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一段思想起」
________________
「你錯過了30年,但可以趕上這個10年」
「民歌10年,民歌20年,民歌30年,終於來到第40年」
「如果錯過了,將要等到下一個10年」
2015年6月5日到7日,華人音樂界的一場盛事在臺灣舉行,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接連三個晚上在臺北小巨蛋和高雄舉行。
臺灣重量級音樂人傾巢而出,兩岸樂迷奔走相告,無數大陸民歌和流行音樂愛好者也專程漂洋過海,去看望四十不惑的臺灣校園民歌。
在去年臺北小巨蛋「民歌40年」的演唱會上,主辦方別具巧思地將整個四面舞臺設計為向四個角落延伸的吉他舞臺,吉他的琴頭與琴頸則是民歌手們踏上舞臺的步道,如此設計概念讓全場視線無死角;
舞臺半空中還掛有懷舊的民歌西餐廳燈箱,四個LED大屏隨時滾動歌詞,讓現場觀眾可以豪無壓力地全場大合唱。
從民歌30到民歌40離開了6位華語樂壇重要的音樂人,葉佳修在唱《外婆的澎湖灣》時,對全場說:「歡迎這首歌的男主角潘安邦,」大屏幕出現潘安邦10年前的演唱畫面,兩人隔空合唱,氣氛感人。
齊豫和潘越雲合唱經典曲目《夢田》,齊豫是李泰祥的得意門生,以《橄欖樹》緬懷恩師;邰肇玫重現她和已故好友施碧梧合唱的《如果》;馬毓芬以《微風往事》向哥哥馬兆駿致敬;
李麗芬、丁曉雯、黃韻玲、金智娟、許景淳合唱梁弘志的代表作《恰似你的溫柔》…...這些都構成了歌迷想去朝拜這場「民歌40」的理由,因為誰也不知道,到「民歌50」開唱的那一天,還有多少人會出現在這個舞臺上。
演唱會並不是平鋪直敘地一個歌手上一個歌手下,而是板塊遞進式,一組歌手上臺、演唱、合作,再穿針引線引出下一組歌手。至於本次深圳站演唱會將以何種形式、何種組合呈現,觀眾可以盡情期待……
時隔一年,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在深圳開唱。
這也是「民歌40」第一次大規模登陸內地,有近30組歌手參與演出。除齊豫、潘越雲、胡德夫、李建復、萬芳等資深民歌手外,還有陳綺貞、韋禮安兩位年輕創作歌手獻唱。這也是「文藝女神」陳綺貞首次加入「民歌40」演唱會。
今日再唱一段思想起
這樣的聚會多美好!特別是我們臉上都有歲月的痕跡,心中都有了生活的感悟的時候。
——李宗盛
我被人稱為民歌之母,但我一直認為我是保姆……民歌40我還能參與,誰也無法預料10年後的民歌50還有誰在,因此這次有著極為重要的傳承任務,希望能從文化與歷史的角度,全方位記錄下當年陪著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我是多麼幸運啊!可以見證這個時代!
——陶曉清
如今,站在橄欖樹下,用著校園歌手那顆純真的心,她努力唱著……希望還有恍如昨日有歌可唱的明天!
——齊豫
臺灣「民歌40年——再唱一段思想起」不僅是一場經典演唱會,更是一場三個多小時的青春「回憶殺」。
臺灣「民歌40」(深圳站)引言人與歌手簡介
陶曉清 - 引言人
資深廣播人,被譽為民歌之母。1965年進入中廣,主持第一個節目時十九歲,是當時中廣最年輕的主持人。最早主持的是西洋流行音樂的節目,後來因緣際會的參與了校園民歌的推廣,成立民風樂府,從事流行音樂精緻化的工作。2000年因為對流行音樂的持續關懷與付出而得到新聞局頒發的【金曲獎】特殊貢獻獎。
馬世芳 - 引言人
父親是作家亮軒,母親是臺灣校園民歌的重要推手陶曉清。就讀大學期間,曾和同學合編《1975-1993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
主編《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
創辦音樂社群網站《五四三音樂站》,並跨足獨立音樂製作、發行,包括陳珊妮《後來我們都哭了》、拜金小姐專輯、天水樂集專輯復刻版等。
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提名金鼎獎「最佳文學語文類圖書獎」、入選臺北國際書展 "Booksfrom Taiwan 2008"。散文輯《耳朵借我》,獲中國時報2014「開卷好書獎」。
吳楚楚
與胡德夫、楊祖珺、楊弦等人同被譽為「第一代民歌手」。
1977年,陶曉清邀請了胡德夫、楊弦、吳楚楚等多位歌手,在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支助下,發行了三張專輯--「我們的歌」。其中《好了歌》在當年度中廣的「年度歌曲」中,獲得了第一名,吳楚楚本人也獲得男歌手第一名。
此張專輯之後,吳楚楚開始減少臺前演唱的機會,轉向幕後製作與音樂行政的發展。1983年和彭國華、陳大力共同創建了飛碟唱片公司。作為幕後的推手,成功推出過王傑、小虎隊、張雨生、鄭智化、溫兆倫、郭富城、葉倩文、蔡琴、姜育恆、王韻蟬、蘇芮、紅孩兒等一批實力偶像派歌手。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李建復
臺灣校園民歌代表人物,《龍的傳人》首唱者。第二屆金韻獎優勝歌手,在1979年參與灌錄『金韻獎3』合輯,並隨即發行個人專輯,其中收錄『龍的傳人』、『歸去來兮』等多首至今依然傳唱不歇的佳作,聲譽更上層樓,成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校園歌手之一。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殷正洋
發行個人演唱專輯十餘張,其中包含二張民歌演唱紀念專輯,先後獲得金鐘獎、金鼎獎及第一、五、六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演唱獎項,被譽為金曲三金歌王。並在第六屆得獎後即不再參選,至今仍為金曲獎男歌手得獎紀錄保持者。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胡德夫
臺灣民謠活化石、臺灣民歌之父,代表作《匆匆》《美麗的稻穗》等。20世紀70年代,胡德夫與楊弦、李雙澤推動了被稱為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運動的「民歌運動」。
1973 年胡德夫舉辦了臺灣史上第一場個人演唱會。2005年4月,首次出版個人音樂專輯《匆匆》,獲得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93年至2005年)第2名。歌曲《太平洋的風》獲2006年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年度歌曲。
2011年,發布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並憑此專輯獲得在第13屆音樂風雲榜年度盛典中獲得了「最佳民謠專輯」和「最佳民謠歌手」兩項大獎。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葉佳修
民歌時期知名的詞、曲作家、民歌手,成名曲有『鄉間的小路』、『思念總在分手後』、『赤足走在田埂上』…等。為其他歌手創作的『外婆的澎湖灣』、『再愛我一次』…更是膾炙人口。
曾任多媒體出版製作人、專業編曲、電視、電臺主持人、媒體企業製作總監、音樂顧問…等。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陳明韶
宜動宜靜的陳明韶,1977年就讀於海洋學院(今海洋大學)海洋地質學系時,參加第一屆金韻獎比賽,輕柔優雅的歌喉輕易地徵服了評審的耳朵,勇奪冠軍之後並出版過『傘下的世界』、『陳明韶的歌』、『浮雲遊子』等專輯,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民歌手之一,她於1984年赴美定居,並淡出歌壇。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王海玲
第三屆金韻獎冠軍歌手,亦為當時唱片史上第一位奪得唱片排行榜冠軍的高中學生歌手;以校園民歌手之姿躍入歌壇,後進入臺灣大學社會系就讀。代表作品有『忘了我是誰』、『偈』、『我心似清泉』、『在雨中』等。後為專職音樂創作人、歌唱老師及廣播人。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王夢麟
著名校園民歌手。1979年於金韻獎第三輯演唱詼諧的《雨中即景》一炮而紅。新格時期曾出版多張個人專輯,擁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傳唱歌曲。1997年,王夢麟、趙樹海與黃大城合組MIB三重唱。另發行兩張唱片專輯《Music Is Back》、《母親我愛您》。
代表作品:《雨中即景》、《木棉道》、《阿美阿美》、《廟會》等。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趙樹海
1970年代校園民歌全盛時期,曾在麗歌唱片出版民歌合輯。是海山唱片「民謠風」系列的歌手,也會作詞、作曲。1977年至1979年,他的民歌創作有60餘首。1983年,因主持中視益智節目《大家一起來》而成名,轉型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很少人知道他以歌手身分出道。1997年,與王夢麟及黃大城合組MIB三重唱,發行兩張唱片專輯。續往戲劇界發展,在影視圈也有一番好成績。
代表作品:《春風》、《想你》、《子夜徘徊》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齊豫
臺中出生,臺大考古人類學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碩士。是著名的美聲歌手,因其獨特的唱腔和出色的唱功,被廣大樂迷譽為「天籟之音」,大學時期參加新格唱片第二屆『金韻獎』,海山唱片第一屆『民謠風』獲得雙料冠軍,實屬難得。
曾獲第九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代表作有《橄欖樹》、《歡顏》、《走在雨中》、《你是我所有的回憶》等。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潘越雲
1980年與李麗芬、吳楚楚共同發行了滾石唱片的創業作『三人展』合輯,以一首『我的思念』崛起於歌壇。一直悠遊於各種不同的曲風,無論是『天天天藍』的文藝形象、『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民歌氣息或是詮釋臺灣舊時代女性悲哀的『桂花巷』。潘越雲傲人的不只是她的聲音,還有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以及榮獲金曲獎、金嗓獎、金鼎獎等數大獎項的肯定。
曾參與「民歌十周年」、「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南方二重唱(林明樺、閻宗玉)
由大南方閻宗玉與小南方林明樺所組成的南方二重唱,自1988年4月進入木船民歌西餐廳駐唱,3年後被唱片公司發掘而得到發片的機會,出版首張專輯『不告而別』、『相知相守』、『有些話不能說』…等多首動聽歌曲。兩人感情深厚、默契十足、合聲優美,曾榮獲第四屆、第七屆、第十屆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堪稱是目前臺灣國語歌壇最佳女聲二重唱。
曾參與「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金智娟(娃娃)
臺灣女歌手、詞曲作者、廣播人,1981年加入「丘丘合唱團」擔任主唱,當時藝名叫「娃娃」,以「就在今夜」這首帶有搖滾曲風的歌曲在歌壇闖出名聲,之後則以情歌傳唱。代表作:《大雨》、《漂洋過海來看你》。
曾參與「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萬芳
畢業於文化大學,就讀期間,與同學蘇仁林搭檔吉他伴奏,報名參加木船民歌比賽,演唱「鎖上記憶」奪得優勝,從此展開歌唱生涯,之後加盟滾石唱片迄今。1993年她以一首《新不了情》響徹華語樂壇,被尊為臺灣「文藝範鼻祖」。萬芳除了歌唱事業之外,舞臺劇也有傑出的表現。目前亦為中廣音樂網的主持人之一。近年來多從事戲劇方面的演出。
曾參與「民歌二十」、「民歌三十」、「民歌四十」。
陳綺貞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她用獨特的方式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很多人說她不只是歌手,更像是藝術家、一個安靜的行動者。
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場場爆滿。1998年發行《讓我想一想》,其後陸續發行《還是會寂寞》、《Groupies吉他手》、《華麗的冒險》、《太陽》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專輯唱片,2014年發行《時間的歌》,再度榮獲年度十大專輯,2014年《時間的歌》演唱會世界巡迴達30場,動員超過20萬人熱烈參與。
從未參與民歌周年紀念演唱會。首次參與即為此次「深圳民歌四十」。
韋禮安
新生代華語唱作歌手,代表作《慢慢等》《還是會》。2006年因參加華視《快樂星期天》在臺灣大學舉辦的校園歌喉戰而步入樂壇,2009年籤約福茂唱片,推出首張EP《慢慢等》。2010年發行個人同名專輯,並憑藉該張專輯獲第22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2012年發表第二張個人專輯《有人在等》。2014年發表第三張專輯《有所畏》。
此外,也為劉若英、範瑋琪、郭靜等歌手創作過歌曲。
曾參與「民歌四十」臺北、高雄小巨蛋三場演唱會。
臺灣「民歌40」 深圳站
時間
2016年11月19日 19:00
地點
華潤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
票價
380/580/880/12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