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別以為花藝只有花,一花一世界,以花為媒,能讓你觸碰到這世間更多的美好。
她說,所有的美好都需要用心感受,專注於小事之中,更容易感悟到生活的動人之處。
她是臺籍花藝師蔡婕妤,也是廈門有天到手事務所裡最懂得創造美、發現美的「花仙子」。在她的手中,無論是一朵鮮花,還是一束枯枝,都能幻化出萬千姿態,褪去原有的質樸,煥發出藝術品般奪目的光彩。在她眼中,插花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更是她生活態度的彰顯。
在廈門市沙坡尾民族路77號的一處轉角,坐落著一家精緻花店,透過那些明淨的窗戶往裡望去,你將看到那滿屋滿室的盎然春意和搖曳花影間掩藏不住的鮮活可愛——這裡,便是臺籍花藝師蔡婕妤的據點。
圖/每一束花都是用靈魂進行創作,隔著玻璃櫥窗都能感受到花朵跳躍的美好,激發無限的創作靈感。
平日裡,蔡婕妤就是在這些花兒的簇擁下,迎著晨光,施展著讓花兒美麗百倍的插花「魔法」。談起自己的工作,蔡婕妤溫柔的眉眼中流露出溫暖的笑意:「插花是我的興趣,每天都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又怎能不覺得幸福呢?」
伴隨著淡淡花香,蔡婕妤向《臺海》雜誌記者回憶起自己成為花藝師的經歷,她將其簡單地總結為八個字——發現興趣,勇敢嘗試。
美術專業出身的蔡婕妤,身上帶有美術生特有的隨性與靈動。在工作的選擇上,她從不拘泥於世俗的框架,金錢、社會地位、穩定性從不是她考慮的第一標準,她最先遵從的,還是自己內心的喜愛。「我覺得年輕人不要太給自己設限,去遵循既定的人生軌跡。生活的樂趣就在於不斷嘗試,你只有去嘗試,才會發現什麼是真正適合自己,也才有機會擁抱更多的快樂。」蔡婕妤說。
圖/蔡婕妤(右)認為只有去嘗試,才會發現什麼是真正適合自己,也才有機會擁抱更多的快樂。
早在大學時期,蔡婕妤就經常嘗試在不同的行業實習,通過親身體驗,去摸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大學畢業後,蔡婕妤選擇進入臺北誠品書店工作,浩瀚的書海不僅充實了蔡婕妤的生活,也為她打開了人生的新窗口。偶然的機會,蔡婕妤對花藝有了一些了解,她發現,自己被那些富有設計感的花藝作品深深吸引了。「或許嘗試去花店工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我本科的美術專業應該也能幫得上我。」帶著這樣的想法,蔡婕妤當機立斷,進入了花藝設計公司,開始了新的嘗試。
鮮妍的花草帶給蔡婕妤的不僅僅是飽滿的「眼福」,也為她帶來了內心上的愜意與活力,每當看到這些盛放的花朵,和買花人臉上的微笑,蔡婕妤都覺得異常幸福。「當你找到自己真正有感覺的那件事時,你的內心會有一股衝勁,你不會再停留於表面,而是希望了解事物背後的邏輯。」接觸不同的花草,學習各種花草的特性,了解不同插花流派,選擇適合自己的歐式派系考取花藝證照……蔡婕妤懷著滿腔熱忱,在通往花藝師的道路上樂此不疲地不斷嘗試、前進著,為自己積攢下荷蘭國際花藝臺灣分院設計師、臺灣新國際花藝交流學會花藝講師、臺中市美加花藝設計協會理事等一長串頭銜。
圖/鮮妍的花草帶給蔡婕妤的不僅是飽滿的「眼福」,也為她帶來了內心上的愜意與活力。
蔡婕妤的嘗試還不止於此,2011年,受朋友邀請到廈門來旅遊的蔡婕妤發現了廈門花藝市場尚未成熟的發展商機,便決心西行「登鷺」發展,打造時尚的花藝空間。經過一番努力,她終於如願以償地在廈門開了屬於自己的花藝工作室。「我們工作室的現在名字叫做『有天到手事務所』,這個名字裡包含著我的人生信條——你想要的,有一天終會到手。」回顧自己隨心而動、努力嘗試的這些經歷,蔡婕妤自信滿滿地說。
時光匆匆,從登鷺至今,已過了九年。在這九年的創業歲月中,蔡婕妤的身份曾發生過一些細微的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她對花藝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初登鷺島時,我主要從事的室內設計的軟裝陳列,以花藝布置為主,所以當時的身份更像是一名設計師。因為我一直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花店,所以2014年,我在臨近中山路的天一樓邊上,開了一間名為有天花草的工作室,出售我的花藝作品,這時的身份,便是一名花藝師。而現在,我又多了一重新身份——有天到手事務所的花藝老師。」在蔡婕妤的眼中,這些身份轉變的歷程,不僅是她實現心中夢想的過程,也是讓花藝的美好能量最大化的過程。
圖/蔡婕妤一直秉持著一個理念,希望讓人們和她一樣,藉由花藝去連接生活的美好。
「我一直秉持著一個理念,希望讓人們和我一樣,藉由花藝去連接生活的美好。」說到這句話時,蔡婕妤的清亮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
願望是美好的,但實現願望的過程,卻著實要費上一番工作。「時至今日,我都還忘不了初遇時的那個廈門。」蔡婕妤笑著談起她的登鷺初印象,當時兩岸的花藝行業發展差距懸殊,相比起臺北成熟的花藝行業,廈門的花藝行業還維持著比較初級的水平。「當時廈門還沒有精緻的花店,廈門市民前去買花的地點,大多是街邊搭著棚子的傳統小店,有些甚至還是佛具用品店。這些店鋪出售的花也比較原始,主要是一些常見的盆景或供祭拜使用的花枝,基本上看不到非常精美的花藝作品。」
蔡婕妤告訴《臺海》雜誌記者,自己開啟花藝工作室前本是信心滿滿,因為覺得自己的工作室,一能填補廈門花藝市場的這片空白,二能讓更多廈門人了解、欣賞漂亮的歐式花藝,應該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可沒想到,開業時生意卻有些冷清。「後來我明白,這主要還是習慣問題。廈門人幾乎是逛市場的時候順手買花,沒有逛花店的習慣。而且我售賣的有一些還是乾花作品,這在他們看來是缺乏實用價值的,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一時的失意不足以打敗蔡婕妤,她認為習慣可以培養,她一定會讓更多人了解、愛上花藝的美,成為花藝老師的想法便因此萌芽。
「其實買花和親手製作花藝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的,親手完成花藝作品的那份幸福感是不可取代的,感受來自植物的生命力,將會喚起人們對於生活的熱愛。」蔡婕妤覺得,如今忙碌的生活節奏,決定了現在的人們不會有太多「平生無事為花忙」的閒情逸緻,但這也不妨礙有心人願把插花作為一項生活中的賞心樂事。
圖/蔡婕妤的花店裡處處可見懸掛著的各色乾花束,再加上復古的背景,甚是別致。
蔡婕妤這充滿美好意涵的花藝課程果然吸引了不少廈門年輕人的注意,許多大學生、職場白領紛紛來到蔡婕妤的花藝教室裡,跟隨著蔡婕妤挑選姿態各異的花朵和枝椏,暫別浮躁,沉心靜氣,細心地修剪、擺弄,在這一花一葉間尋找精神的慰藉,創造屬於自己的花藝作品,享受一段瀰漫著春意的溫柔時光。
漸漸地,越來越多人愛上了蔡婕妤的花藝課程,原本的工作室已容納不下,蔡婕妤索性拓展起了自己的工作室「版圖」,除了沙坡尾的工作室外,還再租下了湖裡區五通鳳頭社佔地面積150平方米、面朝大海的白色大房子作為花藝課堂。在強化花藝美好能量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蔡婕妤又朝自己的夢想邁進了一大步。
在蔡婕妤的學生們眼中,若是以花作比,他們的這位花藝老師就像是一朵明媚的向日葵:「小妤老師非常陽光,對於花藝、對於教學她始終是帶著愛與熱忱的,上課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老師的用心,這讓我們很感動。」
圖/在蔡婕妤的學生們眼中,蔡婕妤非常陽光,對於花藝、對於教學始終是帶著愛與熱忱。
「這些前來學習花藝的學生,可以細分為許多不同的類別,有的是對花藝感興趣,前來體驗的;有的是希望通過學習花藝,來獲得第二技能,以備未來成為『槓桿青年』開闢副業的;有的本身就已經在經營花店,希望來精進花藝。」蔡婕妤表示,對於不同的學生,自己在授課方式上會稍有不同,但認真的態度卻不會打折扣。「作為一名老師,我必須對我的學生們負責,我總希望能給予他們更多。」蔡婕妤說。
針對以體驗為目的的學生,蔡婕妤更多的是以親切的態度、鼓勵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製作花藝作品的過程中,去感受花藝的美,同時發掘能力,強化信心。「有些學生在製作花藝之前總會有些顧慮,覺得花藝作品看起來這麼複雜,自己真的能做好嗎?但上了課程之後,從原先的不熟悉,到發現原來經過自己的雙手,可以把花材做得這麼好看,挖掘出自己新技能,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也能鼓勵著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有這樣的嘗試精神。」蔡婕妤說。
蔡婕妤借花藝將感動帶給了學生,但同樣,她也從她的學生、顧客們身上收穫了不少感動。「在有天到手事務所裡,感動每天都在發生,最常見的莫過於戀人帶來的感動。」蔡婕妤表示,自己當初開設花藝工作室時,本以為店裡的顧客會以女生居多,可沒想到,來工作室參與花藝課程的,竟有不少男生。
圖/蔡婕妤本以為店裡的顧客會以女生居多,可沒想到,來工作室參與花藝課程的,竟有不少男生。
「一開始我覺得不理解,因為在我原本的認知裡,男孩子一般都會比較喜歡戶外運動,怎麼會願意花上幾個小時來安安靜靜地製作花藝作品呢?後來留心觀察後,我才發現各種緣由——他們要親手製作禮物,送給自己喜歡的人。」蔡婕妤笑著說,「我還記得,有一位經常光臨的男生每次都只練習製作同一種花藝作品,卻不說原因。後來有一天,他帶來了一位可愛的女生,製作的依然是那件花藝作品,收穫了女生的稱讚。那時我才明白,先前的一切都是為這一日做預演。」這些溫柔的小心思被蔡婕妤看在眼裡,甜在心間,沉澱為生活中的美好記憶。
以花為媒,聯結生活的美好;因愛生愛,遇見感動的瞬間。蔡婕妤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理念,將美好的生活擁入懷中。疫情期間,樂於嘗試的她又開啟了網店售賣花藝自助材料包,直播教授花藝課程的新模式。在她眼中,只要心懷期待,勇於向前,無論世事如何變化,你想要的,總有一天能到手。
1.你想要的,總有一天能到手
2.生活的樂趣在於不斷地嘗試
3.變化是人生的常態
4.藉由花藝去連接生活的美好
5.年輕人不要著急給自己設限
6.帶著愛與熱忱,用認真的態度對待工作,生活也會回報你
7.善於發現生活中令人感動的瞬間
8.夢想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大陸第一本面向兩岸發行的涉臺雜誌
國務院新聞辦調閱的了解臺灣的主要刊物
被臺灣方面陸委會列為大陸重要涉臺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