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四十,三個多小時不僅僅是民歌,更是屬於幾代人的情懷

2021-02-08 深圳音樂廳

「唱一段思想起」

________________

「你錯過了30年,但可以趕上這個10年」


「民歌10年,民歌20年,民歌30年,終於來到第40年」

「如果錯過了,將要等到下一個10年」


2015年6月5日到7日,華人音樂界的一場盛事在臺灣舉行,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接連三個晚上在臺北小巨蛋和高雄舉行。


臺灣重量級音樂人傾巢而出,兩岸樂迷奔走相告,無數大陸民歌和流行音樂愛好者也專程漂洋過海,去看望四十不惑的臺灣校園民歌。



 

在去年臺北小巨蛋「民歌40年」的演唱會上,主辦方別具巧思地將整個四面舞臺設計為向四個角落延伸的吉他舞臺,吉他的琴頭與琴頸則是民歌手們踏上舞臺的步道,如此設計概念讓全場視線無死角;


舞臺半空中還掛有懷舊的民歌西餐廳燈箱,四個LED大屏隨時滾動歌詞,讓現場觀眾可以豪無壓力地全場大合唱。

 

從民歌30到民歌40離開了6位華語樂壇重要的音樂人,葉佳修在唱《外婆的澎湖灣》時,對全場說:「歡迎這首歌的男主角潘安邦,」大屏幕出現潘安邦10年前的演唱畫面,兩人隔空合唱,氣氛感人。


齊豫和潘越雲合唱經典曲目《夢田》,齊豫是李泰祥的得意門生,以《橄欖樹》緬懷恩師;邰肇玫重現她和已故好友施碧梧合唱的《如果》;馬毓芬以《微風往事》向哥哥馬兆駿致敬;


李麗芬、丁曉雯、黃韻玲、金智娟、許景淳合唱梁弘志的代表作《恰似你的溫柔》…...這些都構成了歌迷想去朝拜這場「民歌40」的理由,因為誰也不知道,到「民歌50」開唱的那一天,還有多少人會出現在這個舞臺上。

 

演唱會並不是平鋪直敘地一個歌手上一個歌手下,而是板塊遞進式,一組歌手上臺、演唱、合作,再穿針引線引出下一組歌手。至於本次深圳站演唱會將以何種形式、何種組合呈現,觀眾可以盡情期待……  

 

時隔一年,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在深圳開唱。

這也是「民歌40」第一次大規模登陸內地,有近30組歌手參與演出。除齊豫、潘越雲、胡德夫、李建復、萬芳等資深民歌手外,還有陳綺貞、韋禮安兩位年輕創作歌手獻唱。這也是「文藝女神」陳綺貞首次加入「民歌40」演唱會。

今日再唱一段思想起

 

這樣的聚會多美好!特別是我們臉上都有歲月的痕跡,心中都有了生活的感悟的時候。

——李宗盛

 

我被人稱為民歌之母,但我一直認為我是保姆……民歌40我還能參與,誰也無法預料10年後的民歌50還有誰在,因此這次有著極為重要的傳承任務,希望能從文化與歷史的角度,全方位記錄下當年陪著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我是多麼幸運啊!可以見證這個時代!

——陶曉清

 

如今,站在橄欖樹下,用著校園歌手那顆純真的心,她努力唱著……希望還有恍如昨日有歌可唱的明天!

——齊豫

 

臺灣「民歌40年——再唱一段思想起」不僅是一場經典演唱會,更是一場三個多小時的青春「回憶殺」。

  

臺灣「民歌40」(深圳站)引言人與歌手簡介

陶曉清 - 引言人


資深廣播人,被譽為民歌之母。1965年進入中廣,主持第一個節目時十九歲,是當時中廣最年輕的主持人。最早主持的是西洋流行音樂的節目,後來因緣際會的參與了校園民歌的推廣,成立民風樂府,從事流行音樂精緻化的工作。2000年因為對流行音樂的持續關懷與付出而得到新聞局頒發的【金曲獎】特殊貢獻獎。

馬世芳 - 引言人



父親是作家亮軒,母親是臺灣校園民歌的重要推手陶曉清。就讀大學期間,曾和同學合編《1975-1993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

主編《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

創辦音樂社群網站《五四三音樂站》,並跨足獨立音樂製作、發行,包括陳珊妮《後來我們都哭了》、拜金小姐專輯、天水樂集專輯復刻版等。

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提名金鼎獎「最佳文學語文類圖書獎」、入選臺北國際書展 "Booksfrom Taiwan 2008"。散文輯《耳朵借我》,獲中國時報2014「開卷好書獎」。


吳楚楚



與胡德夫、楊祖珺、楊弦等人同被譽為「第一代民歌手」。

1977年,陶曉清邀請了胡德夫、楊弦、吳楚楚等多位歌手,在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支助下,發行了三張專輯--「我們的歌」。其中《好了歌》在當年度中廣的「年度歌曲」中,獲得了第一名,吳楚楚本人也獲得男歌手第一名。

此張專輯之後,吳楚楚開始減少臺前演唱的機會,轉向幕後製作與音樂行政的發展。1983年和彭國華、陳大力共同創建了飛碟唱片公司。作為幕後的推手,成功推出過王傑、小虎隊、張雨生、鄭智化、溫兆倫、郭富城、葉倩文、蔡琴、姜育恆、王韻蟬、蘇芮、紅孩兒等一批實力偶像派歌手。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李建復



臺灣校園民歌代表人物,《龍的傳人》首唱者。第二屆金韻獎優勝歌手,在1979年參與灌錄『金韻獎3』合輯,並隨即發行個人專輯,其中收錄『龍的傳人』、『歸去來兮』等多首至今依然傳唱不歇的佳作,聲譽更上層樓,成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校園歌手之一。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殷正洋



發行個人演唱專輯十餘張,其中包含二張民歌演唱紀念專輯,先後獲得金鐘獎、金鼎獎及第一、五、六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演唱獎項,被譽為金曲三金歌王。並在第六屆得獎後即不再參選,至今仍為金曲獎男歌手得獎紀錄保持者。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胡德夫


臺灣民謠活化石、臺灣民歌之父,代表作《匆匆》《美麗的稻穗》等。20世紀70年代,胡德夫與楊弦、李雙澤推動了被稱為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運動的「民歌運動」。

 

1973 年胡德夫舉辦了臺灣史上第一場個人演唱會。2005年4月,首次出版個人音樂專輯《匆匆》,獲得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93年至2005年)第2名。歌曲《太平洋的風》獲2006年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年度歌曲。

2011年,發布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並憑此專輯獲得在第13屆音樂風雲榜年度盛典中獲得了「最佳民謠專輯」和「最佳民謠歌手」兩項大獎。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葉佳修



民歌時期知名的詞、曲作家、民歌手,成名曲有『鄉間的小路』、『思念總在分手後』、『赤足走在田埂上』…等。為其他歌手創作的『外婆的澎湖灣』、『再愛我一次』…更是膾炙人口。

曾任多媒體出版製作人、專業編曲、電視、電臺主持人、媒體企業製作總監、音樂顧問…等。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陳明韶



宜動宜靜的陳明韶,1977年就讀於海洋學院(今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學系時,參加第一屆金韻獎比賽,輕柔優雅的歌喉輕易地徵服了評審的耳朵,勇奪冠軍之後並出版過『傘下的世界』、『陳明韶的歌』、『浮雲遊子』等專輯,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民歌手之一,她於1984年赴美定居,並淡出歌壇。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王海玲




第三屆金韻獎冠軍歌手,亦為當時唱片史上第一位奪得唱片排行榜冠軍的高中學生歌手;以校園民歌手之姿躍入歌壇,後進入臺灣大學社會系就讀。代表作品有『忘了我是誰』、『偈』、『我心似清泉』、『在雨中』等。後為專職音樂創作人、歌唱老師及廣播人。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王夢麟


著名校園民歌手。1979年於金韻獎第三輯演唱詼諧的《雨中即景》一炮而紅。新格時期曾出版多張個人專輯,擁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傳唱歌曲。1997年,王夢麟、趙樹海與黃大城合組MIB三重唱。另發行兩張唱片專輯《Music Is Back》、《母親我愛您》。

代表作品:《雨中即景》、《木棉道》、《阿美阿美》、《廟會》等。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趙樹海




1970年代校園民歌全盛時期,曾在麗歌唱片出版民歌合輯。是海山唱片「民謠風」系列的歌手,也會作詞、作曲。1977年至1979年,他的民歌創作有60餘首。1983年,因主持中視益智節目《大家一起來》而成名,轉型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很少人知道他以歌手身分出道。1997年,與王夢麟及黃大城合組MIB三重唱,發行兩張唱片專輯。續往戲劇界發展,在影視圈也有一番好成績。

代表作品:《春風》、《想你》、《子夜徘徊》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齊豫


臺中出生,臺大考古人類學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碩士。是著名的美聲歌手,因其獨特的唱腔和出色的唱功,被廣大樂迷譽為「天籟之音」,大學時期參加新格唱片第二屆『金韻獎』,海山唱片第一屆『民謠風』獲得雙料冠軍,實屬難得。

曾獲第九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代表作有《橄欖樹》、《歡顏》、《走在雨中》、《你是我所有的回憶》等。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潘越雲



1980年與李麗芬、吳楚楚共同發行了滾石唱片的創業作『三人展』合輯,以一首『我的思念』崛起於歌壇。一直悠遊於各種不同的曲風,無論是『天天天藍』的文藝形象、『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民歌氣息或是詮釋臺灣舊時代女性悲哀的『桂花巷』。潘越雲傲人的不只是她的聲音,還有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以及榮獲金曲獎、金嗓獎、金鼎獎等數大獎項的肯定。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南方二重唱(林明樺、閻宗玉)



由大南方閻宗玉與小南方林明樺所組成的南方二重唱,自1988年4月進入木船民歌西餐廳駐唱,3年後被唱片公司發掘而得到發片的機會,出版首張專輯『不告而別』、『相知相守』、『有些話不能說』…等多首動聽歌曲。兩人感情深厚、默契十足、合聲優美,曾榮獲第四屆、第七屆、第十屆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堪稱是目前臺灣國語歌壇最佳女聲二重唱。


曾參與「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金智娟(娃娃)




臺灣女歌手、詞曲作者、廣播人,1981年加入「丘丘合唱團」擔任主唱,當時藝名叫「娃娃」,以「就在今夜」這首帶有搖滾曲風的歌曲在歌壇闖出名聲,之後則以情歌傳唱。代表作:《大雨》、《漂洋過海來看你》。

曾參與「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萬芳



畢業於文化大學,就讀期間,與同學蘇仁林搭檔吉他伴奏,報名參加木船民歌比賽,演唱「鎖上記憶」奪得優勝,從此展開歌唱生涯,之後加盟滾石唱片迄今。1993年她以一首《新不了情》響徹華語樂壇,被尊為臺灣「文藝範鼻祖」。萬芳除了歌唱事業之外,舞臺劇也有傑出的表現。目前亦為中廣音樂網的主持人之一。近年來多從事戲劇方面的演出。


曾參與「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陳綺貞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她用獨特的方式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很多人說她不只是歌手,更像是藝術家、一個安靜的行動者。

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場場爆滿。1998年發行《讓我想一想》,其後陸續發行《還是會寂寞》、《Groupies吉他手》、《華麗的冒險》、《太陽》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專輯唱片,2014年發行《時間的歌》,再度榮獲年度十大專輯,2014年《時間的歌》演唱會世界巡迴達30場,動員超過20萬人熱烈參與。

從未參與民歌周年紀念演唱會。首次參與即為此次「深圳民歌四十」。

 

韋禮安



新生代華語唱作歌手,代表作《慢慢等》《還是會》。2006年因參加華視《快樂星期天》在臺灣大學舉辦的校園歌喉戰而步入樂壇,2009年籤約福茂唱片,推出首張EP《慢慢等》。2010年發行個人同名專輯,並憑藉該張專輯獲第22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2012年發表第二張個人專輯《有人在等》。2014年發表第三張專輯《有所畏》。

此外,也為劉若英、範瑋琪、郭靜等歌手創作過歌曲。

曾參與「民歌四十」臺北、高雄小巨蛋三場演唱會。



臺灣「民歌40」 深圳站


時間

2016年11月19日 19:00


地點

華潤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


票價

380/580/880/1280 元


相關焦點

  • 四十年,民歌40
    前幾天,終於收到了民歌紀錄片《四十年》的DVD,我的民歌40系列的收集也告一段落。DVD的封套上:藍天白雲下,拿著吉他往前走的民歌手,好像要引領著你重回那個美好的時代。從購買民歌40的專書,到去臺北看民歌40演唱會,再買民歌40演唱會的DVD,時間也從2015年到了2018年。
  • 臺灣民歌四十年:潮起潮落 不忘初心
    其實,「自己的歌」的創作嘗試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就開始了,鄉愁尋根、校園情懷、童年追憶,都是主題,只是零零星星未成氣候。後來,廣播人陶曉清開始在電臺音樂節目中推介這些年輕人的作品。1977年,陶曉清邀集楊弦、吳楚楚、韓正皓、胡德夫等歌手陸續合錄了三張名為《我們的歌》的合輯,一年不到就賣了十幾版。「中國現代民歌」一時名聲大噪,陶曉清也被稱為民歌的「推手」。
  • 錯過了臺灣民歌四十演唱會?沒關係!用力戳我!超多巨星在等你!!
    這一次【江蘇音樂廣播·臺灣民歌四十音樂之旅】的行程非常貼心,四天三晚的行程中,除了大家會集中參加一次由【臺灣民歌四十】主辦方「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和「臺灣雄獅旅遊」共同策劃主辦的「被遺忘的時光-民歌運動發展史主題講座」,以及集中在
  • 【民歌40專題·叄】「民歌四十」特展背後的故事
    民歌的推廣也少不了那些電臺的DJ們。其中,陶曉清被稱為「民歌之母」,在推動民歌時代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她的兒子馬世芳,也繼承母 業繼續成為了臺灣著名的音樂DJ。有一個著名的笑話就是,陶曉清是民歌之母, 那馬世芳豈不就是民歌本人?▲「民歌四十」的最後一天,三場演出結束的民歌手們集體來觀展。然後,便踏上 了他們屏東到臺東的旅行。
  • 張釗維:四十年民歌路
    四十年民歌路文|張釗維(CNEX紀錄片基金會製作總監)初秋的臺北西門町,電影院一條街,侯季然導演以兩年時間錘鍊完成的紀錄片《四十》進行試映會。除導演團隊外,促使這部紀錄片得以誕生的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陶曉清與李建復也出席。
  • 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
    5小時4分10秒的《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比起2005年3小時55分17秒的《民歌三十 永遠的未央歌》,擴容不少,歌手30到了60位,曲目也由40首增加到95首。添了新面孔,也少了舊相識,其中有5位,再也不會見了。李泰祥、潘安邦、施碧梧、黃大誠和馬兆駿,在約定的(民歌)三十到四十的這10年間,離開了人世。
  • 民歌四十 再唱一段思想起——臺北場
    唱自己的歌回望臺灣民歌四十年 1975年6月6日,楊弦和胡德夫二人在臺北中山堂舉辦了新作發布會暨「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現代民歌運動」正式拉開帷幕。 今日再唱壹段思想起這樣的聚會多美好!特別是我們臉上都有歲月的痕跡,心中都有了生活的感悟的時候。
  • 臺灣民歌四十年:夢中橄欖樹溫柔四十年
    (圖:「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於臺北小巨蛋、高雄巨蛋連唱三天,共六十餘組歌手參與。)我從大理飛昆明飛北京飛香港飛臺北,一路輾轉,就是為了看臺灣「民歌四十」演唱會。好多人都不在了,李泰祥、梁弘志、馬兆俊、施碧梧、陳志遠、黃大城、潘安邦,潘莉莉,一回相見一回老,所以要趕快奔赴現場,趁大家都還在。臺北小巨蛋,一萬五千人的大場地座無虛席。
  • 民謠演唱會細說「臺灣民歌四十年」
    在臺灣民歌40年之際, 一臺民謠盛宴「走江湖音樂節
  • 「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 | 經典朗讀
    所以小李破釜沉舟,吃定音樂這碗飯了,成為「民歌時代」遺留下來的耀眼的明星。「民歌時代」結束了,他的時代開始了。我又問:羅大佑算民歌手嗎,怎麼很少提及?「羅大佑是革民歌命的人,他的《之乎者也》有這樣的詞:風花雪月之,譁啦啦啦乎,所謂民歌者,是否如此也。但是羅大佑早期的作品,也有很多民歌的痕跡,比如《童年》。
  • 2016臺灣「民歌40年」 深圳站演唱會
    齊豫、潘越雲、胡德夫、陳綺貞唱盡鄉愁‍  ·  用3個多小時回味自己的青春歲月
  • 臺灣民歌時期標誌性人物李建復
    李建復,臺灣民歌時期標誌性人物之一。1978年大學時期的他參加了第二屆金韻獎,獲得「優勝歌手」進入歌壇;1980年首唱《龍的傳人》,二十歲的他以雄渾高亢的歌聲唱出了濃烈的民族情懷,立刻紅遍華人世界。《龍的傳人》專輯封面三十多年來,《龍的傳人》成為了李建復身上的標籤,而李建復代表的不僅是民歌,更是那個時代的清流正氣。
  • 【轉】2016臺灣「民歌40年」 深圳站演唱會 開票了!
    齊豫、潘越雲、胡德夫、陳綺貞唱盡鄉愁  ·  用3個多小時回味自己的青春歲月2015年6月5日到7日,華人音樂界的一場盛事在臺灣舉行,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接連三個晚上在臺北小巨蛋和高雄舉行。
  • 【民歌40專題·壹】「民歌40」:再笑一笑,一笑就老了
    2015年6月6日,《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在臺北小巨蛋開演,有68位藝人參予演出,時長5個小時,一次次的大合唱。他們都來了:楊弦、胡德夫、吳楚楚、楊祖珺、李建復、蘇來……那些屬於民歌時代的重量級的名字。他們也都來了:萬芳、徐佳瑩、韋禮安、陳永龍……那些晚於民歌時代,卻又繼續在傳唱著那些歌的名字。
  • 臺灣民歌40年 在懷舊中傳承
    40年後,一場名為「民歌40年——再唱一段思想起」的演唱會在臺灣多城上演,勾起了幾代人的鄉愁。終於在今年11月19日,「臺灣民歌40周年」演唱會將作為「2016第14屆中外藝術精品演出季」的主推項目,在深圳灣體育館「春繭」開唱。記者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老一輩如齊豫、潘越雲、李建復、胡德夫、萬芳,新生代如陳綺貞、韋禮安等近30位臺灣民歌音樂人將共同登臺。
  • 2016臺灣「民歌40年」深圳站演唱會今日開票!
    聯合主辦: 深圳廣電集團  飛揚971 齊豫、潘越雲、胡德夫、陳綺貞唱盡鄉愁  ·  用3個多小時回味自己的青春歲月2015年6月5日到7日,華人音樂界的一場盛事在臺灣舉行,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接連三個晚上在臺北小巨蛋和高雄舉行
  • 專訪臺灣「民歌之母」陶曉清:民歌運動讓創作者被看見
    錄的歌曲多了,就可以做排行榜、聽眾投票,後來又辦演唱會,全臺灣到處跑,現在回憶起來真是熱情澎湃,大家一起走過了那個時代。民歌手在陶曉清家聚會澎湃新聞:您覺得那個時代留給今天的「遺產」是什麼?陶曉清:我們在做「民歌四十年」的書和相關紀念活動的時候,搜集了很多資料,那時也就試著去探討,民歌究竟對我們的社會、歷史、音樂有什麼影響。
  • 商南的民歌
    在艱難困苦的生活環境裡,民歌唱出了生活中的種種不幸遭遇:繁重的勞動、窮困的生活、不幸的婚姻、家庭的離散等天災人禍;也唱出了人民群眾對愛情、幸福、美好理想的嚮往與追求。人民以歌聲來抒發感情,減輕心中的憂愁。正如我縣一首山歌所唱:「日出東山月落西,莫笑窮人穿破衣,世事無常說不齊; 十個指頭有長短,山中樹木有高低,有朝一日時運轉,三十年河東轉河西。」
  • 屬於你我的經典歌曲,聆聽10首懷舊香港民歌
    ,同時帶動香港「城市民歌」的興起。湧現了李炳文《昨夜的渡輪上》,歐桂芬和葉源春合唱的《問》,曾路得的《天各一方》,林志美《風箏》這些優秀的民歌作品。第一個是副詞,表示「僅僅」的意思;讀「zi2」,第二個是量詞,讀「zek3」,表示數量,在其後應該加名詞。
  • 臺灣民歌四十年 再唱一段思想起
    &nbsp&nbsp&nbsp&nbsp40年前,歌者楊弦在臺北中山堂發起了「中國現代民歌之夜」,以此拉開了臺灣現代民歌運動的序幕,至此湧現出了一大批對華語樂壇影響深遠的傳奇人物,比如李宗盛、羅大佑、齊豫、潘越雲等,他們也成為了臺灣流行音樂的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