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中的小選手王恆屹五歲就背詩無數,成為詩詞大會的小名星,非常讓人喜愛。當然我中華大地向他一樣的小天才肯定還有不少。縱觀古今,少年時代閱覽群書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在少年時代就能寫出名篇,並留傳至今的恐少之又少。今天青青就通過閱讀發現幾位大詩人,曾有少兒詩篇留下。
首先青青想到的就是大家都會背的《詠鵝》,這是「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在七歲時所作。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理(七歲孩童能白描出這些,且用詞精準就非一般了),主要是用兒童語言,抓住鵝的突出特點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貼切、傳神。
開頭的「鵝」有叫聲,有動作「曲項」,有情景「在向天唱歌」,表現了小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把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十分清晰的描繪了出來。 後兩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的動態的形象,其中有顏色「白」 「紅」 「綠」,有動作「浮」 「撥」,那鵝的鮮明形象就馬上浮現在人們眼前了。
第二 寇準 他是北宋時期的一個稀世神童,他聰慧過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據史書記載,寇準七歲時,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了這首傳為千古佳話的五言絕句。 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可謂是難能可貴的佳作。
第三 韓偓 這位詩人沒有研究古詩詞的人可能知道的少。 但晚唐詩人李商隱曾有一名篇稱讚當時十歲的韓偓。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一句「雛鳳清於老鳳聲」充分表現了大師李商隱對韓偓的賞識程度,而且李商隱寫這首詩不是在席間當著韓偓的父親奉承而作,而是離開後經過回味韓偓的即席詩,才又寫的這首詩並寄給了韓偓的父親。這一句「雛鳳清於老鳳聲」也成為誇獎後輩人才的標配句子。但當時韓偓寫的什麼詩,沒有流傳下來,或者當韓偓成名以後,這孩童時的小詩就不曾收錄了。
第四 李賀 李賀被稱為「詩鬼」,與李白、李商隱合稱「三李」。雖然只27歲就盍然而逝,能與那「二李」齊名,可見李賀之「鬼」才出眾,相傳他七歲時能作詩一首「高軒過」歡迎兩位大員。
高軒過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詩文意思為:兩位大人穿著青翠如蔥的官服,金環壓著馬轡頭搖晃玲瓏。馬蹄聲陣陣馬車聲響隆隆,下馬進門來器宇軒昂氣勢如虹。原來一個是洛陽城的大才子,一個是名門天下的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的才氣在他們胸中,天地精華他們都能融會貫通。殿前吟詩作賦聲音響徹雲空,筆能補造化之缺上天都沒用。我這個客居他鄉的粗眉書客,誰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風。我就像垂翅的鳥兒附上大鴻雁,他日不羞慚小蛇變成大龍。
對於如此長篇大論是不是真的是他七歲所寫,觀點不盡相同,但他18歲寫出《雁門太守行》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他不是27歲就病逝,其詩作有超李白之勢,但歷史沒有如果。
第五 李清照 她是宋代女詞人,在16歲青春少年之時寫下這篇如夢令流傳千古: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其詞意是說: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李清照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濃厚。作為一位女詞人,在男尊女卑的古時,能有如此成就,可想其才氣之佳。能作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其品格之高尚,思想之深遠,真是可憐生為女兒身了。
以上介紹了幾位少年天才,當然我中華5000年文化,少兒時代就能詩作賦的人還有很多,上書皇帝的也有幾人。大家還知道有哪些少年才俊,一起探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