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記得小時候玩的一款電腦遊戲《大富翁》中,沙龍巴斯一旦栽跟頭,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一位女性朋友說,她說和前任分手後,有大半年時間,渾渾噩噩,一看到與前任有關的點點滴滴就傷心,就流淚。感覺很難再相信愛情。
另一位哥們,則經常說自己的父母。他們倒是沒有虐娃與他,可是他童年的時候,父母常常大吵大鬧,偶爾還會發展到動手。
他不知道如何應對,心裡很害怕、痛苦、無助。甚至每天他都在想,怎樣才能阻止父母?是不是因為他,他們才老鬧矛盾?時時刻刻她都在觀察父母的情緒。
長大後,他不敢面對所有爭執,遇到難纏的事寧可讓出權利,保持表面的和平。也不太敢談戀愛,更別說結婚,「萬一婚後關係和我爸我媽一樣,那得多難受。」
偶然發現,雖然讓他們受傷的對象不同,方式也不一樣,但共同點至少有一個,那就是後遺症特別嚴重。
活到這個年紀,不如意事不知道遭遇了多少,有些我們可以一笑而過。
但,總有一些,會反覆在我們腦海裡閃現。夜深人靜的時候,扎得我們內心隱隱作疼,甚至焦躁、流淚、崩潰。
怎麼辦?「最終只能學著放下了。」在這一點上,十有八九的人們都會這樣說,但是真能放下的又有幾人?
人生就像遊泳,要往前遊動,就得學會卸包袱,背負太多,會越遊越慢,溺水。過去無法改變,繼續糾纏,常常只是在自我懲罰。
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但,要做到「放下」,實在太難了。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強迫自己要放下、要忘記、要強裝淡定,才讓痛苦越來越深,越無法釋懷。
比起放下,那些心理和情緒的傷口,其實和生理上的傷口一樣,更需要被看見,被分析,被記錄,被呵護,擦點藥,消消毒,等著它慢慢復原……而不是被反覆地忽略、否認、壓抑和逃避。
小時候,我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情。父親去世後,母親要忙生計。我沒人管,於是我五歲就被送進了小學一年級。
那時的故鄉,是沒有幼兒園的。有次,老師讓填寫家庭資料。那時我故鄉的習俗,還封建的「外事女人不能拋頭露面」思想。於是母親讓在家長欄寫上了大伯的名字,後來大伯家的孩子跟伯母不幹了,去我家鬧,不讓我寫他們家那個男人的名字……
臨近過年了,家裡養了一頭豬,賣了過年買新衣服呀,我非常興奮。
但是來收豬的人不敢買。因為我家沒有個男人出來說賣,只有我母親帶著我和姐姐這兩個娃。
收購豬的人問:「嫂子,你家大哥呢,讓他來點錢」。母親說:「死了」…
收豬人:「這大過年的,你咋這樣說,吵架不能咒人啊」。
於是,我們沒有賣出去那頭豬。當然,我也沒有了新衣服。
於是,我母親難過了好久,就像大病了一場。
我們養頭豬打算賣了過年,招誰惹誰了?我父親去世了,家長欄寫個大伯的名字也不行嗎?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日子還得過吧……
後來,我們家那頭豬比我長的更快,能賣出去的時候,長到了三百七十多斤……
後來我在學校填寫家長欄的名字,永遠都是母親的稱謂:馮翠蓮……有些老師會詫異,我會淡然的說,我爸去世了,我的家長,只有我媽。
終於,我們熬過來了。熬到了賣豬不需要必須有男人在的年代,熬到了上學也不必有爸爸才能籤名的時候。
但是這個時代,仍然有諸多的不如意。昨夜,好友順子姐姐說:「我不知道,人為什麼活著,我們在追求什麼」。
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
大概,人活著的樂趣,就是去不斷的徵服各種不如意不快樂吧。
畢竟只有向前走的人生,才是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