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道」是萬物之本,那麼「靈性」就是生命之源。人有靈性思維,才能鍛造完美人性,最終成就智慧人生。有靈性的人就像水晶寶玉,能汲取日月精華以潤其身;沒靈性的人則像朽木頑石,執念太深不可點化。
其實,靈性在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體現在人的領悟、感受以及觀察能力等方方面面。如果擁有比幹一樣的七竅玲瓏心,就能一眼洞悉事物的本質,並迅速做出反應或者選擇;而沒有靈性的人只能終日惶惶,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
南北朝時期的沈約在《釋迦文佛像銘》中談到靈性:「眇求靈性,曠追玄軫,道雖有門,跡無可朕。」在古代,人們一般很少提到靈性,但是靈性的的本意接近佛教所說的「慧根」,是一個人最本質的東西。佛理認為,於法觀達,目之為根,慧能生道,故名慧根。靈性、慧根、悟性都有相通的地方,主旨都是說人所具有的聰明才智、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福慧雙修 增長智慧
現代社會尤其是在一線大城,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生活節奏令人窒息。你是否感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變得短暫而微妙?你是否感到心中有某些癥結使自己鬱鬱寡歡?如果停下來享受片刻寧靜,你是否會去思考每天這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說,生命在於自我覺醒,追逐靈性的升華。
對於常人而言,除了身體和心理健康之外,內在靈性的修行不容忽視。關於靈性,有的人很幸運,可能天生就擁有。但是更多人可能需要用一生來修行,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堅持不懈一定可以找到靈性法門。
人們常說「福慧雙修」,意思是福德和智能都達到至善境地。唐代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說:「菩薩為行,福慧雙修,智人得果,不忘其本。」但是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修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報。原因有二:一是起心動念不純——出發點是為了自己,布施的功德也會消失。二是沒有領悟精髓——只知念佛燒香叩拜,卻不明白經典中的大智慧。
真正的修行是要做到知行合一,佛學經典中的大智慧,要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這樣才能培養自己的靈性思維。
靈性投資 財富增值
在經濟社會,靈性、智慧、財富是相輔相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獲取財富需要靈性思維,人要對財富有敬重之心,還要控制自己的私慾,不受表面的波動所惑。有了靈性思維,不會迷亂,不會失控,投資理財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實現財富人生。投資對財富很重要,很多人喜歡儲存財富,卻並不善於投資。投資的技巧在於:收集數據,分析市場,合理運作,靈性投資。
投資也是一種修行。在不斷的成功和失敗中,積累了經驗和智慧,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在禪靜中生出方案,進入投資的靈性境界。具有靈性的投資技術,加上科學的分析操作,就能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