作用,有的東西沒有明確之前就不要大肆
宣傳,有的
宣傳確實存在的問題,例如服役期間不許搞對象問題,可八一廠電影裡就有很多這類情節,創作會議中有些編劇人員沒有深入生活,閉門造車,頭腦中的是空的,寫出來的東西沒有生活,不能為廣大群眾所接受,還有劇本搭配,有些人有些
宣傳也不慎重,一會這個,一會那個,不全面,整個思想有些混亂,負面
宣傳專家治國,
宣傳書本知識過多,實踐少,有些的是一股風,國家應該有計劃培養一批有用人才,不要學習也是一股風。有些事情不分黨內,紀律性不強,什麼事都捅出來。小道消息盛行,目前《紅旗》水平不高,沒什麼可看的,沒有承擔起宣傳任務。像
宣傳農業機械化,集體化不夠,這樣農業機械生產不起來,四化就少一化,而
宣傳單幹過多。(駱按:我真的不想看見宣傳這個詞了,電影變成傳聲筒,真是可悲。)陳家聲:有些報紙報導與中央精神不符,
像中央規定不許個人買拖拉機,生產資料不能私有,可報紙報導某地第三人合夥買拖拉機,有些個別地區發生的個別現象,不能推廣到全面。有些屬於管理問題,但不是根本問題,但不是根本問題,要批評管理。輿論陣地要把住,不能失信於民,要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在實踐中對比,總結經驗,在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不是宣傳一個一兩個經驗就能實現的,尤其的是要根據我國宣傳我國國情,要慎重,不要今天否定昨天的,明天否定今天的。拍電影也要重視經濟,例如《大河奔流》。
但也不能光看票房價值,不注意政治宣傳,
例如《神秘大佛》《戴手銬的旅客》等,能給人什麼好的作用。有些模擬公式,不肯自己下功夫,踩別人走的腳印,社會主義宣傳要扶正壓邪,不表揚好的,實際上就是支持壞的,要服從黨領導,改善黨的領導,同心同德搞四化,社會主義成績總得來說比以前好,這是不可否認的,關心黨的領導,是每個人責無旁貸的。(駱按:「不許個人買拖拉機,生產資料不能私有」,這非常可笑,照搬馬列觀點,請問鐮刀鋤頭也是生產資料,那也不允許我個人擁有了?電影就是電影,就是給人看的,《神秘的大佛》(劉曉慶主演),《戴手銬的旅客》都是好電影,觀眾滿意就行了,再說一遍電影不是宣傳工具,我喜歡就是好作用。看看現在的春晚小品,哭哭啼啼,好好的喜劇結尾一定要搞成悲劇,真是晦氣,看得我年夜飯都要吐出來。)王雲人:今天聽到老孟同志的動員,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影協是黨的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之一,我們的刊物書籍直接影響群眾,接觸群眾。我們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生產精神產品的,從發行量來看,《大眾電影》上升了,《電影藝術》下降了,這的是什麼原因,存在什麼問題,有些問題文章太長,有些道理,講的不是直截了當,不能給群眾一些東西,四平八穩,缺乏戰鬥性,怕得罪人,例如光明日報有篇文章批評《大佛》,《戴手銬的旅客》《客從何處來》。中影公司有些人大怒,興師問罪,誰寫的?影響到發行量,影響攝製組的積極性。
(駱按:官媒《光明日報》有批評的權利,私媒也有。中影公司也有質問的權利。歸根結底有一條,若批評無自由,則讚美無意義,法無禁止即自由,官媒一句話就可以操控電影製作,這本身就是非法的。)王雄:廠長會議,林彬同志一篇文章已經遭到了廠長們的反對。王雲人:群眾反映《大眾電影》對每一個新電影都是讚揚的,不敢激化矛盾,應該加強評論工作,提出一些問題,加強戰鬥性,要扶持好的,批評壞的,要總結經驗,不能怕影響發行。影響這,影響那。王蓮君:
票房價值和政治宣傳的矛盾怎樣解決?有些影片沒有上映的價值,怎樣反映人民生活,這不是簡單容易的問題。劉建芝:電影有個真實性問題,有些影片反映的生活脫離實際。王雄:有些劇本不寫上導演的名字就不給拍,很多起這件事情在打官司。互相剽竊,互相抄襲。曹增玉:有些人只批評別人,文章寫得不錯,可自己做得卻不怎麼樣。趙文法:學習太重要了,直接關係到影協的工作。人人有責,例:創作會議關於《太陽的人》的討論,沒有開展起來。王雄:這是中國歷來的問題,
只能說一面話,不能兼聽兩面。曹增玉:這恕主持會的人,應開兩次小組會充分發表意見。(駱按;《太陽和人》改編自白樺1980年在《十月》是發表的電影劇本《苦戀》。電影寫了畫家凌晨光一生的遭遇。在舊中國,少年凌晨光雖家境貧寒,但很有才華,得到不少人的器重。青年時,被國民黨抓壯丁,被船家女綠娘搭救,彼此相愛。後來,凌晨光因反對國民黨被特務追捕,逃到國外。在美洲的某個國家,他成為著名的畫家,綠娘也來到美洲,有情人終成眷屬。祖國解放後,凌晨光夫婦返回祖國。在輪船駛入祖國領海看到五星紅旗之時,他們的女兒降生了,並取名為「星星」。回到祖國享受了短暫的快樂時光後,十年「文革」浩劫來臨,凌晨光一家的命運墮入谷底:全家人被趕到沒有窗戶的昏暗鬥室。在凌晨光生日那天,他被打得遍體鱗傷。
女兒星星覺得在這個國家已經不能容身了,決定和男朋友到國外去。凌晨光表示反對,女兒反問父親:「您愛這個國家,苦苦地戀著這個國家……可這個國家愛您嗎?」凌晨光無法回答。此後,凌晨光被迫逃亡,成為一個靠生魚、老鼠糧生活的荒原野人。劇終時,雪停天晴,凌晨光的生命之火已經燃盡,他用最後一點力量,在雪地裡爬出「一個碩大無比的問號」。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這部拍攝完成於1980年底,後引發巨大爭議而遭禁止上映的電影。但可能人們聽過劇中一句話「你愛國家,國家愛你嗎?」
對於劇中被新時代折磨地死去活來的凌晨光的女兒星星覺得在這個國家已經不能容身了,決定和男朋友到國外去。凌晨光表示反對,女兒反問父親:「您愛這個國家,苦苦地戀著這個國家……可這個國家愛您嗎?」這個凌晨光無法回答的問題,我覺得很好回答,他無法回答是因為他沒有常識,不知道何為國家,何為政府,不知道人的價值何在。比如我現在生活在朝鮮,你覺得我有必要容忍金家王朝的獨裁專制嗎?我有必要生活在這種連飯都吃不飽,糧食還要靠美國中國等國援助的國家嗎?在朝鮮這樣的國家,我無法說話,處處被人監視。除了那個姓金的牲口,其他人有做一個自由人的自由嗎?我不得不說苦戀那個把人當奴才,當工具的國的人真是賤。(喜歡朝鮮的朋友們,請離開我的視線。)人來到世上的價值只有一個,那就是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如果有什麼東西阻礙你追求這個價值,那就推翻它,或者直接離開。政府,國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人的自由和幸福,假如不能追求自由幸福,那國家政府就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
劉蓮芝:
文藝為什麼服務口號長期定不下來,說明有些問題一時搞不清,政策要落實,要兌現。(駱按:文藝不為任何東西服務,為什麼東西服務的文藝,是奴才文藝,垃圾文藝。)曹增玉:
什麼時候使群眾心裡想什麼,會上就說什麼,就敢講什麼,這個國家就好辦了。後來宣傳階級鬥爭好像什麼都是階級鬥爭,現在不講階級鬥爭了,連火車爆炸也講可能不是階級鬥爭。按報紙上有四句話一個口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起來向前看」。我以後怎麼面向口號,走到要團結起來向前看,要實事求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解放思想。比如一個家庭,父母管不了兒子,一方面可能是父母有封建思想,而另一方面則是兒女解放思想過頭了。宣傳學大寨宣傳得過頭了,把大寨引向邪路,而起到了破壞作用是,腦子不要冷到資本主義好,熱到文化大革命好,要穩一些,要有自己的看法。
對於人,不要強調人的外表形式穿著。要看是否勤懇工作,道德品質是否高尚。比如以喇叭褲作文章這種作法太過了,沒必要。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把黨的優良傳統對年輕人講太少了,他們不理解,現在提倡學雷鋒,英雄主義,勞動模範的做法是必要的。來影協時有人說,這裡文化單位比較開放,工作這麼多時間,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慎重極了,有些過頭了,現在有些人解放思想是帶著條件的,是有包袱的。王雄:孟廣鈞談我們的兩個刊物因影片反映得早了,尤其的是《電影藝術》損失2萬元,這樣做對不對?我考慮了一下認為在中央沒有批准以前,大眾電影對很多電影都發過文章,這是有歷可查的。當然慎重些作好。因為它廣泛,深入得多。這一點我是通的。鄧小平講「文責自負,反黨必糾」,我是擁護的。但文責自負的情況,這種抽調文章的做法是否是最好的處理辦法,我是有點想法,
怎樣結合中央精神,不牴觸。又能大膽地談自己的看法與見解。王連君:若是評論文章,應在電影放映以後為好。建國以來,我們的傳統存在過頭和一陣風的作法,如大批孔老二我們的腦子跟不上,對於宣傳工作這種作風,上級領導是要負責任的。劉蓮芝:
政治上波動的這麼厲害,讓緊跟,怎麼能跟得上。《太陽和人》我看著不好,但也不至於這麼作,換領導也是,說換一下子就沒了,老百姓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曹增玉:現在在上面的人,有些就是57年打人的人。文藝不提為政治工作,可現在實際上不是還得為政治服務。
(駱按:「反右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7年發起的第一場波及社會各階層的群眾性大型反擊右派分子進攻,反右是由中共高層認為「右派在猖狂進攻」而發起的,最初毛定為5千人,但後來被嚴重擴大化主要結果是,給空前大量響應黨的號召仗義執言的知識分子和民主黨派人士確定「右派分子」身份。)
王連君:外國都可以揭露上層內部矛盾,我們為什麼不可以?
(駱按:我想這些外國肯定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是上層為他們服務,不是他們服務上層。)曹增玉:百花齊放,也要在社會主義的大範圍中,創作會議上有人說
四項原則是孫悟空的緊箍咒。這兩年電影中農村題材的比例太少。王連君:對黨的政策宣傳的是對的。但有時對後果考慮不全面。趙文法:現象大家講了很多,關鍵的是我們怎樣統一在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迎搞四化,看了《太陽和人》,我覺得問題很嚴重,現在遲遲沒有結論,在等待修改,對《太陽和人》,將來也會引發爭議。(駱按:讓爭議擴大,讓思想解放的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