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連簡訊都不受待見的時代,帶著墨香的傳統明信片已漸行漸遠。
然而在江蘇無錫,一個年輕人帶著他多年「積攢」的明信片又回到了大眾的視野中來,他和幾個「片友」聯合挑出了所藏明信片的精品,在這個驕陽似火的七月,在無錫市圖書館開啟了一場與過去的「對話」。
對話的媒介,就是展出的350餘張明信片。
7月初,「片語世界」無錫首屆Postcrossing(明信片漂流)交流展在不經意間與無錫市民「相會」了。
「85後」的時繼鋒,是這次交流展的「操刀手」,他還有一個身份,是無錫市明信片集郵研究會會長。
這個年輕人說,他想通過這個展覽,「喚醒」當代年輕人回歸傳統書信文化。
展出的350餘張明信片,樣式各異、年代不同。他們原來的主人,是身在異國他鄉的工程師、心懷夢想的年輕人、教書育人的老師……
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有老年人、有青年人,還有孩童,他們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叫做「片友」。
用明信片讓學生「看到」整個世界
波蘭的「片友」Joanna女士是一名小學老師。她在小學的教室黑板上貼了一張世界地圖,把世界各地「片友」寄給她的明信片對應貼在相應的地圖上面。
比如說,中國「片友」寄給她的中國明信片,她就把明信片貼在中國板塊上,美國「片友」寄給她的,就貼在美國板塊上。這樣,她的學生們,在這些明信片「拼湊」的地圖上,感受世界。
Joanna在學校裡推廣明信片,也讓學生們從明信片中感受國際交流。她告訴孩子們,人們除了網絡,還能用一張小小的明信片溝通起世界、收穫友誼。
Joanna的女兒在其影響下,也迷上了明信片。她女兒有時候也會給中國的「片友」寄明信片,分享自己的大學中的生活學習故事。
Joanna的學生們,在一次出國夏令營中,還在當地選了張風景明信片,在明信片上籤上所有參加者的名字,漂洋過海,寄給了身在中國的時繼鋒,他們想把當時的開心時刻分享給朋友,一張明信片幫他們做到了。
輾轉機場的明信片 承載「想家的感覺」
在巴西工作的德國「片友」Lars先生是個有趣的人。有那麼一個時間段,在巴西做工程師的Lars要回家鄉,回家的途中,他沿途途經幾個國家城市轉機,每到一個機場,第一件事就是找郵局寄明信片。
儘管是帶著身邊那重重的的行李箱,也都要抽出空來選片、寫片、寄片,一張寫滿了,那就再寫一張,這樣,他把回家沿途的見聞與想家的迫切之情,通過明信片傳遞給了「片友」。
「十幾張明信片在一個星期裡集中來到了我身邊,你能想像我當時有多激動麼?而且明信片上寫著機場名字,寫著時間,寫著他那一刻的心情和感悟,我從明信片上能知道他一路的心路歷程,深刻感受到那種遠隔重洋萬裡從巴西到德國,回家探親的激動心情。」作為Lars的「片友」,時繼鋒沒有隱瞞自己的喜悅,他說,收到明信片的那一刻,很開心。
為「片」痴狂的年輕人 收穫友誼圓心願
「我經常跟那些海外的朋友們交換明信片,他們看到無錫市圖書館明信片展覽徵集活動都非常感興趣,然後他們就選了一點自己的明信片、一些當地的比較有文化特色的明信片,寫上溫馨的祝福寄給我。」時繼鋒說,這次展出的明信片中,有一張是新加坡的「片友」六十多歲的瑞明(音)叔叔寄過來的,是自己的「忘年交」。
瑞明(音)叔叔得知明信片展覽徵集開始後,立馬聯繫時繼鋒要參加,還說會選特別的明信片參加展覽,希望能通過展覽讓無錫市民從明信片中更多了解新加坡及其文化,因為明信片不僅僅是友誼的橋梁,還是文化的使者。
「比如那些狗狗圖案的明信片,也是各國朋友千方百計給我找到的。」看著眼前的一沓狗年主題的明信片,時繼鋒覺得身為「片友」很自豪,而且自己還完成了心願。
時繼鋒說,在每天數以萬計的海量信息交流中,這些「片友」依然執著。平常,世界各地的「片友」,也會採用社交軟體相互聯絡,但他們也樂於回歸傳統,用互寄明信片的方式,來分享自己的生活。
他們用明信片結交朋友、交換風景和心情;
他們陶醉於書寫和投遞的慢時光裡,享受著等待的美好;
他們身處世界各地,通過明信片相識相熟,彼此間互寄明信片、分享心情故事、探討人生價值……
350餘張明信片,人為地分為了國際交流和無錫地方兩大板塊。
國際交流版塊裡,有的明信片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荷蘭、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包含風景、生肖、地圖、燈塔、俄羅斯世界盃等25個主題。
無錫地方版塊展出的明信片,展現的是江南風情,其中不乏清末民初的老無錫風景。舊時光裡的黃埠墩、蠡園、南禪寺塔、惠山古鎮、惠山泥人店,都在一張張「小小」的明信片上。
滿載著郵寄者的美好祝福,一張張明信片如雪片般地寄到無錫。
時繼鋒也喜歡挑無錫特色的明信片寄給海內外的朋友,至今已寄出了3000多張。
當他把「無錫文化」一次次郵寄出去時,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片友」也將他們的文化傳播過來,小小的明信片繪製出一張大大的世界地圖。
「突然有了想要書寫一封信、一張明信片的衝動。」參觀的年輕女孩握著手中的手機,先是拍下中意的明信片,然後找到工作人員要來紙筆,開始抒發自己的情緒;更多的參觀者們,眼睛隨著這些展出的明信片,「週遊」世界。
你有多久沒有動筆寫字了?
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抒發自己的情緒了?
還有什麼是值得你期待與守候的?
時繼鋒沒有給出答案,他的回答,就是這場350餘張明信片組成的展覽。
「明信片已經融入我的生活。我想現在的人們也需要這種等待的過程與慢生活的樂趣。」時繼鋒說,現在的明信片愛好者,在全球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而且以年輕人為主。不少「片友」通過Postcrossing這一專門的明信片交換網站結識,從而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如今,「喚醒」當代年輕人回歸傳統書信文化,是時繼鋒的夢想……
《少林寺》「禿鷹」計春華去世!反派30年,他「壞」得坦坦蕩蕩
四川暴雨是因為動了這隻「鎮水神獸」? 官方一臉嚴肅回應……
首次!全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你夠條件嗎?
兒子考上北京知名大學,卻因父親這個舉動差點不能被錄取!
文字、圖片:孫權
編輯:周陽